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中国医学   8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梗死后轻度认知障碍患者认知损害特点。方法选取脑梗死后轻度认知障碍患者873例,进行神经心理学量表检测,分析其认知损害特点。结果脑梗死后轻度认知障碍患者各认知域受损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延迟记忆(57.85%)、计算力及注意力(47.54%)、语言及执行能力(25.43%)、空间结构能力(23.83%)、定向力(20.05%)、即刻记忆(6.64%)。认知损害以1~3个认知域组合受累居多,所占百分比分别为:29.44%、38.72%、18.44%,主要受损组合为:延迟记忆与注意力及计算力/语言及执行功能;延迟记忆、注意力及计算力与语言及执行能力/空间结构能力。结论脑梗死后轻度认知障碍患者认知损害表现为以延迟记忆、注意力及计算力、语言及执行能力、空间结构能力等为主的多认知域轻度受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梗死后轻度痴呆的神经心理学特征。方法利用Mo CA量表,对631例脑梗死后轻度痴呆患者进行神经心理学测评,对各认知域亚项进行分析。结果脑梗死后轻度痴呆各认知域损害发生率不一致,Mo CA量表中各认知域与总分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注意、延迟记忆、视空间与执行能力、抽象思维与量表总分密切相关,患者认知域损害以注意、延迟记忆、视空间与执行能力损害为主。结论脑梗死后轻度痴呆患者认知损害具有斑片样损害特点,其中延迟记忆及执行能力下降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颅外动脉狭窄与脑卒中含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危险因素的关系,为脑血管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既往有脑卒中(含TIA)病史的1 784例脑卒中高危人群,将其分为非颅外动脉狭窄组和颅外动脉狭窄组,比较2组人群脑卒中危险因素及中医症状、舌象、脉象。结果非颅外动脉狭窄组既往TIA患者比例、锻炼少或轻体力劳动者所占比例高于颅外动脉狭窄组。颅外动脉狭窄组既往脑卒中患者比例、空腹血糖升高检出率、吸烟比例高于非颅外动脉狭窄组(P0.05或P0.01)。2组患者中医证候要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一中医症状分布方面,口唇紫暗、肢体笨拙、小便清长等发生率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结论颅外动脉狭窄与脑卒中、空腹血糖升高发生相关。脑卒中(含TIA)患者中医证候要素以火、气虚、阴虚、血瘀、痰、阳虚为主,颅外动脉狭窄与否并不影响中医证候要素类型及分布。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脑梗死后认知障碍中医证候要素,为揭示其病因病机,指导临床辨证论治提供依据。方法设计前瞻性观察方案,制定脑梗死后认知障碍中医证候观察表,通过标准化四诊信息采集,多中心协作共纳入脑梗死后认知障碍病例1504份,采用频数分析,因子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总结脑梗死后认知障碍中医证候要素分布规律。结果因子分析结果得出6个公因子(证候要素),1 504例观察对象的证候要素中气虚占20.0%,痰占17.8%,阴虚占19.3%,血瘀占15.8%,火占11.7%,阳虚占15.4%;综合分析虚证占54.7%。结论脑梗死后认知障碍证候要素为气虚、痰、阴虚、血瘀、火、阳虚。其病位在脑,主要涉及肾、肝、脾三脏,其次为心,病性属虚实夹杂,以虚证为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吸烟与脑卒中高危人群颈动脉硬化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3年2月在北京市丰台区王佐卫生服务中心、蒲黄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花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筛查的脑卒中高危人群7 284例,将患者分为从未吸烟组和吸烟组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观察两组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斑块形成情况;根据吸烟指数将吸烟组患者分为轻度吸烟、中度吸烟及重度吸烟3个亚组,观察吸烟时间、吸烟量等因素下不同亚组间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斑块形成情况。结果与未吸烟组相比,吸烟组颈动脉内膜增厚及斑块形成发生率明显增高(P0.01),颈动脉内膜增厚及斑块形成的发生率与吸烟呈正相关(Spearman相关系数分别为0.134、0.125,P0.05);在吸烟组各亚组间,颈动脉内膜增厚及斑块形成的发生率依次增高(P0.01),颈动脉内膜增厚及斑块形成发生率与吸烟指数呈正相关(Spearman相关系数分别为0.122、0.099,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吸烟指数、体育锻炼很少或轻体力劳动、明显超重等与颈动脉硬化相关。与不吸烟组相比,轻度吸烟组OR=1.549(P0.01),中度吸烟组OR=1.7 6 7(P0.01),重度吸烟组OR=2.147(P0.01)。结论在脑卒中高危人群中,吸烟是颈动脉硬化及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与颈动脉硬化及斑块形成的发生呈正相关,吸烟时间、吸烟量等因素与颈动脉硬化发生亦呈正相关,吸烟对颈动脉粥样硬化进程的影响是累积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脑梗死后认知障碍患者日常生活习惯及既往病史中的危险因素及保护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12月—2013年12月在京内外共14家单位的神经内科门诊、社区纳入的病例3 000例,分为脑梗死后无认知功能障碍组1 496例和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组1 504例,对患者各项相关病史进行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年龄、文化程度、高血压病史、脑血管病史、冠心病病史、中风病家族史、红酒、红茶、普洱茶、咖啡、手机、快走、上网、唱歌等因素有、无认知功能障碍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多因素分析:年龄、有脑血管病史及中风病家族史、饮用红酒或红茶、常打麻将的人群患认知功能障碍的可能性大,成为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而文化程度高、饮用普洱茶、使用手机、进行快走及上网活动者患认知功能障碍的可能性小,认为是认知功能障碍的保护因素。结论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较多,针对年龄和家族史等不可控因素,应做到早发现、早预防和早治疗;针对饮酒、饮茶、体育锻炼及促智活动等可控因素,应积极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加强对危险因素的控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梗死后轻度认知障碍患者不同年龄组的认知损害特点,为临床辨识提供依据。方法选择脑梗死后轻度认知障碍患者873例,按照国际人口学会年龄分组标准将患者分为中年组、老年组与高龄组,用Mo CA量表对不同年龄组患者认知损害特点进行评价。结果中年组Mo CA量表评分为(22.91±0.12)分,老年组(22.85±0.13)分,高龄组(22.04±0.31)分,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延迟回忆及抽象能力认知域得分较中年组下降(P0.05),高龄组延迟回忆及抽象能力认知域得分较中年组下降(P0.05),高龄组抽象能力认知域得分较老年组下降(P0.05);对延迟回忆亚项做进一步分析,高龄组延迟回忆方面显著受损(P0.05),3组患者经分类提示及多选提示后仍不能正确回忆的人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脑梗死后轻度认知障碍患者年龄的增加,其认知功能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延迟回忆能力损害程度随年龄增长下降最为明显,记忆过程中的存储、提取环节受年龄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中医综合方案治疗脑卒中后轻度认知障碍远期临床有效性。方法纳入200例脑卒中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通过随机方案分为干预组104例,对照组96例。对照组给予非药物干预,干预组在对照组非药物干预基础上口服中药复方苁蓉益智胶囊,每次4粒,每日3次,同时配合中医特色疗法。2组疗程均为180天。干预期结束90天后分别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北京版)(Mo C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定患者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并观察患者中医核心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2组患者Mo CA总分较入组时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干预组同期Mo CA总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Mo CA各亚项中,干预组抽象、延迟回忆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P0.01)。2组患者ADL总分较入组时均有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但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组"言谈不知首尾,时作时止""转盼遗忘""语后便忘,思量不能""神思不聚""反应迟钝"等5条中医核心症状较入组时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中医综合干预方案治疗脑卒中后轻度认知障碍患者,具有较好的远期疗效,可提高患者认知功能水平,改善患者中医核心症状。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中医综合干预方案对脑梗死后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0例脑梗死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104例,对照组96例,干预组给予中药(复方苁蓉益智胶囊)+中医特色疗法+非药物干预,对照组给予非药物干预,2组疗程均180天。干预后对患者中医症状进行评价,分析患者中医症状变化情况。结果干预组"言谈不知首尾,时作时止""转盼遗忘""语后便忘,思量不能""神思不聚""言语懒""兴趣索然""烦躁易怒"等核心症状较前有所改善(P0.01或P0.05)。干预组"面色萎黄""口唇紫暗""头痛""失眠""目涩""口苦""神疲""乏力""心悸""身体倦重""自汗"等周边症状改善明显(P0.01或P0.05)。干预组"舌淡""舌有瘀斑、瘀点""苔薄"等舌脉象较治疗前改善(P0.01或P0.05)。结论中医综合干预方案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核心症状、周边症状及舌象,改变患者不良的主观感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正脑梗死是导致中老年人残疾甚至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1],不仅可以引起肢体偏瘫、麻木、言语不利等症状,还可引起记忆力下降、失语、失认等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甚至发生痴呆。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是脑梗死最常见的并发症,可能由血管原因、神经变性或其他混杂因素引起[2-3],25%[4]~83%[5]的脑梗死患者会立即或延迟出现认知功能障碍,影响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的恢复。有文献[6]报道即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