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了解慢性病毒性肝炎胆囊壁声像图变化与肝组织病变类型的关系。方法收集296例经病理检查确诊的慢性肝炎,将其胆囊壁声像图的改变与肝组织病变类型的变化规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B超检测慢性肝炎胆囊壁总异常率为5676%,其中轻度(104/211)占4928%,中度(70/75)9333%,重度(10/10)100%。慢性肝炎中度、重度与轻度组经χ2检验P<001、P<005,有显著性差异。胆囊壁厚度与肝脏病理变化的对比显示,胆囊壁厚度逐渐增加,肝脏病理损害也随之加重。轻度与中度组经t检验P<001;轻度与重度组P<001;重度与中度组P<001。结论胆囊壁声像图厚度变化对慢性病毒性肝炎的临床分型、判断病情具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慢性病毒性肝炎分型方案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慢性病毒性肝炎的分型及其诊断标准,方法 将302例确诊CPH,CAH的肝脏病理改变以1995年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的慢性肝炎分型(新方案)病理标准进行分级(G),分期(S),分度,结合病因,临床分析。结果 CPH,轻型CAH为新分型慢肝轻度G1G2,G0-2,中型CAH为中度G3,S1-3,重型CAH为重度C4,A2-4,TB,ALT与病理分级呈正相关(r值均=1,P均=0.05),与病理  相似文献   

3.
探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诊断指标。将 137例慢性乙型肝炎按方案中的病理诊断标准 ,分为轻、中、重度三组 ,并与临床和试验室指标进行对照。分别计算各组实验室指标的平均值 ,并将各项指标与方案对照 ,计算其符合率。结果表明 ,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和血清胆红素 (BiL)与方案的符合率为 2 7.0 1%和 12 .4 1%。血清白蛋白 (A)、白球蛋白比值 (A/G)和γ球蛋白 (γ GP)与方案的符合率均大于 50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分度诊断 ,应以A、A/G及γ GP作为主要指标。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诊断探讨@隋云华!210002$南京解放军…  相似文献   

4.
探讨常用生化指标 (SB、ALT、A/G、ALB、γ GP)与慢性乙型肝炎病理诊断的关系。分别统计轻度、中度、重度慢性乙型肝炎各项生化指标 ,并与 1995方案标准比较各项生化指标的符合率。结果表明 ,在轻度、中度、重度慢性肝炎中各项生化指标交叉明显 ;SB异常者例数较少 ,ALT、A/G、ALB符合率较低 ,γ GP符合率较高。在临床诊断慢性肝炎 ,应将γ GP作为主要指标 ,A/G及ALB作为次要指标 ,SB、ALT作为参考指标。探讨常用生化指标与慢性乙型肝炎病理诊断的关系——附118例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病理分析@杨志国!21000…  相似文献   

5.
1023例病毒性肝炎临床与病理诊断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探讨病毒性肝炎临床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将1023例病毒性肝炎临床与病理资料输入计算机,用SPSS8.0统计软件进行相关分析。各型肝炎临宋与病理诊断总符合率76.9%,诊断符合率依次为慢性肝炎重度组(CHs)81.9%,慢性肝炎轻中度组(CHL~m)81.4%,活动性肝硬变(ALC)52%,静止性肝硬变(LC)50%,急性重型肝炎(ASH)50%,急性肝炎(AH)38.6%,慢性重症肝炎(CSH)35.7%,亚急性重症肝炎(SSH)0%。临床与病理结合,有助于提高病毒性肝炎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6.
慢性乙型肝炎临床与病理分级,分期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目的评价1995年《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试行)》有关临床分度与病理分级、分期的一致性。方法对26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表现、血清生化指标和临床分度的结果与病理分级、分期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临床症状的轻重和某些异常体征与病理分级显著相关(χ2分别为5215和2782,P<0.05);血清总胆红素、白蛋白、白蛋白/球蛋白比值和凝血酶原活动度等的异常程度对判断轻度和重度慢性肝炎有较大的参考价值,而血清丙氨酸转氨酶和γ球蛋白水平与病理诊断并不符合;所有血生化指标的分度标准对病理重度慢性肝炎的漏诊率较高。慢性肝炎肝组织的炎症活动程度与纤维化程度显著相关(χ2=36237,P<0.001),而与HBeAg阳性与否无明显关系(χ2=665,P>0.05)。结论对1995年《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试行)》中的临床分度的标准应作适当的调整  相似文献   

7.
病毒性肝炎临床分型与病理诊断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病毒性肝炎临床分型与病理诊断符合情况。方法 对38例病毒性肝炎患者,采用快速穿刺活体肝组织病理检查。结果 临床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为78.9%。结论 病毒性肝炎临床与病理诊断存在差距,对临床表现不典型而病理改变显著者,需进行治疗观察和多次肝穿随访。  相似文献   

8.
慢性病毒性肝炎临床与病理的诊断标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慢性病毒性肝炎在我国常见。1995年第5次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慢性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标准(“95标准”)应用以来,解决了临床上的一些问题,但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仍存在较大差距,特别是对于慢性肝炎重度的漏诊率较高。我们拟从慢性病毒性肝炎的临床与病理相关性分析入手,研究973例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生化指标、症状与体征等多种因素与肝组织病理损伤程度的关系。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男816例(占83.9%),女157例(占16.1%);年龄0.5~66(平均25±13)岁。病原学诊断:乙型肝炎813例,丙型肝炎109例,乙丙重叠感染7例,病原不明44例。  相似文献   

9.
慢性病毒性肝炎临床与病理诊断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通过对慢性病毒性肝炎临床与病理诊断吻合情况的分析,为1995年“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试行)”(简称“1995年方案”)的修订提供初步依据。方法:按“1995年方案”中的病理分度标准,分别为664例慢性病毒性肝炎轻,中,重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参考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慢性病毒性肝乏力,纳差,恶心及腹胀等症状在轻,中,重度慢性肝炎的发生率达51.5%-91.2%,且随病变加重而上升,脾厚,蜘蛛痣等体征与病变关系密切,尤其B超下脾厚在轻,中,重各组发生率分别为25.4%,35.8%及41.1%,且差别非常明显(P<0.01),除方案中ALT等6项血液指标外,AST,血小板计数在轻,中,重3组患者也有显著差异。在“1995年方案”血液指标划定范围内,轻度慢性肝炎吻合较好,单项指标吻合率为65.4%-93.6%,中度肝炎6项指标中仅白蛋白/球蛋白1项有53.2%的病人相符,重度肝炎6项指标中仅ALT 1项有30.2%的患者临床诊断与病理相符。结论:对慢性病毒性肝炎的诊断应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多项指标综合判断,新的方案应重视临床症状,脾 脏厚度的意义。并增加AST和血小板计数等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慢性乙肝、肝硬变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和肝组织病理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76例慢性乙肝、肝硬变患者(其中慢性轻度20例、中度20例、重度18例、肝硬变18例)血清TGFβ1.同时检测血清PCⅢ,LN,HA.29例作肝活检,行HE染色.结果慢性乙肝轻、中、重度及肝硬变患者血清TGFβ1水平(mg/L,144±57,350±108,508±133,579±225)明显高于对照组(mg/L,95±34,P<001),按慢乙肝轻、中、重度、肝硬变依次升高(P<001或P<005);TGFβ1与血清PCⅢ,LN,HA呈正相关(P<001或P<005);血清TGFβ1,PCⅢ,LN,HA水平随着肝组织纤维化程度的加重而增长(P<001或P<005).结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变患者血清TGFβ1与肝纤维化的血清标志以及肝组织病理改变相一致.  相似文献   

11.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理与临床诊断的差异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的差异性,寻求更客观的临床诊断标准.方法 选择319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肝组织穿刺检查及肝组织病理学检查,对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结果的差异性进行分析.统计学分析采用非参数检验.结果 以病理诊断结果为参考,临床诊断轻度、中度、重度及肝硬化的准确率分别为67.3%、37.6%、2.7%和23.5%,其中肝硬化临床诊断漏诊率达93.4%;临床诊断轻度、中度和重度患者与病理诊断纤维化分期符合率较高,分别为75.0%、81.7%和83.8%,肝硬化的临床诊断与病理纤维化分期符合率较低,为23.5%;在临床诊断或病理诊断中,轻度、中度、重度以及肝硬化组间的ALT、TBil水平并非逐渐增高.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存在较大差异;重度肝炎及肝硬化患者临床诊断的准确率较低,对这些患者最好结合肝穿刺组织学检查结果综合考虑,以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82例肝病患者做肝活检,并以病理诊断与临床诊断进行对比。结果临床与病理诊断符合者49例,占59.8%,不符合33例占40.2%,其中肝硬化患者临床与病理诊断符合率69.7%,慢性活动性肝炎诊断符合率60%,慢性迁延性肝炎符合率66.7%,肝脓疡及亚急性重症肝炎符合率50%。慢性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8例,病理确诊为慢性迁延性肝炎5例,慢性活动性肝炎1例,肝轻微病变2例。以上资料表明,对肝病患者做肝活检是非常必要的,既可明确诊断,又可早期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13.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生化指标与肝组织病理的相关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生化指标诊断肝组织炎症活动度与纤维化程度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活体肝穿刺的病理标本进行组织炎症活动度分级(G)和纤维化程度分期(S),并分别与同期检测的血清肝功能指标比较。结果血清TBIL、ALT、AST、GGT平均值随病理分级和分期的增加而逐渐升高,ALB、PTA则相反;与病理诊断比较,临床诊断的灵敏度分别为:轻度83.5%(81例),中度56.8%(46例),重度51.9%(14例)。结论血清TBIL、ALT、AST、GGT可反映慢性乙型肝炎肝组织炎症活动的程度;ALB、PTA是慢性乙型肝炎病变进展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发生YMDD变异时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符合性,血清HBV DNA与病理分度的关系。方法对42例YMDD变异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测定HBV DNA、肝活检;进行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对比,作Kappa分析。设37例没有服用拉米夫定无YMDD变异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间病毒复制情况与病理分度。结果YMDD变异患者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总符合率为66.7%,慢性乙型肝炎轻度、中度、重度分别为83.3%、40.0%、66.7%,Kappa值=0.346,P<0.01。与对照组比较,肝组织病变程度轻,病理诊断中、重度肝炎少。结论发生YMDD变异时,慢性乙型肝炎病情活动的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一致性不强,因此,对没有禁忌证的患者应行肝活检,特别是中、重度肝炎患者更应该接受肝活检。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抗病毒治疗是重要和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5.
重型肝炎的临床转归与诊断分型的再认识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通过317例重型肝炎的临床总结分析,探讨其临床特点及更合适的分型标准。采用回顾性调查病案,分析重型肝炎的临床特点及转归。慢性重型肝炎病例在重型肝炎中占83.9%。重型肝炎多发生于男性,占89.0%;多发生于20—60岁患者,占80.1%。重型肝炎各临床表型预后无性别差异,60岁以上年龄组的预后较其它年龄组差,但无统计学差异。亚急性重型肝炎和慢性重型肝炎中,分别有5.6%和19.9%病例既无脑病亦无腹水,非脑病型预后明显优于脑病型。现行的腹水型、脑病型分型方法存在一定局限性,建议将亚急性重型肝炎和慢性重型肝炎分成脑病型和非脑病型。重型肝炎的临床特点与转归的再认识,可望对临床工作起到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慢性重型肝炎(CSH)临床与病理诊断不相一致的原因。方法根据血清生化指标与临床症状对患者做出临床诊断,再对慢性重型肝炎肝组织做病理诊断。结果慢性重型肝炎的临床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仅为14.58%。结论慢性重型肝炎的临床与病理诊断不一致,应建立完善的临床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17.
127例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穿刺活检结果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析乙型肝炎肝穿刺活检病理诊断与临床诊断的符合情况,以提高临床诊疗水平,减少漏诊及误诊。 肝穿刺活检采用在B超或CT引导下快速肝穿刺活检术,组织经10%中性甲醛固定,石蜡包埋,HE染色。病毒性肝 炎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分析及分期的总符合率分别为59.85%和76.38%,其中慢性中度肝炎符合率最低,病理分 级与病理分期显著相关。病毒性肝炎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分级与分期一致性还存在差异,为明确诊断应将临床诊 断与病理诊断相结合,对肝穿无禁忌症的患者应进行多部位肝穿活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慢性HBV感染者临床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对187例慢性HBV感染者的临床、病理、免疫组化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87例慢性HBV感染者临床诊断轻度者的准确率为92%,而中度者只有35%;95%的慢性HBV携带者的肝组织有炎症表现;血清HBeAg和HBV DNA阳性组和阴性组肝组织HBcAg阳性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慢性乙型肝炎轻度患者临床诊断的准确率高,但在慢性HBV携带者,仅凭临床血生化检测往往要掩盖病情而延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