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刘艳  李君莲 《新疆医学》2012,42(9):64-65
目的:分析10315例住院病人结核分枝杆菌菌型的分布及耐药特点.方法:收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胸科医院结核病人标本7603例,用BACTEC MGIT960系统进行结核分枝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分析其培养阳性率、耐药率、菌型分布.结果:10315例结核患者中,做结核菌培养7603例,其中培养阳性有2563例,阳性率33.7%,其中人型结核杆菌2309例,牛型结核杆菌55例,非结核分枝杆菌199例,药敏试验2563例,耐药菌株1330例,总耐药率51.89%.结论:在分析10315例住院结核病人菌型分布及耐药方面,所检出的非结核分枝杆菌全部耐药,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BACTECMGIT960全自动分枝杆菌检测技术对301例患者在肺结核临床诊断和药敏试验的应用结果。方法:用BACTECMGIT960对不同种类标本进行分离及药敏试验。结果:BACTECMGIT960全自动分枝杆菌检测仪初代分离标本阳性。结核分枝杆菌在MGIT培养管中呈絮状沉淀生长,阳性报告时间平均为8.9天,药敏结果报告时间平均为7.9天,各类标本总阳性率为28.2%,其中痰标本阳性率为31.8%。结论:BACTECMGIT960与改良罗氏培养基法比,大大缩短了分枝杆菌的检测时间,适用于除血液以外的各类标本。因阳性率高便于尽早发现耐药菌株。20世纪70年代束,世界上第一个全自动分枝杆菌培养鉴定仪BACTEC460TB研制成功,使快速分离结核分枝杆菌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3.
结核病实验室快速诊断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应用BACTEC TB 960快速培养法、ELISA、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痰标本中结核分枝杆菌,评价三种方法在结核病实验室快速诊断方法中的作用和地位。方法:对735例临床确诊的结核病患者和100例非结核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痰标本应用荧光定量PCR法和BACTEC TB 960快速培养法检测,并分离患者外周血血清检测结核抗体,对3种检测方法的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BACTEC TB 960快速培养法检测结核杆菌阳性率为30%,特异性为100%;血清结核抗体检测阳性率为55%特异性为75%;荧光定量PCR检测阳性率为48.6%,特异性为100%。结论:荧光定量PCR是一种快速、防污染、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的结核分枝杆菌辅助诊断方法,在临床上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谢益新  钟晶  叶飞  罗涛  王冬梅 《四川医学》2003,24(9):979-980
目的 探讨两种不同方法对结核杆菌药敏试验的优点互补。方法 以BACTEC法 7H12B培养基培养阳性60例临床结核分枝杆菌 ,经分别进行BACTEC法和改良罗氏法 (L J法 )的药敏 (INH、SM、RFP、EMB)试验 ,观察其耐药性。结果 ① 7H12B液体培养基中结核分枝杆菌菌液GI值 5 0 0~ 90 0时 ,1ml相当于 1mg结核分枝杆菌湿重的活菌 (菌数10 6-7)。②取 7H12B培养基的菌液接种于L J药敏培养基 ,其结果与BACTEC法相比 ,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药敏试验选择L J法较好 ,可弥补BACTEC通常只有 4种药敏的不足 ,与L J法药敏方法比较 ,可提前报告 10~ 2 0d。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结核分枝杆菌BACTEC MGIT 960系统液体培养法和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CLSIM)24-A微量肉汤稀释法的快速药敏试验与对非结核分枝杆菌的意义。方法分别采用BACTEC MGIT 960液体培养法联合微量肉汤稀释法的快速药敏试验与L-J固体培养法和绝对浓度药敏法分别对48份非结核分支杆菌(nontubeerculous mycobacteria,NTM)培养时间和药敏报告时间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48份NTM在BACTEC MGIT 960培养仪的平均阳性报告时间(7.0±1.1)d,L-J培养基平均阳性报告时间(17.6±3.9)d,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P0.01);微量肉汤稀释法结果报告时间为(7.2±1.2)d,L-J固体药敏试验报告时间为(27.3±2.4)d,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2,P0.01),两种药敏试验方法对相同种类药物的耐药率均为90%以上,微量肉汤稀释法比L-J法可以检测的药物种类更多。结论 BACTEC MGIT 960液体培养法联合微量肉汤稀释法的快速药敏试验比L-J固体培养法和绝对浓度药敏法在培养时间和药敏结果种类及报告时间上有着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噬菌体TM4对结核休眠菌复苏的作用。方法采用密闭培养对数生长期结核菌构建休眠菌模型;采用药敏检测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电镜)观察作为模型检测方法;采用菌落计数和电镜观察作为复苏的检测指标。结果密闭培养180d休眠菌模型构建成功;培养3d复苏促进因子(Rpf)E组管底菌量多于空白组和TM4组,培养8d噬菌体TM4组管底菌量多于空白组,后续观察见TM4组和RpfE组管底菌量均较前有所增加。混合液培养第1日时,空白组、TM4组和RpfE组的菌落计数均为0;培养第6日时,菌落计数分别是0、0.7×10^2和2×10^4CFU/mL;培养第14日时,菌落计数分别是3.4×10、1.68×10^7和2.1×10^9CFU/mL。培养第17日时,电镜观察发现混合物TM4组有大量薄壁结核菌、部分厚壁结核休眠菌和结核菌细胞碎片,RpfE组满视野薄壁的结核菌,空白组含大量厚壁的结核休眠菌和少数薄壁结核菌。结论噬菌体TM4能够复苏结核休眠菌。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5):19-22
目的探讨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metliod,LAMP,新型的核酸扩增技术)联合结核分枝杆菌快速培养(BACTEC MGIT 960,结核分枝杆菌检测仪)在痰涂片阴性肺结核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疑似肺结核患者90例,随机分成A、B、C组,A组通过指南推荐涂阴肺结核诊断,B组通过LAMP确诊,C组通过LAMP联合BACTEC MGIT 960确诊,并给予抗结核治疗2个月后随访所有入组患者胸部CT变化情况,分别比较涂阴肺结核诊断方法、LAMP及LAMP联合BACTEC MGIT 960的诊断可靠性。结果涂阴肺结核指南推荐诊断阳性率40.0%,LAMP阳性率53.3%、联合检测阳性率6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联合检测敏感性88.9%,特异性91.7%均明显升高。结论在实际临床中,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联合结核分枝杆菌快速培养(BACTEC MGIT 960)在痰涂片阴性肺结核诊断中特异性及敏感性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新疆地区骨关节结核与肺结核结核分枝杆菌菌型的分布及耐药特点.方法 收集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关节结核患者病灶标本69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胸科医院肺结核患者痰标本138例,采用BACTEC MGIT 960系统对两组标本进行结核分枝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分析其培养阳性率、菌型分布及耐药率.结果 69例骨关节结核患者标本共培养出分枝杆菌40株,阳性率为57.97%;138例肺结核患者标本共培养出分枝杆菌52株,阳性率为37.68%,两组分枝杆菌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阳性骨关节结核40例中,人型结核杆菌24例(60.00%),牛型结核杆菌10例(25.00%),非结核分枝杆菌(NTM)6例(15.00%);培养阳性肺结核52例中,人型结核杆菌48例(92.31%),牛型结核杆菌1例(1.92%),NTM 3例(5.77%),两组结核菌菌型分布不同(P<0.05).两组耐药结核菌耐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主要菌型(人型结核杆菌)耐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耐药结核菌多耐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耐药结核菌耐链霉素(S)、异烟肼(H)、利福平(R)、乙胺丁醇(E)一线药物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疆地区骨关节结核与肺结核在菌型分布、耐药方面不同,牛型及NTM所占比例明显高于肺结核;骨关节结核耐药率明显低于肺结核;骨关节结核的治疗应根据菌型及耐药特点应采用个体化、针对性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应用MPT64作为快速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生长指示的可能性,以期建立一种准确、快速、简便、易于普及开展的结核分枝杆菌生长检测方法。 方法 应用BACTEC MGIT 960分枝杆菌快速培养仪器系统培养法对4株结核分枝杆菌1mg/mL纯培养物菌液进行10倍稀释共7个稀释浓度的32例菌悬液、64例涂片抗酸染色阳性样本及98例非选择性临床送检样本进行培养。同时,对菌悬液,高浓度MPT64检测阳性时,即对下一浓度每天进行1次MPT64检测,对涂片阳性样本培养管每天进行1次MPT64检测,阴性者检测至培养阳性出现或至培养42d;对非选择性临床送检样本每周定时进行1次MPT64检测,阴性者检测至培养6周。 结果 (1)4株结核分枝杆菌1mg/mL纯培养物菌液稀释试验显示:应用MPT64作为快速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生长指示的最小菌量为10--7~10-6mg/mL,仪器系统培养法为10--6~10-5mg/mL。(2)64例涂片抗酸染色阳性样本63例培养阳性,其中菌种鉴定为结核分枝杆菌的58例样本中56例MPT64检测阳性,检出时间为3~16d,平均7.8d,其培养阳性检出时间为6~30d,平均13.7d。其余5例非结核分枝杆菌培养物的MPT64检测阴性全部阴性。(3)98例非选择性临床送检样本中29例培养阳性,其中菌种鉴定为结核分枝杆菌的26例样本MPT64检测全部阳性,培养阳性检出时间为7~39d,平均19.2d,MPT64检测阳性结果均在4周内呈现;在69例培养阴性样本中有2例MPT64检测阳性,分别在培养3、4周末检出,增补结核分枝杆菌DNA扩增实验,结果阳性;其余61例MPT64检测阴性培养样本和3例非结核分枝杆菌培养样本培养物在培养6周末时MPT64检测均为阴性。(4)以BACTEC MGIT 960快速培养系统方法为参照,应用MPT64检测指示结核分枝杆菌生长方法的敏感性为97.61%、特异性为97.43%。 结论 应用MPT64为靶标快速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生长,结  相似文献   

10.
不同水平前列腺特异抗原的前列腺癌诊断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Li M  Na YQ 《中华医学杂志》2008,88(1):16-18
目的了解不同水平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在前列腺系统穿刺下的活检阳性率,确定游离PSA/总PSA(fPSA/tPSA)在低PSA域值(PSA4~10ng/ml)的诊断价值。方法自2000年1月至2005年6月我们对1244例因PSA升高或直肠指检阳性结节的患者进行B超引导下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采用前列腺5区12针或13针系统穿刺方法,将PSA水平与组织学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根据PSA水平将患者分为:PSA〈4ng/ml,直肠指检发现结节;PSA4—10ng/ml,fPSA/tPSA〉0.16;PSA4—10ng/ml,fPSA/tPSA〈0.16;PSA10.1—20ng/ml;PSA〉20ng/ml;共5组,穿刺阳性率分别为18.1%,11.6%,17.4%,24.9%,和56.7%。随着PSA值增加,高危Gleason评分(Gleason评分≥18)的比例明显增加。结论不同PSA值的前列腺癌诊断率明显不同。直肠指检发现前列腺结节或PSA〉10ng/ml应作为前列腺穿刺的指征。PSA4—10ng/ml之间,参考fPSA/tPSA(〈0.16)有利于提高穿刺阳性率。  相似文献   

11.
扩增插入序列IS986检测痰中的结核杆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建立了扩增结核杆菌(TB)特异重复序列IS986部分基团的方法,对7种抗酸分枝杆菌、6株非结核菌进行检测,结果仅人型结核杆菌、牛型结核杆菌及BCG扩增出245hp特异条带。用50μll%TritonX-100裂解废液中结核杆菌,而快速制备TB-PCR样品,应用此法检测了106份肺结核痰标本,总阳性事为56.6%,明显高于抗酸染色的阳性率互7.9%(P<0.005),也高于BACTEC460TB系统培养结核杆菌阳性率44.3%.此结果表明,PCR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辅助结核病的早期快速诊断.  相似文献   

12.
黄娴倩  陈勇  龚丽敏  陈立斌  尹凤英  黄华  忻霞菲  周丽  覃文 《浙江医学》2011,33(10):1420-1422,1482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水平与关节滑膜病变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18名健康人、20例骨关节炎(OA)患者及63例RA患者血清中HIF-1α的水平。RA组根据疾病活动评分确定活动组与稳定组,活动组中再根据病程分为早期活动组及中晚期活动组,其中早期活动组22例,中晚期活动组21例,稳定组20例,并分析血清HIF-1α水平与RA关节滑膜病变及病情活动指标的相关性。结果RA组血清HIF-1α水平(064±1.90)ng/ml显著高于OA组(O13±0.01)ng/ml及健康对照组(O.12±0.01)ng/ml,早期活动组RA组血清HIF-1α水平(1.54±3.25)ng/ml显著高于中晚期活动组(0.35±0.35)ng/ml、稳定组患者(0.17±0.09)ng/ml及OA组(013±001)ng/ml;RA患者血清HIF-1α水平与存在滑膜增厚的关节个数计数、28个滑膜增厚的总积分、采集到能量信号的关节个数计数呈正相关,而与存在关节积液的关节个数计数、28个关节积液的总积分、每个关节的滑膜点评分最高的点所得的分数和各关节滑膜内动脉的阻力指数总和、CRP、血沉、血清抗环瓜氨酸抗体、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疾病活动度DAS28评分无明显相关性。结论HIF-1α与RA初期滑膜组织增厚相关,检测其血清水平有助于早期诊断RA。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 BACTEC MGIT 960系统、分子菌种鉴定技术在脊柱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1例脊柱结核标本分别应用 BACTEC MGIT 960及罗氏培养基培养,对所得分离株行IS986扩增及16S rRNA PCR-SSCP分析进行菌种鉴定,并与常规方法对照。结果 BACTEC MGIT 960系统、罗氏培养法分支杆菌培养阳性率分别为83.87%、61.29%,两者平均报告时间分别为11.3d、26.7d;分子菌种鉴定结果与常规方法一致。结论BACTEC MGIT960系统是临床脊柱结核病原菌分离培养的较好方法,快速培养与分子菌种鉴定联合应用可能是目前结核病临床细菌学诊断的较佳策略。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软骨寡聚基质蛋白(COMP)水平与脊柱关节病(SpA)患者病情活动及骨破坏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38例SpA患者、18例正常人及10例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一抗体融合蛋白(商品名益赛普)治疗前后SpA患者血清COMP水平、血沉及C反应蛋白,并行骶髂关节CT分级.记录患者BAS、ASDAS评分及夜间脊柱痛视觉评分(VAS),分析其与COMP的相关性。结果SpA患者组血清COMP水平为(30.835±8.539)ng/m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12.639±2.939)ng/ml(P〈0.01);病情活动组血清COMP水平为(34.168±7.988)ng/ml.明显高于非活动组的(25.122±6.243)ng/ml(P=0.01);治疗后SpA患者血清COMP水平为(17.670±7.199)ng/ml.较治疗前的(35.645±7.381)ng/ml明显下降(P〈0.01)。COMP水平与夜间脊柱痛VAS、ESR、CRP及骶髂关节CT分级正相关.与BSADAI、BSAFI、ASDAS—ESR、ASDAS—CRP正相关,与年龄、病程、BASMI及外周关节受累无显著相关。结论SpA患者血清COMP高水平存在提示病情活动,可能预示明显骨质破坏,血清COMP有可能成为判断SpA疾病活动性和疗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应用MPT64作为快速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生长指示的可能性,以期建立一种准确、快速、简便、易于普及开展的结核分枝杆菌生长检测方法。方法应用BACTEC MGIT960分枝杆菌快速培养仪器系统培养法对4株结核分枝杆菌1 mg/mL纯培养物菌液进行10倍稀释共7个稀释浓度的32例菌悬液、64例涂片抗酸染色阳性样本及98例非选择性临床送检样本进行培养。同时,对菌悬液,高浓度MPT64检测阳性时,即对下一浓度每天进行1次MPT64检测,对涂片阳性样本培养管每天进行1次MPT64检测,阴性者检测至培养阳性出现或至培养42 d;对非选择性临床送检样本每周定时进行1次MPT64检测,阴性者检测至培养6周。结果(1)4株结核分枝杆菌1 mg/mL纯培养物菌液稀释试验显示:应用MPT64作为快速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生长指示的最小菌量为10-7~10-6mg/mL,仪器系统培养法为10-6~10-5mg/mL。(2)64例涂片抗酸染色阳性样本63例培养阳性,其中菌种鉴定为结核分枝杆菌的58例样本中56例MPT64检测阳性,检出时间为3~16 d,平均7.8 d,其培养阳性检出时间为6~30 d,平均13.7 d。其余5例非结核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男性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水平与经直肠超声引导无痛前列腺穿刺结果和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06例2008年9月至2010年8月我院门诊及住院老年男性患者,其PSA增高(〉4n/ml),平均年龄(68±7)岁,进行静脉麻醉下经直肠超声引导无痛前列腺12针系统首次穿刺。将PSA水平分为低危组(4ng/ml〈PSA〈10ng/ml,55例)、中危组(10ng/ml〈PSA〈20ng/ml,27例)和高危组(PSA〉20ng/ml,24例)。记录穿刺时间、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PSA密度(PSAD)、前列腺体积(PV)、穿刺病理结果、麻醉不良事件。结果平均穿刺时间(5.9±2.0)min,98例(92%)穿刺后无疼痛(VAS=0),无一例发生麻醉不良事件。共穿刺1272针,病理阳性164针,包括36例前列腺癌(Pca)、4例非典型增生、4例腺瘤样改变。低危、中危和高危纽中Pca检出率分别为10.9%、33.3%和87.5%,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捡出率分别为81.8%、59.2%和4.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危组BPH患者PV[(48±11)cm^3]和年龄[(65±7)岁]均显著低于中危组[(87±14)cm^2和(73±5)岁]。低危、中危和高危组中Pca的PSAD显著增力口,分别为(0.18±0.05)ng/(ml·cm^3)、(0.21±0.04)ng/(ml·cm^3)和(0.49±0.04)ng/(ml·cm^3),P〈0.05。低危和中危组中Pca的PSAD均显著高于BPH,但PV显著小于BPH。结论静脉麻醉直肠超声引导无痛前列腺穿刺对于PSA增高的老年男性患者具有无痛准确安全的优点。PSA水平分组与病理穿刺结果密切相关,PSAD是重要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活动性肺结核诊断中应用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利福平耐药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技术(Xpert MTB/RIF试验)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至2022年10月河南省济源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均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及痰液标本Xpert法、直接涂片抗酸染色法、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分枝杆菌培养鉴定药敏系统(BACTEC MGIT 960)培养法。对比4种检测方法检测78份电子支气管镜灌洗液的结果,以BACTEC MGIT 960培养作为诊断的金标准,分析涂片抗酸染色法、Xpert法、荧光定量PCR检测的诊断效能,对比Xpert法检测电子支气管镜灌洗液与痰液阳性率。结果 78例肺结核患者中,涂片抗酸染色法、BACTEC MGIT 960培养法、荧光定量PCR检测,以及Xpert法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25.6%、51.3%、38.5%、57.7%,联合检测的阳性率为66.7%,BACTEC MGIT 960培养法、荧光定量PCR检测、Xpert法检测的阳性率均比涂片抗酸染色法高,且Xpert法检测的阳性率比荧光定量PCR检测的阳性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BacT/AIERT 3D法培养脊柱结核病灶标本的结果,探讨其在脊柱结核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符合本实验要求的53例脊柱结核患者的43例进行手术治疗,术中收集结核肉芽肿、脓液及硬化骨作为标本,标本预处理后分别接种于三个BacT/ALERT 3D液体培养基和三个罗氏培养基进行培养;另10例患者行CT引导下脓肿或病椎穿刺.标本用BacT/ALERT 3D法培养,抗痨2周后术中取同样标本再用BacT/ALERT3D法培养.阳性者萋-尼抗酸染色镜检后,接种PNB和TCH培养基进行菌种鉴定.结果 43例患者BacT/ALERT 3D法培养阳性19例(人型结核杆菌为16例,牛型结核杆菌为3例),罗氏培养法阳性11例,阳性率分别为44%、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阳性结果平均报告时间分别为16d和30d.其余10例患者入院即行CT引导下脓肿或病椎穿刺后BacT/ALERT 3D法培养,结果9例阳性,均为人型结核杆菌,阳性率90%,化疗2周后术中取同样标本经BacT/ALERT 3D法培养仅2例阳性,阳性率20%,化疗前后结核分枝杆菌BacT/ALERT 3D法培养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acT/ALERT 3D法培养标本阳性率在结核肉芽肿(44%)、脓液(23%)和硬化骨(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acT/ALERT 3D法是临床脊柱结核病原菌分离培养的较好方法,培养阳性率与培养物的取材时间、标本种类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快速检测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的分子药敏方法,掌握盐城、南通地区结核分枝杆菌KatG及rpoB基因的突变特点,了解耐药分子机制及探索痰标本结核分枝杆菌耐INH、RFP直接检测的可行性。方法对收集的47例耐INH、RFP的结核分枝杆菌临床痰分离株行PCR-自动测序法检测KatG及rpoB基因突变,以结核分枝杆菌标准株H37Rv为参比菌株,应用BACTEC460TB快速培养系统进行自动培养、药敏。结果47例耐INH、RFP分离株结核分枝杆菌KatG及rpoB基因突变阳性分别为29/47、39/47,两者同时突变率为47%。结论PCR-直接测序法敏感、特异,是可快速检测结核分枝杆菌KatG及rpoB基因突变,适合于临床肺结核患者MDR—TB痰标本耐药性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20.
检测结核杆菌六种实验方法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涂片抗酸染色、BACTEC快速培养、L-J法培养、ELISA测PPD-IgG和结核杆菌抗原六种方法对57例临床部病人和36例中枢神经系统(CNS)感染病人检测结核杆菌。结果表明,对肺部病人还是CNS感染病,PCR检测结核杆菌的阳性率最高,PCR对肺结核病人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6.7%和100%,对结核性脑膜炎病人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为100%,六种方法中敏感性最低的是涂片法,肺结核为33%,结核性脑膜炎为20%,BACTEC快速培养法敏感性(痰76.7%,CSF50%)L-J法(痰60%,CSF25%);免疫学方法敏感性较高,但存在一定假阳性。实验结果表明,PCR技术是早期、快速和准确地诊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