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不同病因肝硬化患者血清瘦素水平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不同病因肝硬化患者血清瘦素水平的差异.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研究对象血清疫素水平,并比较不同病因肝硬化患者血清瘦素水平的差异.结果 各肝硬化组血清瘦素的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乙肝肝硬化组与丙肝肝硬化组相比较,瘦素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酒精性肝硬化组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硬化组相比较,瘦素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酒精性肝硬化组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硬化组瘦素水均高于乙肝肝硬化组与丙肝肝硬化组(P<0.05).结论 肝硬化患者血清瘦素水平明显升高,酒精性肝硬化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硬化患者血清瘦素水平升高更加明显,其原因除肝星状细胞(HSC)激活外,与存在瘦素抵抗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血浆脂联素及瘦素水平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分别设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组与对照组,空腹脂联素水平测定采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法(ELISA),瘦素水平测定采用放免法,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非酒精性脂肪肝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浆脂联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瘦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血浆脂联素水平降低与瘦素水平升高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病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生发展中血清脂联素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高脂饮食所致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发生发展中血清脂联素(ADP)水平的变化及作用机制. 方法 通过高脂饮食建立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模型,并在第8,10,12周末分批处死大鼠,同期设正常饮食组作为对照组.检测血清AD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谷丙转氨酶(ALT)及内毒素(ET)等指标,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IRI);肝脏HE染色,观察肝脏的形态学变化. 结果 模型组大鼠第8周呈现单纯性脂肪肝,第10-12周进展为脂肪性肝炎.与对照组比较,血清ADP水平8周起明显降低(P<0.01),同时血清TNF-α、ET及IRI明显升高(P<0.05),TNF-α、IRI均与脂联素呈高度负相关(r=-0.673,-0.787,P<0.01);10-12周血清ALT明显升高(P<0.05). 结论 IR可能是NAFLD发生、发展的基础,NAFLD大鼠血清脂联素降低,从而通过一定机制参与了IR及炎症反应,进而影响了NAFLD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4.
吴汉维 《右江医学》2008,36(3):257-258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血清脂联素、TNF-α、hsCRP以及IL-6等脂源性细胞因子水平以及胰岛素抵抗情况,并分析其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方法选取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20例以及健康体检者20例,检测所有患者血清脂联素、TNF-α、hsCRPI、L-6、空腹胰岛素以及空腹血糖,计算出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并分析ISI与血清脂联素、TNF-α、hsCRP以及IL-6相关性。结果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HDL-C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C,TG以及LDL-C水平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TNF-α、IL-6以及hs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而血清脂联素I、SI则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ISI与血清脂联素水平呈正相关,r值为0.801;与TNF-αI、L-6以及hsCRP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768,0.770与0.681,且相关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中血清脂联素、TNF-α、hsCRP以及IL-6等脂源性细胞因子分泌紊乱,是胰岛素抵抗发生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脂联素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的相关性。方法纳入30例肝纤维化患者、30例肝硬化患者、30例健康体检者为研究对象,对肝纤维化及肝硬化患者以恩替卡韦抗病毒,分别于纳入研究当日、24周、48周检测所有对象肝功能、脂联素水平、肝纤四项。比较各组脂联素水平;评价脂联素与AST/ALT、TBA、肝纤维化指标的相关性;单独以肝纤维化及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将48周时肝纤维化得到改善患者纳为改善组,其余患者纳为未改善组,对比血清脂联素水平。结果 1各时点对比,血清脂联素水平均呈健康体检者<肝纤维化组<肝硬化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脂联素水平与AST/ALT、TBA、PCⅢ、LN、CⅣ、HA均呈正相关(P<0.05);3改善组血清脂联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清脂联素水平随肝纤维化、肝硬化病程发展而上升;脂联素水平与肝功能恶化程度、肝纤四项均有明显相关性;患者若接受抗病毒治疗,脂联素水平将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的血清脂联素、瘦素水平的变化,以及与其他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选取92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和98例健康查体者作为对照组,测定其体重、BMI、腰围、血糖、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LDL)、胰岛素抵抗(IRI)、脂联素、瘦素水平,调查其饮食习惯,分析上述变量与脂肪肝的相关性。结果:NAFLD患者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LDL、胰岛素、瘦素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但血清HDL和脂联素水平则明显降低(P<0.05)。结论:NAFLD患者中存在低脂联素水平和高瘦素水平。体重、BMI、腰围、血糖、TC、TG、LDL、胰岛素抵抗、瘦素和不良饮食习惯(高脂饮食)与NAFLD正相关,HDL、脂联素和IRI则与NAFLD负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建模成功后行大网膜切除术,大鼠血清ALT、AST、TG、FFA、脂联素浓度变化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54只,随机分为三组,正常对照组(A组)、高脂饮食组(B组)及高脂饮食联合大网膜切除组(C组);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三酰甘油(TG)、游离脂肪酸(FF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脂联素浓度变化.结果 大网膜切除后血浆中脂联素水平较单纯高脂饮食组明显升高(P<0.05), 在12周末,C组血清FFA、TG浓度较B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 大网膜切除可明显提高NAFLD大鼠血清中脂联素水平,并改善血生化指标,提示内脏脂肪在NAFLD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可能通过脂联素参与NAFLD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脑梗死初发、复发患者血清脂联素(adiponectin,APN)水平,探讨脑梗死复发与血清脂联素的关系.方法 采用ELISA法测定267例.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jon,ACI)患者(初发组203例和复发组64例)及153例非急性脑梗死的对照组患者的血清脂联素水平,并进行分析.结果 ①各类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脂联素均低于非急性脑梗死患者(P<0.01);各类型脑梗死患者之间脂联索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脑梗死复发患者血清脂联素低于初发患者(JP<0.01);③一年内复发组患者血清脂联素明显低于一年后复发组(P<0.01);④各类型脑梗死复发患者之间血清脂联素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脑梗死复发患者血清脂联素低于初发患者,提示脑梗死复发与血清脂联素降低有一定关系,低水平脂联素是脑梗死复发的独立性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陈志琴 《当代医学》2008,(17):10-11
目的 观察脑梗死初发、复发患者血清脂联素(adiponectin,APN)水平,探讨脑梗死复发与血清脂联素的关系.方法 采用ELISA法测定267例.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jon,ACI)患者(初发组203例和复发组64例)及153例非急性脑梗死的对照组患者的血清脂联素水平,并进行分析.结果 ①各类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脂联素均低于非急性脑梗死患者(P<0.01);各类型脑梗死患者之间脂联索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脑梗死复发患者血清脂联素低于初发患者(JP<0.01);③一年内复发组患者血清脂联素明显低于一年后复发组(P<0.01);④各类型脑梗死复发患者之间血清脂联素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脑梗死复发患者血清脂联素低于初发患者,提示脑梗死复发与血清脂联素降低有一定关系,低水平脂联素是脑梗死复发的独立性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及其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90例临床诊断很可能的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为AD组,并根据MMSE评分,将AD组分成轻、中、重3个亚组,选取年龄及性别相匹配的非AD健康体检者90例为对照组;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检测AD组和对照组血清脂联素的水平.结果(1)AD组血清脂联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D组3个亚组的血清脂联素水平分别与对照组比较:中、重度AD组血清脂联素水平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AD组血清脂联素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AD组3个亚组之间的血清脂联素水平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AD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与MMSE评分的相关分析示:血清脂联素水平与MMSE得分呈正相关性(r=0.683,P<0.001).结论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降低;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可以反映认知功能损害的程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胆碱脂酶(Cholinesterase,CHE)与前白蛋白(Prealbumin,PA)在各类病毒性肝炎检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假性CHE速率法与免疫比浊法,对300例各类病毒性肝炎患者及30例健康人员的血清PA与CHE进行测定。结果各类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PA与CHE较对照组比较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降低幅度从高到低依次排序为肝炎后肝硬化、慢性重型肝炎、亚急性重型肝炎、慢性肝炎重度、慢性肝炎中度、急性黄疸型肝炎、慢性肝炎轻度。肝硬化患者从Child-pughA级到C级,血清PA与CHE呈进行性降低,不同级别测值间差异显著。结论血清PA与CHE是反映肝脏功能的一项良好指标,可以为临床肝硬化分级提供参考,能对肝硬化患者的预后和是否能耐受手术等作出更加准确、客观的判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血清Ⅳ型胶原测定在诊断肝纤维化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用ELISA法测定209例各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及53例健康体检者血清Ⅳ型胶原的水平。结果 血清Ⅳ型胶原水平在慢性肝炎中度患者明显升高,以慢性肝炎重度和肝硬化患者最高,三组患者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其升高程度与肝纤维化程度及肝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结论 血清Ⅳ型胶原测定可以作为反映慢性肝病纤维化严重程度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采用ELISA方法检测22例肝硬化及110便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含量。结果显示:肝硬化病人血清TNF水平最高;乙肝慢性迁延型,急性乙肝,乙肝慢性活动性,急性重症乙肝和慢性重症乙肝血清TNF水平则依次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并发现肝硬化和慢性重症乙肝合并腹腔感染者血清TNF水平也显著高于未合并感染者(P<0.01)。结果揭示血清TNF水平与肝硬化和乙肝类型密切相关,血清TNF水平对肝硬化和乙肝类型的诊断,疗效判断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慢性肝炎血清Ⅳ型胶原和层粘连蛋白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Serum levels of laminin and type IV collagen of 188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types of viral hepatitis were determined by RIA. Thirty-five blood donors were served as normal control.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 higher levels of type IV collagen was found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chronic hepatitis, post-hepatitis cirrhosis or subfulminant hepatitis; (2) the level of laminin was obviously increased in post-hepatitis cirrhosis and subfulminant hepatitis; (3) there wa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levels of type IV collagen and laminin as well as gamma globulin, and negatively correlated to serum albumin, no correlation with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was observed; (4) detecting rate of hepatic fibrosis was increased with combination of serum laminin and type IV collagen examination; (5) serum type IV collagen was more sensitive than that of serum laminin.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determination of serum type IV collagen and laminin are useful in diagnosis of hepatic fibrosis, and combination of the two parameters is recommended.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炎与慢性病毒性肝炎及肝硬化患者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及胆碱酯酶(ChE)的变化特点。方法药物性肝炎(药物性肝炎组)患者45例、慢性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组)患者32例及肝硬化(肝硬化组)患者50例,入院治疗前后测定Alb、PA及ChE,并以同期健康体检者26例作为对照(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药物性肝炎组及病毒性肝炎组患者Alb、PA及ChE均值均高于肝硬化组(P〈0.05),药物性肝炎组、肝硬化组及对照组PA、ChE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者Alb、PA、ChE随病情好转或恶化升高或降低,但肝硬化组上述指标波动幅度不及药物性肝炎组及病毒性肝炎组。结论急慢性肝病患者Alb、PA及ChE的变化特点存在一定差异,PA可作为一项非常灵敏、特异地反映肝脏合成功能变化的有效指标,而ChE在肝硬化与其他急慢性肝病的鉴别及预后判断中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转铁蛋白(Transferrin,TF)变化在病毒性肝炎时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100例不同临床类型病毒性肝炎病人的TF,同时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血清总胆红素(SB)、血清胆碱酯酶(CHE)。结果各组慢性肝炎(CH)病人血清转铁蛋白与急性肝炎(AH)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随着慢性肝炎病情加重,血清转铁蛋白逐渐下降,下降程度依次为慢肝(轻度)〈慢肝(重度)〈失代偿性肝硬化〈慢性重型肝炎(CSH)。在慢性重型肝炎和失代偿性肝硬化病人中,死亡组血清转铁蛋白较存活组有显著性下降(P〈0.001)。结论血清转铁蛋白可以作为反映病毒性肝炎病人病情严重程度的一项指标,对失代偿性肝硬化和慢性重型肝炎的预后判断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RIA法检测急、慢性肝炎及肝硬化患者616例血清Ⅲ型前胶原(PCⅢ)含量。其中102例作肝活检,病理变化用记分法判定。结果显示:与健康人比较,急、慢性肝炎及肝硬化患者血清PCⅢ明显升高,差异显著(P<0.05~0.001),其升高的血清PCⅢ与肝细胞坏死范围及门管区炎症程度无相关性(r=0.494;P>0.05),而与肝纤维化程度呈密切正相关(r=0.668;P<0.01)。提示血清PCⅢ含量变化是反映肝纤维化程度的特异性血清学指标。  相似文献   

18.
李小安  温彪  王静  朱丹 《西部医学》2011,23(9):1712-1714
目的研究慢性肝病患者血中微量元素锌、铁与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层黏连蛋白、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的关系。方法 43例慢性肝炎患者、54例肝硬化患者、45例健康体检者被纳入研究,抽取空腹静脉血,采用原子吸收法检测锌、铁;应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肝纤维化指标。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慢性肝炎组患者血清锌含量降低,铁含量增高,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慢性肝炎组相比,肝硬化组患者血清锌和铁含量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慢性肝炎组和肝硬化组患者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层黏连蛋白、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明显增高(P〈0.01)。随着病变进展,肝硬化组透明质酸和Ⅳ型胶原含量较慢性肝炎组进一步增高(P〈0.05)。但是肝硬化组层黏连蛋白和III型前胶原含量与慢性肝炎组相比无明显变化。结论联合检测微量元素锌、铁含量及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层黏连蛋白、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对慢性肝病患者肝纤维化诊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并可提示病变进展程度。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放免法检测了76例健康献血员、89例不同肝病患者血清Ⅰ型前胶原(PCI)的含量。结果,急性肝炎、慢性过延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单纯性肝癌和其它肝病患者血清中PCI含量较正常人升高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肝硬化及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血清PCI含量显著升高(P>0.001),表明PCI对肝硬化病人的诊断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