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5 毫秒
1.
目的:探讨替吉奥胶囊(S-1)治疗老年晚期胃癌的有效性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在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治疗的经病理证实的60例老年晚期胃癌病人,给予国产替吉奥胶囊单药口服化疗。结果60例患者中,完全缓解(CR)2例,部分缓解(PR)1例,稳定(SD)22例,进展(PD)19例,有效率(RR)为31.66%,疾病控制率(DC)为68.33%,无疾病进展时间(PFS)为3.2个月(95% CI 为2.6~5.6个月),总生存时间(OS)为15.2个月(95% CI 为10.4~22.7个月)。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替吉奥胶囊单药口服化疗近期疗效高,不良反应轻,可推荐位一线治疗老年晚期胃癌。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吉西他滨联合化疗与其他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方法233例晚期NSCLC按照一线所接受化疗方案分为吉西他滨联合化疗组与其他方案组,按照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进行疗效评价。结果118例患者接受吉西他滨联合化疗,另外115例接受其他方案化疗。吉西他滨联合化疗组与其他方案组客观有效率(42.4%VS42.6%)、疾病稳定(31.4%V527.8%)、疾病进展(26.3%VS29.6%)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90),两组中位生存时间(MST)分别为18.1个月和14-3个月(P=-0.010),中位无进展生存(PFS)为5.9个月和5.7个月(P=o.987)。结论吉西他滨联合化疗与其他方案方案治疗晚期NSCLC近期疗效和PFS相似,但吉西他滨联合化疗的总生存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紫杉醇为基础的两药化疗方案联合腹腔灌注化疗(IPC)对合并腹腔种植转移的晚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初治的173例合并腹腔种植转移的晚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116例采用紫杉醇为基础的两药静脉化疗方案联合IPC(全身化疗+IPC组),57例单纯采用紫杉醇为基础的两药静脉化疗方案(全身化疗组).分析纳入观察病例的临床特征,包括性别、年龄、病理分级、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无进展生存期时间(PFS)及总生存时间(OS).采用Kaplan-Meier法及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IPC对晚期胃癌生存的影响.结果 173例合并腹腔种植转移的晚期胃癌患者,中位随访15.5个月,中位PFS 5.81个月,中位OS 10.30个月.全身化疗+IPC组中位PFS 6.6个月,中位OS 11.1个月;全身化疗组中位PFS 5.0个月,中位OS 10.1个月.全身化疗+IPC组PFS优于全身化疗组(P<0.05),2组间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ECOG评分、有无ICP是影响合并腹膜种植转移的晚期胃癌患者PFS、OS的独立预后因素.2组主要毒性反应包括消化道反应、肝功能异常、骨髓抑制(主要是粒细胞下降),2组间毒性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含紫杉醇两药方案全身化疗联合ICP治疗合并腹腔种植转移的晚期胃癌能提高疗效、延长生存期,且耐受性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奥沙利铂加替吉奥(SOX)方案与多西他赛加顺铂、氟尿嘧啶(DCF)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晚期胃癌患者65例,随机分为SOX方案33例,DCF方案32例,比较两组有效率(RR)、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和总生存时间(OS)。结果 SOX方案RR为42.42%,PFS为5.4个月,OS为9.5个月,DCF方案RR为46.88%,PFS为6.0个月,OS为10.0个月,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案主要不良反应为血液学毒性和消化道反应,SOX方案白细胞减少和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DCF方案(P<0.05或P<0.01)。结论 SOX方案与DCF方案比较疗效相似,部分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含培美曲塞的化疗方案二线或三线治疗晚期胃肠道恶性肿瘤的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 选取2011-01-01至2013-12-31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科收治的晚期胃癌和晚期结直肠癌患者34例,其中晚期胃癌17例,晚期结直肠癌17例。患者在二线或三线治疗选择含培美曲塞的方案,培美曲塞的用法为500 mg/m2,静脉滴注,1次/3周或300 mg/m2,静脉滴注,1次/2周。根据RECIST 1.0版标准评价疗效,并计算客观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同时采用NCI-CTC3.0标准评价毒副作用,随访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和总生存时间(OS)。结果 晚期胃癌患者中部分缓解(PR)1例,稳定(SD)8例,进展(PD)8例,客观有效率为5.8%,疾病控制率为52.9%|PFS为0.5~10.2个月,中位PFS为2.8个月|OS为1.5~18.0个月,中位OS为9.5个月。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中PR 3例,SD 5例,PD 9例,客观有效率为17.6%,疾病控制率为47.1%|PFS为0.7~5.8个月,中位PFS为2.0个月|OS为1.6~16.3个月,中位OS为10.2个月。28例患者发生消化道反应,12例发生骨髓抑制,无化疗相关性死亡病例。结论 含培美曲塞的方案治疗晚期胃肠道恶性肿瘤有一定疗效,毒副作用轻,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6.
孙婷  李平  张梅  朱耀东 《中医学报》2019,34(7):1523-1527
目的:通过观察健脾解毒通络方联合替加氟维持治疗的晚期胃癌患者,分析该方案对晚期胃癌患者无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 Free Survival,PFS)、总体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的影响并研究与晚期胃癌预后相关的临床因素。方法:搜集30例晚期胃癌患者,并对接受该方案维持治疗后的PFS、OS进行统计分析并研究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30例患者中位PFS是(15. 000±4. 674)个月;中位OS是(27. 000±5. 439)个月; 1年生存率约78. 94%; 2年生存率约36. 84%; 3年生存率约10. 52%,5年生存率约10%;手术治疗对能明显延长PFS但对OS无明显差异;淋巴结转移能明显减少PFS、OS;脏器转移情况是决定PFS、OS长短的相关因素。结论:健脾解毒通络方联合替加氟维持治疗可以提高晚期胃癌患者近期疗效,改善生存质量,延长无疾病进展时间,总生存期也有延长趋势,且不良反应低,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新药治疗下晚期胃癌患者生存预后因素,并建立可靠的预测模型。方法 收集我院肿瘤内科2015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晚期胃癌(AGC)患者的的临床特征、辅助检查资料、治疗相关资料、疗效评估、疾病转归等相关临床资料,建立数据库,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单因素生存分析,并根据单因素分析结果、将部分因素纳入多因素Cox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筛选出影响AGC患者生存的影响因素。R软件用于分析生存率及通过多因素分析结果建立生存列线图。编制校准曲线和一致性指数(C-index)以确定预测能力和判别能力。通过时间相关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临床决策曲线分析(DCA)以证实列线图模型的预测能力。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转移部位数目、接受治疗线数、一线治疗疗效是否达到疾病控制率(DCR)、一线治疗中位无进展生存(PFS)时间,以及一线是否接受手术治疗与AGC患者总生存(OS)显著相关(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一线是否接受手术治疗、接受治疗线数、一线治疗PFS时间、腹膜转移与晚期胃癌患者OS显著相关,是影响AGC患者OS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列线图的C-index为0.785(95%CI,0.744~0.826)。校准曲线也证实了模型与实际生存的一致性。此外,ROC曲线和DCA结果表明该模型对AGC患者OS有较好的预测能力。结论 AGC伴腹膜转移患者生存期较短,而一线治疗PFS时间>7.0月、接受三线及后线治疗与较长的生存期相关;选择性对部分晚期胃癌患者进行含手术的系统治疗方案可改善其生存期。本研究构建的列线图是一个可靠的AGC预后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多西他赛联合氟尿嘧啶、顺铂一线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RR)、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及安全性.方法 对35例经过细胞学或组织学证实的既往未治疗的晚期胃癌患者,应用多西他赛联合氟尿嘧啶、顺铂治疗.并研究其治疗胃癌的RR、PFS及安全性.结果 1例患者因为在第1周化疗中出现消化道大出血后不愿继续化疗而退出.中位随访时间7.1个月.在能够评价疗效的34例患者中,部分缓解(PR)14例,稳定(SD)9例,进展 (PD)11例,无完全缓解(CR)病例,RR为41.2%.中位PFS为5.3个月;Ⅲ~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恶心、呕吐及腹泻发生率分别54.3%、17.1%、14.3%.结论 多西他赛联合氟尿嘧啶、顺铂一线治疗晚期胃癌能够提高治疗有效率,延长PFS,患者对不良反应能够耐受.  相似文献   

9.
黄鼎智  刘志辉  谭晓虹  岑洪  胡晓桦 《广西医学》2006,28(10):1534-1536
目的观察草酸铂(OXA)联合5-氟脲嘧啶(5-VU)和亚叶酸钙(CF)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及毒性反应。方法21例无法手术或既往治疗失败的晚期胃癌患者,接受OXA联合方案化疗:第1至第4天OXA35mg/m^2,第1~4d CF 200mg/m^2,第1~4天5.FU500mg/m^2,21d为1周期。结果16例初冶患者有效率43.8%,5例复治患者无缓解。全部患者中位疾病进展时间(TTP)6.0个月,中位生存期(MST)10个月,1年生存率(OS)28.6%,2年预期OS14.3%。初治患者中住,TTP8.0个月,MST11个月,1年OS37.5%,2年预期OS18.75%。化疗主要毒性为呕吐、腹泻、骨髓抑制及周围神经炎,大多较轻,耐受性良好。结论OXA联合5-FU及CF方案对初治晚期胃癌疗效肯定,毒副反应轻,值得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紫杉醇联合奥沙利铂-线治疗进展期胃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96例进展期胃癌患者接受紫杉醇+奥沙利铂方案一线化疗。紫杉醇100~135mg/m^2dl,奥沙利铂75—85mg/m^2d2。14天为一个周期。结果客观有效率(ORR)52.08%,疾病控制率(DCR)94.79%,中位无疾病进展期(Pvs)7.2个月(95%CI6.023~8.377),中位总生存时间(OS)11.7个月(95%CI10.094—13.306)。主要毒副反应为中性粒细胞减少、白细胞减少、贫血、血小板减少、恶心、呕吐、腹泻、末梢神经毒性、乏力、转氨酶升高。结论以紫杉醇联合奥沙利铂方案一线治疗进展期胃癌,近期疗效好,疾病控制率高,毒副反应可耐受,可作为进展期胃癌的一线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紫杉醇联合氟尿嘧啶(PF方案)与奥沙利铂及表阿霉素联合氟尿嘧啶(FAP方案)一线治疗进展期胃癌的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进展期胃癌42例,其中PF方案治疗组22例,具体用法:紫杉醇150 mg/m2静脉滴注3 h,d1;亚叶酸钙120 mg/m2静脉滴注,d1~5;5-氟尿嘧啶350mg/m2静脉滴注,d1~5;21 d为1周期,FAP方案治疗组20例,具体用法:奥沙利铂130 mg/m2静脉滴注2 h,d1;表阿霉素60 mg/m2静脉滴注,d1;亚叶酸钙120 mg/m2静脉滴注,d1~5;5-氟尿嘧啶350 mg/m2静脉滴注,d1~5;21 d为1周期。两组均3周期评价疗效。结果:PF方案和FAP方案的有效率(RR)分别为45.5%和50.0%(P=0.768),总生存时间(OS)分别为14.0个月和13.0个月(χ2=0.014,P=0.905),无进展生存期(PFS)分别为7.0个月和10.0个月(χ2=4.463,P=0.035)。两组方案的恶心呕吐、关节肌肉痛及外周神经毒性反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毒副反应发生率近似。结论:与PF方案相比,FAP方案一线治疗进展期胃癌可延长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但PF方案患者的耐受性较好。  相似文献   

12.
胃癌是危害国民身体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每年新发胃癌病例约40万,死亡人数约30万例,居恶性肿瘤第3位[1].多数胃癌患者初诊时即为局部晚期或存在远处转移,失去手术机会,即使是接受根治性切除术的胃癌患者,仍有40%~60%会出现疾病复发.对于这部分晚期胃癌患者,化疗仍是其主要的治疗手段[2].然而在过去30年中,胃癌的化疗研究进展缓慢,目前尚无标准方案.本研究尝试在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XE-LOX方案)化疗的基础上应用卡培他滨维持化疗治疗晚期胃癌,取得初步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TF方案和FOLFOX6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消化内科收住的54例经病理确诊的晚期胃癌患者,A组采用TF化疗,B组采用FOLFOX6方案,对两组的近期疗效、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总生存期、无疾病进展时间、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A组有效率为46.40%,无疾病进展时间为5.5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8.0个月;B组有效率为46.20%,无疾病进展时间为5.5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8.5个月,两组差异均无计学意义。A组和B组的生活质量改善率分别为64.3%和30.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不良反应均表现为消化道反应及骨髓抑制方面,其中以恶心、呕吐最常见,其次白细胞下降及贫血。结论TF方案和FOLF0x6方案治疗晚期胃癌近期疗效均较好,在不良反应以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方面,TF方案均优于FOLFOX6方案,具有更好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蒽环类或泰素耐药的晚期乳腺癌的近期疗效、远期生存及安全性。方法:32例经细胞学或组织学证实的对蒽环类或泰素耐药的晚期乳腺癌患者接受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研究终点为:客观有效率(ob jective response rate,ORR)、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 ed ian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中位生存期(m ed ian overallsurvival,OS)及安全性。结果:中位随访12.7月,32例患者均可接受疗效及生存评价,其中完全缓解1例(comp lete response,CR),部分缓解10例(partial response,PR),稳定12例(stab le d isease,SD),进展9例(progression d isease,PD)。RR为34.4%,中位PFS为6.2月,中位OS为13.7月。3/4度中性粒细胞减少、腹泻及手足综合症发生率分别为:15.7%、12.5%和6.3%。结论: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蒽环类或泰素耐药的晚期乳腺癌能够取得较好的疗效及生存期,副作用轻。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培美曲塞二线治疗晚期非鳞癌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客观有效率(RR)、中位无进展时间(PFS)及安全性。方法 21例经过一线三代含铂化疗方案失败的晚期非鳞癌NSCLC患者,接受培美曲塞单药二线治疗,主要观察指标是RR、中位PFS及安全性。结果 21例患者均可接受疗效和生存评价。其中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3例(14.3%)、稳定(Stable disease,SD)12例(57.1%)、进展(Progression disease,PD)6例(28.6%),没有患者达到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RR为14.3%,临床获益率(Clinical benefit rate,CBR)71.4%,中位PFS为4.1个月。没有Ⅲ~Ⅳ度的血液学毒性和神经系统毒性。结论培美曲塞单药二线治疗能够提高一线三代含铂化疗失败的晚期非鳞癌NSCLC的RR、中位PFS,耐受性更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厄洛替尼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晚期NSCLC(腺癌和鳞癌)患者,腺癌和鳞癌患者均分为未治疗组、化疗组、靶向治疗组及化疗+靶向治疗组.靶向治疗服用厄洛替尼.通过生存分析比较各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及中位总生存期(OS).结果 肺腺癌及肺非腺癌各自的四组间,中位PFS、OS均存在统计学差异,靶向治疗组中位PFS、OS均较未治疗组的长.肺腺癌患者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型组和野生型组的中位OS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厄洛替尼治疗的晚期NSCLC患者中位PFS及OS较未治疗者长;厄洛替尼治疗的肺腺癌患者,EGFR基因突变型者中位OS较野生型者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贝伐单抗与XELIRI方案联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近期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 25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应用贝伐单抗与XELIRI方案联合治疗.贝伐单抗的剂量为7.5 mg/kg;第1天伊立替康200 mg/m2静脉输注30~90 min;希罗达1 000 mg/m2,一天2次,持续14天;每21天为1个治疗周期.每2个治疗周期后评价疗效并记录毒副作用.结果 25例患者治疗后总客观缓解率28.0%,疾病控制率60.0%无进展生存期(PFS)为(7.9±2.11)个月.其中,一线治疗10例,CR 1例、PR 3例、SD 4例、PD 2例,客观缓解率40.0 %,PFS为(9.70±1.52)个月;非一线治疗15例,CR 0例、PR 3例、SD 4例、PD 8例,客观缓解率20.0%,PFS为(6.71±1.51)个月;2组PF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毒副作用主要为消化道反应;2例出现3~4级腹泻,1例出现3~4级粒细胞减少,高血压3例,蛋白尿2级2例,予对症治疗后好转.结论 贝伐单抗联合XELIRI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确切,不良反应无明显加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同步放化疗对不能手术切除的局部晚期肝外胆管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07年2月至2012年2月绍兴市人民医院肿瘤放疗科收治的38例不能手术切除的局部晚期肝外胆管癌患者,随机分成序贯放化疗组(19例)与同步放化疗组(19例),均采用调强适形放疗,其中同步放化疗组接受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化疗。治疗结束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不良反应,并进行生存分析。结果:序贯放化疗组和同步放化疗组有效率分别为42.1%(8/19)和63.2%(12/19),疾病控制率分别为78.9%(15/19)和84.2%(16/19),中位疾病无进展生存时间分别为8.3和10.4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分别为14.2和15.6个月,其中中位疾病无进展生存时间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两组患者放化疗不良反应均可控,其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于不能手术且体力状况评分≤2分的局部晚期肝外胆管癌患者,序贯放化疗与同步放化疗均能有效延长疾病无进展生存时间和总生存时间,且耐受性良好,其中同步放化疗效果可能更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