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6 毫秒
1.
目的观察胆酸、栀子苷及两者配伍对持久性局灶性脑缺血损伤大鼠脑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以及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含量的影响,探讨胆酸、栀子苷阻抑脑缺血炎症级联损伤的作用环节及配伍作用特征.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对照组、模型组、胆酸组、栀子苷组、胆酸和栀子苷配伍组、血栓通组.线栓法复制大鼠持久性大脑中动脉栓塞(PMCAO)12、24h的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应用放射免疫法(RIA)检测脑组织匀浆TNF-α和IL-1β与血清NSE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脑组织匀浆ICAM-1含量.结果缺血12 h与24h,大鼠脑组织TNF-α、IL-1β、ICAM-1以及血清NSE含量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胆酸、栀子苷可以明显阻抑缺血12 h和24 h脑组织TNF-α和IL-1β的增加,胆酸还可阻抑缺血12 h血清NSE含量的增加,但两者对脑组织ICAM-1含量与缺血24 h血清NSE含量无明显影响.而胆酸和栀子苷配伍不仅明显阻抑缺血12 h和24h脑组织TNF-α、IL-1β含量的增加,而且对缺血12 h和24h脑组织ICAM-1含量及缺血12 h血清NSE含量增加也呈现了显著的阻抑作用.结论胆酸、栀子苷及其配伍对抑制脑缺血后炎症因子和粘附分子的表达具有良好的作用,从而能够减轻炎性损伤.其中胆酸和栀子苷配伍作用尤为突出,对两个时段炎症因子和粘附分子的表达都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可以在多时段、多环节干预炎症反应过程、阻抑脑缺血损伤级联反应从而发挥阻抑对神经元的损害作用.  相似文献   

2.
大鼠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BDNF与NGF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急性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神经生长因子(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变化及相应的脑组织细胞形态,探讨神经营养因子在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采用Pulsinlli法建立大鼠急性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动态测定脑组织NGF、BDNF含量,石蜡切片行HE染色光镜下观察脑组织细胞形态.结果:再灌注损伤后,脑组织BDNF、NGF表达均增高.模型组于灌注2 h上升,6 h达高峰,24 h回落;与假手术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光镜下观察,假手术组无异常神经细胞,模型组各亚组中异常神经细胞于缺血再灌注2 h时明显增加,6 h受损最轻,随缺血再灌注时间延长异常神经受损程度变重.结论: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诱导BDNF、NGF表达,有利于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元损伤的保护.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复方麝香注射液对急性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神经生长因子(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影响,从神经因子环节探讨复方麝香注射液抗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方法]采用Pulsinelli法建立大鼠急性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复方麝香注射液干预,再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脑组织NGF、BDNF含量。[结果]再灌注损伤后,脑组织BDNF、NGF表达均增高。模型组于灌注2h上升,6h达高峰,24h回落;复方麝香注射液组BDNF表达明显升高,24h仍维持较高水平,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但NGF上升规律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诱导BDNF、NGF表达,有利于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元损伤的保护。复方麝香注射液对抗缺血再灌注损伤是通过促进脑组织产生BDNF为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急性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神经生长因子(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变化及相应的脑组织细胞形态,探讨神经营养因子在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采用Pulsinlli法建立大鼠急性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动态测定脑组织NGF、BDNF含量,石蜡切片行HE染色光镜下观察脑组织细胞形态.结果再灌注损伤后,脑组织BDNF、NGF表达均增高.模型组于灌注2 h上升,6 h达高峰,24 h回落;与假手术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光镜下观察,假手术组无异常神经细胞,模型组各亚组中异常神经细胞于缺血再灌注2 h时明显增加,6 h受损最轻,随缺血再灌注时间延长异常神经受损程度变重.结论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诱导BDNF、NGF表达,有利于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元损伤的保护.  相似文献   

5.
目的 采用大脑中动脉梗死(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MCAO)模型,研究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脑缺血半暗带区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表达的变化,以及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 NOS)抑制剂 N-硝基-L-精氨酸甲酯(Nω-nitro-L-argininic methyl ester, L-NAME)对脑缺血大鼠再灌注后NGF和BDNF表达的影响,探讨脑缺血损伤的深层机制。方法 将42只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7组:假手术(Sham)组;MCAO再灌注0 h(MCAO 0 h)组;MCAO再灌注6 h(MCAO 6 h)组;MCAO再灌注12 h(MCAO 12 h)组;MCAO再灌注24 h(MCAO 24 h)组;MCAO再灌注72 h(MCAO 72 h)组以及MCAO 24 h+L-NAME 组(于MCAO前30 min腹腔注射L-NAME,剂量为1 mg/kg)。每组6只大鼠。采用改良线栓法制备大鼠MCAO再灌注模型,于缺血90 min 后拔出线栓进行再灌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再灌注大鼠脑组织缺血半暗带区NGF和BDNF的表达。免疫荧光双标染色法将NO所致的组织损伤标志物3-硝基酪氨酸(3-nitrotyrosine, 3-NT)分别与BDNF和NGF共定位。结果 MCAO组大鼠再灌注后0、6 h,脑缺血半暗带区域几乎未见NGF和BDNF阳性细胞。再灌注12 h,可见NGF和BDNF阳性细胞。再灌注24 h,半暗带区NGF和BDNF阳性细胞数较再灌注12 h组进一步增多(P<0.05)。至再灌注72 h,半暗带区NGF和BDNF阳性染细胞数较再灌注24 h组减少(P<0.05)。MCAO再灌注24 h组大鼠缺血半暗带区,3-NT分别与NGF和BDNF免疫荧光染色共定位。Sham组大鼠未见3-NT和NGF双标阳性细胞,MCAO再灌注24 h组大鼠半暗带区可见大量3-NT和NGF双标阳性细胞。给予L-NAME后,半暗带区3-NT和NGF双标阳性细胞数目比MCAO 24 h组明显减少(P<0.05)。Sham组大鼠未见 3-NT和BDNF双标阳性细胞,MCAO再灌注24 h组大鼠半暗带区可见大量3-NT和BDNF双标阳性细胞。给予L-NAME后,缺血大鼠半暗带区3-NT和BDNF双标阳性细胞数目比MCAO 24 h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 脑缺血再灌注可引起大鼠脑组织缺血半暗带区NGF和BDNF表达上调,最初的上调出现在再灌注12 h左右,随再灌注时间延长,NGF和BDNF表达进一步增加,至再灌注24 h达到高峰,随后在再灌注72 h下降。L-NAME通过抑制NOS活性,减少NO的产生,减少3-NT形成,进而引起NGF和BDNF表达下降,说明脑缺血再灌注过程中,NO促进NGF和BDNF的表达。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黄芩、栀子配伍阻抑脑缺血级联反应的作用特征分析,探讨两者配伍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作用环节及作用部位.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黄芩、栀子及两者配伍对大鼠神经症状、脑组织SOD、丙二醛(MDA)、一氧化氮合成酶(NOS)、Na+-K+-ATP酶及血浆凝血因子Ⅷ相关抗原(vWF)等的影响.结果显示,黄芩、栀子及其配伍均能改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症状;黄芩、栀子单用对脑组织SOD、MDA和血浆vWF均未见明显影响,而两者配伍则可显著提高脑组织SOD活性,降低脑组织MDA和血浆vWF含量,但对于NOS及 Na+-K+-ATP酶的活性,则有减效、减毒趋势.实验证明,中药组分配伍后的作用不是单纯的效应累加,而是以效应环节的生物特性表现为协同增效或减毒等复杂的现象.  相似文献   

7.
黄芩苷、栀子苷对缺血脑组织神经营养因子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黄芩苷、栀子苷对缺血不同时段脑组织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含量的影响,探讨黄芩苷、栀子苷抗脑缺血损伤的机制。方法制备脑缺血模型,黄芩苷、栀子苷干预,ELISA法测定脑组织NGF、bFGF、BDNF含量。结果脑缺血12 h和24 h,模型组脑组织神经营养因子含量反应性增加;栀子苷组脑组织NGF含量显著降低;黄芩苷、栀子苷组脑组织bFGF含量均增加;黄芩苷、栀子苷组脑组织bDNF含量均降低。结论黄芩苷、栀子苷对脑缺血损伤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促进星形胶质细胞等产生bFGF是其主要作用途径。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变化过程及葛根素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线栓法建立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大鼠模型,分别于缺血90min后再灌注6、12、24、72小时。缺血前1小时及随后每6小时腹腔内给药。大鼠于各时间点断头取脑,测算脑梗死体积,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脑组织内ICAM-1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分析提示,ICAM—1明确表达于脑缺血再灌注组手术侧半球的微血管内皮细胞,表达水平在再灌注6小时开始明显升高,24小时达到高峰,72小时略下降。葛根素干预后可减少再灌注24小时、72小时的ICAM—1的表达,并减少脑梗死体积。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后ICAM—1表达明显增加,24小时内与脑梗死体积相关,葛根素可以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能与减少ICAM-1的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9.
黄芩苷、栀子苷对缺血脑组织神经营养因子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黄芩甙、栀子甙对缺血不同时段脑组织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含量的影响,探讨黄芩甙、栀子甙抗脑缺血损伤的机制。方法制备脑缺血模型,黄芩甙、栀子甙干预,ELISA法测定脑组织NGF、bFGF、BDNF含量。结果脑缺血12h和24h,模型组脑组织神经营养因子含量反应性增加;栀子甙组脑组织NGF含量显著降低;黄芩甙、栀子甙组脑组织bFGF含量均增加;黄芩甙、栀子甙组脑组织bDNF含量均降低。结论黄芩甙、栀子甙对脑缺血损伤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促进星形胶质细胞等产生bFGF是其主要作用途径。  相似文献   

10.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VEGF及VEGFmRNA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及VEGFmRNA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动物分为缺血2h再灌注6h、12h、24h、48h、72h及假手术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VEGF蛋白的表达;RT-PCR法检测VEGF mRNA的动态变化.结果:大鼠缺血再灌注6h,缺血侧脑组织梗死灶周边VEGF免疫阳性反应已出现,24h明显增多,48h达高峰;VEGF mRNA在6h开始上升,12h达高峰,24h开始下降,48~72h接近正常水平.结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可以诱导VEGF表达增强,提示VEGF对缺血性脑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GF)预处理对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皮层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夹闭沙土鼠双侧颈总动脉造成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沙土鼠30只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A)、缺血再灌注损伤组(B)、NGF预处理48 h、 24 h、12 h组(C、D、E),B、C、D、E各组分别行脑缺血20 min再灌注72 h后处死取标本,TUNEL法观察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皮层神经细胞凋亡的变化.结果: 与缺血再灌注损伤组相比,NGF预处理各组沙土鼠脑皮层神经细胞凋亡数目显著减少(P<0.05),以NGF预处理48 h组脑保护效果最好.结论: NGF预处理能明显减轻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注引起的神经细胞凋亡,具有明显脑保护作用,以NGF预处理48 h脑保护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NGF预处理对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及最佳给药时间窗。方法采用夹闭沙土鼠双侧颈总动脉造成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NGF侧脑室注射法。蒙古种沙土鼠30只随机分为五组,每组6只:假手术组(A)、缺血再灌注损伤组(B)、NGF预处理48h、24h、12h组(C、D、E),B、C、D、E各组分别行脑缺血20min再灌注72h后处死取标本。TUNEL法观察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AI区神经细胞凋亡的变化。结果与缺血再灌注损伤组相比,NGF预处理各组可显著减少沙土鼠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凋亡数目(P〈0.05);其中以NGF预处理48h组神经细胞凋亡指数最低。结论NGF预处理能明显减轻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注引起的神经细胞凋亡,具有明显脑保护作用;而以NGF预处理48h脑保护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GF)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Fas-L和p-PKB表达的影响,为临床应用NGF 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提供依据.[方法]健康成年SD大鼠55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5);对照组(n=30),按缺血2 h再灌注2 h、6 h、12 h、24 h、48 h、72 h再分为6组,每组5只;NCF组(第...  相似文献   

14.
邓昌 《当代医学》2009,15(10):29-31
目的探讨注射用血塞通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神经生长因子(NGF)及酪氨酸激酶A(TrkA)含量变化的影响,并观察其对缺血性脑损伤的神经元保护作用。方法165只SD大鼠体重200~220g,随机分为三组:假手术组(n=55),局灶脑缺血再灌注组(n=55)和注射用血塞通治疗组(n=55)。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梗阻(MOAO)模型,缺血2h后恢复再灌注,药物组在脑缺血再灌注即刻和12h腹腔注射血塞通,模型组和假手术组均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分别在缺血再灌注2、4、6、12h和24h处死动物,运用RT-PCR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缺血侧顶叶大脑皮质NGF和TrkA的mRNA/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1)再灌注损伤后,脑皮质NGF和TrkA的mRNA表达均增高。在血塞通治疗组中NGF的mRNA于再灌注2h上升,6h达高峰;TrkAm RNA的表达在灌注2h也明显升高,但在4h达到高峰;(2)假手术组中NGF和TrkA的蛋白表达很低,再灌注损伤后,脑皮质TrkA的蛋白表达在再灌注12h和24h明显增高且血塞通治疗组高于脑缺血组和手术组,而NGF在再灌注24h明显增高且血塞通治疗组高于脑缺血组和手术组。结论脑缺血后神经元内NGF和TrkA的含量增多,可能有利于受损神经元的修复。注射用血塞通可能通过促进NGF和TrkA的表达而保护神经元。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中一氧化氮(NO)和S100β水平的影响,探讨姜黄素对缺血性脑损伤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姜黄素处理组,每组24只。采用线栓法阻断大脑中动脉(MCAO)2 h诱导建立暂时性局部脑缺血模型,姜黄素处理组大鼠术前连续3 d给予腹腔注射姜黄素溶液,于脑缺血再灌注后24和72 h采用TTC染色观察脑梗死体积,硝酸还原酶法和ELISA法分别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中NO和 S100β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姜黄素处理组大鼠脑缺血再灌流24和72 h时脑梗死体积明显减小(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24和72 h时脑组织中NO和S100β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姜黄素处理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24和72 h时脑组织中NO水平明显降低(P<0.05),脑缺血再灌注72 h时脑组织S100β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姜黄素能明显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程度,降低脑组织中NO和S100β水平,提示脑组织中NO和S100β水平降低可能与姜黄素的神经保护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鼠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对脑缺血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建立MCAO大鼠模型,研究NGF对脑缺血大鼠脑梗死体积和行为学评分的影响。结果NGF能够减少MCAO大鼠脑梗死体积和行为学评分(P0.05)。结论NGF可以明显减小脑梗死体积,其对脑梗死大鼠具有明显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缺血性老年大鼠部分脑区及小脑与神经生长因子(neve growth factor,NGF)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夹闭两侧颈总动脉法建立不完全性脑缺血动物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A组)、假手术组(B组)、缺血30min,再灌注6h(C组)、12h(D组)、24h(E组)、48h(F组)、7d(G组)和14d(H组),用免疫组织化学SLAB染色法检测部分脑区神经元及小脑NGF的表达。在透射电镜下观察各组神经元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除A,B组外,各组顶叶皮质神经元均有NGF表达,其中E组和G组中量表达,各组海马均有少量表达,各组额叶少量表达,小脑均没有表达;再灌注超过48h组海马神经元和小脑蒲肯野细胞损伤较重,顶叶皮质神经元轻度水肿。结论 老年大鼠在受到缺血性脑损伤时,内源性NGF对脑组织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神经生长因子 (NGF)对缺血性脑损伤引起的大鼠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影响。方法 采用Pulsinelli闭塞大鼠四动脉全脑缺血模型 ,应用光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及原位末端标记法 (TUNEL染色法 )观察模型组和NGF治疗组动物脑缺血 30min再灌注 7d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的情况。所得数据应用SPSS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TUNEL染色法显示模型组有大量凋亡细胞 ;给药B、C组的神经细胞凋亡数目接近正常组 ,明显少于模型对照组 ,其差异具有高度显著性P <0 0 1。结论 给予外源性神经生长因子能明显抑制海马神经细胞的凋亡 ,减少缺血再灌注对神经细胞的损害  相似文献   

19.
葛根素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凋亡和p53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观察葛根素对预处理后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时海马区凋亡细胞和p5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利用大脑中动脉栓线阻断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2h后再灌注损伤模型.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葛根素组(P组).依术后处死动物时间不同,每组分为3个亚组(n=8).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53蛋白和TUNEL法检测凋亡细胞的表达.结果 P组P2h组p53蛋白表达增高,P24h组显著增高,P72h组p53蛋白表达有所下降,但仍低于IR组(P<0.01);P组凋亡细胞数显著低于相应IR组(P<0.01).结论 葛根素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葛根素抗细胞凋亡、下调p53蛋白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