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6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6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42篇
预防医学   2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23篇
肿瘤学   10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8篇
  2003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75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崔文成教授用蝉衣薄荷地肤方治疗小儿湿疹湿热证的临床经验。认为本病为外受风邪,内有湿热,内外相搏于肌肤所致。由《医宗金鉴》中消风散及《黄帝素问宣明论方》中六一散化裁而来,并附医案一则,以正其说。  相似文献   
2.
背景 颌面部骨折中,髁突基部骨折较难处理.对于髁突基部骨折大多采用绕下颌角弧形切口或附加耳屏前切口,因切口距离骨折线远,操作比较困难,不能垂直于骨面进行钻孔拧入螺钉,从而无法应用可吸收接骨板钉进行内固定.目的 本研究拟通过颌后切口穿腮腺入路联合可吸收接骨板治疗髁突基部骨折,并与传统的绕下颌角切口联合钛板钉固定进行比较以评价其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2019年9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口腔科进行治疗的髁突基部骨折患者20例,其中观察组10例患者采用颌后切口穿腮腺入路联合可吸收接骨板钉固定,对照组10例患者采用绕下颌角弧形切口及钛接骨板固定.比较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张口恢复时间及术后暂时性面瘫发生例数,并通过咬合情况、伤口愈合情况及X线片评价手术效果.结果 观察组切口长度[(4.3±1.1)cm vs(7.5±2.6)cm,P=0.000]、手术时间[(45.3±18.7)min vs(57.2±7.3)min,P=0.016]、出血量[(20.3±6.8)mL vs(38.3±7.1)mL,P=0.032]、术后并发症(10%vs 100%,P=0.000)及张口度恢复时间[(28±7)d vs(43±5)d,P=0.000]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所有患者切口均甲级愈合,无涎瘘,手术效果良好.结论 以颌后切口穿腮腺入路联合可吸收接骨板行髁突基部骨折坚强内固定,可直视操作,损伤小,并发症少,效果良好,是一种较好的髁突基部骨折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哮喘患儿先天禀赋有异, 形成“伏风”内潜的体质, 加之贼风外邪侵犯, 两风相合引起哮喘发病。提出在传统哮喘发作期、缓解期的分期方法之外增加迁延期, “消风法”三期分证论治小儿哮喘: 发作期疏外风消伏风, 降气平喘; 迁延期扶正气抑伏风, 缓解发作; 缓解期补脏气御外风, 调补肺脾肾。论述如何从消风论治小儿哮喘三期证候, 明确哮喘“伏风”证候演变特点及辨证治疗规律, 结合现代机制研究, 为小儿哮喘的中医临床诊疗提供理论支持及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肺原发性肠型腺癌和肺转移性结直肠腺癌的临床病理学差异,为肺原发性肠型腺癌的鉴别诊断和分子靶向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收集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病理学诊断为肺原发性肠型腺癌6例和肺转移性结直肠腺癌16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和组织学样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荧光原位杂交和实时定量PCR技术,探讨二者分子病理特征差异。结果 相对于肺转移性结直肠腺癌,肺原发性肠型腺癌肿瘤较大(P=0.044),病理分期较早(P<0.001),胸膜侵袭较为常见(P=0.025)。肺原发性肠型腺癌均出现CK7和Villin免疫组化阳性表达,Ki-67和P53阳性表达率低于肺转移性结直肠腺癌(P<0.05)。肺原发性肠型腺癌和肺转移性结直肠腺癌KRAS基因突变率相当(P>0.05)。肺原发性肠型腺癌3例出现HER2蛋白的阳性表达中1例有HER2基因扩增,1例存在HER2基因突变。 结论 免疫组化CK7和Villin的阳性表达,在肺原发性肠型腺癌和肺转移性结直肠腺癌的鉴别诊断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肺原发性肠型腺癌出现HER2基因扩增和突变阳性可能具有一定诊断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5.
斑贴试验诊断变应性接触性皮炎70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斑贴试验在变应性接触性皮炎诊断中的运用。方法:采用标准筛选系列20类抗原对70例可疑变应性接触性皮炎进行皮肤斑贴试验。结果:70例受试者斑贴试验有1项或1项以上阳性者68例,总阳性率为97.1%,阳性率较高的变应原是甲醛、重铬酸钾、硫酸镍、芳香混合物、N-环己基硫酞内酯、噻汞撒(硫柳汞)、乙二胺。结论:斑贴试验在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诊断和预防中有着重要意义。环境污染、化妆品及外用药的滥用等化学性因素是导致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常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TGF-β1、p53、E-cadherin蛋白在早期肺腺癌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MaxVision法检测16例肺部不典型腺瘤样增生(atypical adenomatous hyperplasia, AAH)、33例原位腺癌、22例微浸润性腺癌、26例附壁生长为主型的浸润性肺腺癌(lepidic predominant adenocarcinoma, LPA)组织中TGF-β1、p53、E-cadherin蛋白的表达,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早期肺腺癌中随着组织病理学分级的增高TGF-β1、p53蛋白阳性率升高,E-cadherin蛋白阳性率降低(P0.05)。在微浸润性腺癌及LPA浸润成分中TGF-β1、p53阳性率高于非浸润成分,E-cadherin阳性率低于非浸润成分(P0.05)。AAH、原位腺癌中TGF-β1与E-cadherin表达呈负相关,微浸润性腺癌和LPA的非浸润成分中TGF-β1与E-cadherin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 TGF-β1、p53、E-cadherin蛋白在早期肺腺癌组织中存在异常表达,检测TGF-β1、p53、E-cadherin蛋白的表达有可能为早期肺腺癌的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保证新建尿碘实验室检测工作质量,掌握金水区孕妇碘营养状况。方法:参加郑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的质控考核;随机抽取金水区孕妇共1340名,进行尿碘水平检测。结果:尿碘质控考核优秀,测定结果在总体均值附近,准确度较好;金水区1340名孕妇尿碘检测中位数为252.4μg/L。结论:尿碘实验室运行正常;金水区孕妇尿碘水平已达到碘缺乏病消除标准,但仍有5.07%的孕妇尿碘值低于100μg/L的碘缺乏病消除标准,碘缺乏病防治工作仍需加强。  相似文献   
8.
目的:医院通过实施科学的医用耗材物流管理,以降低医疗机构经营成本,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方法:抓住医用耗材物流管理的4个环节和高值医用耗材管理的2种方式,实现医用耗材的全程跟踪管理。结果:医院医用耗材实施物流管理方式可以控制物资消耗,降低经营成本,保证医疗质量和患者的人身安全。结论:科学的物流管理方式及其应用对促进医疗机构的精细化管理和提高医疗机构的综合效率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麻醉蒸发器是麻醉机的重要部件之一,针对目前的麻醉蒸发器药物输出浓度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而无法达到高精度平稳给药的问题,设计二级麻醉药物喷射与挥发式蒸发器。方法:利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CFD)及药物的物理特性对蒸发器内部药物流动、浓度场的变化进行三维计算,并对控制合理性进行论证。结果:计算出建立二级麻醉药物喷射与挥发式蒸发器三维模型的相关数据。结论:通过运用流体力学方法对各种数据进行计算,可为二级麻醉药物喷射与挥发式蒸发器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构建人食管癌细胞cDNA噬菌体表达文库。方法 从食管癌细胞中提取总RNA,利用磁珠吸附法分离其中的mRNA,逆转录合成cDNA第一链,再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第二链,对双链cDNA进行末端修饰,连接EcoRⅠ适配子,磷酸化EcoRⅠ适配子5′端,除去不合要求的cDNA片段,将符合要求的与载体(噬菌体T7 Select10-3b)连接,然后进行体外包装建成初步的cDNA文库,并对文库进行鉴定。结果 食管癌细胞cDNA原始表达文库的滴度为2.01×106 pfu/mL,重组率高达100%,插入片段的大小范围在300~1 500 bp之间。结论 本实验成功构建了人食管癌T7噬菌体展示cDNA表达文库,并经过了初步鉴定,为下一步利用重组表达cDNA克隆的血清学分析技术(SEREX技术)鉴定食管癌相关抗原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