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小肾癌与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鉴别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①目的 探讨CT鉴别诊断小肾癌与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意义。②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31例小肾癌和19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资料。③结果 在CT图像上小肾癌与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密度特点不同,小肾癌动态增强扫描均呈“快进快退”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平扫时均显示脂肪成分。④结论 CT检查(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对小肾癌与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少脂肪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少脂肪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影像学改变。结果 8例少脂肪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超声表现均匀等回声,CT平扫均匀稍高或高密度,增强后强化均匀,其中延迟强化6例;所有病例均无钙化,行MR检查4例,T2WI像上呈低信号改变。结论结合CT薄层及增强扫描和MRI检查能对少脂肪血管平滑肌瘤做出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3.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螺旋CT表现,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临床和螺旋CT表现,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18例诊断正确,瘤体内可见脂肪及软组织成分;因瘤体内未见脂肪3例误诊为肾细胞癌.[结论]肿瘤内没有脂肪组织不能除外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需仔细分析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表现,与肾细胞癌及其他肾脏良性肿瘤鉴别.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3.0T MR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 DWI)序列在肾脏肿块型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52例肾脏肿块型病变,采用3.0T MR行b值=800s/mm2DWI检查,除肾囊肿(包括单纯囊肿及复杂囊肿)外,所有肿瘤均经手术病理或穿刺活检证实,对病灶的DWI信号特点进行记录和分析,计算DWI诊断肾脏良恶性肿瘤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比较所有病灶的ADC值。结果与癌周组织相比,肾细胞癌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doefficient, 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透明细胞癌相比,肾透明细胞癌AD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细胞癌、肾盂癌、肾脓肿、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肾囊肿及肾细胞癌囊变区各组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9.71,P=0.000),其中肾细胞癌、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及肾盂癌组的ADC值两两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肾细胞癌及肾盂癌的ADC值统计学上均低于良性病变(肾脓肿及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肾盂癌的ADC值最低,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ADC值最高。良性囊肿性病变及肾细胞癌囊变区的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56,P=0.000)。其中透明细胞癌临床各分期两两比较发现,Ⅰ期与Ⅲ、Ⅳ期及Ⅱ期与Ⅲ、Ⅳ期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Ⅲ期及Ⅳ期的ADC值较低。结论 高b值DWI鉴别肾脏良恶性肿瘤有较高的准确率,结合量化分析ADC值能够更好的显示肾脏肿块的病变特征,在肾脏肿块的鉴别以及恶性程度评估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表现及其病理基础。方法:收集2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检查结果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CT能较好地反映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组织学特征,18例能准确地显示肿块内的脂肪成分,4例因肿瘤病理组织学成分特殊而误诊。结论:CT对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对肿瘤病理组织学成分特殊者应注意与其它肾肿瘤鉴别。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肾不典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表现。进而提高对其的诊断准确率。方法 笔者收集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不典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回顾分析其CT表现。结果 20例分析表现为:均匀软组织肿块7例。豆腐渣样肿块2例,较均匀的脂肪性肿块5例,伴出血6例。结论 采用一定技术显示瘤内脂肪是CT诊断的关键。不典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较易误诊。如能加强对其认识。注意鉴别,结合临床资料,大部分能作出诊断或可能性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提高肾脏偶发小肿瘤的诊治效果。方法对192例肾脏偶发小肿瘤进行回顾性研究,探讨其影像学检查特点和治疗方法。结果诊断为肾脏透明细胞癌160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8例,后肾腺瘤14例。术中冰冻病理报告为后肾腺瘤、术后病理报告为透明细胞癌3例,术前诊断肾癌行根治性肾脏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为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2例。肾癌、后肾腺瘤超声表现为低回声为主58.1%(93/160),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超声表现为高回声为主44.4%(8/18)。CT扫描肾癌增强扫描CT值略高于后肾腺瘤和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位于肾脏边缘突向肾外部分大于肿瘤1/2者占83.3%。肾癌行根治性肾切除术生存率与保留肾单位术后生存率无显著差异,而且保留肾单位手术后仅1例再发肾癌。结论影像学检查难以准确判断肾脏偶发小肿瘤的性质,肿瘤位于肾脏边缘突向肾外部分大于肿瘤1/2者可能为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肾脏偶发小肿瘤应该采取保留肾单位手术。  相似文献   

8.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亦称错构瘤,系少见的肾脏良性肿瘤中相对较多的一种。本文搜集我院经CT检查并手术后病理证实的部分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2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通过对该肿瘤各种CT表现的再认识,提高其术前确诊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诊断肾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7月到2014年3月经术后病理证实的5例肾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的CT资料,并分析其CT特点。结果 5例患者中男性2例,女性3例;1例患者病灶为两个,其余4例为单发;其中2例误诊为肾癌。6个病灶的肾皮质期表现为均匀或不均匀强化,肾实质期肿瘤强化程度不一,可表现为明显减退、轻度减退及持续强化。结论肾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可含有脂肪成分,也可不含脂肪成分;CT表现在与其他疾病鉴别诊断方面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直径小于3cm的乏脂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与MRI表现,探讨其与肾癌的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直径小于3cm的乏脂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行CT、MRI检查。结果 15例直径小于3cm的肾血管平清肌脂肪瘤均为单发病灶,所有病例均未见明显脂肪成分,CT平扫除3例呈等密度外,余均呈略高密度,动态增强扫描在肾皮质期呈明显均匀强化,实质期强化仍较明显并见延迟强化。MRI显示所有肿瘤边界清晰,无包膜,在T2WI上呈低信号,DWI上扩散不受限。结论直径小于3 cm的乏脂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有较为典型的CT、MRI表现,术前可以与肾癌作出鉴别,能为临床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可以减少不必要的肾切除。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imaging,DWI)对肺部实性良性病变与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77例经病理或临床证实的肺内实性良性病变与恶性肿瘤行常规MRI和DWI检查,b值为0,500s/mm2,测量病变DWI信号强度(SignalintensitySI)值、同层胸壁肌肉DWI信号强度(SI)值及病变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diffusioncoefficient,ADC)值,同时计算病变SI与胸壁肌肉SI的比值(LMR)。结果 (1)肺部良性病变组和恶性病变组的ADC值分别为(1.663±0.443)×10-3mm2/s(,1.203±0.234)×10-3mm2/s,,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81,P=0.000);良恶性病变ADC值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27,诊断阈值为1.492×10-3mm2/s,敏感度为94.1%,特异度为73.1%。(2)肺部良恶性病变的SI、LMR虽有一定差异,但无特征性,无临床意义。结论 ADC值有助于鉴别肺部良恶性病变,它可能成为鉴别诊断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MRI弥散加权成像对鼻咽癌(NPC)T分期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7年2月我院对鼻咽部病变行常规MRI及DWI检查的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病理证实为鼻咽癌30例,良性病变20例,另以同期入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20例为对照组,分析鼻咽部良恶性病变影像特点,比较鼻咽癌患者原发灶、受累肌肉、受累斜坡的表观扩散系数值(ADC)与对照组差异,应用ROC曲线分析各ADC诊断阈值诊断鼻咽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同时分析MRI及DWI诊断鼻咽癌T分期的准确率。结果 NPC原发灶及受累肌肉内瘤灶在T1WI序列呈等低信号,T2WI轴位显示两侧鼻咽部软组织对称性增厚,边界清,呈稍高信号,DWI则见鼻咽部软组织呈稍高信号,ADC图呈低信号,与鼻咽良性病灶相比在信号特征、增强方式、生长方式、累及范围方面有不同特征;NPC原发灶、受累肌肉、受累斜坡ADC值[(0.746±0.085)×10~(-3)mm~2/s、(0.765±0.091)×10~(-3)mm~2/s、(0.762±0.089)×10~(-3)mm~2/s]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NPC原发灶、受累肌肉、受累斜坡的ADC诊断阈值分别为0.832×10~(-3)mm~2/s、0.860×10~(-3)mm~2/s、0.557×10~(-3)mm~2/s,其诊断灵敏度依次为93.2%、86.1%、98.6%,特异度依次为85.9%、66.9%、65.4%;MRI及DWI联合诊断鼻咽癌T分期的准确率90.00%高于单独MRI 56.67%或DWI 66.67%(P0.05)。结论MRI及弥散加权成像结合有助于对鼻咽癌良恶性病变进行鉴别,可较好显示鼻咽癌原发瘤与其邻近受累结构,对鼻咽癌T分期评估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平扫结合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在大鼠诱发性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Wistar雌性大鼠50只,7,12-二甲基苯蒽(DMBA)灌胃诱发大鼠乳腺肿块,MRI常规T1WI、T...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戍像(DWI)、灌注成像(PWI)在颈部良恶性淋巴结诊断中的价值。方法使用GESignaHDx1.5T磁共振对51例颈部单侧或双侧肿大淋巴结患者行扩散加权成像(DWI)和灌注成像(PWI),其中28例为恶性病变,23例为良性病变,均经病理证实。然后通过工作站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淋巴结的DWI信号强度、表观扩散系数(ADC)、PWI的时间一强度曲线(TIC)。结果在DWI序列中,颈部良、恶性淋巴结均呈高信号,艮性组的ADC值为(1.658±0.176)×10^-3 mm2.S-1,恶性组的ADC值为(0.858±0.158)×10^-3mm2·s-1,恶性组的ADC值明显小于良性组(P〈0.05)。良性淋巴结的TIC曲线多表现为Ib型,而恶性多为Ia型,Ic和II型曲线敏感度、特异度不高。结论联合应用DWI和PWI,有利于颈部良、恶性淋巴结的鉴别,可提高病理性淋巴结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李波 《基层医学论坛》2016,(20):2814-2815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成像(DWI)对脑膜瘤良恶性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病理确诊的脑膜瘤患者50例,均行磁共振平扫、增强扫描及磁共振弥散成像扫描。结果术后病理确诊良性脑膜瘤42例,间变性(恶性)8例。42例良性脑膜瘤中10例肿瘤实质成分在DWI呈略高信号,32例呈等信号,34例ADC值正常,8例ADC值略增高;8例间变性脑膜瘤实质成分在DWI均呈高信号,7例ADC值减低,1例ADC值正常。结论相较常规磁共振成像,DWI对脑膜瘤良恶性鉴别价值更大,但ADC值改变尚有少量假阴性存在。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9):125-128
目的 探讨肿瘤标志物联合多b 值弥散加权成像 (DWI)MR 多期动态增强成像对肝脏肿瘤的定性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8 年1 月~2020 年1 月在我院确诊的肝脏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肿瘤性质分为良性肿瘤组和恶性肿瘤组,均常规行多b 值DWI MR 多期动态增强成像扫描,结合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低b 值时,肝脏良、恶性肿瘤的ADC 值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b 值时,肝脏良、恶性肿瘤的ADC 值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标志物联合多b 值DWI MR 多期动态增强成像对恶性肝脏肿瘤的阳性诊断率为96.7%,而仅单独采用MRI 的诊断阳性率为80.0%,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ROC 曲线分析进一步证实MRI 联合肿瘤标志物对恶性肿瘤诊断价值较高(ROC 曲线下面积为0.930,P=0.021)。结论 肿瘤标志物联合多b 值DWI MRI 多期动态增强扫描有利于提高肝脏恶性肿瘤的诊断阳性率,可以作为肝脏恶性肿瘤诊断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DWI、ADC值、动态增强MRI(DCE-MRI)、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类型等在乳腺良恶性肿瘤中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对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期间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乳腺肿瘤患者(112个病灶)进行MRI常规检查与DWI扫描(b=800 s/mm2)及动态增强扫描,对乳腺内病灶的形态、强化特征及弥散特性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1)乳腺恶性肿瘤形态学上多呈分叶状、不规则状,边缘不规则或毛刺征,良性肿瘤多呈圆形或类圆形,边缘光滑,以肿瘤形态学特征评价良、恶性肿瘤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75个恶性病灶中,9个呈Ⅰ型曲线,48个呈Ⅱ型曲线,18个呈Ⅲ型曲线;37个良性病灶中19个呈Ⅰ型曲线,17个呈Ⅱ型曲线,1个呈Ⅲ型曲线;以Ⅰ、Ⅱ型曲线诊断良性病变,Ⅱ、Ⅲ型曲线诊断恶性病变,以肿瘤边缘特征评价良、恶性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以ADC值=1.195×10-3 mm2/s作为界值,75个恶性病灶中,61个病灶的ADC值<1.195×10-3 mm2/s;37个良性病灶中25个病灶的ADC值>1.195×10-3 mm2/s,良、恶性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腺DWI、DCE-MRI联合应用对评价乳腺病变性质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WI)与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在低级别胶质瘤及脑梗死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低级别胶质瘤及55例脑梗死患者(均处于急性或亚急性阶段)的DWI表现,并分别测量低级别胶质瘤实性部分、脑梗死病灶中心部分及对侧正常的脑组织的ADC值、相对表观扩散系数(rADC)值、指数表观扩散系数(EADC)值、相对指数表观扩散系数(rEADC)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例低级别胶质瘤患者,13例DWI表现为稍高信号,7例呈等或稍低信号;52例脑梗死患者DWI序列均呈较均匀高信号,3例信号欠均匀;低级别胶质瘤与脑梗死患者病灶之间平均ADC值、rADC值、EADC值及rEADC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DWI ADC值、rADC值、EADC值及rEA DC值均能较好的鉴别低级别胶质瘤及脑梗死。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不同b值下弥散加权成像(DWI)与表观弥散系数(ADC)用于老年肺部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抽取我院2015年7月至2018年12月接诊的肺部肿瘤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接受磁共振技术弥散加权成像,分析不同病变性质肿瘤的弥散加权成像表现,对比不同良恶性肿瘤在不同b值下弥散加权成像信号强度分布情况及其对应的ADC值,经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计算不同b值下ADC值对应曲线面积。结果100例老年肺部肿瘤患者中,检出良性肿瘤、恶性肿瘤例数分别为51例、49例。不同b值恶性肿瘤低信号占比均低于良性肿瘤,高信号占比均高于良性肿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b值下,恶性肿瘤ADC值均低于良性肿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b值的升高,全部肺部肿瘤患者ADC值均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b值下ADC值ROC曲线下对应面积分别为0.884、0.834、0.754,AUC>0.5可作为鉴别诊断肺部肿瘤良恶性的有效指标,且以b值为500s/mm2时所得到的ADC指曲线下面积最大,在ADC值取1.470时,可获得最高诊断效能。结论b值为500s/mm2下的弥散加权成像技术信号强度与表观弥散系数用于老年肺部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有着较高价值,患者整体表观弥散系数值随b值的升高而减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3.0T MRI图像计算机特征鉴别诊断前列腺良恶性病变的价值。方法 收集接受3.0T磁共振检查的前列腺患者330例,进行T1加权成像(T2WI)、T2加权成像(T2WI)、多b值的弥散成像(DWI)与动态增强检查。所有病例均经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其中前列腺癌患者198例,前列腺增生患者132例。选取病变最大层面图像,手动勾画病灶感兴趣区(ROI),进行方向梯度直方图(HOG)特征、局部二值模式(LBP特征)、哈尔特征(Haar特征)提取。通过支持向量机(SVM)分类器进行训练并得到对应的分类模型,通过不同的分类模型对比选取最具有鉴别前列腺良恶性病变价值的图像特征参数,并采用图像特征分类分析统计方法对所选择的图像特征参数进行评估。鉴别诊断结果以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表示,并通过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来进行效果评估。结果 磁共振T2WI、长b值DWI、ADC图中,在Haar图像特征条件下,ADC图的AUC值最大(0.85);在HOG图像特征条件下,DWI序列的AUC值最大(0.78);在LBP图像特征条件下,ADC图的AUC值最大(0.87);在采用三种特征融合[HOG+LBP+Haar(HLH)]的图像特征条件下,DWI序列的AUC值较大(0.89),大于ADC图及T2WI序列的AUC值(0.88、0.84)。图像特征分类分析方法中,LBP图像特征区分两种病变的AUC值较大(0.87),大于Haar图像特征(0.85)和HOG图像特征(0.78),HLH融合特征方法的AUC值(0.89)大于其中任一特征,具有最优的鉴别诊断结果。结论 3.0T MRI的T2WI、DWI/ADC图像计算机特征分析有助于鉴别诊断前列腺良恶性病变,长b值的DWI和ADC图对鉴别诊断前列腺良恶性结节占有重要地位,而HLH融合的计算机图像特征分析能为前列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