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西双版纳州乙类大型医用设备分布和使用情况,为制定西双版纳州乙类大型医用设备的配置标准和规划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计算西双版纳州五种乙类大型医用设备每百万人占用量、平均使用率(%)、平均阳性检出率(%)等指标,并测算MRI与CT实际使用中的技术效率指标。[结果]西双版纳州有乙类大型医用设备总量是14台/套,每百万人拥有12.39台;CT和MRI及LA的平均使用率均超过了100%,但是CT的阳性检出率不到80%;MRI的年能力利用率为93.92%,CT的年能力利用率为142.73%。[结论]西双版纳州乙类大型医用设备每百万人拥有量不低,使用率很高,但诱导需求仍然存在,MRI的工作量处于不饱和状态,CT的工作量处于超负荷状态。  相似文献   

2.
河南省乙类大型医疗设备配置规划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使卫生资源的供给与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相一致,按照科学、合理、公平和效益的原则,在现状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制定河南省乙类大型医疗设备配置标准,以提高卫生资源的使用效益。方法:采用普查法和抽样调查法相结合,对河南省乙类大型医用设备的相关资料进行了调查。并采用目标服务法,综合考虑河南省社会经济发展、医疗服务需要等因素,对河南省2005年和2007年CT和MRI等乙类大型医用设备的控制总量和增量准入标准进行探讨。结果:CT、MRI数量分布和医院数量所占比例大致吻合。平均每所医院的CT拥有量为1.08台,MRI为1.00台。省市县级医院2004年CT平均检测次数分别为8818人次、8788人次和6677人次,MRI分别为4863人次、3050人次和2247人次;省级医院MRI的年工作量是县级的2倍。CT阳性率分别为84.00%、76.00%和69.00%,MRI阳性率分别为91.00%、81.00%和81.00%。结论:CT的拥有量基本上已经满足需求;有些单位MRI的使用率较低,存在较大的潜力。MRI出现了过剩现象。  相似文献   

3.
苗春霞  郭成杰  卓朗  谷玉明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6):3110-3111,3115
[目的]了解徐州市大型医用设备的配置与管理,使大型医用设备既能充分发挥其效能,又能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医疗需求。[方法]对徐州市拥有大型医用设备的所有市直属医疗单位、省部属及企业厂矿二级以上医疗单位进行现况调查,回收了38份有效问卷。[结果]徐州市配置了国家规定的7种大型医用设备,共71台,每所医院平均拥有1.9台大型医疗设备,人均拥有量为7.9台/百万人口,平均服务面积为163.0km2/台。62.0%的大型医用设备分布在徐州市区,基尼系数为0.52。[结论]大型医用设备配置失控。徐州市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超标,空间分布高度不公平。  相似文献   

4.
柳州市大型医用设备配置与利用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柳州市大型医用设备配置与利用情况,为编制柳州市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规划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问卷普查和现场调查法,采用Microsoft Excel 2003录入数据,利用SPSS 22.0进行统计描述和统计分析。[结果]截至2015年,柳州市配备大型医用设备77台,其中甲类设备2台,乙类设备75台,年平均增量率为8.56%;甲类设备中PET、γ刀各1台;乙类设备中CT 35台、MRI 14台、DSA 12台、LA 9台、SPECT 5台,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9.89%、15.02%、4.66%、2.99%和5.74%。[结论]柳州市大型医用设备种类齐全、增幅合理,但总量不足,地区分布不均衡,设备利用过度现象严重。  相似文献   

5.
广西乙类大型医用设备配置和利用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健  朱平华 《现代预防医学》2016,(23):4319-4321
目的 分析广西乙类大型医用设备配置与利用情况,为编制广西乙类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规划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普查和现场调查法,用EpiData 3.0录入数据,并用SPSS 17.0对广西乙类大型医用设备的总体情况、分布情况、工作量情况、利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广西拥有乙类大型医用设备584台,其中CT 331台,MRI 93台,DSA 78台,LA 57台,SPECT 25台;60.12%的CT集中于二级医院,分别有76.34%、93.59%、84.21%、100.00%的MRI、DSA、LA、SPECT集中于三级医院;三级医院CT的年平均工作量分别是二级医院、一级医院的1.44、3.96 倍,二级医院CT的年平均工作量是一级医院的2.76倍;2013年、2014年、2015年分别有60.70%、56.92%、58.62%的CT利用过度,分别有3.89%、5.00%、3.76%的CT利用不足;结论 截至2015年,广西乙类大型医用设备种类齐全,增幅合理,但管理松懈;2013-2015年,广西乙类大型医用设备利用不足与利用过度并存。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2015年四川省大型医用设备使用情况,为大型医用设备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统计描述方法对设备使用情况进行研究。[结果]四川拥有742台大型医用设备,年均增长率为3. 28%,其中甲类设备2台,乙类设备740台;除γ刀外,2015年四川省各类大型医用设备的配置水平均低于同年全国平均水平;全省"待淘汰"设备高达8. 76%,1. 61%的设备超出建议使用年限;大型医用设备平均年开机天数超出国家规定的34. 15%,设备年检查/治疗人次数差距较大,CT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比最高达到1929∶1;设备平均开机利用率为46. 17%,平均时间利用率为104. 93%,平均能力利用率为93. 38%。[结论] 2015年四川省大型医用设备增量合理,但配置水平低,设备利用不足和利用过度共存。应开展卫生技术评估,加强监督,全程管理,推进设备共享。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北京地区乙类大型医用设备配置管理的政策效果.方法 利用全北京市2005年、2007年和2010年5种乙类大型医用设备配置现状专题调查的数据,从设备配置总量及增长、分布、使用情况等方面,对5年来北京地区5种乙类大型医用设备配置管理的效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2005年至2010年,北京地区5种乙类大型医用设备配置数量增长最多的是CT,增加了48台;最少的是SPECT,为8台.一二级医疗机构5种设备的配置比例逐步下降,而三级医院的设备配置占比均逐年提高.4种设备平均年检查人次数和设备使用效率逐年提高.结论 北京地区乙类大型医用设备配置数量增长、设备分布、设备使用效率均逐渐趋于合理,初步探索出了一条符合北京实际情况的乙类大型医用设备配置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8.
随着医院对医用设备投入的逐年加大,医用设备产生的效益占医院总效益的比重越来越大,其在医院的广泛应用与相对滞后的医用设备管理的矛盾也日益突出[1].我国大型医用设备按照资金投入、运行成本、使用技术复杂性等管理品目,分为甲、乙两类.甲类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管理,乙类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管理(乙类大型医用设备目录包括CT、MRI、DSA、SPECT、LA),其配置规划和配置许可证(即具体配置指标)分别由这两种机构颁发[2].  相似文献   

9.
河南省大型医疗设备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全面掌握河南省大型医疗设备的拥有量、分布、使用率等资料,为编制河南省乙类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普查法和抽样调查法相结合,对河南省乙类大型医用设备的相关资料进行调查.结果:CT、MRI在各级医院和各类医院的数量分布和比例分布较为合理.乙类大型医疗设备数量增长速度较快,不同级别医院工作量和设备检测的阳性率差别较大.结论:乙类大型医疗设备的数量分布和比例分布已经满足需求;适当控制过高的增长速度;注意提高乙类大型医疗设备的利用率和设备检测的阳性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新疆公立医院乙类大型医用设备配置现状,为科学规划乙类大型医用设备配置提供建议。方法:对新疆地区55家公立医院乙类设备配置现状进行调查,填写调查问卷,并进行统计描述。结果:在2021年被调查的新疆地区 55家公立医疗机构中配备64排及以上X线计算机断层扫描仪 (CT) 48台,1.5 T及以上磁共振成像系统 (MR) 29台,直线加速器 (含X刀和H型螺旋断层放射治疗系统,简称LA) 13台,X线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仪 (PET/CT) 1台,设备配置较为齐全。在设备利用率方面,CT、MR、LA和PET/CT的能力利用率分别为50.10%、73.76%、87.09%、63.43%,能力利用率较低,各类设备均未发挥出最大使用潜力,仍有提升空间。结论:新疆地区乙类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较齐全,但分布不均衡,基层医疗机构设备使用率较低,乙类大型医疗设备的相关基础数据管理松散,应进一步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全兵团乙类大型医用设备的普查,评价兵团乙类大型医用设备配置现状,分析其人口公平性,为兵团乙类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规划提供参考依据。在描述性分析兵团乙类大型医用设备配置现状的基础上,利用Lorenz曲线和Gini系数分析乙类大型医用设备的人口公平性。兵团乙类大型医用设备共40台,其中CT22台,DSA10台,MR13台,LA5台。兵团乙类大型医用设备按人口分布的基尼系数为0.2183,CT为0.2627。兵团乙类大型医用设备增长迅速与超龄服役现象并存,在不同地域的人口配置上相对公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掌握广西乙类大型医用设备配置状况,提供配置管理政策依据。方法 对各级医疗机构使用的乙类大型医用设备进行调查表调查,经监督、许可核对调查结果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广西共有乙类大型医用设备428台。其中CT机258台、9个品牌,国外、国内品牌占有率分别为89.9%和10.1%;MRI 56台、9个品牌,国外、国内品牌占有率分别为80.9%和19.1%;DSA 53台、8个品牌,国外、国内品牌占有率分别为86.5%和13.5%;LA 43台、9个品牌,国外、国内品牌占有率分别为35.7%和64.3%,;SPECT 18台、6个品牌,全部为国外品牌。广西于近10年内装备CT、MRI、DSA、LA和SPECT的台数分别占各自装备总数的84.9%、94.6%、88.7%、83.7%和94.4%;该五种设备人口拥有量分别为5.07、1.10、1.04、0.84和0.35台/100万人,各市配置分布差别较大。结论 从利用率和区域分布现状综合考虑,认为乙类大型医用设备百万人口拥有量等于或大于广西平均值的市应暂缓配置,尚未配置某种乙类大型医用设备的市应予以1台的配置。县级医疗机构未配置SPECT、乡级医疗机构未配置DSA、LA和SPECT符合广西实际,应继续强化配置管理。目前采取的指标控制、配置许可等方法有效地控制了大型医用设备配置的快速增长并逐步合理调整了配置布局。  相似文献   

13.
[目的]全面掌握大同市医用X线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装置(CT)设备的拥有与使用情况,为编制大同市CT设备配置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7年4月,对大同市所辖11个县(区)24家拥有CT的医院进行普查.[结果]24家医院共有CT机27台,其中市区医院12台.矿区厂矿医院7台,县郊区医院8台;1台已报废,3台新设备尚未投入使用,正在使用的23台.2004~2006年.23台设备实际平均开机343 d,年平均检查病人3 136人次(市区4 924人次);开机使用率为18.95%(矿区19.42%);时间利用率为36.18%(矿区37.99%),能力利用率为43.71%(市区医院51.30%).[结论]大同市CT设备配置过量.分布不合理.利用率较低,空转现象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评价湖南省2010年乙类大型医用设备配置拥有量、使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为以后设备配置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卫生部委托的《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规划与管理政策研究》的机构典型调查结果,对湖南省乙类大型医用设备配置及使用现状进行分析。结果 2010年底,湖南省乙类大型医用设备共计623台,其中CT372台,MRI 103台,DSA 66台,SPECT 19台,LA 63台。结论 配置标准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和湖北省,未来几年全省乙类大型医用设备配置需求将进一步加大。  相似文献   

15.
唐山市大型医疗设备配置情况调查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掌握唐山市大型医疗设备配置情况,以便合理利用卫生资源。方法 采用现场调查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唐山市二级甲等以上医院的大型医疗设备进行了调查。结果 唐山市大型医疗设备共109台,平均每百万人口占15.60台,配置数量较高。但布局不合理,市区以24.06%的人口,8.10%的土地面积,拥有70.67%的设备。结论 唐山市大型医疗设备配备数量增长迅速,档次较高,但配置公平性较差。  相似文献   

16.
大型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正>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大型医疗设备需求不断增加,医院大型医疗设备的现代化程度已成为衡量医院医疗水平和科技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1]。因此,做好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其价值,已成为医院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而加强医疗设备档案的管理又是医疗设备管理中的重要环节。但是在对我省乙类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证办理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我省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2005年北京市乙类大型医用设备配置现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通过对北京市乙类大型医用设备配置现状的分析,为制定北京市乙类大型医用设备规划(2006-2008)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对北京市各级地方医院乙类大型医用设备配置现状进行调查,并对北京市相关专家就设备的合理工作量进行问卷咨询调查。数据采用Epidata3.0录入,运用SAS8.2进行统计描述、相关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结果:截至2005,北京市拥有164台CT、95台MRI、78台DSA、39台SPECT、25台LA。设备的年均检查人次分别是6078、3036、810、3453、8332,专家建议设备的合理年检查人次分别为9200、5196、2088、2310、6870。结论:目前北京市乙类大型医用设备配置量增长速度较快,超过实际需求,利用不足和利用过度并存现象严重,五种乙类大型医用设备中除了SPECT和LA外,其他设备的利用率均有待提高。因此应该本着降低利用过度的设备,提高利用不足的设备使用率,实现对北京市乙类大型医用设备的科学配置和利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103家三级公立医院医疗设备配置现状,分析比对我国不同区域医院的医疗设备占比,为科学合理地配置医疗设备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文献研究和专家咨询法设计调查问卷,通过“中国医学装备”公众号和“好医工”平台发布电子问卷进行调查,分析医疗设备配置数量、国产占比与医院所在区域及医院床位数的相关性。结果:共回收有效问卷103份,涉及华东、华北、华中、华南、西南、西北和东北的103家三级公立医院,其中华北占18%,华东占37%,华南占19%。华北、华南和华东3个样本区域三级公立医院医疗设备配置的平均台件数为9 785台/家、9 245台/家和8 153台/家,甲乙类设备配置数量较少,与床位数无相关性;华北与华东在床位数、每百张床设备台件数以及每百张床设备金额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82、2.939、4.653,P<0.05);生命支持类设备配置数量均与床位数有显著正相关,国产占有率尤其是生命支持类设备的国产占有率有所提高。结论:分析我国公立医院医疗设备配置情况,可为医院更好地适应新版甲乙类大型医用设备目录的调整提供数据支撑,为三级医院在大型医用设备配置和国产化的示范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目前新疆医疗卫生机构大型医用设备的配置、使用和上岗人员情况,加强大型医用设备的合理购置和科学管理。方法按照卫生部确定的甲、乙类大型医用设备管理品目,从2004年4月20日至6月11日对全疆除部队以外的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大型医用设备的配置、使用和上岗人员是否取得大型医用设备上岗合格证书进行调查。结果全疆15个地州市。包括地方、兵团、石油、铁路和煤矿系统共103家医院具有甲、乙类大型医用设备,其中CT106台、DSA25台、MKI14台、LA9台、SPECT3台和γ刀2台,大型医用设备购买的资金大多来源于医院自筹、财政拨款等方式,大型医用设备的配置审批部门主要有自治区卫生厅、兵团卫生局、地州财政、各系统主管部门,或未进行配置审批。上岗人员中仅有52%的人员取得大型医用设备上岗合格证书。结论提出医疗机构大型医用设备的配置原则,正确处理设备购置、新技术应用与医疗服务的关系,加强上岗人员的培训。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2017年深圳市甲乙类大型医用设备的配置现状以及2012—2017年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设备配置水平和公平性变化进行探讨,为优化我国和深圳市甲、乙类大型医用设备配置的布局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深圳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对各类大型医用设备相关数据进行收集,采用基尼系数对设备配置的公平性进行评价。结果截至2017年,深圳市共配置甲类大型医用设备3台,乙类大型医用设备329台;CT、MRI、DSA、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ingle-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设备和直线加速器(linear accelerator,LA)每百万人口配置量分别达到13.44、6.97、4.79、1.43和1.01台;5类设备按各区人口分布的基尼系数分别为0.19、0.26、0.27、0.39和0.53。结论 2012—2017年,深圳市乙类大型医用设备配置量不断提升,且公平性日益提高,但相比一些地区,深圳市大型医用设备配置水平仍然偏低,尤其是甲类大型医用设备。随着政策对非公立医疗机构的倾斜力度不断加大,今后深圳市非公立医疗机构大型医用设备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