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13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37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4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4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8 毫秒
1.
目的通过建立医用耗材监管体制,促进医用耗材的合理规范使用,加强医院对于医用耗材的监管,做到廉洁使用。方法通过建立医用耗材适应症管理方法,明确医用耗材准入管理规则及引入后使用管理监管的标准化业务流程,实现医用耗材全周期的监管,避免出现监管盲区及对其监管的不专业性。结果通过建立医用耗材监管体制,有效地避免了医用耗材多用、乱用情况的发生,保障了医疗质量及安全,为医院临床科室申请医用耗材营造了良好的环境,有效地提高了医院对于医用耗材监管的精细化管理水平。结论医院耗材监管体制的建立是贯彻执行国家对于耗材监管政策,只有完善的监管机制、科学的管理才能为医用耗材提供有力的保障。医院必须对医用耗材准入及使用各个环节把关,加强监管,才能实现医院医用耗材管理制度化、科学化、人性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米非司酮对乳腺癌细胞系MCF-7和T47D的增殖抑制作用。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米非司酮对乳腺癌细胞系MCF-7和T47D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不同浓度米非司酮(0.25、2.5、25和50μmol/L)分别处理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和T47D1、2、3d后,观察细胞形态变化,以及检测各组细胞生长曲线。结果米非司酮对乳腺癌MCF-7和T47D细胞均有抑制作用,其抑制率均随着米非司酮浓度的增加而变化,存在明显的量效关系。通过对两种细胞抑制率(IR)值直线回归分析,米非司酮对MCF-7细胞的IC50为51.21μmol/L,对T47D细胞的IC50为54.29μmol/L。形态学观察发现,各组细胞体积变小,细胞间的链接消失,细胞内明显有黑色小颗粒聚集。25和50μmol/L浓度米非司酮对MCF-7乳腺癌细胞株生长抑制作用明显,特别是50μmol/L干预24h后在高倍镜下可见明显的核质浓缩。结论米非司酮对病理分型、激素受体型不同的乳腺癌MCF-7和T47D细胞均具有抑制增殖的作用,并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效应。  相似文献   
3.
李晓燕  郑明霞  段淋佳  唐红  何森 《西部医学》2021,33(3):454-458+464
【摘要】目的 探讨目标达到理论对首发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血管风险及健康行为和生活质量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我院心内科急诊住院治疗的首发AMI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按电脑随机软件分为观察组(n=41)和对照组(n=43)。对照组给予心内科介入治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再实施目标达到理论的心血管风险管理教育。对比分析两组6个月内的心血管风险、健康行为和生活质量。结果 两组患者6个月内发生心血管风险评分呈显著正相关,观察组评分为1006~946,对照组评分为928~815,效应量=039;观察组的空腹血糖水平显著下降,且明显低于对照组(F=4285,P=0016);观察组健康行为表现和心理生活质量得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目标达到理论的计划管理适用于首发AMI患者,既可促进降低患者心血管风险和血糖水平,还可有效改善患者6个月内的健康行为和生活质量,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增加对治疗相关性继发白血病的认识。方法报道非霍奇金淋巴瘤治疗后2年继发急性髓细胞白血病M6型1例,结合文献讨论治疗相关性白血病的发病机制、治疗、预后。结果 1例73岁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接受R(Rituxmab,利妥昔单抗)-CHOP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方案规律化学治疗。治疗结束24+个月后,经骨髓涂片及细胞免疫分型诊断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M6型,染色体检查为:44~48,XY,del(5)(q12q33),-8,-10,der(12)t(4;12)(q11-q12;p13),其一般情况急剧恶化并死亡。结论治疗相关性白血病的发生可能与烷化剂等化疗药物使用和免疫受损等有关,利妥昔单抗导致第二肿瘤的发生暂时不能除外。治疗相关性白血病常伴有复杂染色体核型,其病情发展迅速,治疗效果差,生存期明显缩短。  相似文献   
5.
何森 《中国医疗前沿》2012,(9):36+26-36,26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传统腹股沟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6月-2011年10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74例腹股沟疝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式将其分为A组(腹腔镜手术组)和B组(传统手术组)各3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和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前、术后3d的疼痛和生存质量评分。结果 A组的手术和住院时间较B组均显著缩短,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也显著降低,术后3d的疼痛和生存质量评分也显著优于B组(P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腹股沟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传统手术,并且对于患者整体的不良影响也更小。  相似文献   
6.
何森 《中国医药导刊》2012,14(7):1134-1135
目的:评价不同形式消化道重建术式在胃癌患者全胃切除术后的应用比较.方法:将我院行全胃切除术的86例胃癌患者,根据所行消化道重建术方式不同,分为Roux-en-Y食管空肠吻合术组和袢式Braun吻合术组,将两种手术方式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及营养指标等进行比较.结果:Roux-en-Y食管空肠吻合术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袢式Braun吻合术组,平均体重、血红蛋白、白蛋白增加值均显著高于袢式Braun吻合术组,P<0.05;两种消化道重建术的患者进食量均增加,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Roux-en-Y食管空肠吻合术是胃癌全胃切除后消化道重建较为合适的术式.  相似文献   
7.
肺朝百脉指出了肺与气血的密切关系,肺通过“朝百脉”,既可主气,又能聚血.更好的将气血输布全身.肺病则肺朝百脉不利,瘀血则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痛机则为本虚标实,在发病的不同阶段,本虚多指肺、脾、肾虚,而以肺气虚为关键;标实多与痰瘀、外邪等有关,且痰瘀内阻贯穿病程始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时,应随证以活血化瘀与清热、祛痰、利水、温阳、行气、益气、健脾、纳肾等诸法相配,避免过用辛味活血化瘀.其中尤以保持肺脏的正常生理作用最为主要,肺朝百脉、主治节,肺的功能正常,气血才能运行通畅,濡养全身.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双平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机在全脑血管造影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拟行脑血管造影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50,采用双平板DSA)和对照组(n=59,采用单平板DSA),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对比剂用量、电影序列数、摄影帧数、剂量面积乘积以及空气比释动能。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33.50(25.00,40.50)min vs 45.00(40.00,50.00)min,P < 0.001]、对比剂用量(62.68±22.40 mL vs 100.46±20.91 mL,P < 0.001)、以及电影序列数[10.00(8.00,13.25)vs 14.00(12.00, 16.00),P < 0.001]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电影序列数均与手术时间(r=0.586,P < 0.001)、术中对比剂用量(r=0.637,P < 0.001)成正相关。两组患者在剂量面积乘积、空气比释动能、摄影帧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双平板DSA机造影的辐射剂量与常规采用单平板DSA无明显差别,但使用双平板DSA造影,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对比剂用量明显减少,有益于患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与分析甲状腺腺叶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结节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本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接收的甲状腺结节患者中,随机抽取240名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均12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甲状腺次全切除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甲状腺腺叶切除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感染情况、复发情况。结果观察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后感染率、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甲状腺腺叶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结节的效果较为显著,降低了患者术后感染率以及复发率,临床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0.
经外周静脉穿刺置人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一项新的护理技术,临床广泛应用于肿瘤化疗病人,PICC穿刺点在外周静脉。在直观下置管,无需麻醉、缝针,创伤小,操作较深静脉穿刺简便、安全,穿刺成功率高,可由护士独自操作,减少了股静脉和锁骨下静脉插管的并发症;导管的头部定位于上腔静脉,血流量大,能迅速降低液体渗透压及药物浓度,可长期输入高渗性及刺激性强的药物。保护外周血管不受损害,尤其适用于脑血管意外的病人,可有效减少反复穿刺的痛苦,减少药物渗出、周围组织坏死的危险,置管后不影响病人翻身、活动,液体流速不受影响,导管维护方便。HCC为病人提供了一条安全有效的治疗通路,赢得抢救时机。我科于2005年1月至2006年5月共行PICC80例,从插管至康复出院,都进行了系统化、规范化的管理,保证了药物及时、顺利进入患者体内,保证了治疗效果,义减少了护理工作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以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