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5S"管理在眼科工作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S”来自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和素养5个词日语中罗马拼音的第一个字母的组合。“5S”管理它源于日本,日本的所有会社都实行此项管理,“5S”管理的对象是现场的“环境”,它对现场环境进行全面综合考虑,从而达到规范化管理,并为其他管理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会议通知     
2002年重庆-国际脑血管外科及脑血管痉挛研讨会将于2002年6月1~4日在重庆直辖市召开。会议由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会主办、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承办。本次会议将邀请王忠诚院士等神经内、外科著名专家及25位美国、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国外著名专家作报告。拟定部分报告题目:⒈ Bryce Weir (第5届血管痉挛国际会议主席): “脑血管痉挛史”;⒉ Kevin S. Lee: “钙激活型蛋白分解在脑血管损伤中的作用”、“低温诱导对脑缺血耐受的细胞和分子机制”;⒊ R. Loch Macdonald (第8届血管痉挛国际会议主席):“…  相似文献   

3.
我对哲学有些兴趣,由于职业的关系对心理治疗也有些了解,但都不深入,因而只能作一个宏观的或粗浅的表述。“哲学”这两个汉字,在中国古代文献中并未见过,据说是从日本引进的,而且日本也是在19世纪才从德文翻译出来的。两千多年以前,中国在春秋战国时代,出现了“诸子百家”。秦汉时代中国有了统一,诸子百家筛留下来的主要只有儒道两家,道家的学说比较符合当代西方的哲学概念,所以也引起西方人士的很大兴趣。日本在公元5世纪引进汉字,从7世纪的“大化革新”起,日本对中国文化进行了大规模的系统的引进,佛教也在此时期经中国输入日本,在此后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标志物PGP9.5和S-100蛋白在先天性巨结肠(hirschsprung disease,HD)中的表达。方法:采用PA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果(1)在对照组结肠壁神经丛中可见染色深浅不一的PGP9.5免疫反应性神经节细胞,神经纤维均匀分布在肠壁各层,并与肌纤维相平行。神经节细胞胞体对S-100蛋白则表现为细胞状“空白区”。(2)HD结肠壁分化异常,PGP9.5和S-100蛋白免疫反应性神经纤维明显增生,分布紊乱,未见有PGP9.5阳性神经节细胞。在增生的S-100蛋白阳性神经纤维中偶见有细胞状的“空白区”。结论:神经丛中PGP9.5阳性反应的细胞团性和S-100蛋白染色的神经丛中神经丛 “空白区”,可特征性地提示神经节细胞的存在,实验证实,结肠壁神经发育异常是HD的主要病理生理变化。  相似文献   

5.
5个精神分裂症家系的12个遗传标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5个精神分裂症同胞对家系的12个遗传标志的检测和分析,探索不同染色体上遗传标志与精神分裂症之间的联系。方法按照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3版修订本的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选择5个同胞对精神分裂症家系,采用PCR-RFLP、小卫星和微卫星DNA的Amp- FLP技术,观察12个遗传标志MAOACA、MAOBTG、MAOBI2、DXS7、D6S296、D6S274、D6S470、D6S260、 SCA1、D9S175、DAT1和APOE的分布。结果从各遗传标志的等位基因在家系成员中分布及复等位基因传递不平衡检验(TDT),未见明显关联现象。结论12个国内、外资料曾表明与精神分裂症有关联的遗传标志,经5个同胞对精神分裂症家系成员中检测和分析,未见明显的连锁和关联。  相似文献   

6.
一、概述:日本的“全国精神障碍者家属联合会”(简称“全家连”)是一个群众性的福利团体,由分散在全日本都道府县各个地区约845个“家属会”联合而成,并经日本厚生省(卫生保健部)认可的财团法人。其目的是联合各个“家属会”以维护精神障碍者的人权,促进精神科医疗质量,使病人尽早回复社会,并且参与促进政府福利政策的活动,以期能制订出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剥夺睡眠大鼠的神经肽S表达水平,探讨其与睡眠的关系。方法共对27只大鼠进行实验,分别为CC组(正常对照组)、TC组(环境对照组)及SD组(睡眠对照组),在相应的环境中饲养1d、3d和5d,对大鼠下丘脑中神经肽S的表达水平进行研究并比较。结果大鼠睡眠剥夺后出现体质量降低、皮毛蓬乱、潮湿无光滑。部分大鼠尾巴和爪子出现磨损,大鼠情绪烦躁不安,较容易发怒且具有较强的攻击性,这些表现在睡眠剥夺5d后表现得更加明显;CC组和TC组在实验第1天、第3天和第5天的下丘脑神经肽S mRNA的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D组第3天和第5天下丘脑神经肽S mRNA的表达水平均高于第1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D组第3天和第5天下丘脑神经肽S mRNA的表达水平均高于CC组和T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肽S可能具有促进觉醒的作用,对人体的睡眠与觉醒产生一定的调节作用,可能与失眠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具有密切的相关性,值得更加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电针治疗老年性痴呆的突触可塑性机制,为老年性痴呆的针灸作用机理研究提供新的思路。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假手术组和电针组;以穹隆-海马伞切断进行“老年性痴呆”造模,电针“百会”、“涌泉”、“太溪”、“血海”后,电镜观察海马CA3区突触形态可塑性指标突触数密度(Nv)、突触面密度(Sv)及平均面积(S)的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的Nv(2.16± 0.17)、Sv(0.09±0.02)较对照组(6.16±0.96,0.27±0.05)明显减少(P<0.01);电针组大鼠的Nv(5.08±1.02)、Sv (0.23±0.04)较模型组明显增加(P<0.01)。模型组(0.20±0.03)大鼠S较对照组(0.04±0.01)明显增加fP<0.01); 电针组大鼠的S(0.06±0.01)较模型组明显减少(P<0.01)。结论电针“百会”、“涌泉”、“太溪”、“血海”具有一定程度的促进突触可塑性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2001年6月22日至23日,第一届“精神障碍早期干预和预防”的国际会议,在日本冲绳宜野湾市召开。会议由日本神经精神科学会主办,冲绳琉球大学医学部承办,并有26个日本医学相关学术团体协办。  相似文献   

10.
“第九届国际小儿神经暨第七届亚大小儿神经联合大会”于 2 0 0 2年 9月 2 0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 ,来自世界各个国家的神经病学专家出席了大会。“小儿神经外科”作为专题 ,于 2 0 0 2年 9月 2 5日下午举行 ,来自中国、日本、意大利、以色列、英国、美国、韩国等国家约 30余名小儿神经外科专家参加了讨论 ,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北京天坛医院小儿神经外科有 5篇论文入编日本神经病学会所属刊物本次大会专刊《大脑与进展》 2 0 0 2年第九期 ,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专家罗世祺教授应邀作为大会神外专业组中方主持人参加并报告了“儿童下丘…  相似文献   

11.
《中华精神科杂志》2015,(6):330-330
《中华精神科杂志》微信公众平台已正式开通,广大读者可通过扫描本简讯左上角的二维码或通过微信平台搜索公众号“中华精神科杂志”关注本刊。本刊微信平台的内容目前分为“期刊频道(当前期刊、往期期刊、期刊预告、期刊检索)”“微活动(微会议、微病例)”“会员服务(现场互动、意见反馈、会员注册、关于我们)”3个版块,  相似文献   

12.
背景:遗传多态性短串联重复序列(short tandem repeats, STRs)分析是用于检测基因型和表型之间关联的公认方法,但它以前没有在冲动攻击行为的遗传学研究中使用。 目的:在有冲动攻击行为史的男性和无冲动攻击行为史的男性对照组之间,比较15个STR基因位点(D8S1179, D21S11, D7S820, CSF1PO, D3S1358, TH01, D13S317, D16S539, D2S1338, D19S433, vWA, TPOX, D18S51, D5S818和FGA)不同多态性的发生率。 方法:应用AmpFlSTR?Identifiler?试剂盒比较407个有冲动性攻击行为的案例和415个对照的15个STR基因位点等位基因的分布。 结果:有冲动攻击行为史的男性以下等位基因的平均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TH01的等位基因10(OR=0.29,95%CI=0.16-0.52, p 结论:据我们所知,本项行为遗传学研究首次清楚表明了特定的遗传标记与非精神病罪犯的冲动暴力行为之间的密切关系。进一步的前瞻性工作将需要确定已辨识出的等位基因是否可以被认为是冲动攻击行为的危险因素以及导致这种关系的基本机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寻找胶质母细胞瘤 (GBM) 11号染色体上可能存在肿瘤抑制基因的杂合性丢失 (LOH)区域。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方法 ,采用荧光标记的引物和ABIPRISMTM3 77型DNA序列自动分析仪 ,分析GBM 11号染色体上 18个微卫星多态性标记的LOH。结果 :在 47 6%GBM 11号染色体上观察到LOH ,11p和 11q的LOH率分别为 42 9%和 2 3 8%。 11q上所有位点的LOH率都较低 (<3 0 % ) ,在 11p上的下列区域检测到较高的LOH率 :11p 15 5上的D11S40 46(3 3 3 % )位点、11p12 p13上的D11S90 5 (4 1 2 % ) D11S93 5(3 7 5 % )区域。结论 :在 11p 15 5上的D11S40 46位点、11p12 p13上的D11S90 5 D11S93 5区域可能存在多个与GBM相关的肿瘤抑制基因  相似文献   

14.
脑梗死患者血浆蛋白C、蛋白S动态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动态观察脑梗死患者血浆蛋白C抗原 (PC :Ag)和蛋白S(PS)水平。方法 测定 94例脑梗死患者血浆PC :Ag、总蛋白S(TPS)和游离蛋白S(FPS)并与 5 2名健康者相对照 ,动态观察 41例脑梗死患者PC :Ag和PS浓度。结果 脑梗死组PC :Ag、TPS、FPS降低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PC :Ag浓度动态观察提示脑梗死急性期PC :Ag浓度呈非线性改变 ,在发病第二周出现一“反跳”性增高。结论 部分脑梗死患者存在PC和PS缺乏现象 ,多数为继发性缺陷 ,发现这些患者并区别其为原发性或继发性对明确脑梗死的病因、治疗和预防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良性家族性婴儿惊厥疾病基因的位点异质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5个良性家族性婴儿惊厥(benign familial infantile convulsion,BFIC)家系的疾病基因与BFIC位点的连锁关系以及是否存在疾病基因位点异质性。方法 选择D19S245、D19S250、D16S3131、D16S3133、D2S399、D2S2330等6个STR作为DNA标记,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和银染技术,采用LINKAGE软件包中的MLINK程序及遗传分析程序HOMOGM对5个BFIC家系进行连锁分析和位点异质性检测。结果 连锁分析结果显示,在AD模式下,标记位点D19S250处,家系2、3、5在重组率为0.000,外显率为90%时,获得最大两点LOD值总和为2.151;标记位点D16S3131处,家系2、5在重组率为0.085,外显率为70%、60%时,获得最大两点LOD值分别为1.056、1.155,提示这两个位点与疾病基因可能存在连锁关系。在其它位点处未获得提示连锁关系的信息。异质性检测显示,BFIC家系之间存在位点异质性。结论 BFIC致病基因可能与D19S250或D16S3131存在连锁关系,BFIC存在位点异质性。  相似文献   

16.
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启动子区与心境障碍的关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启动子区5-HTTLPR与心境障碍之间的分子遗传学联系。方法 在中国汉族人群中,以心境障碍核心家系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哈佛大学提供的遗传学研究用诊断性检查表(DIGS)自编家系调查表,采用DSM-Ⅳ诊断标准并结合一些心理测评工具,以达到表型一致。在72个情感性精神障碍核心家系,222个家系成员(其中双相障碍56例,重性抑郁症34例)中,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对5-HTT基因启动子区5-HTTLPR与心境障碍之间的分子遗传学联系进行了以家系为基础的连锁不平衡分析结果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心境障碍患病组和父母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GHRR和HHRR分析以及多等位基因ETDT统计分析也没有发现存在连锁不平衡。5-HTTLPR位点除了“L”和“S”片段外,还发现2例出现“L^*”(528^*bp)片段,频率约占1%。结论 5-HTYLPR在心境障碍的发病中可能不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细胞质内被称为路易(小)体(Lewy bodies, LBs)的蛋白质性包含体是帕金森病的主要病理特征,26S蛋白酶体内存于LBs内,但是其存在形式可能是单个亚基或是完整复合体,为了广泛地揭示10 µmol/L人工合成蛋白酶体抑制剂(proteasomal inhibitor,PSI)作用大鼠嗜铬细胞瘤细胞(PC12细胞)48小时后富集在PSI诱导性包含体中的26S蛋白酶体亚基,通过生物化学分级分离(biochemical fractionation),双向电泳(two-dimensional electrophoresis)和肽质量指纹鉴定(identification via peptide mass fingerprints,PMF)的蛋白质组学方法,我们从PSI诱导性包含体中鉴定了蛋白酶体β5、26S蛋白酶体ATP酶2,26S蛋白酶体ATP酶5、26S蛋白酶体ATP酶6、26S蛋白酶体非ATP酶11和26S蛋白酶体非ATP酶13等6个26S蛋白酶体亚基.这一结果提示当PC12细胞发生蛋白酶体抑制时至少6个26S蛋白酶亚基可能被富集到PSI诱导性包含体中.  相似文献   

18.
背景:我国儿童心理问题不断增多,因此能够有效评估儿童行为和情绪问题的筛选工具对于促进我国儿童身心健康和预防儿童精神疾病有重要的意义。 目的:在来源于中国不同地区城市和农村的大样本儿童中对国际公认的长处和困难问卷(SDQ)中文版的使用进行评估,包括情绪症状、品行问题、多动/注意缺陷、同伴交往问题和亲社会行为。 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选取8省份22,108名小学生(年龄在5岁至13岁)的法定监护人(父母为主)进行SDQ(父母版)中文版问卷调查。本研究评估了SDQ评分与社会人口学特征之间的关联性,并比较了中国与日本和英国在“异常”,“临界”和“正常”标准的百分位划界分。 结果:SDQ(父母版)5个分量表中有4个内部一致性尚可,但是“同伴关系问题”分量表则较差(alpha=0.22)。监护人反映男孩比女孩的多动/注意力缺陷问题更多,而女孩比男孩的情感症状问题突出。男孩和女孩的多动/注意力缺陷问题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少,而同伴交往问题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多。农村地区和监护人不是父母(即祖父母或其他亲属)的孩子中,情绪症状、品行问题和同伴交往问题较为普遍。中国儿童中判定为“异常”的90%百分位划界分(19-40)要高于日本和英国报道的儿童划界分。 讨论:此项研究提示,对男孩的多动/注意缺陷问题应在10岁之前开始预防,并且在青春期早期就要开始训练如何减轻与同伴交往带来的压力。进一步的研究需要注重于提高SDQ在中国文化背景下的信效度,并确定SDQ对于识别孩子是否需要心理健康服务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19.
全面性癫(癎)伴热性惊厥附加症的临床与分子遗传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全面性癫痫伴热性惊厥附加症(generalized epilepsy with febrile seizures plus,GEFS+)的临床特点与分子遗传学特征。方法 收集1个GEFS+家系所有成员的血样标本,选择3种候选基因(SCN1B、SCN1A、GABRG2)附近的11个微卫星标记物D19S414、D19S220、D19S902、D2S156、D2S142、D2S2330、D2S335、D2S364、D5s436、D5S422和D5S400,应用PCR得到扩增产物片段,根据相应产物大小的不同,得到每个样本的基因型;用连锁分析软件的MLINK程序计算每个标记的LOD值,根据两点间的LOD值判断连锁关系,探讨GEFS+的可能致病基因与染色体19q13.1、2q24以及5q31.1-q33.1区域的连锁关系。连锁分析限定性定位后再进行GABRG2基因突变分析。结果 (1)GEFS+家系临床特征:家系成员4代共20人。第Ⅱ~Ⅳ代中患者6例(男女各3例);发作表型为热性惊厥(FS)1例、热性惊厥附加症(FS+)3例、Fs+伴失神发作1例,发作类型不详1例,未见严重发作类型。(2)GEFS+基因连锁分析结果:①D2S335因不能进行基因分型,给予舍弃;②D19S和D2S多个LOD值小于0,在重组率为0.0时D19S220、D19s902、D2S364处的LOD值均小于-2;D19S414、D2S142、D2S156、D2S2330、D5S422处的LOD值小于0,基本可以排除连锁关系;③D5S436、D5$400处的LOD值在重组率为0.0时大于-2,但小于3,既不能排除也不能肯定其连锁关系;该家系致病基因与报道的GEFS+定位区域19q13.1和2q24区域没有连锁关系;与5q31.1.q33.1区域的连锁关系有待于进一步明确。(3)GABRG2基因的测序结果(先证者):显示11外显子一处同义突变(c.1420C〉T),未见GABRG2基因致病突变。结论 该GEFS+家系呈现不同的临床表型,其疾病基因与3种候选基因SCN1A、SCN1B、GABARG2的突变无关;表明GFFS+具有表型的异质性与遗传的异质性,其病因学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应用功能分类基因芯片研究脑动-静脉畸形(BAVM)不同结构部位的血管生成相关基因表达。方法:6例BAVM,分别在“供血动脉”、“引流静脉”、“畸形团血管”和“周边脑组织”4个不同部位取材,进行血管新生芯片杂交。以“周边脑组织”为自身对照,计算“畸形团血管”、“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与之的比值。随意选取8个基因进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验证。结果:经过分析和比较,共筛选出44个明显异常的基因,包括了生长因子和受体相关基因18个(含4个下调基因),黏附分子相关基因6个,基质蛋白相关基因6个,转录因子基因5个,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基因9个(含1个下调基因)。RT-PCR结果与之基本一致。结论:为BAVM的机制研究开辟了许多新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