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比较分析苯肾上腺素和麻黄碱对剖宫产产妇低血压治疗有效性和新生儿安全性的影响。方法足月单胎妊娠剖宫产产妇6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2例。观察组产妇出现低血压时给予50μg苯。肾上腺素治疗;对照组产妇出现低血压时给予10mg麻黄碱治疗。对比分析两组产妇的心率、收缩压变化情况及新生儿脐动脉血气分析、Apgar评分情况。结果两组产妇心率及收缩压手术前后比较均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新生儿脐动脉血pH值、碳酸氢根(HCO3-)、剩余碱(BE)均低于观察组(P〈0.01);两组新生儿脐动脉血的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Sp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娩出后1rain时Apgar评分接近(P〉0.05);娩出后5rain时Apgar评分均为10分。结论苯肾上腺素和麻黄碱均能有效纠正剖宫产产妇术中出现的低血压症状,前者较后者能更有效地增加胎儿的氧供府腩小由千赫茸弓I规的酪由击  相似文献   

2.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9,25(3):221-224
目的:研究麻黄素、去氧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预防剖宫产手术腰麻后低血压的效果及对新生儿影响比较。方法:选择本院125例剖宫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手术用药情况分为麻黄素组40例、去氧肾上腺素组45例、去甲肾上腺素组40例。比较3组不同时段的生命体征、新生儿血气分析、新生儿Apgar评分、不良反应。结果:3组T_0~T_3的HR比较,T_0、T_1的SBP、DB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黄素组T_3的HR、SBP、DBP显著高于去氧肾上腺素组,并显著低于去甲肾上腺素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黄素组的PCO_2、PO_2与去氧肾上腺素组、去甲肾上腺素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黄素组的pH显著高于去氧肾上腺素组,并显著低于去甲肾上腺素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黄素组的SpO_2显著低于去氧肾上腺素组,并显著高于去甲肾上腺素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黄素组、去甲肾上腺素组新生儿出生时的Apgar评分显著低于去氧肾上腺素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新生儿出生后5min、出生后10min的Apga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的低血压、头痛、眩晕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去氧肾上腺素组的高血压、胃肠道反应、多汗、心悸发生率显著低于去甲肾上腺素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去氧肾上腺素对产妇及新生儿的安全性更高,且剖宫产手术腰麻后低血压的预防效果,与麻黄素、去甲肾上腺素比较无差异。  相似文献   

3.
车向明 《河北医学》2016,(4):661-664
目的:探究不同药物对剖宫产产妇低血压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到2014年12月在我院进行剖宫产的8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三组:麻黄素组、多巴胺组和去氧肾上腺组,在麻醉后,观察不同用药母体低血压的发生率,记录新生儿Apgar评分和产妇入室后5min(T1),麻醉后2min(T2),5min(T3),10min(T4),15min(T5),25 min(T6),术毕(T7)共七个时间段的收缩压(SBP)及心率(HR).结果:麻黄素组低血压的发生率为33.3%,多巴胺组低血压的发生率为24.0%,去氧肾上腺组低血压的发生率为4.0%,三组低血压发生率经比较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产妇SBP比较,三组产妇的SBP在7个时间段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产妇心率在七个时间段的比较,麻黄素组产妇心率上升,多巴胺组和去氧肾上腺组产妇心率下降.麻黄素组与多巴胺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巴胺组和去氧肾上腺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去氧肾上腺素、多巴胺、麻黄素三种药物都具有稳定产妇血压的作用,但是去氧肾上腺素副作用少,且可以降低心率,较其它两种药物优势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4.
不同方法预防脊麻后低血压对剖宫产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麻醉前预先输注胶体液扩容和脊麻后立即给予麻黄素或苯肾上腺素预处理三种方法在预防剖宫产产妇低血压的有效性以及新生儿安全性方面的差异。方法:选择ASAⅠ~Ⅱ级的择期剖宫产患者180例,随机分成三组,每组60例,万汶组(V组)、麻黄素组(E组)和苯肾上腺素组(P组)。V组麻醉前预输注万汶10 ml/kg,术中以平衡液10 ml/(kg.h)维持;E组和P组麻醉开始前即以平衡液10 ml/(kg.h)维持,在腰麻药推注的同时分别以5 mg/min和50μg/min的速度泵注麻黄素和苯肾上腺素2 min,之后所有患者若出现低血压给予麻黄素10 mg静注处理。观察并记录各组患者麻醉前及术中的血压、心率,追加麻黄素的总量,新生儿脐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和胎儿娩出后1 min和5 min Apgar评分。结果:三组患者术前血压的基础值及术中血压的最高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组和P组的最低收缩压、血压下降幅度明显小于V组,E组和P组追加麻黄素的总量明显少于V组(P〈0.05),E组和P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P组无反应性高血压和心动过缓。新生儿脐动脉血pH值、PaO2及BE值P组明显高于V组和E组(P〈0.05),V、E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 min和5 min Apgar评分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麻黄素或苯肾上腺素预处理比麻醉前预先应用胶体液扩容的方法更能有效地预防剖宫产患者脊麻后的低血压,但在维持胎儿酸碱平衡稳定方面,苯肾上腺素则更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麻黄素、间羟胺对预防剖宫产手术腰麻后低血压的效果及对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7年1—12月60例剖宫产产妇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麻黄素组)、观察组(间羟胺组),每组30例。记录两组产妇低血压次数、新生儿脐动脉血气pH值、碱剩余值(BE)、乳酸值(Lac)、新生儿1min、5min Apgar评分、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产妇出现低血压3例,对照组产妇出现低血压1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pH值、BE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Lac值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出生后1min、5min 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注小剂量间羟胺在预防剖宫产腰麻后低血压效果优于麻黄素,并且对新生儿的影响更小。  相似文献   

6.
陈兰凤  高宝斌  李军 《浙江医学》2013,35(13):1272-1274
目的对比观察去氧肾上腺素和麻黄碱预防剖宫产蛛网膜下腔阻滞后低血压的临床效果及对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行剖宫产手术患者1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去氧肾上腺素组(A组)和麻黄碱组(B组),各80例。在蛛网膜下腔阻滞成功后分别以去氧肾上腺素40滋g/min和麻黄碱3mg/min的速度泵注6min,观察并记录两组产妇麻醉前及术中血压(SBP)、心率(HR)及追加麻黄碱的总量。胎儿娩出后抽取脐动脉行血气分析,并在1、5 min行Apgar评分。结果两组新生儿脐动脉血气分析中pH、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碳酸氢根离子(HCO3-)结果均在正常范围;与A组比较,B组PaO2、PaCO2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pH、HCO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1、5min 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术前血压的基础值、术中血压的最低值、最高值及追加麻黄碱的总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产妇均无反应性高血压和心动过缓等不良反应。结论使用去氧肾上腺素或麻黄碱均能有效地预防剖宫产患者蛛网膜下腔阻滞后低血压的发生,但在维持胎儿酸碱平衡稳定方面,去氧肾上腺素则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7.
择期剖宫产手术患者120例,行腰硬联合麻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麻黄素组(A组)、苯肾上腺素组(B组)和麻黄素+苯肾上腺素组(C组).记录3组患者麻醉前后的血压、心率,恶心或呕吐发生率,阿托品使用率和其他不良反应;新生儿脐动脉血血气分析和Apgar评分.小剂量麻黄素联合苯肾上腺素在剖宫产手术中处理腰麻低血压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和麻黄素、苯肾上腺相比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苯肾上腺素对剖宫产术脊麻后低血压的合适预注射剂量.方法 择期行剖宫产术产妇8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分成4组(n=20):苯肾上腺素预注射50 μg(P1组)、100 μg(P2组)、150 μg(P3组)和对照组(C组,无预注射),快速输注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至胎儿取出前(控制总量≤500 mL,于L3~4间隙鞘内注入布比卡因9 mg+吗啡0.2 mg,注药后随即产妇平卧位静脉注射上述不同剂量的苯肾上腺素,胎儿取出前若发生产妇低血压,给予适当(50 μg或100 μg)苯肾上腺素静脉注射.结果 胎儿取出前低血压发生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动过缓发生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产妇未发生反应性高血压;随着苯肾上腺素预注射剂量增加,各组产妇胎儿取出前平均最低收缩压(SBP)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随着鞘内苯肾上腺素预注射剂量的增加低血压出现时间延迟且低血压出现的次数及苯肾上腺素总干预剂量逐渐减小,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术中恶心呕吐发生率,新生儿Apgar评分和脐静脉血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苯肾上腺素预注射100 μg联合胶体快速输注有利于减少择期剖宫产脊麻后低血压发生次数,心动过缓发生率较低,能较好维持产妇血流动力学稳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分析麻黄素与去氧肾上腺素在预防产科仰卧位低血压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0例行剖宫产的产妇均分为2组(n=100),其中对照组采用麻黄素预防产科仰卧位低血压,实验组应用去氧肾上腺素预防产科仰卧位低血压,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经对比观察,实验组产妇采用去氧肾上腺素1、2、5min后的心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产妇,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经过治疗低血压发生率(5.00%)显著低于对照组产妇低血压发生率(30.00%),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去氧肾上腺素对维持患者血压、心率的稳定比麻黄素效果更佳,产妇的心脏不适感降低,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上大量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阿拉明和苯肾上腺素预防剖宫产麻醉后低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在我院实施剖宫产的产妇75例随机分为阿拉明组、苯肾上腺素组和对照组,阿拉明组给予阿拉明,苯肾上腺素组给予苯肾上腺素,而对照组静脉滴注液中不加任何药物,观察三组低血压的发生率。结果麻醉后阿拉明组和苯肾上腺素组收缩压及心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麻醉后阿拉明组和苯肾上腺素组收缩压及心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阿拉明组和苯肾上腺素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拉明和苯肾上腺素均能有效地预防术中低血压的发生,且效果相同。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预防性静脉注射去氧肾上腺素和麻黄碱对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产妇及胎儿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的单胎、足月产妇10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两组(n=50):麻黄碱组(E组)和去氧肾上腺素组(P组)。E组椎管内注射局麻药同时静脉注射麻黄碱5 mg,用微量泵持续静脉输注麻黄碱0.83 mg.min-1至胎儿娩出;P组椎管内注射局麻药同时静脉注射去氧肾上腺素60μg,用微量泵持续静脉输注去氧肾上腺素16.7μg.min-1至胎儿娩出。采集脐动脉和脐静脉血样行血气分析。记录麻醉诱导至胎儿娩出时间、切皮至胎儿娩出时间、子宫切开至胎儿娩出时间(分娩时间)、新生儿1、5min Apger评分。记录产妇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如高血压、低血压、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动过速、恶心呕吐)。结果两组麻醉诱导至胎儿娩出时间,切皮至胎儿娩出时间,子宫切开至胎儿娩出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E组比较,P组胎儿脐动脉和脐静脉血pH值和B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低血压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E组比较,P组恶心、呕吐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预防性静脉注射去氧肾上腺素和麻黄碱可有效降低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产妇低血压发生率,且对胎儿无明显影响。预防性静脉注射去氧肾上腺素可以降低产妇恶心和呕吐。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芬太尼,利多卡因联合应用于剖宫产术麻醉对新生儿脉搏氧饱和度的影响。方法 将40例产妇随机分为两组,芬太尼组(n=20)采用芬太尼、利多卡因联合硬膜外腔麻醉,常规组(n=20)采用单纯利多卡因硬膜外麻醉,记录手术开始及胎儿娩出的时间,术前及术毕麻醉平面、麻醉效果、新生儿娩出后1.5min时Apgar评分,新生儿的脉搏血氧饱和度及心率。结果 芬太尼组麻醉效果较完善(P〈0.01),两组手术过程及麻醉平面,新生儿娩出后1.5min时Apgar评分、脉搏血氧饱和度及心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芬太尼、利多卡因联合硬膜外阻滞能够提高镇痛时效,对新生儿脉搏氧饱和度无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苯肾上腺素与黄碱对腰麻下低血压剖腹产母婴的影响。方法 50例接受腰麻下剖腹产初产妇随机均分为苯肾上腺素(B)组和麻黄碱(M)组。记录术中产妇的麻醉平面、血压、心率、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量及母婴的不良反应,并评估新生儿Apgar评分及检测脐动脉血气。结果两组产妇身高、体重、年龄、孕周统计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在麻醉平面、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量、不良反应方面、新生儿Apgar评分、PO2、PCO2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后各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组产妇心动过速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而新生儿脐动脉血pH值及BE值低于F组(P〈0.05)。结论苯肾上腺素与麻黄碱对治疗腰麻下剖腹产患者的低血压效果相似,但对新生儿影响更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并探讨腰硬联合麻醉复合去氧肾上腺素在剖宫产术中预防仰卧位综合征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住院性剖宫产产妇88例,依照入院编号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观察组给予腰硬联合麻醉复合去氧肾上腺素麻醉,对照组给予单纯腰硬联合麻醉复合多巴胺,比较2组患者的麻醉效果,2组患者在麻醉前后的心率和收缩压、舒张压,并观察2组患者的仰卧位综合征发生率。结果2组患者进入手术室时麻醉前的心率、收缩压和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在麻醉后5 min、10 min 心率、收缩压和舒张压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新生儿的出生后的5 min 和10 min 后的 Apgar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仰卧位综合征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剖宫产术产妇应用腰硬联合麻醉复合去氧肾上腺素能够预防仰卧位综合征的发生,减少产妇和胎儿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临床推广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丙泊酚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用于剖宫产全麻的应用价值及其安全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丙泊酚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用于剖宫产全麻诱导,对比观察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对产妇血液动力学及新生儿脐血血气和Apgar评分的影响,选择ASAⅠ-Ⅱ级足月妊娠初产妇60例,随机分为全身麻醉组(M组)和硬膜外麻醉组(E组),每组各30例。分别记录产妇入室后(T0)、麻醉诱导(T1)、手术切皮时(T2)、胎儿剖出即刻(T3)等时点的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的变化。两组产妇均在新生儿娩出时抽取脐动、静脉血,进行血气分析,分别记录两组切皮至新生儿娩出时间(S-DI)、子宫切开至新生儿娩出时间(U-DI)、新生儿出生1min和5min Apgar评分。结果:全麻组和硬膜外组的S-DI时间分别为(5.4±1.5)min和(10.1±2.2)min,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U-DI时间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麻组和硬膜外组新生儿脐动、静脉血血气分析和新生儿出生1 min和5 min Apgar评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2.0mg/kg切皮前单次静脉推注应用于剖宫产全麻诱导是安全有效的,母体血液动力学控制理想,对新生儿脐血血气和Apgar评分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肾上腺素对剖宫产手术腰麻诱导的低血压的预防效果及对新生儿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腰麻下剖宫产手术产妇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肾上腺素组(A组)和麻黄碱组(E组),每组30例,两组产妇鞘内注药前均快速输入复方氯化钠注射液250ml和6%羟乙基淀粉130/0.4250ml预负荷。于L3~4间隙穿刺,蛛网膜下腔以0.2ml/s向头端注入0.5%布比卡因重比重液2ml(10mg)。鞘内注药即刻注射,A组一次性注射肾上腺素6μg(1min),E组一次性注射麻黄碱5mg(1min)。同时两组快速输注复方氯化钠溶液250ml,监测两组产妇鞘内注药后不同时点收缩压及心率变化,低血压、恶心呕吐、寒战、心动过缓、反应性高血压和心动过速发生情况,记录新生儿娩出后1min和5min的Apgar评分。结果鞘内注药后, A组收缩压高于E组(P<0.01),组内不同时间的收缩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分组与时间有交互作用(P<0.05);两组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不同时间的心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组与时间无交互作用(P>0.05)。E组低血压发生率(26.7%)显著高于A组(6.7%),两组均无心动过缓、反应性高血压和心动过速发生。两组新生儿出生后1min和5min的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防性静脉注射肾上腺素6μg可有效预防剖宫产手术腰麻诱发的产妇低血压和恶心呕吐意外,对胎儿未见不良影响。肾上腺素的最佳剂量及对胎儿酸碱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小剂量去氧肾上腺素对剖宫产患者腰-硬联合麻醉后低血压的预防效果.方法:择取86例实施剖宫产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全部患者均实施腰-硬联合麻醉,同时予以液体同步负荷,观察组在液体同步负荷中加用小剂量去氧肾上腺素,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低血压发生情况和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血糖、乳酸以及pH.结果:观察组低血压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少,pH值、1 min Apgar评分明显比对照组高,且乳酸、血糖均明显比对照组低,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剖宫产患者腰-硬联合麻醉后应用小剂量去氧肾上腺素,可有效预防和减少低血压的发生,同时对于胎儿血气影响也比较小,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中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对剖宫产新生儿脐血血气分析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的产妇,根据是否发生低血压将其分成Ⅰ组〔对照组,收缩压≥100mmHg(1mmHg=0.133kPa)〕和Ⅱ组(低血压组,收缩压<100mmHg),分别测定母亲动脉血气、新生儿脐动、静脉血气分析值,并评定新生儿1minApgar评分。结果取胎儿时2组产妇动脉血血气分析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脐静脉和脐动脉血血气分析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新生儿1minApa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剖宫产术中低血压对新生儿不利,应积极采取措施予以纠正。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小剂量去氧肾上腺素对剖宫产患者腰-硬联合麻醉后低血压的预防效果。方法:择取86例实施剖宫产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全部患者均实施腰-硬联合麻醉,同时予以液体同步负荷,观察组在液体同步负荷中加用小剂量去氧肾上腺素,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低血压发生情况和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血糖、乳酸以及pH。结果:观察组低血压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少,pH值、1 min Apgar评分明显比对照组高,且乳酸、血糖均明显比对照组低,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剖宫产患者腰-硬联合麻醉后应用小剂量去氧肾上腺素,可有效预防和减少低血压的发生,同时对于胎儿血气影响也比较小,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在术前预扩容的基础上,观察麻黄碱或(和)苯肾上腺素对剖宫产术者腰硬联合麻醉后低血压的影响。方法 120例择期行剖宫产的足月孕产妇,ASAⅠ-Ⅱ级,无任何合并症。术前30min内静脉输入万汶(l0ml/kg)进行麻醉前的预扩容后,随机分为麻黄素组(麻黄素10mg)、苯肾上腺素组(苯肾上腺素100μg)、麻黄素+苯肾上腺素组(麻黄素5mg+苯肾上腺素50μg)及对照组(等量生理盐水5m1),每组30例。无创监测腰硬联合麻醉前及麻醉后1、3、5、10、15、20、25、30min时产妇的血压及心率。结果麻醉过程中,对照组产妇血压出现了下降后恢复正常、心率出现了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给予麻黄素和/或苯肾上腺素的三组产妇的血压与心率较平稳,麻醉前后未出现明显变化,与未给药组在多个时间点上有统计学差异。结论麻黄素和苯肾上腺素单独或联合使用均可防止剖宫产腰硬联合麻醉后的低血压,改善心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