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黄英 《中外医疗》2014,33(6):8-9
目的观察和比较盐酸埃克替尼与厄洛替尼在化疗失败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6例晚期化疗失败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人埃克替尼组和厄洛替尼组。其中埃克替尼组13例,厄洛替尼组13例,观察比较两组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结果埃克替尼组完全缓解0例,部分缓解3例,稳定5例,有效率为23.1%,疾病控制率61.6%。厄洛替尼组完全缓解0例,部分缓解2例,稳定7例,有效率为15.4%,疾病控制率69.2%。两组有效率及疾病控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毒副反应类似,主要为皮疹,均可耐受。结论埃克替尼在化疗失败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的疗效及不良反应与厄洛替尼相似,是该类患者的新选择。  相似文献   

2.
侯晓茹 《中外医疗》2013,(19):108-108,110
目的探讨厄洛替尼治疗吉非替尼失败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20例经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口服吉非替尼治疗但出现病情进展,改换给予厄洛替尼治疗。结果 20例患者中有效率为5.0%,疾病控制率为30.0%。该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的生活质量显著高于采用厄洛替尼治疗前(P<0.05)。皮肤反应为厄洛替尼的主要不良反应。中位无疾病进展生存期为182 d,中位总生存期为820 d。结论对于吉非替尼失败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可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厄洛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3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厄洛替尼150mg治疗,随访并对疗效及毒副反应等进行分析。结果:全组30例患者中位OS为48周,以患者确诊转移到使用厄洛替尼的时间40周分组,两组OS差异有意义。结论:厄洛替尼治疗晚期NSCLC有一定疗效。结合临床病理特征有时对预后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陕西医学杂志》2016,(4):492-493
目的:探讨联合使用厄洛替尼与贝伐单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线治疗效果及其不良反应,探索肺癌治疗新模式。方法:将选取的76例晚期未经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和实验组(38例),其中对照组患者每日单纯给予150mg厄洛替尼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厄洛替尼联合贝伐单抗治疗,即厄洛替尼150mg/d,贝伐单抗15mg/kg。21d为1周期,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疾病控制率(DCR)、肿瘤客观缓解率(ORR)及毒副反应。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PFS:(15.7±1.5)月VS(8.1±0.9)月;DCR:92.10%VS 65.79%;ORR:65.78%VS 47.37%;毒副反应发生率:65.79%VS 94.74%。通过统计学方法进行检验分析,上述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厄洛替尼治疗中加用贝伐单抗可提高疗效,不良反应可耐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5.
刘洪训  华霞  徐意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29):144-145,148
目的观察厄洛替尼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过程中出现皮疹的严重程度与疗效的关系。方法2008年11月~2011年8月48例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给予13服厄洛替尼150mg/d,至病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不良反应停药,主要观察目标为评价皮疹的严重程度与疗效的关系,次要目标为总生存时间、无进展生存期。结果厄洛替尼组无疾病进展时间7.3个月(1~12个月),中位生存时间18.3个月(1—30个月),主要毒副作用是皮疹和腹泄。结论皮疹的严重程度与疗效呈正相关,皮疹可作为预测和评价厄洛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在晚期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一线应用EGFR-TKIs靶向治疗药物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70岁以上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共112例,应用吉非替尼(250 mg 1次/d口服)68例,应用厄洛替尼(150 mg 1次/d口服)15例,应用埃可替尼(125 mg 3次/d口服)29例。观察患者接受EGFR-TKIs治疗的疗效、不良反应及无进展生存期( PFS)。结果112例患者接受EGFR-TKIs治疗,共109例完成治疗,本组无CR病例,26例患者获得PR,42例患者疗效为SD,41例患者PD,有效率(ORR)23.8%,疾病控制率(DCR)62.4%。3例不能耐受而中止用药。全组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 mPFS)为6.0个月。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埃可替尼各组间疗效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晚期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应用EGFR-TKIs靶向治疗药物安全有效,不良反应轻微,可耐受。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埃可替尼疗效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7.
展翼翼  顾国民 《吉林医学》2014,(26):5800-5800
目的:观察厄洛替尼治疗化疗后进展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化疗后进展的36例晚期NSCLC患者,口服厄洛替尼150 mg/d,1个月后进行疗效评价。疾病无进展者继续服用,并密切观察不良反应。结果:36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其中无完全缓解者,部分缓解7例,稳定22例,进展7例,总缓解率为19.5%,疾病控制率为80.5%。厄洛替尼治疗的主要不良反应为皮疹和腹泻,全组无一例患者因不能耐受不良反应而终止治疗。结论:厄洛替尼对化疗后进展的晚期NSCLC具有一定的疗效,不良反应轻,患者能够耐受。  相似文献   

8.
马丽霞  朱晶  刘显红 《当代医学》2010,16(14):153-154,161
目的探讨厄洛替尼单药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30例既往接受化疗失败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给予口服厄洛替尼150ml/天,直到疾病进展或其它原因停药。结果对本组30例患者进行评价疗效,总有效率为23.3%,疾病控制率76.7%,(0例CR,7例PR,16例SD)。未观察到疗效与性别、年龄、一般状况、吸烟、分期及既往治疗等临床特点有相关性。中位随访时间为(6周~63周)。厄洛替尼的不良反应可耐受,主要表现为皮疹。结论厄洛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有效,对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适形调强放疗联合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42 例初治或复发的IIIB~IV 期NSCLC患者,采用三维适形或调强放疗,范围包括原发灶及转移灶。肺原发灶剂量40~60 Gy/20~30 次,脑转移灶先行全脑放疗30Gy/10 次(或40 Gy/20 次),再缩野加量9Gy/3 次(或20Gy/10 次);骨转移灶放疗30 Gy/10 次或40 Gy/20 次。自放疗第1 天起开始服EGFR-TKI(埃克替尼125mg,2 次/d;或吉非替尼250 mg,1 次/d;或厄洛替尼150mg,1 次/d),直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不良反应。放射治疗结束1个月后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42 例患者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分别为28.6%(12/42)、64.3%(27/42);中位疾病进展时间(MTTP)8.1 个月,中位生存期(MST)15.5个月。1年和2年生存率分别为58.6% 和12.3%。毒副反应以I~Ⅱ级为主,III级不良反应有皮肤的痤疮样皮疹及皮肤搔痒,粒细胞减少、腹泻、食欲减退、贫血,无III 级放射性肺炎及食管炎发生。结论 采用适形或调强放疗联合EGFR-TKI 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有较好的近期疗效及生存,不良反应轻微,多数患者能耐受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盐酸厄洛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不良反应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盐酸厄洛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疗效及毒副作用观察。【方法】选择18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观察。【结果】部分缓解率16.67%,疾病控制率(CR+PR+SD)72.22%,皮疹发生率为81.2%,腹泻发生率是56%,肝功能异常发生率是12.5%。【结论】盐酸厄洛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毒副反应轻微,通过及时的处理,能够更好地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埃罗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35例放化疗失败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服用埃罗替尼150mg/次,每日1次,直至肿瘤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不良反应。全组服用中位时间为6个月。按WHO标;住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35例可评价病例中完全缓解0倒,部分缓解10例,稳定14例,病情进展11例,有效率28.6%,症状缓解率超过50.0%。中位生存期6.6个月,无进展生存期(PFS)为4.5个月(1.5~23个月),1年生存率31.4%。主要不良反应是皮疹(60.0%)和腹泻(48.6%)。结论埃罗替尼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是一种有效且具有良好耐性的靶向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吉西他滨同步三维适形放疗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护理经验。方法64例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在三维适形放疗1周后,用吉西他滨0.8—1g/m2静脉滴注,在放疗第1天、8天、15天、22天以周剂量方式进行治疗。用肿瘤治疗毒性反应评分标准进行观察评估,并给予医疗护理干预。结果64例患者中发生不同程度毒性反应,白细胞减少、血小板下降、恶心、呕吐,放射性肺炎、食管炎等发生率较高,但均完成治疗计划。结论做好心理护理、预防感染、毒性反应观察与护理是控制和减少毒性反应发生的必要手段,可以保证治疗方案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3.
邹华  谢家印  余娴  彭韬  王东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2,18(12):1721-1724
目的:探讨奈达铂加替吉奥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老年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50例老年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纯三维适形放疗组)和观察组(奈达铂加替吉奥联合三维适形放疗组)每组各25例,后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临床获益率、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1年生存率、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及临床获益率分别为88.00%和96.0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6.00%和84.00%;而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为(17.5±1.8)个月,高于对照组的(11.9±1.3)个月;1年生存率为72.00%,高于对照组的48.00%(P<0.05),有显著性差异。不良反应方面,观察组血液毒性高于对照组(P<0.05),有显著性差异;而两组放射性食管炎和放射性肺炎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奈达铂加替吉奥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老年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可,且不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培美曲塞治疗非鳞癌局部晚期肺癌的近期疗效及毒性反应。方法:将2009年10月至2012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非鳞癌局部晚期肺癌患者98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9例,观察组患者给予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培美曲塞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仅给予三维适形放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及两组患者治疗后毒性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均取得一定的临床效果,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为6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2.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毒性反应的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三维适形放疗治疗非鳞癌局部晚期肺癌时应用培美曲塞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且用药后的毒性反应发生率没有增加,值得在临床普遍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5.
张千仕 《西部医学》2013,25(9):1339-1341
目的观察肺癌放疗后复发患者应用适形放疗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肺癌放疗后复发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适形放射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放射治疗。两组放疗照射总剂量均为60-70Gy,1次/d,5次/w,连续5—7w。两组均使用化疗配合放疗治疗,紫杉醇30mg+顺铂30mg,1次/w,连续5—7w,化疗于放疗第1天开始。通过临床观察及治疗后连续2年随访,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毒性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完全缓解17例,部分缓解9例,无变化2例,疾病进展2例,总有效率86.67%;对照组完全缓解10例,部分缓解6例,无变化6例,疾病进展8例,总有效率53.33%,组间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观察组近期效果优于对照组。观察组1年生存病例20例(66.67%),对照组1年生存病例16例(53.33%);观察组2年生存病例16例(53.33%),对照组2年生存病例10例(33.33o.4),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观察组远期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完成全部治疗,其各时期放射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癌放疗后复发患者应用适形放疗能提高近期治疗效果,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毒性反应与常规放疗相同,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吉非替尼治疗老年晚期肺癌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吉非替尼作为老年晚期肺癌一线治疗方案的可行性。方法 15例经病理学或细胞学证实的老年晚期肺癌初治患者口服吉非替尼250 mg/d,直至患者死亡或肿瘤进展或发生不可耐受的毒副反应,服药前和服药后每月复查胸部CT进行肿瘤评估,分析吉非替尼治疗15例老年晚期肺癌疗效、中位肿瘤进展时间以及对相关症状的控制。结果客观有效率为(CR+PR)53.3%,疾病控制率为(CR+PR+SD)86.7%,中位肿瘤进展时间(TTP)为5.4个月,中位生存期(MS)为11.1个月。与药物相关的主要不良反应为皮疹(10例)。结论吉非替尼一线治疗老年晚期肺癌显示出良好的耐受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吉非替尼(Gefitinib)治疗含铂类化疗失败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对76例含铂类化疗失败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给予吉非替尼250 mg/d口服治疗,持续服用直到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毒副作用.[结果]76例患者中完全缓解(CR)3例(3.9%),部分缓解(PR)19例(25.0%),稳定(SD)30例(39.4%).总有效率(RR)为28.9%.临床获益率为68.3%(52/76).有效患者的中位缓解时间为8.3个月,中位肿瘤进展时间(TTP)为5.8个月,中位总生存期(OS)为12个月,1年生存率为47.6%.女性患者的有效率显著高于男性患者(P<0.001).与药物相关的毒副作用依次为:皮疹29例(38.0%),腹泻16例(21.0%),皮肤干燥11例(14.43%),搔痒12例(15.7%).其他亦可出现恶心、ALT轻度升高等.[结论]吉非替尼可有效治疗含铂类化疗失败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吉非替尼的毒副作用可耐受.  相似文献   

18.
目的:CAP+放疗及EP+放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未行手术)的疗效及毒副反应进行对比。方法:CAP+放疗26例为实验组,EP+放疗24例为对照组,观察并比较其疗效及毒副反应。结果:实验组CR、CR+PR分别占3.84%(1/26)、53.8%(14/26);中位生存期13个月,平均缓期7.5月,出现消化道反应Ⅰ度12例,Ⅱ度者5例;粒细胞减少Ⅰ度者13例,Ⅱ度者5例,Ⅲ度0例,放射性肺炎占26.92%(7/26)。对照组CR、CR+PR分别占4.16%(1/24)、50%(12/24);中位生存期12.8个月,平均缓解7.1个月;出现消化道反应Ⅰ度者11例,Ⅱ度者5例;粒细胞减少Ⅰ度12例,Ⅱ度4例,Ⅲ度1例;放射性肺炎占20.83%(5/24)。结论:两种治疗方法在疗效和毒副反应方面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酌射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对非小细胞肺癌老年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9-03~2011-03内62例进行酌射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老年病人的疗效,全部62例病人均经病理证实为非小细胞肺癌,酌射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方法为利用50%~70%等剂量线包绕计划靶区,单次剂量为400-500 cGy/次,5次/wk,共计10~12次,肿瘤边缘总剂量达40~60 Gy,Kaplan Meier法计算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结果:62例病人全部完成治疗,中位随访期为22mo,随访率为100%,治疗结束后3mo评价近期疗效:完全缓解率(CR)为19%(12/62),部分缓解率(PR)为71%(44/62),稳定(NC)为8%(5/62),进展(PD)为2%(1/62),总有效率(CR+ PR)为90%;治疗结束后1a局控率为98%,总生存率为100%;治疗结束后2a局控率为89%,总生存率为92%。早期肺放射反应I级6例,II级2例;晚期肺损伤II级反应5例。结论:对于老年非小细胞肺癌病人,采用酌射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能够较好的控制肿瘤的局部进展,缓解症状,且副作用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体部伽玛刀治疗42例早期(T1‐2aN0M0,Ⅰ期)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 NSCLC)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42例患者(90%的患者有病理学诊断)接受伽马刀治疗,其中ⅠA期者18例,ⅠB期者24例;放疗总剂量为48~60Gy(中位剂量为57Gy),50%以上的等剂量线必须包括100%以上的PTV ,60%的等剂量线覆盖90% CTV ,70%等剂量线覆盖80% GTV。完成治疗后评估近期和远期疗效以及不良反应。结果随访时间为3~4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28个月),其中完全缓解者22例、部分缓解者17例、疾病稳定者1例、疾病进展者2例,有效率为92.9%,2年局部控制率为82.6%,1年总生存率为94.5%,2年总生存率为52.2%。结论体部伽玛刀作为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主要设备之一,对于无法手术或拒绝手术的早期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疗效确切,毒副反应小,可明显改善病人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