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分析我院200例住院患者质子泵抑制剂(PPIs)使用合理性.方法:选取2021年1—6月我院使用PPIs的200例住院患者,对PPIs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并对不合理使用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200例使用PPIs的住院患者中,使用奥美拉唑最多,其次是泮托拉唑,兰索拉唑、雷贝拉唑位居三四位;200例使用PPIs的住院...  相似文献   

2.
<正>瑞马唑仑是一种超短效的苯二氮类药物,被证实用于支气管镜诊疗的中度镇静安全、有效[1],呼吸抑制和低氧血症发生率较低[2]。本文就1例严重气道狭窄患者支气管镜检查使用瑞马唑仑实施静脉麻醉的病例进行报告,为瑞马唑仑在无痛诊疗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埃索美拉唑三联与奥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4例经内镜诊断并检测证实Hp阳性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埃索美拉唑组(52例):埃索美拉唑20mg+阿莫西林1g+克拉霉素500mg,每日2次,共7d;奥美拉唑组(52例):奥美拉唑20mg+阿莫西林1g+克拉霉素500mg,每日2次,共7d。疗程结束4周后复查胃镜并检测Hp,观察腹痛缓解率、溃疡愈合率、Hp根除率及用药后的不良反应等。结果 埃索美拉唑组第1天和第2天腹痛缓解率分别为34.6%和59.6%,高于奥美拉唑组的17.3%和38.5%(P<0.05)。埃索美拉唑组和奥美拉唑组溃疡愈合率分别为92.3%和88.5%,Hp根除率分别为88.5%和82.7%,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用药后不良反应少,有较好的安全性。结论 埃索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Hp阳性的十二指肠溃疡安全有效,腹痛缓解速度优于奥美拉唑三联疗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估甲苯磺酸瑞马唑仑用于椎管内麻醉患者术中镇静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计算其在持续镇静应用中的量效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6月该院拟行椎管内麻醉下肢手术的4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4组。在椎管内麻醉完成后,予以患者首剂为甲苯磺酸瑞马唑仑0.04 mg/kg, 4组首例甲苯磺酸瑞马唑仑维持剂量分别为0.500、1.000、1.500、2.000 mg·kg-1·h-1,随后其余患者所使用的维持剂量则依据改良序贯法计算,并记录改良实验序贯试验的结果和患者达到合适镇静深度的时间、停药后苏醒时间、不良反应。采用概率单位回归方法计算甲苯磺酸瑞马唑仑持续镇静的半数有效量(ED50)及95%有效剂量(ED95)。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判定镇静阳性患者29例,阴性19例,改良序贯试验结果计算得出回归方程为Y=-4.513+27.853X,甲苯磺酸瑞马唑仑用于持续镇静的ED50为0.162(95%CI:0.139~0.225)mg·kg-1·h-1,ED95为0.221(95%CI:0.18...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苯磺酸瑞马唑仑对重症监护室(ICU)机械通气患者镇静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9月—2022年8月我院收治的100例ICU机械通气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50例。试验组给予舒芬太尼+苯磺酸瑞马唑仑,对照组予以舒芬太尼+咪达唑仑。比较两组用药前(T0)、用药后30min(T1)、用药后4h(T2)、用药后8h(T3)、用药后12h(T4)、用药后24h(T5)、用药后48h(T6)、拔管时(T7)镇静效果、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两组临床指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两组T1、T2、T3、T4达到镇静水平患者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R、MAP、RR组间、时间点及交互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通气时间、药物剂量、住院时间及不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利奈唑胺联合环丝氨酸胶囊治疗肺结核对患者免疫细胞以及Xpert MTB/RIF的影响,评价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9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185例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入院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n=90):给予单纯利奈唑胺治疗;观察组(n=95):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环丝氧酸胶囊治疗,采集患者治疗前及治疗2个月后全血,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4+、CD8+T细胞水平,并依据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改变及X-pert MTB/RIF检测结果评价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呼吸功能指标FVC、FEV1%、FEV1/FV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VC均升高,呼吸功能均有改善,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各呼吸功能升高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两个月后抗酸染色及Gene Xpert Mtb/RIF检测结果痰结核杆菌数目低于对照级;GeneXpert Mtb/RIF检测阳性率高于抗酸染色结果(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CD4+、CD8+T细胞等免疫细胞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D4+T细胞、CD4+/CD8+升高,CD8+T细胞降低,且观察组各指标改善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有效率为89.5%(85/95),显著高于对照组[64.4%(56/90),(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胸部CT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利奈唑胺联合环丝氨酸胶囊治疗肺结核疗效显著,可提高患者机体免疫细胞含量,改善患者肺功能状态,降低患者痰液中结核杆菌含量,对比单纯利奈唑胺治疗效果显著提升,更适用于临床结核病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甲苯磺酸瑞马唑仑在老年患者无痛胃镜检查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154例行无痛胃镜检查老年患者均分为丙泊酚组(P组,丙泊酚1.5 mg/kg+舒芬太尼0.15μg/kg麻醉)和甲苯磺酸瑞马唑仑组(R组,甲苯磺酸瑞马唑仑0.2 mg/kg+舒芬太尼0.15μg/kg麻醉),待观察者警觉性/镇静评估量表(MOAA/S)评分≤1分后行胃镜操作,术中如有体动每次分别追加丙泊酚和甲苯磺酸瑞马唑仑初始剂量的1/3,收集2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年龄、体质量指数(BMI)、性别、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基础性疾病],记录2组患者给药前(T0)和给药后2 min(T1)、4 min(T2)、6 min(T3)、8 min(T4)及离院时(T5)时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RR)、呼吸抑制率以及有效性指标和安全性指标,观察2组患者的镇静效果和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 2组患者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本院住院患者质子泵抑制剂的使用情况,为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s,PPIs)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本院2013~2015年质子泵抑制剂的品种、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和限定日费用(defined daily cost,DDC)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本院2013~1015年就诊的患者中,注射用泮托拉唑的销售金额最高.PPIs的DDDs呈现增加趋势,2015年以奥美拉唑注射剂排名第一.口服奥美拉唑肠溶胶囊的日均费用最低仅为1元.结论 本院PPIs的使用存在一定问题,需要加强合理用药的宣传和干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利奈唑胺联合环丝氨酸胶囊对肺结核患者CD4+、CD8+T细胞水平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科2019年3月—2021年3月期间接诊的96例肺结核患者,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其中,对照组予以环丝氨酸胶囊口服,观察组予以利奈唑胺、环丝氨酸胶囊联合口服,为期6个月,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和CD4+、CD8+T细胞水平及肺功能、用药安全性、实验室相关指标等)。结果:用药6个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实验室相关指标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CD4+、CD8+、CD4+/CD8+水平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观察组肺功能较对照组改善程度高(P<0.05);用药安全性方面: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奈唑胺、环丝氨酸胶囊的联合使用可获取较好效果,且安全可靠,有利于控制肺结核...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瑞马唑仑联合右美托咪定应用于老年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取山东省青岛市市立医院2021年5月至2022年4月收治的120例拟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40例。A组给予丙泊酚+右美托咪定,B组给予瑞马唑仑,C组给予瑞马唑仑+右美托咪定。比较分析三组患者进入手术室后(T0)、麻醉诱导后(T1)、纤维支气管镜入声门后(T2)、纤维支气管镜入隆突后(T3)、入隆突后5min(T4)以及检查结束时(T5)的血流动力学水平[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心率(heart rate,HR)],满意度评分、呛咳次数、苏醒时间,以及检查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T1、T2、T3时刻,B组和C组患者的MAP均显著高于A组(P<0.05);T4、T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唑来膦酸联合依西美坦治疗激素受体阳性老年乳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8年4月—2021年4月海口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6例激素受体阳性老年乳腺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3例。对照组接受单纯依西美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唑来膦酸治疗。统计两组治疗疗效和不良反应,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标(CD3+、CD4+、CD4+/CD8+)、性激素[雌二醇(E2)、孕酮(P)、睾酮(T)]、骨标志物[β-胶原特殊序列(β-Cross Laps)、总骨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ⅠNP)]变化。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CD3+、CD4+、CD4+/CD8+高于对照组(P<0.05),CD8+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E2、P、T水平低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治疗中应用泮托拉唑的临床疗效及药学分析。方法选择2020年6月—2021年6月80例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奥美拉唑治疗,观察组应用泮托拉唑治疗。评价2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相较对照组,观察组出血、腹痛、黑便症状消失时间均更短(P<0.05)。观察组治疗后IL-6、TNF-α、CRP水平较对照组均更低(P<0.05),SF-36各维度评分更高(P<0.05)。相较治疗前,2组治疗后CD3+、CD4+、CD4+/CD8+水平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胃泌素、胃动素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泮托拉唑应用于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疗效确切,可促进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减轻炎症反应,改善免疫...  相似文献   

13.
黄锦  朱丞 《中华全科医学》2022,20(10):1688-1690
  目的  探讨帕利哌酮缓释片、阿立哌唑联合治疗对精神分裂症精神病性症状和认知功能的改善作用及对催乳素的影响。  方法  2019年9月—2021年9月建德市第四人民医院招募精神分裂症患者96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干预组接受帕利哌酮缓释片联合阿立哌唑10 mg/d治疗,对照组给予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经8周治疗,观察2组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MATRICS共识认知成套测验(MCCB)评分和催乳素变化。  结果  治疗后,2组PANSS、MCCB评分均较前改善(均P<0.001),催乳素水平升高(P<0.001);干预组PANSS评分[干预组(65.06±10.47)分,对照组(70.17±6.36)分,P=0.005]、信息处理速度[干预组(55.06±6.48)分,对照组(49.85±4.76)分,P<0.001]、注意警觉[干预组(54.33±9.37)分,对照组(48.94±5.31)分,P=0.001]、工作记忆[干预组(50.33±5.65)分,对照组(45.96±4.65)分,P<0.001]、催乳素水平[干预组(46.52±2.59)ng/mL,对照组(65.63±8.32)ng/mL,P<0.001]均优于对照组。治疗后2组词语学习、视觉学习、推理和问题解决能力和社会认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帕利哌酮缓释片联合阿立哌唑可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精神病性症状、认知功能,阿立哌唑可降低帕利哌酮缓释片引起的高催乳素水平。   相似文献   

14.
陈维永  石卫晨  黄文榕  何辉 《四川医学》2004,25(12):1308-1309
目的 了解硫氮唑酮与氨茶碱合用对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 (COPD)所致肺心病的血流动力学影响。方法 将 40例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 2 0例。治疗组在常规吸氧、抗感染的基础上给予0 9%NS 10 0ml+硫氮唑酮 2 0mgivgttqd ,氨茶碱 0 5g +5 %GS 2 5 0mlivgttqd。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仅予氨茶碱 0 5g +5 %GS 2 5 0mlivgttqd。均连续使用 3~ 5天。两组用药前后均作血流动力学及心功能监测。结果 静滴硫氮唑酮与氨茶碱较单用氨茶碱治疗能更有效降低肺动脉压力 (分别降低 2 4%和 14 % ,P <0 0 5 )。心率明显下降 (平均下降 9次 /min ,P <0 0 5 )。而CI、CO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 (分别增高 1 1L/(min·m2 )和 1 8L/min ,与对照组比较P <0 0 5 )。用药后外周动脉血压无显著性变化。结论 硫氮唑酮与氨茶碱合用对慢性肺心病急性期患者有良好的血流动力学效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伏立康唑血药浓度监测结果,为临床安全、有效使用伏立康唑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10月至2017年8月60例真菌感染患者131次伏立康唑血药浓度测定结果,探讨血药浓度分布情况及联合免疫抑制剂对患者血药浓度的影响,并分析血药浓度与患者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间的关系.结果 伏立康唑血药浓度差异较大,有51.15%(67/131)的血药浓度在1.0~5.0μg/mL,而41.98%和6.87%的监测结果分别低于和高于有效治疗浓度范围.联合使用免疫抑制剂者占53.33%(32/60),其伏立康唑血药浓度为(1.35±1.55)μg/mL,低于未使用免疫抑制剂者的(3.37±2.39)μ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伏立康唑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00%(57/60),治愈组的血药浓度为(4.78±2.28)μg/mL,高于好转组和无效组的血药浓度(P<0.05),并且伏立康唑血药浓度高的患者,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明显上升(P<0.05).结论 伏立康唑血药浓度易受多种因素影响,个体差异较大,开展治疗药物监测有利于保证患者安全、有效用药.  相似文献   

16.
<正>在对患者使用利奈唑胺的过程中发现血小板较少,所以需要谨慎选择利奈唑胺。笔者对1例利奈唑胺致肺部感染患者血小板减少的病例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1病历摘要患者,老年男性,入院诊断为"肺部感染,肾功能衰竭"。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兰索拉唑、莫沙必利两药联合对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疗效。方法: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n=50)、兰索拉唑(n=50,兰索拉唑20mg,1次/d),莫沙必利组(n=50莫沙必利1.0g,3次/d)及联合用药组(n=50,兰索拉唑+莫沙必利,用法同上),疗程8周。观察各组患者腹痛、腹胀、烧心、口苦等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三组治疗组患者症状均有所改善。结论:兰索拉唑和莫沙必利联用可有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  相似文献   

18.
雷贝拉唑治疗36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反流性食管炎 (RE)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质子泵抑制剂 (PPIs)治疗RE疗效较好 ,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能有效地解除患者的症状。但多数药物起效较慢 ,个体差异大 ,易受饮食及其它药物的影响。笔者应用新一代的PPIs———雷贝拉唑治疗RE ,观察其对控制症状和促进食管炎愈合的疗效。1对象和方法1.1对象70例患者均为2002年2月至2003年3月在我院门诊及住院的患者 ,均因上腹痛、反酸、烧心等症状就诊。入选前1周内胃镜检查并按照洛杉矶标准 (LA标准 )证实为RE ;进行血、尿、粪常规 ,肝肾功能 ,血糖 ,甲状腺激素等检查均无异常 ;且2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综合干预后采用来曲唑促排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3月至2019年9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内分泌科的144例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匹配的原则分为两组,观察组96例患者在接受综合干预治疗3个月后采用来曲唑治疗,对照组48例患者直接采用来曲唑治疗。观察综合干预组患者治疗前后激素浓度变化,包括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卵泡刺激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FSH)、LH/FSH、总睾酮(total testosterone,TT)、游离睾酮(free testosterone,FT)、抗苗勒管激素(anti-Müllerian hormone,AMH)及腰围,比较两组患者的排卵率。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不孕年限、身高、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腰围、臀围、LH、FSH、AMH浓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综合干预后LH、FSH、LH/FSH、TT、FT、AMH浓度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腰围较治疗前减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排卵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层分析显示促排卵前BMI<24 kg/m2的患者中,观察组的排卵率高于对照组(P<0.05);而BMI ≥ 24 kg/m2的患者中,两组的排卵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干预后采用来曲唑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改善患者的激素浓度,提高排卵率,尤其是体质量指数控制在正常或偏低的患者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不同起始剂量利奈唑胺联合贝达喹啉治疗耐多药结核病(multidrug-resistant tuberculosis, MDR-TB)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2021年4月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门诊及住院部予贝达喹啉联合利奈唑胺抗痨并已完成疗程的MDR-TB患者51例,根据利奈唑胺起始剂量不同分为2组,其中1 200 mg/d组23例,600 mg/d组28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统计并分析两组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治疗、不良事件及预后。结果 在联合贝达喹啉治疗耐多药结核的患者中,利奈唑胺起始剂量1 200 mg/d与起始剂量600 mg/d组患者的治疗成功率相当,分别为82.6%(19/23)和96.4%(27/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为100%,不同起始剂量患者QTc间期延长、骨髓抑制、周围神经炎、视神经炎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利奈唑胺起始剂量1 200 mg/d患者中因不良事件需调整利奈唑胺治疗的比例为73.9%(17/23),高于起始剂量600 mg/d的46.4%(13/28)(P=0.047)。其中,利奈唑胺起始剂量1 200 mg/d组中因不良事件中断使用利奈唑胺的比例为65.2%(15/23),高于利奈唑胺起始剂量600 mg/d组中的25.0%(7/28)(P=0.004)。结论 利奈唑胺起始剂量600 mg/d与起始剂量 1 200 mg/d联合贝达喹啉治疗耐多药结核病的疗效相当,但起始剂量600 mg/d耐受性更好。建议在使用利奈唑胺联合贝达喹啉治疗耐多药结核病时,剂量可优先选择600 mg/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