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一掌骨背侧血管蒂岛状皮瓣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目的研究第一掌骨背侧4种血管蒂岛状皮瓣的应用解剖学基础。方法对32只新鲜尸手标本,分别行血管染料灌注、血管造影、透明标本后,进行显微解剖学观察。结果(1)桡动脉腕背支、拇指桡侧指背动脉、第一掌背动脉的拇指尺侧支、拇指桡掌侧动脉掌指关节周围支、拇主要动脉分出的拇指尺侧指背动脉等5支血管,共同构成第一掌骨背面区域筋膜层的血管网;并与拇指背皮神经呈节段性伴行。(2)供区内有2条同行浅静脉干,存在静脉瓣膜。结论该供区可设计成拇指桡侧指背动脉、拇指桡侧血管筋膜蒂、拇指尺侧指背动脉筋膜蒂和拇指背皮神经伴行血管蒂等4种类型的岛状皮瓣,可顺行或逆行移位修复创面。  相似文献   

2.
指掌侧静脉的解剖学研究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研究指掌侧固有动脉伴行静脉的情况,为断指再植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6只成人新鲜尸体手上,用美蓝从尺静脉及手背静脉加压灌注后显示手掌侧静脉。在手术显微镜下解剖并观察静脉情况。结果指掌侧总动脉在发出指掌侧固有动脉处,其2条纤细的伴行静脉消失。屈肌腱两侧有较粗的指掌侧浅静脉纵行行走,在指根部转向背侧注入手背静脉。临床上,我们在7例断指再植术中应用指掌侧浅静脉作吻合,再植均获成功。结论指掌侧固有动脉无同名静脉伴行,断指再植中可吻合指掌侧浅静脉  相似文献   

3.
示指近节桡背侧岛状皮瓣是手外科最经典、最常用的皮瓣,我院自1986年以来,共开展此皮瓣移位术242例,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242例,其中男184例,女58例;年龄4~64岁,平均34岁。50岁以上14例,10岁以下8例。皮瓣修复部位:拇指指腹208例,拇指指背22例,虎口12例。皮瓣血管蒂的处理:带示指桡侧动脉及手背静脉132例,带第一掌背动脉及手背静脉30例,带示指桡侧指动脉及第一掌背动脉两套供血并手背静脉18例,带示指桡侧指动脉及伴行静脉36例,带手背静脉及切断示指桡侧指动脉作吻合14例,带示指桡侧指动脉及手背静脉8例,术中因血管蒂…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性,20岁,左手被机器齿轮轧伤.左拇指自大鱼际远侧1/3处完全离断,除末节完好外,其余均已毁损。食指、中指不全性离断,但食指中节及近节大部分及中指末节及中节远侧 1/2均已毁损,远端无血供。手术将残留的拇指末节移位再植于食指指根部残端上,吻合指动脉、指背静脉及指神经,修复伸、屈肌腱。术后再植指顺利成活,创口无感染。术后4个月将移位再植的拇指连同第二掌骨及掌指关节游离,保留双侧指动脉、指神经、指背静脉和食指深屈肌腱不予切断,形成以血管神经及屈肌腱为蒂的手指,移位于拇指部位,并将移位手指的骨间…  相似文献   

5.
<正> 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提高,断指再植的成活率已达90%以上,尤其是拇指离断伤再植成活率要求更高,因为拇指缺如将丧失手功能的40%,但在临床实际中,有时拇指离断时受伤较重,尤其是动脉损伤无法吻合者,给再植带来很大的困难。我科自1997年以来,对那些拇指离断伤后动脉损伤较重者,应用指背静脉、手背静脉、桡动脉吻合重建拇指血循再植成功11  相似文献   

6.
指掌侧静脉的应用解剖学研究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指掌侧固有深静脉是否存在,指掌侧浅、深静脉在断指再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6只新鲜尸体手,用环氧树脂混合溶液作为填充剂,灌注后制成动、静脉分色手血管铸型标本,在手术显微镜下解剖,并测量血管外径.结果 指掌侧固有深静脉分布不恒定,在30条手指血管神经束中发现3条,指掌侧固有深静脉起自手指中节,在血管束内伴随指动脉而行,在指根部注入指掌侧总静脉,在手指近节其外径为(0.21±0.03)mm.指掌侧浅静脉位置恒定,位于指掌侧真皮下层,起始于指端,向近端上行,在远侧指间关节处汇聚成2-4条较粗大的纵向静脉干,逐渐向指掌侧中线的两侧分布,形成两条静脉主干,其在中节的外径为(0.64±0.12)mm,在近节的外径为(0.78±0.10)mm.静脉干继续上行至指蹼处形成指蹼静脉并转向背侧,注入手背侧浅静脉网.指掌侧浅静脉管径较粗,但细于指背静脉,其与指背静脉外径的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结论 指掌侧固有深静脉存在,但在总体中分布不恒定,属于一种退化现象,不能作为断指再植中的常规吻合静脉,指背静脉是断指再植中的主要吻合静脉.指掌侧浅静脉具有吻合价值.在断指再植中吻合指背静脉的同时,吻合指掌侧浅静脉以便使再植指的血液流动通畅,提高断指再植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7.
第一掌骨背逆行筋膜皮瓣修复拇指皮肤缺损   总被引:54,自引:8,他引:46  
目的介绍一种修复拇指皮肤缺损的新型逆行筋膜皮瓣。方法取10只新鲜尸体手,从桡动脉灌注红色乳胶,对第一掌骨背及拇指指背软组织的血管进行显微解剖,根据其血管分布设计成第一掌骨背逆行筋膜皮瓣。自甲根部桡侧缘至第一掌骨同侧背侧缘的连线为轴心线,其蒂部宜设在拇指指间关节近侧1cm以近的轴心线上。结果第一掌骨背及拇指指背软组织的血供主要由拇指两条指掌侧固有动脉向指背侧发出的分支,在指背筋膜内与两侧指背动脉及桡神经浅支伴行血管(桡、尺侧各2条)形成的血管网提供。1996年2月~1997年9月,临床应用该皮瓣修复拇指皮肤缺损6例,皮瓣全部成活。结论第一掌骨背及拇指指背软组织血供丰富,可形成第一掌骨背逆行筋膜皮瓣。该皮瓣设计合理、血供可靠、操作简便,适用于修复拇指,尤其是拇指桡侧皮肤的缺损  相似文献   

8.
静脉动脉化再植旋转撕脱性全拇指完全离断7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报道静脉动脉化在再植旋转撕脱性全拇指完全离断中的成功运用。方法 在7例旋转撕脱性全拇指完全离断再植中,将拇指尺侧指固有动脉与桡侧指掌侧浅静脉吻合作为供血通路,吻合3条指背静脉作回血通路。结果 本组7例拇指色泽红润,指腹饱满,张力适中,指温正常及弹性好,2周后复查全部成活。结论 当断指远端无可供吻合的指动脉情况下,采用静脉动脉化方法再植旋转撕脱性全拇指离断是一种可行性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指背血管蒂岛状皮瓣修复拇指组织缺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拇指组织缺损的修复方法。方法 利用8具尸体16只手进行解剖学研究,观察了拇指背动脉、第1掌背动脉及食指桡侧指背动脉。临床上分别以拇指背动脉、示指桡侧指背动脉为蒂于手背侧设计岛状皮瓣进行应用。结果 拇指背动脉外径0.24~0.46mm,平均0.37mm,示指桡侧指背动脉0.26~0.56mm,平均0.44mm,血管恒定。临床应用拇指背血管蒂逆行皮瓣、示指桡侧指背血管蒂皮瓣修复拇指组织缺损12例;皮瓣带人桡神经指背支形成有感觉皮瓣,效果更满意。结论 以指背血管为蒂的手背侧皮瓣是修复拇指组织缺损的较为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0.
自1996年7月~2003年3月共收治特殊复杂性手外伤8例,其特点为手背皮肤脱套且毁损较重而离断各手指远端尚完整,手掌侧皮肤尚完整。我们基本是利用残存手指异位再植拇指,利用带足背皮瓣的第二足趾再造中指及手背皮肤,同时利用足背动脉的分支桥接残指动脉,利用足背皮瓣的静脉桥接指静脉,一期完成再造与再植,重获手的外形及功能。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指背旗形皮瓣的血供方式,对20只成人手标本行细致的解剖学观测。结果:①手指背侧的皮肤主要由指掌侧固有动脉的背侧分支供应,指背动脉短小,只参与指背近节皮肤的血液供应。②手指背侧的静脉系统丰富,常吻合成网,在远侧、近侧指间关节及近节指中份形成第一、二、三级静脉弓。③第三级静脉弓粗大,近侧弯向指根部形成桡、尺侧指背静脉干,注入手背静脉网。④桡、尺侧静脉干之间的区域,几乎无静脉可见,可称为指背的“乏静脉区”。⑤静脉干至指中轴线的距离,在指背近节中份平面为4.1±0.1mm,掌指关节平面为5.2±0.2mm。由此对指背旗形皮瓣的解剖特点、设计原则及存活机理做了阐述  相似文献   

12.
拇指尺背侧逆行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拇指尺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应用解剖及临床应用该皮瓣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的方法。方法 6只成人红色乳胶灌注手标本,观察拇指腕掌关节、掌指关节尺背侧区动脉的来源、走行及其分布。5只新鲜尸体手标本,直视下解剖观察动脉来源、走行及其与桡神经浅支的关系。本组对19例拇指指腹缺损及2例拇指指背软组织缺损应用该皮瓣进行修复。结果 拇指尺背侧动脉为桡动脉穿第一骨间背侧肌两头之前发出,或为拇主要动脉穿出第一骨间背侧肌后发出;伴桡神经浅支的拇指尺背侧支走行,与指掌弓和指背动脉弓形成吻合。临床应用21例修复拇指指腹及指背软组织缺损全部获得成功。结论 拇指尺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血管恒定,血运丰富,切取简单,不牺牲主要动脉,易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3.
<正> 传统断指再植血液循环的建立是吻合指固有动脉和指背静脉。为了解决指背静脉挫伤缺损、指尖再植无指背静脉等再植体的血液回流问题以及缩短多指断指再植手术时间,我们通过临床实践及对废弃指体解剖发现,吻合指掌侧浅静脉可以解决上述问题。我所自1990年以来应用吻合指掌侧浅静脉行断指再植84指,获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报道全拇指旋转撕脱性完全离断一例应用静脉动脉化方法再植获得成功.方法2000年11月7日,在指动脉吻合四次后无法恢复断指血供的情况下,将拇指尺侧指动脉与指腹桡侧皮下静脉吻合作为供血通路,吻合三条指背静脉作回血通路.结果拇指色泽红润、指腹饱满、张力适中、指温正常及弹性好,两周后复查,患指成活.结论静脉动脉化是旋转撕脱性完全离断全拇指再植的一种可行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拇指旋转撕脱性离断再植的临床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对28例拇指旋转撕脱性离断患者,采用环指浅屈肌腱转位修复拇长屈肌腱,重建拇指屈曲功能,食指固有伸肌腱转位修复拇长伸肌腱,重建拇指伸指功能,环指桡侧指动脉、神经修复拇指指动脉、神经,食指指背静脉修复拇指静脉.结果 术后28例再植拇指全部成活.随访1~6年,再植拇指屈伸功能及外形恢复满意,两点辨别觉为5~9 mm.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手功能评定试用标准,综合评价全部为优良.结论 此种转位方法对拇指旋转撕脱性离断再植,术后功能恢复满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吻合指掌侧静脉的断指再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断指再植血液循环建立的传统方式是吻合指动脉和指背静脉,为了进一步扩大断指再植的手术适应证和缩短手术时间,我院自1989年2月~1991年3月,应用吻合指掌侧静脉替代指背静脉的方法行断指再植26例43指,获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手指逆行岛状皮瓣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8,自引:5,他引:23  
我们设计了手指近节侧方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指指端皮肤斜行缺损,临床应用7例9指,均获成功。皮瓣最大面积2.0cm×3.0cm,最小面积1.0cm×1.5cm。通过对4具尸体8只手的应用解剖研究,结合文献及临床观察发现此皮瓣的静脉回流为指动脉→皮瓣→指静脉→逆行至指静脉远端→末节指背静脉→中节指背静脉→近节指背静脉→手背静脉,故术后发生静脉危象较少。手指近节侧方逆行岛状皮瓣操作简单、成功率高,修复后手指可早期功能锻炼.特别适宜修复示、中、环、小指指端斜行皮肤的缺损。  相似文献   

18.
中指尺掌侧动脉转位在拇指旋转撕脱离断再植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介绍一种拇指旋转撕脱性离断的再植方法。方法断指静脉分别采用静脉直接吻合、邻指静脉转位和示指背侧静脉蒂岛状皮瓣转位修复;断指动脉均用中指尺掌侧动脉转位吻接拇指尺掌侧动脉进行修复。结果13例13指成活11指,坏死2指。再植拇指外观及功能好。结论中指尺掌侧动脉解剖恒定、口径较粗、切取后对指功能和血运影响小;其转位修复断指动脉只一个吻合口、旋转角度小及有足够的可利用长度,是一种有效的拇指旋转撕脱性离断再植方法。  相似文献   

19.
拇指旋转撕脱性和绞榨性离断是伤情较为复杂的断指,常因远端无可供吻合的动脉而不能进行再植。江起庭等应用静脉动脉化方法再植首先获得成功,我院自2004年1月-2008年7月,采用指背静脉动脉化方法再植13例,取得良好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指背旗形皮瓣的血供方式,对20只成人手标本行细致的解剖学观测。结果:①手指背侧的皮肤主要由指掌侧固有动脉的背侧分支供应,指背动脉短小,只参与指背近节皮肤的血液供应。②手指背侧的静脉系统丰富,常吻合成网,在远侧、近侧指间关节及近节指中份形成第一、二、三级静脉弓。③第三级静脉弓粗大,近侧弯向指根部形成桡、尺侧指背静脉干,注入手背静脉网。④桡、尺侧静脉干之间的区域,几乎无静脉可见,可称为指背的“乏静脉区”。⑤静脉干至指中轴线的距离,在指背近节中份平面为4.1±0.1mm,掌指关节平面为5.2±0.2mm。由此对指背旗形皮瓣的解剖特点、设计原则及存活机理做了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