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胃癌及癌前病变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1.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在胃癌前病变中的变化特点及意义。2.探讨EGFR的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和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avidinbiotin Peroxidase complex),对10例正常胃粘膜,45例慢性胃炎伴肠化,26例胃癌癌旁肠化,48例异型增生,76例胃癌及39例淋巴结转移癌进行EGFR蛋白表达的研究。结果 EGFR在正常胃粘膜中均为阴性,胃粘膜肠化生及异型增生中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胃粘膜(P<0.01);EGFR在胃癌癌旁肠化中表达明显高于慢性胃炎伴肠化(P<0.05);结肠型肠化中EGFR表达较小肠型高,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胃粘膜异型增生时,有较高EGFR表达,而一旦胃粘膜癌变后,表达率却有所下降。胃癌组织中阳性率为56.6%;进展期胃癌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早期胃癌(P<0.05);EGFR表达阳性者多为分化较差的弥漫型胃癌,阴性者多为分化较好的肠型胃癌;伴淋巴结转移者阳性率为74.4%,无淋巴结转移者37.8%(P<0.05);胃癌侵犯越深,其EGFR受体表达的阳性率越高。结论 胃粘膜肠上皮化生中EGFR表达与胃癌的关系密切,是胃癌发展过程中的早期事件。胃粘膜异型增生中EGFR动态变化特点,有利于对异型增生的诊断,追踪观察及其与胃癌关系的研究。EGFR的表达与胃癌的低分化性,高浸润性及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肿瘤组织中EGFR的表达可作为临床制定手术方式及预测病人预后的一个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
BcL-2和p53在胃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和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BcL-2、p53表达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二者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双重染色法检测了156例正常胃粘膜、不曲型增生及胃癌组织中BcL-2和p53的表达。结果 BcL-2和p53在正常胃粘膜中均呈阴性表达。BcL-2在重度不典型增生和高分化腺癌中表达率较高(分别为69.6%和73.9%),与轻度不典型寺生及中低分化腺癌间差异显著(P<0.05)。p53在癌中的表达显著高于胃粘膜不典型增生,且表达率随着胃癌分化程度的降低而升高(P<0.05)。胃癌淋巴细胞转移组,BcL-2蛋白低表达,p53蛋白高表达(P<0.05)。BcL-2与p53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 BcL-2与p53分别作用于胃癌发生、发展的不同阶段,有助于胃癌的早期诊断及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p53、p73蛋白表达与胃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6例胃癌和40例不典型增生病例中p53、p73蛋白的表达情况(10例正常胃粘膜作为对照).结果 正常胃粘膜组p53、p73蛋白无表达;p53蛋白在胃癌组阳性表达率为71.4%,显著高于不典型增生组30%(P<0.01);p73蛋白在胃癌组阳性表达率为64.3%,显著高于不典型增生组22.5%(P<0.01).结论 p53、p73蛋白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EGFR在胃粘膜活检组织中的表达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iVision 二步法检测胃镜活检组织,包括10例正常胃粘膜上皮、16例胃上皮瘤样病变、19例胃上皮内瘤、47例胃腺癌组织中EGFR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意义。结果:在正常胃粘膜上皮、上皮瘤样病变、腺瘤及腺癌组织中,EGFR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56±2.21%、10.25±3.59%、36.37±4.80%、70.47±7.78%,在胃上皮内瘤及腺癌组显著高于正常胃粘膜上皮及上皮瘤样病变组( P<0.05,P<0.01),腺癌组显著高于上皮内瘤组(P<0.05)。 EGFR的表达阳性率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分化程度等无关(P>0.05)。结论:EGFR的表达增强可能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关;EGFR的检测有助于胃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检测bcl-2,c-erbB-2基因在胃粘膜良恶生病变中的表达,探讨其对提高胃癌诊断率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bcl-2,c-erbB-2基因在98例胃癌,40例不典型增生和20例正常胃粘膜中的表达,结果a,bcl-2在正常胃粘膜中有弱阳性表达(10.0%),在不典型增生中为50%,在胃癌中为44.9%,不典型增生与胃癌中的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胃粘膜(P<0.05),bcl-2表达与胃癌的分化程度有关(P<0.05),低分化者bcl-2表达率高,与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无关(P>0.05),b.c-erbB-2在胃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6.1%,其中中早期胃癌中的表达低(16.7%),在重度不典型增生和进展期胃癌中的表达高,分别为80%,58.7%,二者与早期胃癌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5),c-erbB-2表达与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分化程度无关(P>0.05),结论: -2,-B-2c参与胃粘膜的癌变过程,联合检测bcl-2,c-erbB-2可能作为胃癌高危人群筛选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胃癌P185C-erbB-2和P53表达与其生物学行为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 s-p法检测58例进展期胃癌,30例癌旁不典型增生,27例癌旁肠上皮化生,20例正常胃粘膜中P185C-erbB-2和P53的表达,结果:a.P185C-erB-2的表达主要见于肠型胃癌(42.42%),癌旁组织,正常胃粘膜及弥漫胃癌均为阴性,P185C-erbB-2的阳性表达与胃癌的浸润深度,分化程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无明显关系(P>05),b.P53蛋白阳性表达可见于胃癌(55.17%),癌旁不典型增生(30%),癌旁肠上皮化生(22.22%),正常胃粘膜阴性,P53蛋白阳性表达与胃癌组织学分型,分化程度无关,而与胃癌的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c,胃癌P185C-erbB-2和P53表达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P185C-erbB-2的阳性表达有可能作为胃粘膜上皮细胞恶性变的标记,P53蛋白阳性表达的检测在胃癌预防和早期诊断以及预后判断上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肿瘤细胞中EGFR表达位置改变与胃癌发生的关系及其意义。[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非癌胃黏膜、胃癌组织EGFR、Ki67表达。[结果]非癌胃黏膜组和胃癌组,EGFR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6.5%和74.2%,二者差异无显著性意义;EGFR细胞膜表达率分别为92.3%和52.2%,非癌胃黏膜组显著高于胃癌组(P=0.001)。非癌胃黏膜组和胃癌组Ki67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8.4%和77.3%,非癌胃黏膜组Ki67表达率显著低于胃癌组(P=0.010)。非癌胃黏膜组EGFR细胞膜表达与Ki67阳性表达正相关(P=0.054),EGFR细胞浆表达与Ki67阳性表达无明显相关关系(P=0.484);胃癌组EGFR细胞膜表达、细胞浆表达与Ki67表达均无明显相关关系(P=0.287;P=0.724)。EGFR细胞浆表达与胃癌分化程度显著正相关(P=0.030)。[结论]胃癌细胞增殖常出现EGFR的胞浆堆积。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探讨间隙连接蛋白26(Cx26)在胃粘膜细胞不同病变时期表达、变化特点及可能机制,以及Cx26蛋白在胃癌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x26蛋白在169例胃粘膜细胞(35例),轻中度(22例)和重度不典型增生细胞(30例),以及不同类型胃癌细胞(82例)间的表达情况,并将观察结果按照Shimizu标准评分法来进行评价和统计学分析。结果 Cx26蛋白随着胃粘膜细胞向胃癌进展,其阳性表达水平逐渐升高。正常胃粘膜组织及不典型增生组,Cx26蛋白阳性表达程度均远远低于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水准(P<0.05),而在分化相对较好的肠型胃癌中,Cx26蛋白的阳性表达明显高于弥漫型胃癌(P<005)。结论 Cx26蛋白可抑制胃癌的进展及侵犯转移,可能与其调控细胞通讯,进而促进细胞分化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胃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的表达。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对65例胃癌,20例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18例不典型增生和10例正常胃粘膜中P-gp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20例胃癌(30.8%),3例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15.0%),3例不典型增生(16.7%)和1例正常胃粘膜(10.0%)呈阳性表达,胃癌与正常胃粘膜中P-gp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胃癌中淋巴结转移及癌细胞浸润浆膜、浆膜外者P-gp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及浆膜内浸润者。结论:P-糖蛋白的表达与胃癌原发性耐药的产生有关,且对胃癌细胞的浸润、淋巴结转移可能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胃癌组织中Her 2/neu,Syndecan 1表达情况,探讨二者在胃癌发生发展及侵袭、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12例胃癌组织及40例正常胃粘膜中Her 2/neu,Syndecan 1表达。结果:① 112例胃癌组织和40例正常胃粘膜中Her 2/neu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0.5%和5%,Syndecan 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6.4%和100.0%。胃癌组织Her 2/neu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胃粘膜阳性表达率(χ2=5.17,P<0.05),正常胃粘膜Syndecan 1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胃癌组织(χ2=20.80,P<0.01);② 胃癌组织 Her 2/neu的表达与胃癌分化程度(χ2=4.82,P<0.05),TNM分期(χ2=5.37,P<0.05)、淋巴结转移多少(χ2=6.42,P<0.05)及浆膜浸润(χ2=7.30,P<0.01)均显著相关; ③ 胃癌组织Syndecan 1的表达与胃癌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χ2=11.83,P<0.01和χ2=13.74,P<0.01);④ 胃癌组织中Her 2/neu阳性表达与Syndecan 1的阴性表达显著相关(χ2=14.25,P<0.01)。结论:① Her 2/neu高表达显示胃癌恶性程度高、分期晚、预后不良;② Syndecan 1属保护性因素,在恶性程度高、分期晚的患者中表达降低;③ Her 2/neu阳性表达的胃癌组织中Syndecan 1的表达降低。  相似文献   

11.
探讨原癌基因产物β-catenin与胃癌发生、分型以及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例胃粘膜肠化生、10例不典型增生及49例胃癌标本中的β-catenin。结果β-catenin在正常胃粘膜和肠化生组织中表达均正常,在1例不典型增生组织中表达丢失,在胃癌组织中异常表达率为55.10%。浸润型胃癌异常表达率为69.69%,膨胀型25%(P<0.01)。无淋巴结转移者异常表达率为33.33%,淋巴结转移者64.71%(P<0.05)。无远处转移者50%,有远处转移者100%(P<0.05)。结论β-catenin与胃癌发生、Ming’s分型密切相关,是肿瘤获得高侵袭转移潜能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上皮内瘤样病变及宫颈癌组织中Ki67、P16的异常表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岩  刘晓霞 《宁夏医学杂志》2002,24(11):649-651
目的 研究宫颈癌前病变及癌活检标本中Ki6 7、P16蛋白的异常表达 ,探讨其与宫颈癌变的关系及作为早期癌变生物学标志物的可能性。方法 对正常宫颈黏膜上皮、宫颈上皮内肿瘤性病变 (CIN)及宫颈鳞癌活检组织共 6 2例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对宫颈癌变过程中Ki6 7、P16蛋白的异常表达进行研究。结果 宫颈癌Ki6 7阳性表达率 90 .5 %,其表达与组织学分级呈正相关 (P <0 .0 1)。P16在宫颈癌中阳性表达率 5 7.1%,而在正常宫颈黏膜上皮表达率为 90 .4%,其表达与宫颈癌组织学分级有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Ki6 7、P16蛋白异常表达与宫颈癌显著相关 ,提示将二者联合起来作为筛选癌前病变高危个体的生物指标可能会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在口腔黏膜癌变过程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10例人口腔鳞状细胞癌、10例上皮单纯增生、50例上皮异常增生及10例正常口腔黏膜标本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表达。结果口腔鳞状细胞癌组中有8例iNOS表达阳性(80%),与正常黏膜组及单纯上皮增生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上皮异常增生组中有38例iNOS表达阳性(76%),与正常黏膜组及单纯上皮增生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上皮异常增生组与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由iNOS诱导产生的NO可能在口腔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R)和ras原癌基因产物—P2 1蛋白的表达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及其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 -P法。结果 :P2 1ras蛋白在慢性浅表性胃炎、异型增生、胃癌中阳性率分别为 10 % (2 /10 ) ,2 0 % (4 /2 0 ) ,52 .5% (2 1/4 0 )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EGFR在正常胃粘膜中均为阴性 ,EGFR在轻、中、重度异型增生的阳性率分别为 3 3 .3 % (3 /9) ,66.7% (4 /6) ,60 % (3 /5)。EGFR在早期和进展期胃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 2 0 % (2 /10 )和 60 % (18/3 0 ) ,进展期胃癌EGFR的阳性率显著高于早期胃癌 (P <0 .0 5)。结论 :P2 1ras蛋白、EGFR参与了胃癌的发生、发展 ,两者阳性的肿瘤可能具有更强的浸润与转移能力。  相似文献   

15.
胃癌组织中PCNA和细胞色素C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胃癌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细胞色素C(CytC)蛋白的表达、相互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9例胃癌组织及1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PCNA和Cyt C蛋白的表达。 结果:1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PCNA和Cyt C蛋白表达率分别为20.0%(2/10)和10.0%(1/9),胃癌组织中PCNA和CytC蛋白的表达率分别为86.4%和78.0%,胃癌组织表达率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P<0.05 或P<0.01)。在不同年龄、不同肿瘤大小的胃癌患者中PCNA和CytC的表达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低分化患者PCNA的表达率高于高分化患者(P<0.05),低分化和中分化患者CytC蛋白表达率均低于高分化患者(P<0.01),胃癌组织中PCNA蛋白与Cyt C蛋白的表达频数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PCNA蛋白的高表达及Cyt C的低表达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关,提示二者在胃癌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分别通过不同途径来发挥生物学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胃癌、癌旁组织、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组织中的PTEN蛋白表达阳性率,探讨PTEN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利用免疫组化法测定141例胃癌及癌旁组织、慢性胃炎肠化组织30例、慢性胃炎不典型增生组织55例的PTEN蛋白表达阳性率,以浅表性胃炎20例作为对照,比较胃癌的不同临床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组织学分型、癌旁组织与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组织的PTEN蛋白表达阳性率有无差异。结果胃癌组织的PTEN蛋白表达阳性率低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组织及正常胃黏膜组织(P<0.05),但胃癌组织PTEN蛋白表达阳性率与肿瘤TNM分期无关(P>0.05)。黏液腺癌PTEN表达阳性率低于管状腺癌(P<0.05);有淋巴结转移者PTEN表达阳性率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的PTEN蛋白表达阳性率低于浅表性胃炎组织及肠化组织(P<0.05),与慢性胃炎中不典型增生组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肠化组织的PTEN蛋白表达率与浅表性胃炎组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TEN蛋白表达下调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有重要作用,并与肿瘤细胞的生物学行为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7.
S-100蛋白、PCNA在胃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胃粘膜中S-100阳性细胞(S-100 DC)浸润、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57例胃癌、18例正常胃粘膜组织中的S-100 DC、PCNA进行检测。结果S-100 DC、PCNA在胃癌组中的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胃粘膜组(P<0.05)。在低分化、淋巴结转移阳性和有远处转移胃癌组织中S-100 DC数目明显减少(P<0.01)。PCNA阳性表达率与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分化程度、肿瘤大小密切相关(P<0.05),而与肿瘤浸润深度、临床分期无关(P>0.05)。胃癌组织中S-100 DC与PCNA的表达呈负相关性。结论胃粘膜微环境中S-100 DC与PCNA的变化与胃癌临床病理参数密切相关。胃癌组织内S-100 DC增多可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潜力,并具有抗肿瘤转移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涎腺腺样囊性癌组织中P27及Ki-67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涎腺腺样囊性癌(SACC)组织中P27、Ki-67的表达及其与SACC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1例SACC、15例涎腺多形性腺瘤(PA)及12例正常涎腺组织(NSG)中P27、Ki-67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SACC组织中P27高表达率和标记指数(LI)均低于NSG和PA(P均<0.05),Ki-67阳性率和LI均高于PA和NSG(P均<0.05).有转移的SACC组织中P27 LI低于无转移组(P<0.05);实性型SACC组织中Ki-67阳性率及LI高于腺-管型(P<0.05).SACC组织中P27与Ki-67的表达呈负相关(rs=-0.384,P<0.05).结论:P27蛋白表达的下降可能加速了细胞周期,促进了细胞增殖,参与了SACC的发生发展过程.Ki-67可用于SACC与涎腺良性肿瘤的辅助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