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胡艳  陶敏  潘星  马晓燕  庄守纲  刘娜  方路 《中华全科医学》2020,18(12):1989-1993
目的 探讨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和上海市东方医院吉安医院肾内科住院的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人群中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及危险因素,为CKD患者合并高尿酸血症的防治提供临床依据。 方法 选取2017年1月1日—2019年7月31日在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上海市)和上海市东方医院吉安医院(江西省吉安市)住院的436例CKD患者,按K/DOQI指南分为CKD 1~5期组,分析不同CKD分期人群的高尿酸血症患病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 结果 不同CKD分期患者高尿酸血症患病率不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CKD患者中,舒张压(OR=1.025,95%CI:1.005~1.044,P=0.012)为高尿酸血症的危险因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CEI/ARB,OR=0.536,95%CI:0.335~0.859,P=0.009)和肾小球滤过率(eGFR,OR=0.988, 95%CI:0.980~0.997,P=0.005)为高尿酸血症的保护性因素。CKD 4期较CKD 1期患高尿酸血症的比值比OR最大,为4.385(95%CI:1.655~11.621,P=0.003)。 结论 慢性肾脏病患者中,舒张压升高为高尿酸血症的危险因素,服用ACEI/ARB药物以及较高的肾小球滤过率为高尿酸血症的保护性因素。CKD的疾病进展与高尿酸血症有明显的相关性,这提示积极控制血压、保护肾脏功能将有利于降低高尿酸血症的发生,而降尿酸治疗可能也有利于保护残肾功能,并改善CKD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背景 心脏瓣膜钙化(CVC)是慢性肾脏病(CKD)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最高危险因素。伴随人们对CKD骨矿物质代谢认识深入和新型非钙磷结合剂、拟钙剂等使用,有必要重新分析此类人群临床特征,且国内外关于CKD患者CVC危险因素的研究较少。目的 探讨CKD患者CVC的发生率,并分析CKD患者发生CVC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肾内科2014年8月-2019年7月收治的CKD 3~5期透析和非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其人口学资料、血清学指标及影像学资料。根据是否发生CVC分为钙化组与无钙化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CKD患者CVC的危险因素,并进行亚组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1 383例CKD 3~5期患者,其中CVC患者619例(44.8%);单纯主动脉瓣膜钙化(AVC)426例(30.8%)、单纯左房室瓣瓣膜钙化(MVC)37例(2.7%)、AVC+MVC 150例(10.9%),其他6例(0.4%)。钙化组女性占比、年龄、透析占比、合并症(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脑梗死)占比、他汀类药物使用史、左心室肥厚占比、血清钙水平、血清蛋白水平、碱性磷酸酶水平、C反应蛋白(CRP)>3 mg/L占比均高于无钙化组,碳酸钙使用史占比、肌酐水平、三酰甘油水平、总胆固醇水平、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均低于无钙化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OR=1.065,95%CI(1.053,1.077)〕、透析〔OR=1.917,95%CI(1.423,2.582)〕、合并冠心病〔OR=1.608,95%CI(1.134,2.281)〕、低血红蛋白〔OR=0.993,95%CI(0.987,0.999)〕、高碱性磷酸酶〔OR=1.002,95%CI(1.000,1.003)〕、CRP>3 mg/L占比高〔OR=1.478,95%CI(1.095,1.995)〕是CKD患者CVC的危险因素(P<0.05);高龄〔OR=1.078,95%CI(1.057,1.099)〕、他汀类药物使用史〔OR=1.853,95%CI(1.003,3.424)〕是CKD 3~5期未透析患者CVC的危险因素(P<0.05);高龄〔OR=1.081,95%CI(1.061,1.101)〕、透析时间长〔OR=1.123,95%CI(1.067,1.181)〕、合并高血压〔OR=3.071,95%CI(1.453,6.490)〕、碳酸钙使用史〔OR=0.515,95%CI(0.300,0.882)〕是CKD 5D期且透析时间>1年患者CVC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本研究中心CKD 3~5期患者CVC发生率为44.8%,AVC较MVC发生率高。高碱性磷酸酶、低血红蛋白、高龄、透析、合并冠心病和CRP升高是CKD 3~5期患者CVC的潜在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ndey disease,CKD)的患病率及其相关心血管危险因素?方法:收集自2008年1月~2009年12月在江苏省省级机关医院门诊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资料,采用MDRD公式评估肾小球滤过率(eGFR),CKD定义为存在白蛋白尿或者eGFR< 60 ml/(min·1.73 m2)?白蛋白尿定义为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CR)≥30 mg/g?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CKD的危险因素?结果:研究共纳入1 521例2型糖尿病患者,平均年龄(63.9 ± 12.0)岁,平均病程(6.6 ± 2.4)年,CKD及白蛋白尿的患病率分别为31.0%和28.9%,调整性别?年龄后,高血压?糖尿病病程及贫血为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CKD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932(95%CI = 1.275~2.929,P = 0.002)?1.029(95%CI = 1.001~1.058,P = 0.040)及1.696 (95%CI = 1.089~2.639,P = 0.019)?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CKD及白蛋白尿高发,高血压?糖尿病病程及贫血与糖尿病患者发生CKD有关,为了预防或延缓CKD的发生与进展,应在糖尿病早期采取降糖?降压?改善贫血等综合性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基因多态性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引起的夜间低氧及相关炎症因子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0年1至12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高血压科就诊的患者,经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对可能存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的859例患者进行夜间多导睡眠监测和血清炎症因子测定,最终将616例(72%)OSAS伴有中重度低氧血症的患者作为病例组,243例(28%)未诊断为OSAS及低氧血症的患者作为对照组。选取96例病例组患者进行GLUT4基因功能区测序,筛查代表性变异。应用TaqMan PCR方法进行基因分型后分析其与低氧的关系。结果 GLUT4基因测序发现4个变异位点,关联分析确定3个代表性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rs5417,rs5415和rs5435在该人群中的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在年龄≥50岁和超重肥胖的人群中,rs5417位点基因型在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A+AC基因型携带者的低氧者比例低于CC基因型携带者(69.1%比74.7%)。rs5417位点的AA基因型为OSAS患者低氧的独立保护因素(OR=0.385,95%CI=0.210~0.704,P=0.002),男性(OR=1.635,95%CI=1.037~2.577,P=0.034)和总胆固醇(OR=1.600,95%CI=1.287~1.987,P<0.001)是OSAS患者低氧的独立危险因素,正常体重(OR=0.059,95%CI=0.037~0.094,P<0.001)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OR=0.337,95%CI=0.171~0.666,P=0.002)为OSAS低氧的独立保护因素。rs5417位点AA+AC基因型携带者的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和C反应蛋白水平低于CC基因型携带者(P均<0.05)。结论 睡眠呼吸暂停引起的夜间低氧与GLUT4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rs5417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CKD)患者合并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SAHS)对CKD患者心血管疾病(CVD)发病情况的影响。方法:调查92例CKD患者合并SAHS的情况,并分析CKD病情严重程度与SAHS患病率的关系;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CKD合并SAHS时对其CVD发病情况的影响。结果:92例CKD患者合并SAHS的患病率为83.70%(77/92),以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CSA)为主(49.35%,38/77);终末期肾脏病患者合并SAHS的患病率明显高于非终末期肾脏病患者(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AHS是CKD患者并发CVD的预测危险因子(OR=9.41,95% CI:2.16-41.03);CKD合并SAHS患者CVD患病率明显高于CKD未合并SAHS者(P<0.05)。结论:CKD患者容易合并SAHS,且以CSA为主;同时,SAHS可以增加CKD患者并发CVD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陕西医学杂志》2016,(9):1161-1163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CKD)患者心肌肥厚的发生率以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102例eGFR<60ml/min/1.73m2的CKD患者,通过心脏彩超评价患者的左室质量分数,并收集临床数据以及实验室检测指标,通过多元Logistic回归进行相关危险因素分析。结果:102例患者中48例患者存在心肌肥厚,多元Logistic回归显示:收缩压升高(OR=1.26,95%CI 1.12~1.39)、肾功能减退(eGFR OR=0.96,95%CI 0.92~0.99)以及更高的BMI(OR=1.15,95%CI 1.11~1.20)是左室心肌肥厚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CKD3~5期非透析患者中心肌肥厚十分普遍,血压增高、肾功能下降以及BMI增高都是心肌肥厚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择2013年12月~2015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50例,以合并脑梗死的50例患者为观察组,余10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性别、年龄、吸烟、饮酒、体质指数(BMI)及合并基础疾病情况,并对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观察组:86.0%年龄≥60岁、56.0%伴有吸烟、68.0%合并糖尿病、70.0%合并血脂异常,66.0%伴有肥胖,与对照组在年龄、吸烟、合并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及肥胖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60岁(OR=2.893,95%CI:1.586~3.123)、吸烟(OR=5.312,95%CI:1.421~2.342)、合并糖尿病(OR=3.253,95%CI:1.228~3.532)、血脂异常(OR=4.123,95%CI:0.452~2.323)、肥胖(OR=3.286,95%CI:0.386~3.832)是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的危险因素较多,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有利于降低其发病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慢性肾衰竭行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的患者与未行透析的慢性肾脏病(CKD)5期患者的甲癣患病率,初步探讨行CAPD患者发生甲癣的危险因素.方法 入选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因慢性肾衰竭行CAPD治疗的患者96例(腹透组)及未行透析的CKD 5期的患者104例(对照组),进行全身皮肤和黏膜检查及标准的指甲检查,并剪取指甲碎片标本行真菌学检查.腹透组行生化检查、快速腹膜平衡试验及透析充分性评估.结果 腹透组18例(18.7%)诊断为甲癣,对照组9例(8.7%),腹透组的甲癣患病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37).根据腹透组患者的腹膜功能分为高转运及高平均转运患者(30例)和低转运及低平均转运患者(66例),前者的甲癣患病率(23.3%,7/30)略高于后者(16.7%,11/6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4).腹透组中甲癣患者的血白蛋白、残余肾功能(RRF)均显著低于非甲癣患者(P值均<0.05),空腹血糖、糖尿病患者所占比例及出现过腹腔感染的患者所占比例均显著高于非甲癣患者(P值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β=0.765,OR=1.854,95%CI为1.21~2.68,P=0.003 6)、RRF(β=0.824,OR=2.065,95%CI为1.56~3.04,P=0.004 8)及低血清白蛋白水平(p=0.793,OR=1.912,95%CI为1.07~2.85,P=0.004 1)是甲癣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慢性肾衰竭行CAPD治疗的患者的甲癣患病率高于未行透析的CKD 5期患者.糖尿病、低残余肾功能及低血清白蛋白血症是甲癣发生的潜在危险因素,而与透析充分性无明显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上海市杨浦区50岁及以上居民甲状腺结节患病情况, 并分析其可能的危险因素。  方法  于2016年4月-2017年4月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 抽取50岁及以上居民进行甲状腺B超检查及问卷调查, 对可能影响甲状腺结节患病率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共获得有效问卷6 002份, 社区老年居民甲状腺结节总体患病率为29.1%(1 747/6 002)。患病率随年龄段的增长而增加,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女性甲状腺结节患病率为31.2%(1 241/3 980), 男性为25.0%(506/2 022), 女性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P < 0.05);多发结节患病率为1.8%(110/6 002)、两叶结节为11.8%(106/6 002)、峡部结节为0.1%(6/6 002)、右叶结节为7.7%(464/6 002)、左叶结节为7.7%(461/6 00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OR=1.364, 95%CI: 1.207~1.542)、年龄增长(66~80岁, OR=1.188, 95%CI: 1.047~1.348;81~岁, OR=1.415, 95%CI: 1.123~1.784)、中心性肥胖(OR=1.167, 95%CI: 1.039~1.310)、缺少体育锻炼(OR=1.236, 95%CI: 1.099~1.390)、睡眠状况差(OR=1.297, 95%CI: 1.154~1.459)是甲状腺结节发生的危险因素。  结论  杨浦区社区50岁及以上老年居民甲状腺结节患病率为29.1%, 女性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 年龄增长、女性、缺乏体育锻炼、中心性肥胖、睡眠质量差可能是甲状腺结节患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和分析非透析慢性肾脏病(ND-CKD)患者高同型半胱氨酸(HHcy)血症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方法搜集460例ND-CKD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同型半胱氨酸(Hcy)诊断标准分为HHcy组(244例)与非HHcy组(216例);依据肾小球滤过率(GFR),将患者分为GFR≥60 mL/min·(1.73 m2)(176例),即慢性肾脏病(CKD)1~2期;GFR<60 mL/min·(1.73 m2)(284例),即CKD 3~5期。通过单因素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ND-CKD患者发生HHcy血症的影响因素,最后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研究ND-CKD患者发生HHcy血症的预测指标。结果460例ND-CKD患者中,HHcy血症的患病率为53.00%,其中CKD 1~5期各期HHcy血症的患病率分别为7.40%、13.50%、24.60%、25.00%、29.5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D-CKD患者发生HHcy血症的影响因素包括:CKD分期(OR=0.669)、舒张压(OR=0.942)、三酰甘油(OR=0.416)、尿酸(OR=0.996)、24 h尿蛋白定量(OR=1.669);尿酸(OR=4.549)、三酰甘油(OR=0.543)是ND-CKD患者1~2期发生HHcy血症的影响因素;CKD分期(OR=0.250)、舒张压(OR=0.920)、肌酐(OR=1.050)、尿素氮(OR=0.539)、尿酸(OR=1.004)、三酰甘油(OR=0.769)、24 h尿蛋白定量(OR=0.515)是ND-CKD患者3~5期发生HHcy血症的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CKD分期是预测ND-CKD患者发生HHcy血症的较好指标,尤其是对于3~5期的ND-CKD患者。结论随着CKD分期的增加,HHcy血症的发生率逐渐增高及影响血Hcy水平升高的因素也越来越多,重视CKD患者Hcy水平的检测并早期给予干预,可预防或延缓CKD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沈展  汪思阳  沈婷婷  邱凌  曲毅 《医学综述》2014,(14):2670-2672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肾脏疾病(CKD)的相关危险因素,为老年CKD患者的早期评估与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老年科住院的100例CKD患者(CKD组)和100例非CKD患者(非CKD组),记录两组患者的动脉硬化程度(脉搏波速度,踝臂指数)、内皮功能(一氧化氮、内皮素)指标数据,收集患者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和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CKD组脉搏波速度显著高于非CKD组[(1955.12±254.48)cm/s vs(1480.46±235.12)cm/s](P<0.05),踝臂指数显著低于非CKD组[(1.005±0.114)vs(1.297±0.112)](P<0.05);CKD组血浆一氧化氮水平显著低于非CKD组[(49.7±5.5)μmol/L vs(58.1±7.9)μmol/L](P<0.05),内皮素水平显著高于非CKD组[(66.2±9.6)ng/L vs(51.3±10.2)ng/L](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KD的危险因素包括动脉硬化(OR=2.233,95%CI 1.7062.551)、内皮功能紊乱(OR=1.761,95%CI 0.9132.551)、内皮功能紊乱(OR=1.761,95%CI 0.9133.217)、心血管事件(OR=3.067,95%CI 1.3883.217)、心血管事件(OR=3.067,95%CI 1.3886.431)。结论CKD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高,动脉硬化程度重且多合并有内皮功能紊乱,需提早发现及干预。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在胰岛素强化治疗的模式下发生夜间低血糖的危险因素及其预防措施。方法对50例于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护国寺中医医院进行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胰岛素强化治疗,通过Logistic回归性分析对各因素与夜间低血糖的相关性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0.593,95%CI 1.102~114.634)、病程(OR=1.672,95%CI 0.916~2.869)、空腹C肽(OR=0.761,95%CI 0.331~1.703)、尿白蛋白(OR=5.476,95%CI1.352~23.821)是2型糖尿病夜间发生低血糖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患者的年龄、体质指数、病程及空腹C肽和尿白蛋白水平为夜间发生低血糖的危险因素,对其进行监控,有利于减少夜间低血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陕西医学杂志》2015,(3):340-342
目的:探讨分析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并分析出血患者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83例肝硬化患者,按照是否合并出血分为出血组160例和未出血组123例,分析两组患者凝血功能、幽门螺杆菌感染、肝功能评分等指标得出危险因素;将出血组再分为死亡组24例和生存组136例,对比两组患者出血次数、合并症等指标,研究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单因素、多因素分析表明:胃左静脉内径(OR=1.527,95%CI=1.02~2.29,P=0.038)、食管静脉曲张(OR=8.976,95%CI=5.01~15.97,P=0.008)、腹水(OR=4.495,95%CI=2.69~7.53,P=0.011)、PT>16s(OR=3.011,95%CI=1.49~3.04,P=0.023)是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预后独立危险因素为失血性休克(OR=3.663,95%CI=1.13~3.24,P=0.023)、胃底静脉曲张破裂(OR=7.755,95%CI=4.54~11.64,P=0.009)、合并症(OR=4.883,95%CI=2.75~7.68,P=0.010)。结论:胃左静脉内径、腹水、食管胃静脉曲张、PT>16s是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出血量、反复出血、合并肝性疾病、肝功能ChildPugh C级均是预后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从合并症中筛选脓毒症患者并发急性肝功能障碍(AHD)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早期识别高危患者提供依据。方法对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2007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286例脓毒症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是否发生AHD分成两组AHD组(62例)和非AHD组(224例),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脓毒症患者并发AHD的危险因素。结果 286例脓毒症患者中有62例发生AHD,发生率为21.68%;AHD组30 d住院病死率明显高于非AHD组[38.71%(24/62)比6.82%(15/224),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OR=1.589,95%CI 1.416~1.833,P=0.003)﹑慢性饮酒(OR=0.906,95%CI 0.509~1.612,P=0.038)﹑糖尿病史(OR=1.477,95%CI 1.265~1.858,P=0.014)﹑慢性心功能不全(OR=1.485,95%CI 1.271~1.868,P=0.015)﹑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Ⅲ(APACHE-Ⅲ)(OR=1.505,95%CI 1.281~1.916,P=0.023)是脓毒症患者并发AHD的高危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该模型有较高的判别AHD患者的能力,AUC为0.73(95%CI 0.68~0.91,P<0.01)。结论高龄、慢性饮酒、糖尿病史、慢性心功能不全和APACHE-Ⅲ评分是脓毒症患者并发急性肝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慢性肾脏病(CKD)患者的焦虑、抑郁患病率,探讨社会支持对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纳入CKD患者118例,应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先后采用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方法,探讨社会支持对CKD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结果:CKD患者焦虑阳性率为24.58%,焦虑自评量表平均总粗分(35.11±7.39)分,高于国内常模(29.78±10.07)分(P<0.01);抑郁阳性率为41.53%,抑郁自评量表平均总粗分(39.19±8.32)分,高于国内常模(33.46±8.55)分(P<0.01)。社会支持分为(40.9±7.9)分,与焦虑(r=-0.28,P<0.01)、抑郁(r=-0.22,P<0.05)评分均呈负相关关系。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社会支持为焦虑的保护因素[OR=0.534,95%CI(0.30~0.95),P<0.05];女性[OR=2.316,95%CI(1.01~5.30),P<0.05]、CKD分期[OR=1.536,95%CI(1.07~2.22),P<0.05]均为抑郁的危险因素。结论:CKD患者焦虑、抑郁的阳性率高于一般人群,社会支持是CKD患者焦虑情绪的独立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6.
《皖南医学院学报》2020,(3):229-232
目的:研究特发性膜性肾病(IMN)高尿酸血症(HUA)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弋矶山医院2016年1月~2019年3月经肾活检确诊为IMN患者151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病理资料。根据血尿酸水平分为HUA组(65例)和血尿酸正常组(86例),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及病理学资料的特点,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IMN中HUA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HUA组患者体质量指数(BMI)、高血压占比、血尿素氮、CYS-C、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较血尿酸正常组高(P<0.05),血浆白蛋白、估算肾小球滤过率较血尿酸正常组低(P<0.05);随着CKD分期的增加,HUA所占比例有增高的趋势(χ~2_(趋势)=10.740,P=0.004)。高尿酸组肾小球硬化比例高于血尿酸正常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KD3期(OR=8.147,95%CI:2.278~29.141)、BMI增高(OR=1.660,95%CI:1.364~2.021)、TG增高(OR=2.705,95%CI:1.726~4.240)和BUN增高(OR=1.234,95%CI:1.046~1.457)是HUA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IMN中HUA患者肾功能损伤及肾小球硬化较血尿酸正常组严重。CKD3期、较高的BMI及较高的TG和BUN是IMN中HUA的相关危险因素。控制体质量、降血脂、改善肾功能治疗可能有助于改善IMN中HUA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龄骨折患者围术期合并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收集2008年10月至2012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二一医院收治的老年骨折围术期合并HAP患者39例(HAP组),并随机选择同期老年骨折患者围术期不合并HAP患者39例(非HAP组),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各项临床指标的差异,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OPD(OR=23.317;95%CI:2.70260.312;P=0.000)、入住ICU(OR=14.163;95%CI:1.62460.312;P=0.000)、入住ICU(OR=14.163;95%CI:1.624112.012;P=0.005)、机械通气(OR=30.210;95%CI:8.164112.012;P=0.005)、机械通气(OR=30.210;95%CI:8.164134.203;P=0.007)、手术时间(OR=9.018;95%CI:1.074134.203;P=0.007)、手术时间(OR=9.018;95%CI:1.07488.119;P=0.022)为高龄骨折患者围术期合并HAP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龄骨折患者存在COPD、入住ICU、机械通气及手术时间长等因素时应警惕术后发生HAP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新疆阿勒泰福海地区哈萨克族居民外周动脉疾病(PAD)的患病率和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整群抽取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新疆阿勒泰福海县城及下属5个乡镇的35岁以上哈萨克族居民进行横断面调查。统计PAD患病率,并对PAD患者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新疆阿勒泰福海地区哈萨克族居民PAD总患病率4.70%。男性患病率3.40%,女性为6.10%,PAD患病率在男、女之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χ2=8.575,P=0.003)。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女性(OR=1.837,95%CI1.196~2.822)、高血压(OR=2.035,95%CI1.226~3.376)与PAD患病有关。结论新疆阿勒泰福海地区哈萨克族成年人PAD患病率较高。女性、高血压为PAD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原发性高血压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结构改变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10月一2016年9月青海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92例为观察组,同期NYHA分级Ⅰ级单纯高血压患者84例为对照组,比较分析2组患者心脏结构差异,并分析影响因素。结果观察组左室左右径较对照组明显增加(t=6.310,P<0.01),左室上下径差异无明显区别(t=1.851,P=0.071),左房左右径、上下径及左房内径(LAD)均比对照组明显增加(t=3.548,8.722,6.779,P<0.01),LVEF明显低于对照组(t=3.052,P=0.002);观察组LVM、LVEDV及LVESV明显大于对照组(t=6.122、4.853、6.733,P均<0.01);2组患者IVST、LVPWT无明显差异(t=0.187、0.499,P=0.852、0.618);观察组LVSI明显大于对照组,更趋向于球形(t=3.343,P=0.001);LASI明显小于对照组,左房形态偏离球形(t=3.199,P=0.002)。经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腰臀比、心功能Ⅳ级是影响患者心脏结构改变的危险因素(OR=1.716,95%CI 1.112~3.148,P=0.013;OR=1.715,95%CI 1.163~4.329,P=0.009;OR=1.609,95%CI 1.019~3.726,P=0.004)。结论原发性高血压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比单纯高血压病患者心脏构型改变更显著,其显著受患者年龄、腰臀比及心功能Ⅳ级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东莞某社区中老年人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分析高尿酸血症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式,对东莞某社区1 350名中老年人群进行膳食生活方式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本次调查人群中高尿酸血症患病率为40.4%(546/1 350),男性患病率(46.3%)高于女性(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尿酸患者与尿酸正常者的年龄、性别、吸烟、饮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文化程度、职业、家庭收入情况、饮酒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年龄、性别、吸烟、饮茶可能是高尿酸的危险因素。调整性别、年龄、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混杂因素后,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饮茶为高尿酸的危险因素(OR=1.717,95%CI:1.332~2.215);饮酒与高尿酸血症的相关关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841,95%CI:0.415~1.705);与从不/偶尔吸烟者相比,戒烟者(OR=0.786,95%CI:0.512~1.208)和每天都吸烟者(OR=1.125,95%CI:0.666~1.901)的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该社区中老年人群高尿酸患病率较高,饮茶为高尿酸血症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