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丹参多酚酸提取物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介峰  阎红  王瑞静  李伟  岳洪水  罗学军  何毅 《中草药》2018,49(21):5024-5028
目的研究丹参多酚酸提取物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利用光谱技术进行化合物结构解析。结果从丹参多酚酸提取物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R)-2-[(7-羟基-2-羰基-2,3-二氢苯并呋喃基)-(4→3)-2-(2E)-烯丙酰氧基]-3-(3,4-二羟基苯基)-丙酸(1)、丹酚酸D(2)、原儿茶醛(3)、迷迭香酸(4)、紫草酸(5)、丹酚酸B(6)和丹酚酸Y(7)。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丹酚酸D内酯。  相似文献   

2.
作者已报告,生药丹参的成分紫草酸B(LSA-B)具有内皮依赖性血管平滑肌松弛作用。此次对LSA-B衍生物进行了研究,报告如下。 将分离的LSA-B加碱水解,分离到脱(α-羧基一3,4-二羟基苯乙基)紫草酸(dePL-LSA)。dePL-LSA与从甘肃丹参分离到的przewalskinic acid的平面结构相同,但是所  相似文献   

3.
青叶胆酮类化合物的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分离鉴定青叶胆 Swertia mileensis全草的酮类成分。方法  95 %乙醇浸提 ,经硅胶柱色谱分离纯化 ,UV,IR,MS,1 H和 1 3CNMR波谱方法确定化学结构。结果 分得 12个酮成分 ,分别为 1-羟基 - 2 ,3,4 ,5 -四甲氧基酮 (1- hydroxy- 2 ,3,4 ,5 - tetramethoxyxanthone, ) ;1-羟基 - 2 ,3,7-三甲氧基酮 (1- hydroxy- 2 ,3,7-trim ethoxyxanthone, ) ;1-羟基 - 2 ,3,5 ,7-四甲氧基酮 (1- hydroxy- 2 ,3,5 ,7- tetram ethoxyxanthone, ) ;1,5 -二羟基 - 2 ,3-二甲氧基酮 (1,5 - dihydroxy- 2 ,3- dimethoxyxanthone, ) ;1,5 -二羟基 - 2 ,3,7-三甲氧基酮 (1,5 - dihy-droxy- 2 ,3,7- trimethoxyxanthone, ) ;1-羟基 - 2 ,3,5 -三甲氧基酮 (1- hydroxy- 2 ,3,5 - trimethoxyxanthone, ) ;1,5 -二羟基 - 2 ,3,4 ,7-四甲氧基酮 (1,5 - dihydroxy- 2 ,3,4 ,7- tetramethoxyxanthone, ) ;1,8-二羟基 - 2 ,3,6 -三甲氧基酮 (1,8- dihydroxy- 2 ,3,6 - trimethoxyxanthone, ) ;1-羟基 - 2 ,3,4 ,7-四甲氧基酮 (1- hydroxy- 2 ,3,4 ,7- te-tramethoxyxanthone, ) ;1,2 ,3,5 -四甲氧基酮 (1,2 ,3,5 - tetromethoxyxanthone, ) ;1-羟基 - 2 ,3,4 ,6 -四甲氧基酮 (1- hydroxyl- 2 ,3,4 ,6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阿卡如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现代分离方法和色谱技术,对阿卡如乙酸乙酯部位进行分离纯化,采用波谱技术和理化常数对照等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阿卡如乙酸乙酯部分分离并鉴定了6个含量相对较高的化合物,分别为3,4-Di-(3-methoxy-4-hydroxyphenyl)tetrahydrofuran(1),开环异落叶松树脂酚(2),3,3'-dimethoxy-8,9-epoxylign-4,4',9'-triol(3),2S,3S,4S-2-羟基-3,4-二-(3,甲氧基-4-羟基苄基)四氢呋喃(4),2-(3,4-次甲二氧基苄基)-3-(3-甲氧基-4-羟基苄基)-1,4-丁二醇(5),2R,3S,4S-2-羟基-3,4-二-(3,4-次甲二氧基苄基)四氢呋喃(6)。结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2、3、5,首次从该植物主干和根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和6。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毛地钱(Dumortiera hirsute)和多形带叶苔(Pallavicinia ambigua)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凝胶等色谱技术分离纯化化学成分,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确证其结构。结果从毛地钱和多形带叶苔中共分离获得5个化合物,包括2个莽草酸衍生物:莽草酸乙酯(Ⅰ)和3,4-O-异亚丙基莽草酸(Ⅱ);1个黄酮类化合物:木犀草素(Ⅲ);2个木质素类衍生物:3-羧基-6,7-二羟基-1-(3′,4′-二羟基苯)-萘(Ⅳ)和3-羧基-6,7-二羟基-1-(3′,4′-二羟基苯)-萘-9,5″-O-莽草酸酯(Ⅴ)。结论化合物Ⅰ为新天然产物,化合物II为分离过程中的人工产物,化合物Ⅳ和Ⅴ为首次从带叶苔科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篦齿虎耳草Saxifraga umbellulata var. pectinata的正丁醇部位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利用多种色谱层析方法(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ODS反相柱色谱和半制备HPLC等)进行分离纯化,运用理化性质结合现代波谱学(紫外分光光度法、红外分光光度法、核磁共振波谱法、质谱等)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篦齿虎耳草正丁醇部位中分离得到3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S,4S)-6-(4-羟基苯基)已烷-2,4-二醇(1)、(4R)-4-羟基-6-(3,4-二羟基苯基)己烷-4-醇(2)、(2R)-6-(3,4-二羟基苯基)-2-羟基己烷-4-酮(3)、6-(4-羟基苯基)已烷-2,4-二醇(4)、(E)-9,10-二羟基-苯已基-2-烯-4-酮(5)、rhododendrin(6)、对香豆酸(7)、对羟基苯丙酸(8)、异落叶松脂素(9)、(5S)-5-丁氧基-7-(3,4-二羟基苯基)-1-(4-羟基苯基)-3-庚酮(10)、(5S)-5-丁氧基-1,7-二(4-羟基苯基)-3-庚酮(11)、1-(4-羟基苯基)-7-(3,4-二羟基苯...  相似文献   

7.
采用制备HPLC、NMR、HR-MS等方法分离、鉴定麻叶荨麻根中的木脂素成分,体外方法评价其抑制5α-还原酶作用。结果从麻叶荨麻中首次分离鉴定了10个木脂素:(2R,4S)-2,4-二(3-甲氧基-4-羟基苯基)-3-丁氧基丙醇(1)、3,4-反-3-羟甲基-4-[二(3,4-二甲氧基苯基)甲基]-丁内酯(2)、3,4-反-3-羟甲基-4-[(3-甲氧基-4-羟基苯基)(3,4-二甲氧基苯基)甲基]-丁内酯(3)、3,4-反-3-羟甲基-4-[二(3-甲氧基-4-羟基苯基)甲基]-丁内酯(反式荨麻醇,4)、3,4-反-3-羟甲基-4-[二(3,4二甲氧基苯基)甲基]-丁内酯-3-O-β-D-吡喃葡萄糖苷(5)、3,4-反-3-羟甲基-4-[(3-甲氧基-4-羟基苯基)(3,4-二甲氧基苯基)甲基]-丁内酯-3-O-β-D-吡喃葡萄糖苷(6)、3,4-反-3-羟甲基-4-[二(3-甲氧基-4-羟基苯基)甲基]-丁内酯-3-O-β-D-吡喃葡萄糖苷(反式荨麻醇-7-O-β-D-吡喃葡萄糖苷,7)、环橄榄脂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8)、异落叶松脂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9)、橄榄脂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10),以及1个多酚类成分α-viniferin(11)。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7具有良好的抑制5α-还原酶活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马齿苋(Portulaca oleracea L.)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多种色谱手段进行分离,通过波谱分析确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马齿苋中分得1个化合物为(2S3S,4R)-2-[(2'R,4E)-2-羟基-二十六碳烯酰胺]-3,4-二羟基-十六碳-1-O-β-D-葡萄糖苷,命名为马齿苋脑苷A.结论:该化合物为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化合物,也是马齿苋中首次分离获得此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9.
紫丁香叶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木犀科丁香属植物紫丁香叶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法、重结晶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技术提取分离,利用紫外(UV)、红外(IR)、质谱(EI-MS)、核磁共振(1H-NMR,13C-NMR)、异核多量子关系谱(HMQC)及多键碳氢关系谱(HMBC)等光谱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析并鉴定了9个化合物的结构:(+)松脂素-4″-O-β-D-葡萄吡喃糖苷(1),(+)表松脂素-4-O-β-D-葡萄糖苷(2),落叶松脂醇-4-O-β-D-葡萄吡喃糖苷(3),3,4∶3’,4’-bis(methylene-dioxy)-9’-hydroxyl-lignane-9-methyl-O-β-D-葡萄吡喃糖苷(4),2-(3,4-dihydroxyphenyl)ethyl(1R,4aS,8R,8aS)-8-methyl-6-oxo-1-[(2S,3R,4S,5S,6R)-3,4,5-trihydroxy-6-(hydroxymethy)oxan-2-yl]oxy-4a,5,8,8a-tetrahydro-1H-pyrano[3,4-c]pyran-4-carboxylate(5),3,4-二羟基苯乙二醇(6),对羟基苯乙醇(7),6-O-(E)-feruloyl-(α)-glucopyranoside(8),6-O-(E)-feruloyl-(β)-glucopyranoside(9)。结论:化合物1~6为首次从该植物分离得到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10.
《中成药》2019,(7)
目的研究麻口皮子药内生真菌及其次生代谢产物。方法采用组织切块培养法和划线分离法培养分离麻口皮子药中内生真菌,并通过形态和分子鉴定的方法鉴定菌种。内生真菌的发酵物采用硅胶柱、Sephadex LH-20凝胶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4-二羟基苯甲酸甲酯(1)、3,4-二甲氧基苯乙醇(2)、(2E)-(2R)-2,3-dihydroxypropyl-3-(4-methoxy-2-oxo-2H-pyran-6-yl)-2-butenoic acid ester(3)、对羟基苯乙醇(4)、(6S)-6-[(1S)-1-羟基戊基]-4-甲氧基-5,6-二氢吡喃-2-酮(5)、β-谷甾醇(6)、豆甾-4-烯-3-酮(7)。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内生真菌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皱盖假芝Amaurodermarude子实体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以期发现新的活性化合物。方法运用硅胶、凝胶、MCI-gel树脂及RP-HPLC等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皱盖假芝子实体中分离得到了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4-乙氧基-E-3-(3,4-二羟基苯亚甲基)-5-(3,4-二羟基苯基)呋喃-2-酮(1)、七叶内酯(2)、咖啡酸(3)。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皱盖假芝素A。  相似文献   

12.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from the barks of Lannea coromandelica.Methods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were isolated and purified by column chromatography on silica gel column.NMR spectra were used for structural identification.Results Thirteen compounds were isolated and identified as quercetin(1),(2S,3S,4R,10E)-2-[(2′R)-2′-hydroxytetracosanoyl amino]-10-octadecene-1,3,4-triol(2),aralia cerebroside(3),5,5′-dibuthoxy-2,2′-bifuran(4),β-sitosteryl-3β-glucopyranoside-6′-O-palmitate(5),β-sitosterol palmitate(6),myricadiol(7),protocatechuic acid(8),p-hydroxybenzoic acidethyl ester(9),isovanillin(10),transcinnamic acid(11),palmitic acid(12),and stearic acid(13).Conclusion Compounds2-13 are isolated from this plant for the first time.  相似文献   

13.
猫爪草化学成分的研究(Ⅱ)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赟  田景奎  程翼宇 《中国药学杂志》2005,40(18):1373-1374
 目的研究猫爪草的化学成分。方法经柱色谱分离,理化常数和光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氯仿部分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为邻苯二甲酸正丁酯(Ⅰ),β-单棕榈酸甘油酯(Ⅱ),β-单硬脂酸甘油酯(Ⅲ),2-氨基-3-(3,4-二羟基-苯基)-丙酸甲酯(Ⅳ),2-氨基-3-(3,4-二羟基-苯基)-丙酸乙酯(Ⅴ),5-羟甲基糠醛(Ⅵ),5-羟甲基糠酸(Ⅶ),维太菊苷(Ⅷ)。结论Ⅰ, Ⅱ,Ⅲ,Ⅵ,Ⅶ系首次从毛茛属中得到,Ⅳ,Ⅴ为提取分离过程中人工产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我国特有属药用植物裸蒴Gymnotheca chinensis的化学成分.方法 通过硅胶柱色谱及高效液相制备色谱分离纯化,以波谱分析和化学方法鉴定结构.结果 从裸蒴全草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一个苯酚衍生物,鉴定为(7R)-苯甲酸-7-对羟苯基-乙二醇-8-单酯.结论 该苯酚衍生物为首次报道的新化合物,命名为裸蒴酚甲.  相似文献   

15.
窝儿七木脂素类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孙琛  史鑫波  侯青  宋忠兴 《中草药》2019,50(21):5193-5197
目的研究窝儿七Diphylleiasinensis中的木脂素类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和葡聚糖凝胶柱色谱以及半制备液相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结合1D/2DNMR、MS、IR等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窝儿七中共分离得到7个木脂素,分别鉴定为山荷叶素A(1)、(1S,2R,5S,6R)-2-(4-hydroxyphenyl)-6-(3-methoxy-4-hydroxyphenyl)-3,7-dioxabicyclo[3.3.0]octane(2)、(7S,8R,7′S,8′R)-3,4,3′,4′-tetramethoxy-9,7-dihydroxy-8.8′,7.O.9′-lignan(3)、(-)-落叶松脂醇(4)、vladinol D(5)、鬼臼毒酮(6)、爵床脂素A(7)。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4首次从窝儿七中分离鉴定。  相似文献   

16.
叶下珠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杨孟妮  张慧  刘娟  李洋  李文婷  夏厚林 《中草药》2016,47(20):3573-3577
目的研究叶下珠Phyllanthus urinaria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硅胶、Sephadex LH-20、RP_(18)、MCI-gel柱色谱和半制备HPLC等色谱方法对叶下珠的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叶下珠95%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和醋酸乙酯萃取部位中分离得到1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没食子酸(1)、咖啡酸(2)、没食子酸乙酯(3)、没食子酸甲酯(4)、4-乙氧基苯甲酸(5)、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6)、邻苯二甲酸二丁酯(7)、(4R,6R)-2,3-dihydromenisdaurilide(8)、(4R,6S)-2,3-dihydromenisdaurilide(9)、aquilegiolide(10)、menisdaurilide(11)、cassipourol(12)、(9Z,12Z)-nonadeca-9,12-dienoic acid(13)、亚油酸甲酯(14)、豆甾醇(15)、(8R,8'S,7S)-4'-(3"-methoxyrhamnopyranosyl)oxy-8'-hydroxy-3,3',4-trimethoxy-8-hydroxymethyl-lign-7,9'-lactone(16)。结论化合物5~7、10、11、13、1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8、9、12、16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茜草地上部分木脂素类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张茂婷  杨柳  胡江苗  张虹  施香琴  刘守金 《中草药》2017,48(23):4856-4859
目的对茜草Rubia cordifolia地上部分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利用硅胶、Sephadex LH-20、MCI等多种色谱材料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和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共分离得到11个木脂素类成分,分别鉴定为(-)-表丁香脂素(1)、开环异落叶松脂素(2)、(-)-3,4-二香草基四氢呋喃(3)、lignans(+)-demethoxypinoresinol(4)、(+)-丁香脂素(5)、异落叶松脂素(6)、橄榄树脂素(7)、(7S,8R)-二氢脱氢双松柏醇(8)、4,5′-二甲基落叶松脂醇(9)、(+)-7R,8S-5-methoxydihydrodehydroconifery alcohol(10)、5,5′-二甲氧基-7-氧代落叶松脂醇(11)。结论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分心木Diaphragma Juglandis Fructus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正相硅胶、反相ODS、中压制备液相色谱和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多种色谱技术和手段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1D和2D-NMR、HR-ESI-MS等谱学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分心木中共分离得到5个脂肪酸类成分,分别鉴定为胡桃酸...  相似文献   

19.
皂角刺醋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研究皂角刺Gleditsiae Spina醋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Toyopearl HW-40C、Sephadex LH-20、MCI Gel CHP-20和ODS柱色谱法及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其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皂角刺醋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1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莨菪亭(1)、(-)-(7R,8S)-赤式-愈创木基丙三醇(2)、5-甲氧基-愈创木基丙三醇(3)、(-)-(7R,8R)-苏式-愈创木基丙三醇(4)、3,4′-dihydroxypropiophenone(5)、二氢阿魏酸(6)、对羟基苯甲酸(7)、indole-3-carbaldehyde(8)、原儿茶酸甲酯(9)、原儿茶醛(10)、丁香酸(11)、2-guaiacylpropane-1,3-diol(12)、(2R*,3R*,4S*)-2,3-二脲基-4-羟基四氢呋喃(13)、3-(2-羰基-丙基)-3-羟基-吲哚啉-2-酮(14)、核桃素D(15)、C-藜芦酰乙二醇(16)、3-(4-hydroxyl-3-methoxyphenyl)-propan-1,2-diol(17)、(-)-丁香脂素(18)。结论 18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