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观察黄芪补胃汤加味合贴脐散治疗脾胃虚弱型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诊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脾胃虚弱型患者15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50例。其中联合组给予黄芪补胃汤加味合贴脐散治疗,中药组给予黄芪补胃汤加味,对照组则给予蒙脱石散治疗。所有患者的疗程均为7d,治疗前及治疗4个疗程后分别进行中医证候积分,对积分结果进行统计并分析。结果:联合组、中药组及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是94%、80%、64%,其中,联合组与中药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的总有效率高于中药组(P0.05)。三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较前降低(P0.05),其中,联合组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低于中药组及对照组(P0.05)。结论:黄芪补胃汤加味合贴脐散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脾胃虚弱型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薛国敏  陈立新  冯燕  刘金涛  吴湘萍  郑非 《河北中医》2011,33(11):1614-1616
目的观察健脾化浊降逆方对脾胃虚弱型糖尿病胃轻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0例脾胃虚弱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随机分为2组,均予糖尿病基础治疗,同时口服降糖药物或胰岛素控制血糖,治疗组150例采用健脾化浊降逆方口服治疗,对照组150例应用多潘立酮片口服治疗。治疗4周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及胃排空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150例,失访21例;对照组150例,失访13例。治疗组总有效率89.92%,对照组总有效率67.15%,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较对照组明显(P〈0.01)。2组治疗后平均胃排空率均较本组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2组治疗后平均胃排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化浊降逆方可明显改善糖尿病胃轻瘫脾虚胃弱证型的证候表现,提高胃排空率,未见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3.
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证型与胃肠激素水平变化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肝郁气滞型、脾胃虚弱型、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胃肠激素的变化,探讨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证型与血浆胃肠激素水平变化的相关性。方法103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分为肝郁气滞证组35例,肝郁脾虚证组38例,脾胃虚弱证组30例,正常对照组10例。运用放射免疫同批测定血浆胃动素(MOT)、胆囊收缩素(CCK)和生长抑素(SS)水平。结果脾胃虚弱证组患者血浆MOT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肝郁气滞证组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3个证型组间比较,脾胃虚弱证组MOT水平显著高于肝郁气滞证组(P〈0.01)和肝郁脾虚证组(P〈0.05)。3个证型组血浆SS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P〈0.05),其中肝郁气滞证组明显高于脾胃虚弱证组和肝郁脾虚证组(P〈0.05)。结论不同中医证型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上述胃肠激素存在不同的变化。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证候与胃肠激素水平的变化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徐微  边君  何雪云  徐建光 《新中医》2023,55(19):83-87
目的:观察胃尔康片联合瑞巴派特治疗脾胃虚弱型慢性浅表性胃炎(CSG) 的临床疗效。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84 例脾胃虚弱型CSG 患者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2 例。对照组给予瑞巴派特片治疗,治 疗组给予胃尔康片联合瑞巴派特治疗。比较2 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日常生活 能力量表(ADL) 评分及血清前列腺素E2 (PGE2)、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 水平,评估2 组临床疗效、不 良反应发生及疾病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62%,高于对照组80.95%(P<0.05)。2 组治疗后中 医证候积分、VAS 评分及EGF 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ADL 评分及血清PGE2 水平升高(P< 0.05);治疗组治疗后ADL 评分及血清PGE2 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EGF 水平及中医证候积分、VAS 评 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疾病复发率分别为2.38%、0,低于对照组16.67%、 11.76%(P<0.05)。结论:胃尔康片联合瑞巴派特治疗脾胃虚弱型CSG 疗效确切,能改善患者疼痛及生活质 量,调节PGE2、EGF 水平,降低疾病复发率,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健睥疏肝方治疗肝郁脾虚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曲美布汀片和酪酸梭菌活菌片治疗,治疗组予健脾疏肝方汤剂。两组疗程均为1个月,观察临床疗效及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50%、85.00%,组问中医证候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总分及各主要症状积分均明显减少(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除食后腹胀外,其余次要症状积分明显减少(P〈0.05);对照组食欲减退、食后腹胀积分明显减少(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口苦口黏、精神疲乏、四肢无力、畏寒怕冷、烦躁易急等次要症状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疏肝方能有效改善肝郁脾虚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症状,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二陈汤加减联合穴位贴敷治疗痰湿犯肺型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的疗效.方法:将63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抗感染、止咳、化痰、平喘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则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二陈汤加减联合穴位贴敷,治疗1周后评价疗效,并观察中医证候积分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观察组临床控制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及CRP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二陈汤加减联合穴位贴敷治疗痰湿犯肺型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疗效显著,能较快、较好地改善患者症状,并可改善患者全身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胃肠安方治疗脾虚型胃癌前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脾虚型胃癌前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37例)。治疗组给予胃肠安方治疗,对照组予胃复春治疗,疗程4个月。观察两组证候积分、症状疗效、胃镜和病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显著降低(P〈0.01),且治疗组证候积分降幅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主要症状疗效、胃镜疗效和病理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胃肠安方可改善脾虚型胃癌前病变的临床症状,逆转胃黏膜的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脐舒散外敷联合TDP照射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虚湿阻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虚湿阻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2例给予脐舒散外敷脐部神阙穴,同时给予TDP理疗仪照射神阙穴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蒙脱石散、匹维溴铵治疗。观察治疗后及治疗后6个月综合疗效及中医证候积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治疗后、治疗后6个月分别为92. 86%(39/42)、85. 71%(36/42),对照组分别为85. 00(34/40)、70. 00%(28/40),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或P 0. 01); 2组治疗后、治疗后6个月中医证候积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1)。结论:脐舒散外敷联合TDP治疗仪照射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虚湿阻证患者,近期及远期疗效均满意。  相似文献   

9.
季蓓 《河北中医》2014,(4):581-583
目的:观察痰热清注射液联合注射用头孢呋辛钠治疗痰热壅肺型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痰热壅肺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予痰热清注射液联合注射用头孢呋辛钠治疗,对照组30例予注射用头孢呋辛钠治疗。2组疗程均为10 d。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中医证候积分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2组治疗后咳嗽咳痰、气急、发热、恶心呕吐、口渴、乏力、食欲不振、全身不适、胸闷、小便短赤、便秘,舌苔黄腻及脉濡数或滑数等程度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咳嗽咳痰、恶心呕吐、口渴、便秘、食欲不振、全身不适、舌苔、脉象改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本组治疗前减少(P<0.01),且治疗后治疗组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83.33%,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痰热清注射液联合注射用头孢呋辛钠治疗痰热壅肺型社区获得性肺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益胃健脾汤加减联合奥美拉唑、多潘立酮治疗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予以奥美拉唑与多潘立酮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胃健脾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虽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胃健脾汤加减联合奥美拉唑、多潘立酮治疗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效果满意,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1.
刘敏  周涛 《河北中医》2011,33(11):1655-1656
目的观察四逆散合痛泻要方加味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腹泻型IBS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子盐酸洛哌丁胺胶囊治疗,治疗组60例予四逆散合痛泻要方治疗,2组疗程均为4周。疗程结束后观察疗效,并记录患者中医症状评分。结果2组治疗后主要症状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减少(P〈0.05),且治疗组减少明显(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1.7%,对照组总有效率75.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四逆散合痛泻要方加味治疗腹泻型IBS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2.
张连文 《河北中医》2012,(10):1493-1495
目的观察真武汤合柴胡疏肝散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2例用真武汤合柴胡疏肝散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易蒙停、黛力新治疗。2组均治疗3周后统计临床疗效及症状积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2.69%,对照组总有效率56.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症状总积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治疗后症状总积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低于对照组。结论真武汤合柴胡疏肝散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3.
张爱军  朱叶珊  陈彤君  石志敏 《河北中医》2010,32(11):1613-1615
目的观察燕麦配合调肝理脾通腑中药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便秘型IBS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0例予燕麦配合调肝理脾通腑中药治疗,对照组50例予聚乙二醇4000治疗,2组均治疗1个月。观察2组临床疗效、单项症状改善率,统计中医症状积分。结果 2组痊愈率、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腹痛、排便形状异常、排便通过异常、黏液便、排便时腹胀或胃胀单项症状改善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燕麦配合调肝理脾通腑中药治疗便秘型IBS,可明显改善IBS患者的临床症状,疗效优于西药治疗,且使用方便,利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参苓白术散合附子理中汤加减联合盐酸舍曲林片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9例予盐酸舍曲林片治疗,治疗组39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苓白术散合附子理中汤加减。2组均3个月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统计临床疗效,并观察2组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腹痛和腹泻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31%,对照组总有效率76.92%,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HAMA及HAMD评分均下降( P<0.05);治疗组腹痛和腹泻改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苓白术散合附子理中汤加减联合盐酸舍曲林片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疗效确切,对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5.
刘宝利  赵静  杨宝友  蔡朕  张胜容 《河北中医》2012,(10):1516-1519
目的观察穴位温灸加中药灌肠治疗慢性肾脏病3~4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慢性肾脏病3~4期患者随机分为2组。在控制饮食及症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42例予穴位温灸加中药灌肠,每日1次;对照组36例予我科协定处方济生橘皮竹茹汤加减,每日1剂,早晚各1次服。疗程均为12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尿素氮(BUN)、血清肌酐(Cr)、内生肌酐清除率(Ccr)、血清白蛋白(Alb)、血清总蛋白(TP)、血红蛋白(Hgb)及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比较2组临床综合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临床综合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Cr明显上升(P〈0.05),Ccr明显下降(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Hgb明显上升(P〈0.05),但组间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其余实验室指标治疗前后及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温灸加中药灌肠治疗慢性肾脏病3~4期临床疗效肯定,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刘希赞  王茂生  杨淑莲 《河北中医》2013,(11):1623-1625
目的:观察参芪仙补汤联合西药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难治性贫血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难治性贫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予参芪仙补汤联合西药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单纯西药治疗。2组均3个月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判定疗效,并观察外周血象、中医证候积分、T淋巴细胞亚群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7%,对照组为56.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白细胞计数(WBC)、血红蛋白(Hgb)及血小板计数(PLT)均不同程度升高(P<0.05),对照组治疗后仅Hgb升高(P<0.05),治疗组治疗后WBC、Hgb及PLT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下降( P<0.05),治疗组下降优于对照组( P<0.05)。治疗组治疗后CD4、CD4/CD8均上升(P<0.05),CD8数值下降(P<0.05);2组治疗后CD4、CD4/CD8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芪仙补汤联合西药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难治性贫血疗效确切,机制可能与调节机体免疫功能,促进骨髓造血,改善骨髓无效造血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白头翁汤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方法: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用白头翁汤保留灌肠,对照组40例,用奥替溴铵口服,14天为一疗程。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1.7%,对照组75.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白头翁汤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调理肝脾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IBS-D患者52例,采用随机对照观察,治疗组(30例)口服调理肝脾汤药,对照组(22例)口服匹维溴铵,同时服中药安慰剂,疗程4周,患者治疗前后填写IBS病情尺度调查表(IBS-SSS)及IBS患者生活质量表(IBS-QOL)。疗后比较2组患者的中医症状积分、病情尺度积分、生活质量评分变化情况,分析主要症状中腹泻的程度、频度,腹痛、腹胀的程度、频度及指数积分的变化,比较2组疗效。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IBS-SSS积分、IBS-QOL评分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而治疗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中药在改善IBS-D患者的腹泻程度及频度上均优于对照组(P0.01);在减轻腹痛或腹胀程度方面亦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前后IBS-QOL评分的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调理肝脾法治疗IBS-D有良好的效果,可以改善IBS-D患者的腹泻、腹痛或腹胀等主要症状,还可以改善IBS-D患者的精神、情绪、社会角色等。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清肾汤保留灌肠结合西医治疗对肾性贫血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将102例肾性贫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1例予西医治疗,治疗组51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清肾汤保留灌肠。2组共治疗12周。统计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检测2组治疗前后血红蛋白(Hgb)、红细胞比容(Hct)、血清铁蛋白(SF)、血肌酐(Cr)及微炎症指标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变化情况,统计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27%,对照组总有效率72.55%,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1),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1)。2组治疗后Hgb、Cr及hs-CRP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肾汤保留灌肠配合西药可显著改善肾性贫血患者临床症状,可能与改善患者微炎症状态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药保留灌肠配合微波治疗湿热瘀阻型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湿热瘀阻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采用中药保留灌肠配合微波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左氧氟沙星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疗程结束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比较中医证候评分、体征评分变化,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86.67%,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体征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明显(P<0.05)。结论中药保留灌肠配合微波治疗湿热瘀阻型慢性盆腔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