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呼吸系统中的常见病、多发病,临床症状以咳、痰、喘、胀为特点,但稳定期患者咳、痰、喘、胀的表现并不十分突出,主要表现肺脾肾三脏的虚证。而脾胃充足能起到补益精气的作用,故又有"补肾不如补脾"之说。故论治慢性阻塞性肺病稳定期时强调补脾益气。  相似文献   

2.
通过期刊数据库检索近5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中医临床研究文献,对COPD稳定期脏腑辨证分型、治疗方法等作总结。针对COPD稳定期肺脾肾三脏不足、气滞痰凝血瘀的病理状况,通过脏腑辨证论治并根据不同的病程阶段,各有侧重地调补肺脾肾三脏,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叙述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因病机和治疗进展,痰瘀互结是其主要病机,治疗主要从肺脾肾三脏入手,重点是化痰祛瘀。  相似文献   

4.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以肺、脾、肾三脏气虚为主,标实以痰浊、瘀血为主,因此"益气化痰活血法"是治疗慢阻肺稳定期的重要治则。本文就近年来采用"益气化痰活血法"治疗慢阻肺稳定期的研究进展略作概述,进一步为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COPD稳定期中医证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综述近3年来中医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研究进展。[方法]通过检索近3年来COPD稳定期中医临床研究文献,对COPD稳定期的病因病机、辩证分型、治疗方法等作总结。[结果]提出COPD稳定期的病因病机为发作期外感时邪,损伤肺气,痰热瘀稽留,病程迁延日久,致使脾肾气虚,最终导致肺脾肾三脏脏气虚衰,气滞血瘀痰凝。治疗上以调补肺脾肾三脏,兼以化痰活血为主,亦可从肠论治,针药结合。[结论]中医药治疗COPD稳定期具有独特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不完全可逆性气流受限疾病。其特征为气流受限是以小气道疾病和肺实质破坏为共同改变,病变呈进行性发展,以咳嗽、咳痰,用力后呼吸困难,纳食差,消瘦,体力活动受限为特点。属于祖国医学"咳嗽""、喘证"、"肺胀"等病的范畴,病位涉及肺、脾、肾诸脏。笔者采用益肺健脾补肾法对我院门诊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诊治、  相似文献   

7.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而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具有更高的致死、致残率,急性加重更加频繁,一直是临床治疗的重难点.杨宏志通过长期临床实践,基于伏邪理论,认为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缠绵反复,咳喘难平,当责之于肺脾肾三脏俱虚,肺络气虚阳弱,痰饮、瘀血等得以深伏虚络之中,胶结难除,耗损正气,且伏邪逐渐积累...  相似文献   

8.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为呼吸系统常见病,病机为肺脾肾三脏虚损、痰瘀阻肺导致的气机逆乱.三焦通行诸气、为气的升降出入提供场所,以及疏利水液、布散血液的生理功能与慢阻肺关系密切.将三焦膜系管道理论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特点相结合,审察三焦管道的入口、通路和出口,发现气机逆乱的原因所在,分别予以补益脏腑、化痰散瘀、驱散外邪的治疗,可以达到调畅三焦气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研究已证实气与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关系密切。从气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关系方面,阐述了气虚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的关键因素。从补单脏、双脏、三脏之气三个方面,阐述了补气法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中的运用,从而为补气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调补肺肾胶囊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临床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探讨调补肺肾胶囊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机理。方法 对 6 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稳定期肺肾两虚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分别给予调补肺肾胶囊 (治疗组 ,30例 )和固本咳喘片 (对照组 ,30例 )治疗。结果 调补肺肾胶囊的综合疗效及中医证候疗效分别为 93 33%和 96 6 7% ,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在改善气短症状及肺功能、血气分析方面 ,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调补肺肾胶囊治疗COPD临床稳定期肺肾两虚证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的中医脏虚证候与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实测值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及严重程度分级的关系.方法 将95例符合诊断标准的COPD稳定期患者按照证候表现分为单肺虚(25例)、两脏虚(肺脾两虚15例、肺肾两虚18例)、三脏虚(肺脾肾虚37例)3组,以中医证型为导向,同步检测肺功能,观察该证型与肺功能的相关关系.结果 3组FEV1/FVC及FEV1%之间的差别具有显著性的意义(P<0.001),单肺虚组指标高于两脏虚组和三脏虚组(均P<0.001),两脏虚组指标高于三脏虚组(均P<0.001).3组在CODP严重程度分级中的分布差别亦具有显著性的意义(P<0.001),单肺虚组轻于两脏虚组、三脏虚组(P<0.01,P<0.001),两脏虚组轻于三脏虚组(P<0.01).结论 CIOPD稳定期以肺脾肾虚为本,涉及脏腑从肺及脾,由脾及肾,且受累脏腑及病变程度亦随着FEV1/FVC及FEV1%预计值的下降、COPD分级降低而逐渐增多、加重,故应强调早期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2.
从病位、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等方面概述了近年中医药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研究状况,认为本病与肺、脾、肾三脏密切相关,辨证论治采用分期治疗与脏腑辨治相结合,并简述了针刺、雾化吸入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中医学认为痰饮的形成主要是由于肺脾肾3脏功能失调.气道黏液高分泌既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病理特征,又是影响其病情和预后的重要因素,结合其临床特点进行分析,较为符合中医痰饮证的特征,因此基于中医痰饮病机及"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相关理论,提出COPD稳定期气道黏液高分泌的治疗大法为益气健脾、宣肺化痰等.  相似文献   

14.
唐雪春教授师承全国名老中医李可先生,根据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虚实夹杂的病机特点,提出"肺脾肾俱虚,气血痰交阻"为本病的核心病机,并创立"补虚重肾,培元固本,化痰散瘀,平调气血"的治疗大法,在李老所创的治疗虚损性疾病的经验方培元固本散的基础上加减化裁制定了肺系培元固本散.肺系培元固本散由紫河车、鹿茸、红参、西洋参、蛤蚧尾、三七、沉香组成,具有补肺健脾培元,化痰散瘀理气的功效;临床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治疗,疗效稳定且服用方便.  相似文献   

1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中医病机特点是本虚标实,本虚以肺脾肾虚为主,标实以外邪、痰浊、血瘀等为主。作者根据COPD发生发展规律,以及"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提出早期治肺、中期治脾、后期治肾三脏分治的中医治疗方法,并作出了分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综述近10年中医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虚证研究进展。方法:通过检索近10年文献对COPD稳定期虚证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和治疗进行归纳总结。结果:COPD稳定期虚证以气虚、阴虚、阳虚等为主,多表现为肺、脾、肾气虚,主要证候有肺脾气虚证、肺肾气虚证、肺肾气阴两虚证等,其治疗多由补肺健脾益肾着手。结论:中医药治疗COPD稳定期虚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李琦教授是云南省名中医,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颇有心得。李教授认为本病乃正虚为本,实邪壅盛的虚实夹杂之证,正虚以肺脾肾三脏气虚为本,邪实以气逆、痰盛、瘀血、水气为主;在治疗上自创降肺平逆汤,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属中医学"咳嗽"、"喘证"、"肺胀"等范畴,病机归纳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本虚为肺、脾、肾三脏虚损,标实为痰浊、瘀血、毒邪损伤肺络,阻碍脏腑气机。"虚"与"瘀"、"浊"、"毒"相互影响,交互为患,形成恶性循环而损伤肺络,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病及迁延不愈的根源。  相似文献   

19.
蔡宛如教授认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虚实夹杂,以虚为主,病位多在肺、脾、肾三脏,病程迁延,易出现"痰"、"瘀"等病理产物,常因虚致实从而导致急性加重事件的发生,临床多表现为正气不足、痰瘀内阻所致诸症。因此,蔡师认为"治未病"思想应贯穿该病治疗始末,该思想基于中医五脏生克乘侮规律,根据疾病传变特点,并且结合体质辨证,强调扶正培元的重要性,在治疗上多采取补肺健脾、温肾益气等方法,处方灵活,配伍严谨,在控制病情及预防急性加重等方面收效显著。由此,蔡宛如教授治未病思想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治疗具有实用价值,值得传承推广。  相似文献   

2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辨治探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机,是本虚标实.标实是指外邪、痰饮、瘀血,见急性加重期,三者是主要的诱发和加重因素;本虚是指肺、脾、肾三脏亏虚,见缓解期,三脏功能虚弱是主要病机变化.治疗应谨守病机,急则治标,缓则治本,而且要衷中参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