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医证候要素分布规律,为辨证分型标准提供较为客观的依据。方法基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临床科研共享数据采集系统"采用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的统计分析方法,分析证候要素的临床分布特征。结果经过聚类分析将一般症状聚为25类,舌象聚为6类,共涉及证候要素17个;经过因子分析提取出公因子19个,共涉及证候要素15个。综合以上结果初步提取病位证候要素7个,分别为胞宫、肝、脾、肾、胃、心神和胆;病性证候要素7个,分别为气滞、血瘀、阳虚、气虚、湿、热和血虚。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与病位胞宫、肝、脾、肾、胃、心神和胆相关性较高,与病性气滞、血瘀、阳虚、气虚、湿、热和血虚相关性较高,其中以气滞、胞宫、血瘀、脾、肝、阳虚、气虚、湿为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医证候要素分布规律。方法在多中心、横断面临床流行病学的基础上采集45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临床资料,建立数据库,采用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方法探讨其证候要素组成及分布规律。结果经指标聚类分析方法,将82个症状条目聚为28类,经因子分析,得到24个公因子,初步提取出病位证素4个:胞宫、肝、肾、脾;病性证素10个:气滞、瘀血、寒、热、湿、痰、气虚、血虚、阳虚、阴虚。经动态样品聚类分析发现聚为6类时最符合临床,结合专业知识进行分析,第1~6类分别命名为寒凝血瘀证、湿热瘀阻证、气滞血瘀证、气虚血瘀证、肾虚血瘀证、痰瘀互结证,其中气滞血瘀证所占比例最大(36.2%)。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位在胞宫,与肝、肾、脾相关,病性虚实夹杂,主要证素为气滞、瘀血、寒、热、湿、痰、气虚、血虚、阳虚、阴虚,中医证型以气滞血瘀证为主。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重症加强护理病房重症患者谵妄的中医证候特点。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192例患者,采集纳入病历资料的中医四诊信息,根据症状的出现率筛选出37个四诊信息,运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进行统计。结果 经因子分析共提取12个公因子,累计贡献率为64. 01%,经分析涉及病性类证候要素为气脱、痰湿、火热、阴虚、阳虚、血瘀、气虚、血虚、气滞;病位类证素为肺、脾、肾、心、肝。经聚类分析共得出7类证候:气脱、痰热扰神、阳虚痰湿、心脉瘀阻、阴虚痰热、痰瘀阻窍、气血两虚。结论 利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重症谵妄中医证候的分布特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临床调查,分析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的病性类证候要素分布特点及证候要素的组合特点,为PCOS的临床辨证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9月至2014年11月就诊的375例PCOS患者,应用Epidata软件,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17.0对数据进行频次、频率的描述分析,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 (1)病性类证候要素出现频率前五位的依次为血瘀、痰湿、气滞、火(热)、阴虚。(2)证候要素组合以1~7个证候要素组合的形式出现,其中以1~4个证候要素组合最多(频率均10%)。(3)以是否肥胖分组,对2组的证候要素及其组合进行比较,证候要素痰湿的出现频率在肥胖组高,而火(热)、寒凝的在非肥胖组中的出现频率高;证候要素组合痰湿、痰湿+血瘀、痰湿+气滞均在肥胖组的出现频率高。结论 PCOS的证候要素及其组合分布规律体现了该病核心病机为血瘀、痰湿、气滞、火(热)、阴虚;肥胖组以痰湿、血瘀为主,非肥胖组以血瘀、火(热)和寒凝为主。  相似文献   

5.
目的:运用因子分析,初步探索胃癌术后中医证候要素,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分析,收集287例胃癌术后患者的中医四诊信息资料,经一般性描述分析后进行因子分析,归纳证候要素。结果:经频数分析,常见症状为神疲乏力、纳呆、形体消瘦;根据因子分析,公因子有9个,证候要素的病位在脾、胃、肝,病性为气虚、脾虚、阴虚、血瘀、痰湿、气郁、气逆。提示的中医证型:脾胃虚寒证、血瘀证、胃阴亏虚证、肝郁脾虚证、肝胃不和证、脾胃虚弱证及脾气虚证。结论:应用因子分析规范胃癌术后中医证候要素,为今后进一步研究胃癌术后辨证规范化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疼痛性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中医证候要素特征及证型分类。方法:采用隐结构模型方法,构建598例疼痛性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隐结构模型,采用隐类概率、互信息及综合聚类方法量化症状及证候数据,诠释患者的主要证候要素特征及证型分布。结果:疼痛性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医证候要素常见的有湿、热、气滞、血瘀、气虚、血虚、痰、阳虚、阴虚;证候要素涉及病位有肝、脾、肾、胞宫、胃、肠。对同类证候要素进行综合聚类分析,得到5种主要证型为肝郁肾虚血瘀证、湿热瘀阻证、气虚血瘀证、痰瘀寒凝气滞证、阴虚血瘀证。结论:疼痛性子宫内膜异位症病机多为虚实夹杂,主要多见肝郁肾虚血瘀证、湿热瘀阻证、气虚血瘀证、痰瘀寒凝气滞证、阴虚血瘀证。  相似文献   

7.
史梅莹  赵燕  王天芳 《世界中医药》2014,9(12):1672-1674
目的:通过现代文献研究,分析PCOS中医证候及证候要素的分布特点,为建立PCOS的辨证规范提供依据。方法:对2002—2013年的临床研究文献进行检索,分为调查研究和干预研究2类,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纳入181篇文献,其中调查研究48篇,干预研究133篇;2)调查类文献中,原始辨证结果 64种,涉及29种证候类型,出现频率在10%以上的依次为肾虚证、痰湿(浊)证、血瘀证、肝气郁结证和肾阳虚证;3)干预类研究文献中,原始辨证结果 50种,涉及22种证候类型,出现频率在10%以上的依次为肾虚证、痰湿(浊)证和血瘀证;4)2类文献中,病位类证候要素出现频率在5%以上的均为肾、肝、脾;病性类证候要素出现频率在5%以上的均有虚、痰湿(浊)、血瘀、气滞、阳虚,另外,调查类文献中还有阴虚,干预类文献中有火(热)。结论:临床中,对PCOS的辨证结论虽繁杂、各异,但涉及的证候要素相对集中;本研究所归纳、提炼之证候要素,可为制订该病的临床辨证规范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失眠症的中医证候要素分布规律。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收集494例失眠症患者四诊信息,依据症状的出现率并综合专家意见,最终筛选50个四诊信息,运用因子分析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因子分析共提取15个公因子,累计贡献率为57.12%,经分析涉及病性类证候要素为火热、血虚、气滞、阴虚、痰湿、气虚、血瘀,病位类为肝、心、肾、脾。结论利用因子分析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失眠症中医证候要素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脑梗死后认知障碍中医证候要素,为揭示其病因病机,指导临床辨证论治提供依据。方法设计前瞻性观察方案,制定脑梗死后认知障碍中医证候观察表,通过标准化四诊信息采集,多中心协作共纳入脑梗死后认知障碍病例1504份,采用频数分析,因子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总结脑梗死后认知障碍中医证候要素分布规律。结果因子分析结果得出6个公因子(证候要素),1 504例观察对象的证候要素中气虚占20.0%,痰占17.8%,阴虚占19.3%,血瘀占15.8%,火占11.7%,阳虚占15.4%;综合分析虚证占54.7%。结论脑梗死后认知障碍证候要素为气虚、痰、阴虚、血瘀、火、阳虚。其病位在脑,主要涉及肾、肝、脾三脏,其次为心,病性属虚实夹杂,以虚证为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Ⅲ、Ⅳ期2型糖尿病肾病中医证候要素的分布规律。方法:收集Ⅲ、Ⅳ期215例2型糖尿病肾病Ⅲ、Ⅳ期患者的中医四诊资料,并用因子分析法对症状的分布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提取16个公因子,公因子代表的病性证候要素中:6个属于气虚,4个属于阴虚,3个属于阳虚,2个属于血虚,5个属于内热,3个属于血瘀,3个属于痰湿,2个属于内风,1个属于气滞。因子代表病位证候要素中:8个病位在脾,7个病位在肝,6个病位在肾,1个病位在心。结论:Ⅲ、Ⅳ期2型糖尿病肾病证候要素中,本虚以气虚、阴虚、阳虚为主;标实以内热、血瘀、痰湿为主;兼有内风、气滞;病位主要为:肝、脾、肾。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近10年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证候的分布规律,以期能为中医临床辨证论治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对数据库中慢性心衰相关文献进行检索及规范处理,得到文献中辨证分型等相关原始数据并进行描述性的统计分析,最终得到各类型数据的分布规律。结果:①中医证型分布前六位为气虚血瘀气阴两虚阳虚水泛心肺气虚心肾阳虚血瘀水停。②病性类证候要素分布前六位为气虚血瘀痰浊阴虚阳虚水饮。③心功能等级Ⅱ级、Ⅲ级、Ⅳ级的患者中证型分布最多是心肺气虚、气虚血瘀、气阴两虚。病性类证候要素则以气虚和血瘀为主。结论:慢性心力衰竭病机以本虚标实为主,病位以心为主,证型以气虚血瘀证和气阴两虚证为主,证候要素以气虚和血瘀为主。初步反映出了慢性心衰常见证型和证候要素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2.
脑白质疏松轻度认知障碍证候要素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脑白质疏松轻度认知障碍证候要素,为该病的辨证论治提供依据.方法 设计前瞻性观察方案,选取脑白质疏松轻度认知障碍患者155例,观察中医症状特点、证类分布特征,通过频数分析、因子分析等数理统计,提取证候要素.结果 因子分析结果得出15个公因子(证候要素),对155例患者证候要素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发现阳虚占25.2%,痰占18.1%,阴虚占17.4%,火占13.5%,血瘀占11%.综合分析,虚证占57.4%.结论 脑白质疏松轻度认知障碍主要证候要素是阴虚、阳虚、痰、火;次要证候要素是血瘀、气虚、血虚;病位在脑,主要涉及脏腑为肾、肝两脏,次要脏腑为脾、心.肾精亏虚、痰浊阻窍是轻度认知障碍病情缠绵难愈、加重发展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通过因子分析的慢性心力衰竭中医临床证候要素分布与传统人为中医辨证分析结果的符合程度,为慢性心力衰竭证候分布的数据挖掘及辨证论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设计前瞻性中医四诊信息观察表,选取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312例,观察其中医症状特点,通过因子分析提取证候要素,并将因子分析的证候分布结果与传统人为中医辨证分析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因子分析结果得出14个公因子,根据专业知识进行分析和归纳,结果包含6种证候,出现频率高低依次为气虚血瘀137(43.91%)气虚血瘀水饮58(18.59%)气虚47(15.06%)阳虚27(8.65%)阳虚血瘀水饮26(8.33%)血瘀17(5.45%)。(2)因子分析的证候分布结果与传统人为中医辨证分析结果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结论:基于因子分析的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证候分布以气虚血瘀最常见,这与传统人为中医辨证分析结果一致,但因子分析法不能代替传统中医辨证,或可对传统中医辨证结果进行校正。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证候分布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DPN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为其中医证候研究提供比较客观的依据。方法:选取我院门诊或住院DPN患者380例,收集其中医症状信息,进行频数统计分析、归纳,总结其中医证候分布特点。结果:DPN≤5年者,主要以气阴两虚兼有血瘀、痰湿为主;510年以气阴两虚兼有血瘀、痰湿为主,但阴虚呈现下降趋势,而阳虚呈现上升趋势;10年以上则以气虚、阴阳两虚为主,兼有血瘀、痰湿。结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为本虚标实之证。虚证以气阴两虚为多;实证以血瘀、痰湿为多。本病不同发展阶段,病机重点有所不同,但气虚血瘀为其共有病机。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因子分析方法,探索缺血性中风恢复期合并脑微出血患者的证候要素特征。方法收集195例缺血性中风恢复期合并脑微出血患者的症状、体征等资料,建立临床资料数据库,对各个患者的中医证候要素进行因子分析统计,采用主成分分析进行公因子提取,并根据结果确定中医证候要素。结果因子分析共提取6个公因子,累积贡献率为80.56%,结合中医证候学进行判断,可归纳为痰湿、气虚血瘀、气阴两虚、肝阳上亢等。结论缺血性中风恢复期合并脑微出血证候要素以痰湿、气虚、血瘀为主,临床治疗应重视健脾化痰、补气、活血。  相似文献   

16.
余玲玲  梁瑞宁  魏俊英 《河南中医》2013,33(7):1171-1172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中医证候分型.方法: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分析,探讨其中医证候分型.结果: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根本病机为肾虚,痰湿、血瘀为标,主要涉及肾、肝、脾等脏腑.证候分型单证候有肾虚证、肝郁证、脾虚证、痰湿证、血瘀证、血虚证,复合证候有气滞血瘀证,肾虚兼痰湿证,肾虚血瘀证、肾虚肝郁证、痰瘀互结证.结论: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肥、瘦的差异性及其内分泌改变与中医证候分型可能存在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乳腺癌患者证候要素及单证分布规律,为中医治疗乳腺癌奠定基础。方法:收集709例乳腺癌患者的四诊信息,保留出现率≥10%的四诊信息,采用因子分析法提取公因子,由2名中医肿瘤专业主任医师对公因子辨证,作为乳腺癌的证候要素。结果:经因子分析提取出19个证候要素,其中病位类证候要素为7个:肝、脾、肾、心、络、肺、胃;病性类证候要素为12个:气滞、热、血瘀、湿、气虚、湿热、痰热、阴虚、阳虚、精亏、血虚、风湿。相对应的单证有21个:湿邪困脾、肝气郁滞、肝热、血瘀、风湿阻络、痰热阻肺、胃热、心火亢盛、湿热、脾气虚、肝阴虚、肾阴虚、肾精亏虚、气虚、血虚、阳虚、阴虚、肾虚(可能为肾阴阳精气虚)、肾阳虚、心血虚、肝血虚。结论:乳腺癌的发病与肝气郁滞直接相关,在肝气郁滞的基础上发展为肝热、血瘀、痰湿阻滞、进而损伤肝肾阴阳精血,同时肝木克土则产生脾虚、胃热等证。所以治疗乳腺癌总以疏肝解郁为基本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分析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现代文献,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常见中医证候及证候要素的分布规律。方法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为检索源,检索1994—2009年有关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现代文献,应用Excel建立数据库,对证候及证候要素的频次进行分析。结果经初步规范后获取证候名称36个,出现频次居前3位的是肾虚痰瘀、肾虚痰湿和肾虚血瘀;单证候16个,频次居前3位的是肾阳虚、痰湿、血瘀;病位类证候要素5个,出现频次居前3位的是肾、肝、脾;病I陆类证候要素10个,出现频次居前3位的是阳虚、痰湿、阴虚。结论多囊卵巢综合征涉及的脏腑主要是肾、肝、脾,单证候主要是肾虚(肾阳虚、肾阴虚)、痰湿、血瘀,而且单证候组合形成的复合证候多,表明该病具有病理变化复杂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分析糖尿病肾病(DN)的证候演变特点。方法纳入接受基础治疗及中医药干预的DN患者共301例,所有病例在观察起点、3个月后、6个月后分别进行证候调查。使用《糖尿病肾病中医证候调查表》收集患者症状,包括7组证候29个症状、舌象和脉象。3个时点的资料通过因子分析进行辨证分型,采用转移概率分析探讨证候演变规律。结果 301例DN患者3个时点因子分析分别得到8、10、9个证候因子。起点第一公因子证候是类似阳虚的表现,有44.19%患者在3个月时点时仍然是类似阳虚的表现,有18.60%的患者向类似痰湿证转化,在3个月点类似阳虚的证候向6个月时点类似阳虚痰湿的证候转化。其他公因子的证候表现也在不同时点的特点不用,部分延续上一个时点的证候表现,部分有发展为其他证候表现的趋势。结论 DN患者总体证候变化多样,但具有一定规律:阳虚有向阳虚痰湿转化的趋势,阴虚有向气虚阴虚阳虚转化的趋势,气虚痰湿有向气虚痰湿湿浊转化的趋势,血瘀证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的证候要素分布特点。方法:以1287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的临床住院病历数据为基础,运用因子分析方法。结果:发现2型糖尿病的证候要素有气虚、阴虚、阳虚、血瘀、阳亢、湿痰、热盛7个基本证候。结论:通过数据挖掘,参考本次因子分析,得出的结论基本符合中医理论和临床实际,将这些症状变量组合在一起,有助于我们临床对患者病机的把握,并且为中医证候的客观化研究提供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