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74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19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4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7篇
  199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慢性重型乙型肝炎重叠戊型肝炎102例预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戊型肝炎病毒在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慢重乙肝)发病中的作用和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慢重乙肝重叠戊型肝炎(慢重乙肝重叠戊肝)病例的临床表现和预后,并与同期100例慢重乙肝进行比较.结果慢重乙肝重叠戊肝与慢重乙肝的病死率(11.8%比28.0%)、肝昏迷发生率(33.3%比54.0%)和腹水发生率(52.9%比78.0%)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重乙肝重叠戊肝的预后较单纯慢重乙肝好,可能与戊型肝炎病毒感染为加重乙肝病变的一过性损伤有关.当戊型肝炎病程过后,病情加重之诱因消除,则较易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明确肝细胞凋亡与急性大鼠肝衰竭模型肝组织损伤程度的关系;明确BCL-Xl过表达对急性肝衰竭大鼠肝脏的治疗保护作用.方法 将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处理组三组.正常对照组及模型组给予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处理组予门静脉注射重组BCL-Xl腺病毒.预处理7 d后模型组及处理组予D-氨基半乳糖+脂多糖建立肝衰竭模型,观察各组大鼠的BCL-Xl蛋白的表达、ALT、AST水平、肝细胞凋亡率及死亡率.结果 BCL-Xl基因在处理组的表达高于在模型组中的表达;建立大鼠肝衰竭后6 h,处理组的血清ALT、AsT水平低于模型组(P<0.05).处理组的肝细胞凋亡率低于模型组(P<0.05).处理组的大鼠死亡率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 在急性肝衰竭大鼠中,肝细胞的凋亡率与大鼠的死亡率呈正相关;BCL-Xl在肝组织中的过表达能减少急性肝衰竭模型大鼠的肝细胞凋亡率,降低急性肝衰竭大鼠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初治48周疗效欠佳的HBeAg阳性慢乙肝患者序贯应用替比夫定治疗48周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初治的27例在48周时未发生HBV DNA转阴(<100 IU/ml)及HBeAg血清学转换的患者,序贯替比夫定继续治疗,设为A组.替比夫定初治的HBeAg阳性慢性乙肝患者54例,设为B组.比较治疗48周后两组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治疗至12周,A、B两组患者的ALT复常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HBV DNA转阴率分别为59.3%、14.8%、66.7% vs 75.9%、5.6%、46.3%;治疗至24周,两组患者的ALT复常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HBV DNA转阴率分别为92.6%、25.9%、70.3% vs 92.6%、7.4%、85.2%;治疗至48周,两组患者的ALT复常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HBV DNA转阴率分别为88.9%、29.6%、81.5%vs 98.1%、28.0%、83.3%.在各观察点两组间各观察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A组的HBeAg血清学转换率均高于B组.治疗48周时,A组未观察到病毒学突破的发生,B组的病毒学突破的发生率为14.8%.治疗过程中有38.3%的患者出现肌酸激酶(CK)升高,A组患者在各观察点CK值均明显高于B组,但两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期间未出现1例因药物严重不良反应而停药.结论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初治48周疗效欠佳的患者序贯应用替比夫定治疗,短期内仍可取得较好疗效,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中国丙型肝炎患者中HCV的基因型分布类型,并进行HCV在中国流行病学历史分析,进而研究HCV在中国的分子流行病学和进化动力学特征.方法 从423例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中提取HCV RNA并进行cDNA反转录,扩增E1和NS5B两个基因区的核苷酸序列,排除不合格及不适合分析的病毒株序列,再对合格序列进行系统发育分析(phylogenetic analysis).运用BEAST软件中的Bayesian MCMC (Markov Chain Monte Carlo)算法来进行Coalescence分析,通过重构BSPs(Bayesian skyline plots)图回溯HCV的流行病学历史.结果 HCV分离株的基因分型如下:共包括6个基因型,12个基因亚型(1b:65.9%,6a:17.1%,2a:7.4%,3a:3.6%,3b:3.3%,6e:0.76%,1a,1c,2b,2f,4d以及5a共占0.25%),以及2个新基因型6变异体.所产生的5个BSP曲线图均凸显1993年至2000年这一时间段,中国的HCV感染数量呈现指数增长,随后则陡然下降.结论 证实了HUV在中国多样性的流行现状,反映了HCV不断变化的基因型流行模式;1993年至2000年期间由于“单采血浆”事件的影响,HCV在中国的感染数量经历了一段“指数”增长期.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HBeAg基线水平对阿德福韦酯治疗1年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 98例HBeAg阳性、年龄18~60岁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入研究。筛选时血浆HBV DNA定量≥1×106拷贝/ml,血清ALT水平1.5~10倍正常参考值上限,无其他原因引起的肝病。患者接受阿德福韦酯胶囊10mg/d治疗,共52周。定期随访,统一由专人检测HBV血清标志及HBV DNA。HBV血清标志物用Abbott试剂检测。HBeAg半定量采用样本值与截止值之比(s/co)表示,HBV DNA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灵敏度为1×103拷贝/ml(3log10拷贝/ml)。结果阿德福韦酯治疗52周,HBV DNA水平较基线下降(3.63±1.26)log10拷贝/ml,HBV DNA检测不到率48.0%(47/98),ALT复常率为83.7%(82/98),HBeAg血清转换率为23.5%(23/98)。52周HBeAg血清转换组与无转换组患者的基线HBeAg水平分别为(251.9±117.3)s/co和(339.6±137.3)s/co(P=0.002),基线HBeAg水平≤350s/co者分别占78.3%(18/23)和36%(27/75,P〈0.001),而两组基线HBV DNA水平和ALT水平无统计学意义。基线HBeAg≤350s/co(n=45)组和〉350s/co(n=53)组比较,治疗12周两组HBV DNA检测不到率分别为35.6%和13.2%(P=0.009),HBeAg阴转率为22.2%和0(P〈0.001),ALT复常率为55.6%和17.0%(P〈0.001);治疗52周HBV DNA检测不到率为64.4%和34.0%(P=0.003),HBeAg血清转换率为42.2%和7.5%(P〈0.001),ALT复常率为84.4%和83.0%。结论基线HBeAg水平对阿德福韦酯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12周及52周疗效预测有一定的价值。基线HBeAg水平较低者能获得更好的早期病毒学应答和HBeAg血清转换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肾移植术后临床转归及治疗对策.方法 将术前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HBsAg阳性、HBeAg阳性或HBeAb阳性、HBV DNA阳性或阴性)的32例肾移植术后患者分为抗病毒治疗组和无抗病毒治疗组两组.观察两组(术前1周至术后9年)的肝功能(ALT、AST、TBIL、PT)变化、病毒复制(HBV DNA)及存活情况.结果 抗病毒治疗组23例患者肝功能损害复常率为82.60%,存活率为82.60%,HBV DNA(PCR法)下降(≥2 log10)或保持低复制率为86.95%;未抗病毒组9例患者肝功能损害复常率为22.22%,存活率为11.11%,HBV DNA(PeR法)下降(≥2log10)或保持低复制率为11.11%.抗病毒组肝功能复常率、存活率及HBV DNA下降或保持低复制率高于无抗病毒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9例拉米夫定治疗患者6例出现病毒学反弹31.58%,1例加用阿德福韦酯,2例换用恩替卡韦后好转,其余3例肝功能衰竭死亡.结论 持续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可以有效控制乙肝病毒复制,促进肝功能恢复,减少肝衰竭发生,提高乙肝病毒感染者肾移植术后患者存活率.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病毒学反弹应及时换用或加用有效药物减少肝衰竭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寡聚腺苷酸合成酶基因-1(OAS-1)位点 rs2660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自发性HBeAg血清转换的关系?【方法】 收集126例慢性HBV感染者(HBeAg阳性组58例,HBeAb阳性组68例)和无HBV感染者(对照组72例)的外周血,进行DNA提取和扩增,再利用竞争分化聚合酶链反应(CD-PCR)进行扩增,并结合酶免疫法显色以检测该SNP的基因型,两组间基因型比例或等位基因频率采用?字2检验和优势比(OR)计算?【结果】 在HBeAg阳性组SNP rs2660基因型GG + GA比例为29.3%(17/58)?等位基因G频率为16.4%(19/116),而在HBeAb阳性组分别为47.1%(32/68)和28.7%(39/136),对照组分别为52.7%(38/72)和30.6%(44/144);HBeAg阳性组与HBeAb阳性组或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基因型:P = 0.042和0.007;等位基因:P = 0.021和0.008),而HBeAb阳性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基因型:P = 0.499;等位基因:P = 0.731)?【结论】 SNP rs2660等位基因G可能有助于慢性HBV感染者发生自发性HBeAg血清转换,其基因型检测对于干扰素治疗慢性HBV感染者可能有一定的疗效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构建1b型丙型肝炎病毒(HCV) NS34b基因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并了解其在HEK 293细胞中的表达,为进一步研究HCV重组腺相关病毒疫苗及其树突状细胞疫苗奠定前期基础.方法 收集基因1b型的丙型肝炎病人血清,用RT-PCR的方法扩增NS3-4b全长片段,与腺相关病毒的表达载体pAAV.CMV.eGFP重组,构建pAAV.CMV.HCV.NS3-4b重组表达载体,转染HEK293细胞,检测其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PCR扩增获得的NS3-4b条带与预期大小(2838 bp)一致,重组质粒经双酶切和测序证实NS3-4b基因已重组成功,重组质粒转染HEK 293细胞后Western Blot图可见有目的蛋白表达.结论 成功构建腺相关病毒重组HCV NS3-4b载体并且其能在真核细胞中表达.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HBeAg阳性和HBeAg阴性慢性乙肝患者的临床特征异同.方法 随机选取慢性乙肝患者354例,其中HBeAg阳性组124例,HBeAg阴性组230例,对两组的人口学、生化学、病毒学及诊断分型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①与HBeAg阳性组比较,HBeAg阴性组患者年龄较大(P=0.000),中度和重度慢性肝炎比例较低(P:0.007和0.014),重型肝炎发生率较高(P=0.008).②HBeAg阴性组的ALT、ALB、PTA及HBV DNA载量对数值低于HBeAg阳性组(P=0.035,0.002,0.000和0.000),但TBil水平高于HBeAg阳性组(P=0.003);两组AS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2).③HSeAs阴性组在高病毒载量组(HBV DNA105拷贝/m1)的比例低于HBeAg阳性组(37.4%VS55.6%,P=0.001).结论 HBeAg阴性患者与HBeAg阳性患者相比存在年龄偏大和HBV DNA水平较低等特征,HBeAg阴性乙肝患者的病情有时反而可能较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肾移植术后临床转归及治疗对策.方法 将术前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HBsAg阳性、HBeAg阳性或HBeAb阳性、HBV DNA阳性或阴性)的32例肾移植术后患者分为抗病毒治疗组和无抗病毒治疗组两组.观察两组(术前1周至术后9年)的肝功能(ALT、AST、TBIL、PT)变化、病毒复制(HBV DNA)及存活情况.结果 抗病毒治疗组23例患者肝功能损害复常率为82.60%,存活率为82.60%,HBV DNA(PCR法)下降(≥2 log10)或保持低复制率为86.95%;未抗病毒组9例患者肝功能损害复常率为22.22%,存活率为11.11%,HBV DNA(PeR法)下降(≥2log10)或保持低复制率为11.11%.抗病毒组肝功能复常率、存活率及HBV DNA下降或保持低复制率高于无抗病毒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9例拉米夫定治疗患者6例出现病毒学反弹31.58%,1例加用阿德福韦酯,2例换用恩替卡韦后好转,其余3例肝功能衰竭死亡.结论 持续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可以有效控制乙肝病毒复制,促进肝功能恢复,减少肝衰竭发生,提高乙肝病毒感染者肾移植术后患者存活率.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病毒学反弹应及时换用或加用有效药物减少肝衰竭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