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目的:研究长链非编码RNA NEAT1在骨质疏松症中的表达及对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分化的作用。方法:收集正常人和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组织,运用Real-time PCR检测NEAT1的表达水平。在卵巢去势(OVX)和鼠尾悬吊(TS)诱导的小鼠疏松股骨中,在小鼠前成骨细胞系MC3T3-E1和人间充质干细胞hMSC向成骨分化过程中以及小鼠巨噬细胞系RAW264.7向破骨分化过程中,检测NEAT1的表达水平。利用敲低Neat1的慢病毒感染MC3T3-E1和RAW264.7细胞,分别采用碱性磷酸酶(ALP)染色确定成骨细胞活性以及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观察破骨细胞活性变化。结果:NEAT1在患者疏松的骨组织中、小鼠的疏松股骨组织中以及RAW264.7细胞破骨分化过程中表达明显增多;而在MC3T3-E1和hMSC成骨分化过程中表达明显降低。ALP染色显示敲低Neat1显著加重成骨细胞活性,TRAP染色显示敲低Neat1显著抑制破骨细胞活性。结论:长链非编码RNA NEAT1在成骨分化过程中低表达,在破骨分化过程中过表达,并通过促进破骨细胞分化及抑制成骨细胞分化诱发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2.
氯化镧对RAW264.7细胞分化为破骨细胞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飏  江川  刘翔  李哲  尚江荫子  邹帆  戴闽 《重庆医学》2014,(26):3480-3482
目的:研究氯化镧对 RAW264.7细胞分化为破骨细胞的抑制效果及其对破骨细胞形成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重组鼠核因子κB受体活化素的配体(RANKL)诱导小鼠巨噬细胞系(RAW264.7)细胞破骨分化模型,给予不同浓度氯化镧(2.5、20.0、100.0μmol/L)处理后,采用MTT法检测24、48、72 h的细胞增殖活性;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观察破骨细胞形成数量;RT-PCR技术检测TRAP、c-fos、CAⅡ、RANK及TRAF6的基因表达。结果 MTT结果显示不同浓度氯化镧均对RAW264.7细胞增殖能力无影响(P>0.05);TRAP染色显示氯化镧可使RANKL诱导生成的破骨细胞数量减少,但不同浓度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RT-PCR结果显示各浓度氯化镧均可下调各基因的表达。结论氯化镧可抑制RAW264.7细胞分化为成熟破骨细胞,其机制与RANKL/RANK信号通路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低氧/低氧诱导因子(HIF) -1α通路对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耦联的调控作用.方法 取出生2~3d条件性基因敲除小鼠颅盖骨的成骨细胞与4~8周龄C57BL/6小鼠股骨破骨细胞的前体细胞,建立基因敲除小鼠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前体细胞共培养体系(野生型、HIF-1α-/-、Vhl-/-、HIF - 1α-/-/Vhl -/-共培养).采用RT-PCR技术检测成骨细胞中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 mRNA和骨保护素(OPG) mRNA的表达以及破骨细胞中标志酶基因TRAP mRNA的表达,甲苯胺蓝染色观察破骨细胞溶骨形成的骨陷窝.结果 RT-PCR检测结果显示:与野生型共培养比较,HIF-1α-/-共培养的成骨细胞中RANKL mRNA表达上调、OPG mRNA表达下调(均P<0.05),破骨细胞TRAP mRNA表达上调;Vhl-/-共培养和HIF-1α-/-/Vhl-/-共培养的成骨细胞中RANKL mRNA表达下调、OPG mRNA表达显著上调(均P<0.05),破骨细胞TRAP mRNA表达下调;随着共培养时间的延长,成骨细胞中RANKL mRNA和OPG mRNA表达均逐渐减少,而破骨细胞TRAP mRNA表达均逐渐增加.甲苯胺蓝染色倒置显微镜观察显示:共培养第9天,破骨细胞骨吸收陷窝出现;随着共培养时间的延长,骨吸收陷窝面积和深度逐渐增加;与野生型共培养比较,HIF-1α-/-共培养的破骨细胞骨吸收陷窝较大且较深,Vhl-/-和HIF-1α-/-/Vhl-/-共培养的破骨细胞骨吸收陷窝较小且较浅.结论 低氧/HIF-1α通路激活后,成骨细胞抑制破骨细胞的分化功能;低氧/HIF-1α通路阻断后,成骨细胞促进破骨细胞的分化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实验性牙周炎对小鼠骨髓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生成的影响,初步探讨ROS在牙周炎中的作用。方法:选用8周龄C57BL/6雌性小鼠20只,采用丝线结扎法建立实验性牙周炎动物模型,在术后4周取材,对小鼠上颌骨进行micro?CT扫描、HE染色及TRAP染色;取小鼠四肢骨髓,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骨髓中ROS含量水平。结果:实验组术后4周,上颌第二磨牙从釉牙骨质界到牙槽嵴顶的距离增大,近远中及根分叉处牙槽骨吸收明显,成骨细胞减少;单位长度破骨细胞数显著增多(P < 0.001);小鼠骨髓中ROS平均荧光强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01)。结论:ROS含量在实验性牙周炎小鼠骨髓中增加,可能影响成骨和破骨细胞的分化,参与牙周炎骨吸收。  相似文献   

5.
目的和方法为了研究Smad3基因的功能,用基因打靶的方法建立了Smad3基因剔除小鼠。通过分析小鼠的表型,发现Smad3基因剔除小鼠主要表现为骨关节炎和粘膜免疫缺陷,我们进一步分析了小鼠骨骼方面的表型。取出生后4d和4周的Smad3基因剔除和野生型小鼠的膝关节,脱钙,石蜡包埋,切片,进行H&E染色观察它们的微观结构。发现在4d时,基因剔除小鼠和野生型小鼠相比,胫骨短小。在4周时可以观察到基因剔除小鼠骨小梁稀疏,骨小梁体积变小。另外,还发现在Smad3基因剔除小鼠胫骨的皮质骨宽度明显小于野生型小鼠。通过X射线和测量6周龄小鼠股骨的骨密度和骨矿含量。结果结果显示Smad3基因剔除小鼠的骨密度和骨矿含量均低于野生型小鼠。这些结果表明Smad3基因剔除导致小鼠发生骨质疏松。利用原位杂交检测成骨细胞的标志分子-骨钙素、碱性磷酸酶和骨桥素基因表达降低,提示成骨细胞减少。用RT-PCR检测到核结合因子2、骨涎蛋白、骨钙素、Ⅰ型胶原在基因剔除小鼠表达降低,而胸腺中的IFN-γ表达降低。用TRAP染色来检测出生后8d的Smad3基因剔除小鼠骨切片中破骨细胞,并且用Osteometrics公司的骨计量软件分析骨切片,结果表明基因剔除小鼠的NOc/TAr(破骨细胞数目,单位骨小梁面积)、OCs/Bs(破骨细胞表面积,骨表面积)和NOc/BPm(破骨细胞数目,单位骨面积)等指标均高于野生型小鼠。为了进一步验证基因剔除小鼠的破骨细胞的分化受到影响,分离Smad3和野生型小鼠的骨髓细胞,向破骨细胞的方向进行诱导分化,TRAP染色结果表明基因剔除小鼠的骨髓细胞分化成破骨细胞数目显著多于野生型小鼠。结论Smad3基因剔除引起成骨细胞数量减少,破骨细胞数目增多,从而导致小鼠骨小梁稀疏、骨密度降低,引起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紫云英苷对小鼠骨髓源巨噬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macrophage, BMM)向破骨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 从C57BL/6小鼠的股骨与胫骨骨髓腔中提取小鼠BMM细胞,并使用含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和梯度浓度的紫云英苷(0、50、100、200μmol/L)的培养基培养5~7天,通过TRAP染色、共聚焦荧光染色与RT-PCR检测BMM细胞向破骨细胞分化的水平。结果 培养5~7天后,TRAP染色与F-actin环检测显示紫云英苷显著抑制了RANKL诱导下小鼠BMM细胞向破骨细胞的分化,且抑制效果与紫云英苷浓度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RT-PCR结果显示紫云英苷显著抑制了小鼠BMM细胞中破骨分化相关基因TRAP、CTSK、NFATc1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 紫云英苷能够有效抑制RANKL诱导下小鼠BMM细胞向破骨细胞的分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白藜芦醇对LPS刺激下体外破骨细胞形成的作用途径和作用机制。方法 小鼠RAW264.7巨噬细胞分3组培养,即空白组(Sham组)、LPS组[空白组+LPS(1μg/ml)]和Res组[LPS组+白藜芦醇(10μmol/L)]。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法检测各组成熟破骨细胞数量,酶联免疫吸附试实验(ELISA)法检测各组上清液中TNF-α和IL-1β的含量,荧光定量聚合酶反应法(Q-PCR)检测各组中TNF-α和IL-1β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核转录因子κBp65(NF-κBp65)与IκBα中磷酸化蛋白的水平。结果 TRAP染色:Res组TRAP染色阳性的破骨细胞数目相比LPS组明显减少;ELISA检测:LPS组中各炎性细胞因子表达水平较Sham组显著升高(P<0.05),Res组较LPS组各炎性细胞因子表达显著降低(P<0.05);Q-PCR检测:LPS组TNF-α和IL-1β mRNA的表达水平较Sham组明显升高(P<0.05),Res组中TNF-α、IL-1β的基因表达明显被抑制(P<0.05);Western blot法检测结果显示,Res组IκBα和p65的磷酸化水平相对于LPS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 白藜芦醇可以通过NF-κB信号通路下调LPS刺激下小鼠RAW 264.7巨噬细胞中TNF-α与IL-1β的表达,进而影响破骨细胞的形成,有望作为治疗无菌性松动引起的炎性骨溶解的关键靶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促甲状腺激素(TSH)对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系RAW264.7细胞诱导分化为破骨样细胞过程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系RAW264.7细胞,以破骨细胞分化因子(RANKL)诱导分化,同时加用不同浓度TSH处理7d,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鉴定并计数阳性细胞数量,采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分化标志蛋白TRA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组织蛋白酶K(Cathepsin K)的基因表达.结果 RAW264.7细胞可在RANKL诱导下分化为破骨样细胞,高表达TRAP、MMP-9和Cathepsin K基因,TSH可剂量依赖性抑制细胞分化并下调上述基因的表达.结论 TSH可抑制破骨细胞的分化,对于维持骨量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低强度超声在小鼠颅骨溶解模型中对破骨细胞增殖分化的干预,为临床治疗关节松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30只BALB/c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颗粒组和超声组,每组10只。采用改良磨损颗粒法复制小鼠颅骨溶解模型,在术后15 d获取小鼠颅顶骨骨组织标本,HE染色观察炎细胞渗出量和骨溶解面积变化;扫描电镜检测骨片吸收陷窝面积百分比;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TRAP)观察破骨细胞增殖分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定位观察损伤骨组织中骨保护素(OPG)的表达变化。结果:HE染色,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颗粒组和超声组炎细胞渗出量和骨溶解面积明显增加(P<0.01);与颗粒组比较,超声组骨溶解面积明显降低(P<0.05),而2组炎细胞渗出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扫描电镜,超声组骨片吸收陷窝面积百分比显著低于颗粒组(P<0.01)。TRAP染色,超声组破骨细胞数量明显低于颗粒组(P<0.01)。免疫组织化学,超声组OPG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颗粒组及空白对照组(P<0.05)。结论:低强度超声能抑制小鼠颅骨溶解模型中破骨细胞的增殖分化,有效降低聚乙烯磨损颗粒所致的骨溶解效应,从而增强关节假体周围骨的密度和强度,降低关节松动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新型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29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免疫调节等作用,但其在破骨细胞分化中的作用尚未见报道?本研究探讨IL-29对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基(receptor activation of nuclear-κB ligand,RANKL)诱导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破骨前体细胞)向破骨细胞分化的作用?方法:流式检测IL-29特异性受体IL-28Rα在RAW264.7细胞表面的表达,CCK8法检测IL-29对RAW264.7细胞增殖的影响?不同浓度IL-29重组因子加入到RANKL诱导的RAW264.7向破骨细胞分化的体系中,5 d后通过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检测IL-29对破骨细胞数目的影响?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IL-29对破骨细胞标志性基因TRAP?CTR?CTSK及相关基因TRAF6?RANK表达的影响?结果:IL-29呈剂量依赖性抑制RANKL诱导的RAW264.7中破骨细胞的形成,100 ng/mL IL-29可显著抑制破骨细胞的形成以及破骨细胞形成相关基因TRAP?CTR?CTSK?TRAF6?RANK的表达?结论:本研究首次证实IL-29可以抑制破骨细胞形成及其功能?  相似文献   

11.
肿瘤坏死因子α对小鼠破骨细胞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在诱导破骨细胞分化的体外骨髓细胞培养系统中,研究破骨细胞分化因子(RANKL)存在和不存在的情况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破骨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选用小鼠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依赖性非附着性骨髓细胞,在含有25μg/L M-CSF和0,l,10,100μg/L TNF-α的α-MEM培养液中培养5 d后,观察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TRAP)阳性多核细胞的形成;细胞在含有25 μg/L M-CSF和30μg/L sRANKL的α-MEM培养液中进行培养,比较加入和不加人10μg/L TNF-α培养4、5、6和9 d后,所形成的TRAP( )多核细胞的数目和骨吸收面积.结果:TNF-α在没有RANKL的情况下,不能诱导小鼠骨髓细胞形成破骨细胞.在RANKL存在的情况下,TNF-α可促进破骨样细胞的形成和骨吸收,但对破骨细胞分化的促进作用仅表现在培养的早期.结论:在RANKL存在的情况下TNF-α可促进破骨细胞的分化,但不能取代RANKL.TNF-α加速破骨细胞的形成,却并不延长其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2.
强直性脊柱炎滑膜细胞破骨表型及分化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通过检测破骨细胞(osteoclast,OC)在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骶髂关节及髋关节滑膜组织中的表达及分化因素的研究,探讨AS骨与软骨破坏机制。方法酶组织化学染色技术(TRAP染色)检测滑膜细胞破骨表型,原位杂交技术检测滑膜组织中TNF-α mRNA、VEGF mRNA、MMP-3 mRNA的表达;培养正常滑膜成纤维细胞,加入TNF-α、VEGF,培养AS滑膜成纤维细胞,加入抗TNF-α、抗VEGF,钙钴法检测碱性磷酸酶(ALP)表达,放射免疫法检测骨钙素(bone gla protein,BGP)含量,分析其在AS滑膜成纤维细胞成骨中的作用。结果经TRAP染色,TNF-α mRNA、VEGF mRNA和MMP-3 mRNA在AS滑膜组织中阳性表达,而对照组阴性表达,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AS组滑膜TRAP染色阳性细胞同时表达MMP-3;AS组滑膜成纤维细胞培养ALP染色阳性数、BGP分泌增加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TNF-α、VEGF单克隆抗体可以抑制滑膜成纤维细胞骨钙素的分泌。结论AS滑膜组织中表达TNF-α、VEGF,两种因子可以诱导滑膜成纤维细胞分化为成骨细胞(osteoblast,OB),在这种OB存在的条件下,滑膜组织内破骨细胞前体可以分化为成熟的OC并表达MMP-3。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在高浓度葡萄糖的条件下,唑来膦酸盐(ZOL)对破骨细胞分化及功能的影响,以及p38丝裂原蛋白活化激酶(p38 MAPK)通路在其中的调控机制。方法 将RAW264.7细胞向破骨细胞方向分化诱导,分为4组:低糖组(5.5 mmol/L葡萄糖)、高糖组(16.5 mmol/L葡萄糖)、低糖+ZOL组(5.5 mmol/L葡萄糖+0.1 μmol ZOL)、高糖+ZOL组(16.5 mmol/L葡萄糖+0.1 μmol ZOL)。MTT法测定各组细胞增殖活性,光学显微镜检测RAW264.7细胞的迁移数目,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各组破骨细胞细胞骨架的清晰程度。增加第 5 组:高糖+ZOL+SB203580(16.5 mmol/L 葡萄糖+0.1 μmol ZOL+10 μmol SB203580)后,TRAP染色鉴定各组阳性破骨细胞数量;将RAW264.7细胞与牙本质磨片共同培养,扫描电子显微镜测定各组细胞骨吸收陷窝的数量及面积;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破骨细胞相关因子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细胞增殖实验中各组细胞增殖情况无明显差别。高糖条件对RAW264.7细胞的迁移具有促进作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制细胞骨架的清晰程度及破骨细胞封闭区的形成;下调p38 MAPK、p-p38 MAPK、NFATc1、CTSK、TRAP 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从而对破骨细胞的分化及功能发挥抑制作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加入唑来膦酸盐后,RAW264.7细胞迁移受到抑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骨架的清晰程度进一步下降,破骨细胞封闭区的形成被进一步破坏破;p38 MAPK、p-p38 MAPK、NFATc1、CTSK、TRAP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降低,进一步抑制破骨细胞分化及功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加入SB203580后,破骨细胞分化和骨吸收功能受到抑制,p38 MAPK、p-p38 MAPK表达受到抑制,下游NFATc1、CTSK、TRAP表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糖条件抑制破骨细胞的分化生成和骨吸收功能。ZOL通过p38 MAPK信号通路实现了对高糖条件下破骨细胞分化及功能的抑制作用,提示p38 MAPK分子通路可作为唑来膦酸盐调控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获得大量高质量小鼠破骨细胞,为体外研究破骨细胞骨吸收功能提供丰富的细胞来源.方法 采用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aerophag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M-CSF)和破骨细胞分化因子(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factor-κB ligand,RANKL)诱导小鼠骨髓单核细胞分化为破骨细胞,并通过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artrate-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TRAP)染色和骨吸收实验来鉴定破骨细胞及其噬骨能力.结果 诱导3 d后可见TRAP( )多核细胞出现,诱导5 d后骨片上可见蓝紫色的吸收陷窝.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TRAP( )多核细胞数目和吸收陷窝呈现时间依赖性增长趋势(P<0.05).结论 M-CSF和RANKL诱导小鼠骨髓单核细胞可产生大量的具有活跃噬骨能力的破骨细胞.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人骨髓瘤细胞RPMI8226诱导破骨前体细胞分化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RPMI8226细胞能表达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基(receptor activator of NF-κB Ligand,RANKL)蛋白和RANKL裂解酶(TACE、ADAM19)mRNA表达。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细胞化学染色鉴定成熟破骨细胞。利用重组人RANKL蛋白(rhRANKL)、条件培养液和人抑制性RANKL单克隆抗体(RANKL mAb)参与培养,诱导RAW264.7细胞分化为成熟破骨细胞。结果 Western blotting法证实RPMI8226细胞表达跨膜型和可溶型RANKL(mRANKL,sRANKL)。RT-PCR法证明RPMI8226细胞表达RANKL、RANKL裂解酶和TRAP mRNA。TRAP染色观察RPMI8226细胞、MG-63细胞条件培养液与rhRANKL均能明显诱导RAW264.7细胞分化为TRAP阳性多核成熟破骨细胞。RT-PCR法证实此3组能刺激RAW264.7细胞上调TRAP mRNA表达。TRAP染色和TRAP mRNA表达中发现RANKL mAb能阻断RPMI8226细胞条件培养液和rhRANKL诱导的破骨前体细胞分化成熟作用。结论骨髓瘤RPMI8226细胞能表达RANKL,其条件培养液可能含sRANKL,能使RAW264.7细胞分化成TRAP阳性多核成熟破骨细胞。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补骨脂素对破骨细胞分化的影响,以及对破骨细胞ERα、IL-17R基因表达的调节作用,初步阐明补骨脂素抗骨质疏松作用.方法 采用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体外诱导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分化为破骨细胞,以雌二醇作为阳性对照药,补骨脂素分为高剂量(10 μmol/L)、中剂量(5 μmol/L)、低剂量(2.5 μmol/L).通过TRAP染色细胞数和骨吸收陷窝数评价药物抑制破骨细胞分化作用,同时采用RT-PCR和ELISA检测破骨细胞MMP-9、Cathepsin K、TRAP基因表达和蛋白水平,反映破骨细胞活性,RT-PCR和ELISA检测IL-17R、ER-α的基因表达和蛋白水平,初步探讨补骨脂素作用机制.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补骨脂素高、中、低3个浓度均显著抑制破骨细胞形成数和骨陷窝形成数,同时对Cathepsin K、TRAP、IL-17R的基因表达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 <0.05,P<0.01),并且显著增强ER-α基因表达(P<0.01).高、中、低剂量的补骨脂素对MMP-9的基因表达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与对照组比较,高、中剂量的补骨脂素对Cathepsin K的蛋白含量有非常显著的抑制作用(P<0.01);高、中、低剂量的补骨脂素对TRAP、MMP-9、IL-17R的蛋白含量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P<0.01);高、中、低剂量的补骨脂素均显著促进ER-α的蛋白表达(P<0.01).结论 补骨脂素对破骨细胞的形成和溶骨活性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该作用可能通过提高破骨细胞雌激素受体的表达和抑制IL-17R的表达实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初步探索低氧诱导因子-1(HIF-1)信号通路在绝经后骨质疏松(PMOP)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C57BL/6J雌性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去卵巢绝经后骨质疏松组(B组)、溶剂对照组(C组)和HIF-1α抑制剂2-甲氧雌二醇(2ME2)治疗组(D组),每组15只。造模后3月处死小鼠,采用ELISA检测血清雌激素、小鼠Ⅰ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PINP)及小鼠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CTX-1)等骨代谢指标, HE染色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观察骨结构及破骨细胞变化,免疫组化检测HIF-1α、HIF-1β、脯氨酰羟化酶结构域蛋白(PHD)、Hipple-Lindau肿瘤抑制蛋白(VHL)及低氧诱导因子抑制因子(FIH)等HIF-1信号通路的调节产物。取A、B组小鼠骨髓诱导培养破骨细胞,Western blot检测抑制蛋白激酶B (Akt)、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核因子-κB (NF-κB)信号通路后破骨细胞内HIF-1α变化。结果 B组小鼠骨代谢指标较A组升高( P<0.001),破骨细胞HIF-1α蛋白阳性表达,骨髓区HIF-1α蛋白表达量较A组升高( P<0.001),HIF-1β、PHD、VHL、FIH水平无明显变化。HIF-1α抑制剂抑制HIF-1后,去卵巢骨质疏松小鼠骨代谢指标降低( P<0.001),骨质疏松程度明显改善。予以Akt、ERK、NF-κB信号通路抑制剂干预后,去卵巢骨质疏松小鼠破骨细胞内HIF-1α水平均下降( P<0.05)。结论 HIF-1信号通路参与了小鼠PMOP的病理演变过程,抑制HIF-1信号通路可改善PMOP的严重程度;PMOP破骨细胞内HIF-1信号通路的上调可能与Akt、ERK、NF-κB这3条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熊果酸(UA)对破骨细胞(OC)增殖分化的影响,探讨其在正畸力致牙根吸收过程中的作用以及与OC间的关系。方法:对小鼠单核/巨噬系细胞RAW264.7进行OC诱导,采用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法及骨吸收陷窝观察鉴定诱导是否成功。采用CCK-8法选取对RAW264.7无细胞生物毒性适宜浓度的UA,观察其对RAW264.7增殖分化的影响。实验组在培养液中加入梯度浓度为1.0、2.5、5.0、10.0、20.0和40.0μmol·L-1 UA,对照组不加UA。结果:TRAP染色及骨吸收陷窝观察,诱导培养RAW264.7细胞5 d后,可见TRAP染色阳性细胞;扫描电镜下吸收陷窝呈圆形和椭圆形等,底壁较粗糙,边界较清晰。表明RAW264.7细胞成功向OC分化。CCK-8检测,高浓度UA(>10.0μmol·L-1)显著抑制OC的增殖;适宜浓度UA(5.0μmol·L-1)既在生物安全浓度范围内,又抑制OC的增殖;低浓度UA(< 2.5μmol·L-1)无作用。结论:RANKL可诱导RAW264.7细胞分化成熟。UA与OC增殖分化有关联,其在适宜浓度(5.0μmol·L-1)时对OC增殖有抑制作用,且呈时间依赖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BM2 10 955延缓骨量丢失、抑制骨吸收的细胞药效和作用机制。方法 由 10日龄新西兰兔四肢长骨分离破骨细胞接种于象牙片和盖玻片上培养 ,应用TRA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 )、TB(甲苯胺蓝 )和吖啶橙荧光染色等技术 ,观察不同浓度BM2 10 955药物对破骨细胞生存率、骨吸收功能和凋亡率等细胞药效评价指标的影响。结果 BM2 10 955降低TRAP( )多核细胞数目 ,10 -8mol/L组较对照组减少 73% ;BM2 10 955抑制骨片吸收陷窝的形成 ,作用强度与药物浓度有关 ,10 -12 、10 -10 和 10 -8mol/L组抑制率分别为 31.5 8%、76 .32 %和87.99% ;10 -8mol/L以上药物浓度对破骨细胞凋亡有诱导作用 ,10 -4 mol/L组凋亡指数为 6 2 %。结论 诱导破骨细胞凋亡、降低破骨细胞生存数目并抑制细胞的骨吸收功能是BM2 10 955延缓骨丢失、抑制骨吸收的主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0.
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外周血单核细胞分化为破骨细胞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孙嗣国  马保安  周勇  范清宇 《医学争鸣》2005,26(21):1988-1991
目的:验证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是否可以直接诱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分化为具有骨吸收作用的破骨细胞. 方法:小白鼠PBMCs体外培养中加入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α(IL-1α)及巨噬细胞克隆集落刺激因子(M-CSF);同时,分别加入细胞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的拮抗剂RANK:Fc和抗TNF-α中和抗体. 对培养终末细胞作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破骨细胞特征性标志物抗酒石酸磷酸酶(TRAP)的表达;并以象牙磨片上虫蚀样骨吸收陷窝的形成为指标检测其生物学活性. 结果:PBMCs体外培养形成大量TRAP阳性的多核细胞(MNCs);象牙磨片上见到虫蚀样骨吸收陷窝,后者的面积对TNF-α呈剂量依赖性. RANK:Fc对此现象无抑制作用,而抗TNF-α中和抗体可完全阻断该现象的发生. 结论:TNF-α能够直接诱导PBMCs分化为具有骨吸收功能的破骨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