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目的探讨正常卵巢和卵巢肿瘤中Hedgehog信号通路的表达。方法采用RT—PCR和免疫组织、细胞化学染色检测26例卵巢肿瘤组织、3例卵巢癌细胞株(SKOV3、A2780和COC1)和7例正常卵巢组织中Hedgehog信号通路的信号分子SHH、IHH、PTCH、SMO和GLI1的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通过实时定量RT—PCR对随机抽取的11例卵巢肿瘤组织和5例正常卵巢组织进行PTCH和GLI1 mRNA水平的比较。结果SHH、IHH、PTCH、SMO和GLI1的mRNA在卵巢肿瘤组织中均有表达;SHH mRNA在正常卵巢组织中不表达,而IHH、PTCH、SMO和GLI1的mRNA在正常卵巢组织中有表达;在卵巢肿瘤组织中,PTCH和GLI1的mRNA表达水平高于正常组织(P〈0.05)。SHH、IHH、PTCH、SMO和GLI1蛋白在卵巢肿瘤组织中均呈阳性表达,在正常卵巢组织中不表达。卵巢癌细胞株SKOV3、A2780和COC1均有IHH、PTCH、SMO和GLI1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SHH仅在SKOV3和A2780中表达。结论卵巢肿瘤中存在Hedgehog信号通路,在部分卵巢肿瘤中有Hedgehog信号通路过度激活的现象。  相似文献   

2.
GLI1基因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Guo JF  Li ZS  Jin ZD  Gao J  Gong YF  Jin J  Man XH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12):826-828
目的探讨胰腺癌组织中Hedgehog信号通路成员GLI1 mRNA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25例胰腺癌组织及其相应近癌旁组织、癌旁正常组织GLI1 mRNA的表达,并分析胰腺癌组织中GLI1 mRNA表达与肿瘤大小、分化程度及转移的关系。结果GLI1 mRNA在胰腺癌组织、近癌旁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8.0%(17/25)、24.0%(6/25)、0;胰腺癌组织GLI1 mRNA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近癌旁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均P〈0.01);GLI1 mRNA阳性表达率与肿瘤分化程度相关(P=O.014),与肿瘤大小、有无淋巴结及远处转移无关(P〉0.05)。结论GLI1 mRNA在胰腺癌组织中有较高的阳性表达率,且其表达率与肿瘤分化程度相关。检测GLI1表达有助于胰腺癌的诊断,可能作为判断胰腺癌恶性程度及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正常卵巢和卵巢肿瘤中Hedgehog信号通路的表达.方法 采用RT-PCR和免疫组织、细胞化学染色检测26例卵巢肿瘤组织、3例卵巢癌细胞株(SKOV3、A2780和COC1)和7例正常卵巢组织中Hedgehog信号通路的信号分子SHH、IHH、PTCH、SMO和GLI1的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通过实时定量RT-PCR对随机抽取的11例卵巢肿瘤组织和5例正常卵巢组织进行PTCH和GLI1 mRNA水平的比较.结果 SHH、IHH、PTCH、SMO和GLI1的mRNA在卵巢肿瘤组织中均有表达;SHH mRNA在正常卵巢组织中不表达,而IHH、PTCH、SMO和GLI1的mRNA在正常卵巢组织中有表达;在卵巢肿瘤组织中,PTCH和GLI1的mRNA表达水平高于正常组织(P<0.05).SHH、IHH、PTCH、SMO和GLI1蛋白在卵巢肿瘤组织中均呈阳性表达,在正常卵巢组织中不表达.卵巢癌细胞株SKOV3、A2780和COC1均有IHH、PTCH、SMO和GLI1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SHH仅在SKOV3和A2780中表达. 结论 卵巢肿瘤中存在Hedgehog信号通路,在部分卵巢肿瘤中有Hedgehog信号通路过度激活的现象.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CD147)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大肠癌临床病理因素问的关系。探讨其与大肠癌侵袭和转移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88例大肠癌患者癌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对照组织中CD147的表达,以图象分析软件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大肠癌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对照组织中CD147表达阳性率呈递减改变。CD147的表达与大肠癌患者年龄、肿瘤分型、肿瘤分化程度未见相关性(P〈0.05),而在大肠癌患者伴转移组显著高于无转移组(P〈0.05)。结论:CD147在大肠癌患者组织中的表达增高与大肠癌侵袭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含表皮生长因子和卵泡抑素结构域的跨膜蛋白(TPEF)、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1(STATI)在大肠癌中的表达水平及其意义。方法:采用SYBR GreenI荧光定量RT—PCR技术对50例大肠癌组织和相应正常大肠黏膜组织中的TPEFmRNA及STAT1 mRNA的表达进行检测,并分析其表达情况与临床病理资料的相关性。结果:癌组织中TPEFmRNA及STAT1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相应正常组织(P〈0.05);肿瘤TNM分期中T3/T4癌组织表达水平明显低于TI/T2癌组织(P〈0.05);合并淋巴结转移的组织中表达水平亦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TPEFmRNA与STAT1mRNA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癌组织=0.537,r正常组织=0.851,P〈0.001)。结论:TPEF、STAT1基因在大肠癌组织中低表达,与大肠癌的转移相关,可作为大肠癌恶性潜能的检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粘着斑激酶(focaladhesin kinase,FAK)的表达与大肠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0例癌旁5cm组织、癌组织中FAK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FAK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大肠组织(P〈0.05);在淋巴结转移组的阳性率显著高于淋巴结未转移组(92.9% vs 50%,P〈0.05);Dukes分期中的B期组、C期组及D期组的阳性率分别高于A期组,差异具有显著性(77.8%、85.7%、87.5% vs 16.7%,P〈0.05)。结论:FAK高表达的大肠癌组织具有更强的浸润及淋巴结转移能力。  相似文献   

7.
C1usterin和Survivin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调亡抑制蛋白Clusterin和Survivin在大肠癌组织和相应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00例大肠癌癌组织和相应的癌旁正常组织的Clusterin和Survivin的表达情况,并进行相关的分析。结果Clusterin在大肠癌组织中其阳性率为67.O%,癌旁正常组织为18.O%,两者差异十分显著(p〈0.01);Survivin在大肠癌组织中其阳性率为58%,癌旁正常组织为3%,两者差异十分显著(P〈0.01);Clusterin和Survivin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具有一定的相关性(r=0.225,P〈0.01)。结论Clusterin和Survivin在大肠癌组织中具有较高的表达率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性,表明可能是大肠癌的生存基因,这为大肠癌的基因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P53、Bcl—2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P53、Bcl-2在大肠癌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与大肠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及其临床和病理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ABC法检测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78例新鲜大肠癌手术标本的癌,癌旁及其中的26例正常黏膜组织中P53、Bcl-2的表达情况,同时取29例大肠腺瘤进行P53、Bcl-2的测定,结合临床病理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大肠癌、癌旁和正常组织中P5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67%、29.49%和0,癌、癌旁和正常组织P53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癌表达明显高于癌旁表达(P<0.05)。轻、中、重度不典型增生腺瘤中P5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5.00%,66.67%和83.33%,随着不典型增生程度增加而渐升高。大肠癌、癌旁和正常组织中Bcl-2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7.69%,85.90%和15.39%,癌、癌旁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织(P<0.05),癌旁表达明显高于癌表达(P<0.05)。在不典型增生腺瘤中,随着不典型增生程度增加,Bcl-2阳性表达率升高,但在癌变时又有所下降。重度不典型增生腺瘤中表达为75.00%,在癌变时为57.69%。Bcl-2阳性表达与大肠癌分化、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在腺瘤中,P53和Bcl-2表达呈负相关(r=-0.61)。结论:P53和Bcl-2协同作用参与了大肠癌的发生发展,P53与肿瘤分化、分期有关。P53在大肠腺瘤向腺癌演变中起极为重要的作用。Bcl-2和大肠癌分化、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无关。因此,P53和Bcl-2等相关基因的多基因联合检测具有早期诊断的价值,特别是在大肠腺瘤重度不典型增生和恶变的鉴别诊断方面更具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在人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和癌旁正常黏膜组织中检测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5(ERK5)蛋白和mRNA表达情况,对照临床病理参数,探讨ERIC5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食管鳞癌组织(食管鳞癌组)和癌旁正常组织(正常组)各115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两组ERK5蛋白表达,RT—PCR法检测ERK5mRNA相对表达量,并分析ERK5蛋白、mRNA表达与食管鳞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食管鳞癌组及正常组ERK5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90.4%和68.6%,两组ERK5蛋白表达有显著差异(P〈0.05);食管鳞癌组及正常组ERK5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O.82±0.07、0.61±0.02,两组ERK5mRNA表达有显著差异(P〈0.05)。不同的病理分级分期的食管鳞癌ERK5蛋白、mRNA表达有显著差异(P〈0.05)。而不同的性别、年龄的食管鳞癌ERK5蛋白、mRNA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ERK5蛋白和mRNA表达呈正相关。结论ERK5蛋白和mRNA表达在癌组织中较癌旁正常组织高;分期越高分化程度越低及发生淋巴结转移的食管鳞癌组织中ERK5蛋白和mRNA的表达水平越高。提示高表达的ERK5和食管癌的恶性程度和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MMP-2表达与肝细胞癌侵袭、转移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人肝细胞癌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的表达与肝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选择52例有完整随访资料的原发性肝癌及相应癌旁组织标本、20例正常肝组织标本,用RT-PCR方法检测癌、癌旁组织及正常组织中MMP-2mRNA的表达。结果:①MMP-2mRNA在肝癌中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中MMP2mRNA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癌组织中MMP-2mRNA表达与术后复发时间呈负相关(r^2=0.868,P〈0.05),与病理学分级呈正相关(r^2=0.786,P〈0.05);③癌组织中MMP-2mRNA的表达与肝外转移呈正相关(r^2=0.812,P〈0.05);④癌旁组织中MMP-2mRNA的表达与术后复发时间呈负相关(r^2=0.854,P〈O.05)。结论:MMP-2mRNA与肿瘤的分化程度,侵袭、转移能力,复发倾向相关,在临床中可望作为肿瘤分化、复发、转移的评估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大肠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proliferator—activatedreceptor,PPAR)中PPARy和PPAR8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采用SYBRGreenI实时定量RT—PCR技术检测38例手术切除的大肠癌及相应癌外正常大肠组织中PPARγ和PPAR8mRNA的表达。结果①表达阳性率PPARymRNA在癌组织低于相应癌外正常组织(52.6%VS86.8%,P=0.001),PPARSmRNA在两者间无差异(50.0%VS44.7%,P=0.646)。大肠癌组织PPARγmRNA的表达水平低于癌外正常组织[0.0016(0,0.017)VS0.011(0,0.088),P=0.036];PPARSmRNA则两者间表达无差异[0.086(0,0.24)VS0.052(0,0.19),P=0.73]。②大肠癌浸润越深,PPARγmRNA相对表达水平越低,PPAR8mRNA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间无明显关联。③PPARγ和PPARSmRNA表达无相关性(r=0.098,P=0.560)。结论大肠癌PPARγmRNA低表达,且与大肠癌浸润程度有关;PPARγmRNA表达无明显上调,两基因间表达水平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微小RNA-338.3p(miR-338-3p)对人结直肠癌细胞侵袭迁移能力及Smoothened(SMO)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PCR)检测四种人结肠癌细胞系Lovo、HT-29、HCT116、SW620中miR-338—3p表达状况,并以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作为对照。采取脂质体转染miR-338-3p前体(pre—miR-338.3p)至人结直肠癌细胞系SW620,观察细胞转染前后miR-338—3p的表达变化.Transwell侵袭实验及划痕实验检测转染前后细胞侵袭及迁移能力的改变;以Western—blotting和RT-PCR分析sMO蛋白及mRNA表达状况。结果:检测四种结直肠癌细胞系中miR-338—3p表达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细胞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SW620细胞转染pre—miR-338—3p后,miR-338—3p表达水平升高,sMO蛋白表达下降,同时肿瘤细胞侵袭、迁移能力明显增强,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SMOmRNA表达水平在转染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R-338—3p可通过抑制结直肠癌细胞系中SMO蛋白表达从而抑制肿瘤细胞侵袭转移。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大肠癌组织中FHIT和CHFR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ethylation specific PCR,MSP)技术检测46例大肠癌及癌旁正常组织的FHIT和CHFR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结果:大肠癌组织的FHIT和CHFR基因甲基化率分别为54.35%、49.15%,高于癌旁组织13.04%、8.69%,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HIT和CHFR基因甲基化状态与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显著相关性(P<0.05),与年龄、性别、肿瘤部位、Dukes分期无相关性(P>0.05)。结论:FHIT和CHFR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可能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人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物(PTEN)和Notch1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机制以及二者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0例结直肠癌和30例癌旁非肿瘤性组织PTEN和Notch1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及二者的相关性.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PTEN蛋白阳性率为58.3%,明显低于正常结直肠组织的6.7%(P<0.01),且在分化程度、Dukes临床分期、浆膜浸润和淋巴结转移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直肠癌组织中Notch1的阳性率为45.0%,明显高于正常结直肠组织的6.7%(P<0.05),且在分化程度、Dukes临床分期、浆膜浸润和淋巴结转移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直肠癌组织中PTEN与Notch1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PTEN与Notch1的表达失调可能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相关,对PTEN和Notch1表达水平的联合检测可为早期发现和临床治疗结直肠癌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DAPK、FHIT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ethylation-specific PCR,MSP)检测23例大肠癌及相应癌旁正常组织的DAPK、FHIT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结果:大肠癌组织的DAPK、FHIT基因甲基化率分别为60.86%(14/23)、52.17%(12/23),高于癌旁正常组织的13.04%(3/23)、8.69%(2/2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APK、FHIT基因甲基化状态与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显著相关性(P<0.05),与性别、年龄、肿瘤部位、Dukes分期无相关性(P>0.05)。结论:DAPK基因和FHIT基因启动子区的高甲基化可能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肌球蛋白轻链激酶(MYLK)及肌球蛋白轻链9(MYL9)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表达情况及其与NSCLC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60例NSCLC组织、癌旁组织和60例正常肺组织中MYLK mRNA和MYL9 mRNA的表达情况,并分析癌组织MYLK mRNA及MYL9 mRNA表达值与临床分期的相关性。结果 MYLK mRNA、MYL9 mRNA在癌组织中的表达量明显低于癌旁组织及正常肺组织(P均〈0.05),癌旁组织和正常肺组织中MYLK mRNA、MYL9 mRNA表达量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在癌症患者中,淋巴结转移组MYLK mRNA及MYL9 mRNA的相对表达量比无淋巴结转移组高(P〈0.05)。腺癌组织与鳞癌组织MYLK mRNA及MYL9 mRNA的相对表达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MYLK mRNA与MYL9 mRNA的表达呈正相关(P〈0.001),MYLK mRNA及MYL9 mRNA表达与肿瘤临床分期呈正相关(P〈0.05)。结论 NSCLC组织中MYLK mRNA和MYL9 mRNA表达均明显低于癌旁组织及正常组织,MYLK mRNA及MYL9 mRNA的表达与临床分期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陈小会  卢启明 《医学争鸣》2009,(17):1610-1613
目的:探讨β—catenin与hPTYG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预后意义.方法: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79例结直肠癌组织,20例癌旁正常结直肠组织中β-eatenin,hPTTG1的表达,分析两者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及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β-catenin在20例正常结直肠组织均呈正常表达,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异常表达率为7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异常表达率与肿瘤部位、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Dukes分期和腹水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975,6.041,4.347,7.364,5.513,P〈0.05).hPTYG1在正常结直肠组织均呈阴性表达,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为6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阳性表达率与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Dukes分期、腹膜播散和腹水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393,6.446,24.017,5.788,9.614,13.067,P〈0.05).Cox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hPTTG1、淋巴结转移、Dukes分期、腹水、肿瘤大小是独立的预后指标(RR=2.916,3.546,2.703,2.217,1.952,P〈0.05).结论:B-eatenin,hPTYG1的表达异常可能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转移相关.hPTTG1表达可作为评价结直肠癌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Nucleostemin基因及PCNA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检测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53例NSCLC患者的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和15例癌旁正常者的组织中NS蛋白进行检测,并对其与NSCL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关系进行分析。结果:NS蛋白在NSCLC中的表达率为54.7%(29/53)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率0(0/15),NS蛋白腺癌组织的表达率为65.2%(15/23)明显高于鳞癌组织的表达率46.7%(14/30),高、中分化组织的表达率42.9%(15/35)明显低于低分化组织的表达率77.8%(14/18),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患者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oNSCLC组织中PCNA阳性率71.7%(38/53)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6.7%(1/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SCLC患者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NS基因mRNA和蛋白存在明显的高表达趋势,PCNA阳性率显著增高,有利于肿瘤细胞恶性增殖,因而是一种临床应用价值较高的肿瘤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的表达及其与食管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90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16例重度不典型增生/原位癌、28例癌旁正常上皮组织中MMP-1及VEGF-C的表达情况。结果:MMP-1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不典型增生/原位癌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81.11%、81.25%及17.86%(P<0.01),其表达与食管鳞状细胞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以及临床分期均有一定关系,而与分化程度无明显关系(P>0.05)。VEGF-C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不典型增生/原位癌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83.33%、75.00%及25.00%(P<0.01),其表达与食管鳞状细胞癌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均有一定关系(P<0.01和P<0.05),而与分化程度及浸润深度均无明显关系(P>0.05)。两者呈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MMP-1、VEGF-C两者协同促进了食管鳞状细胞癌的浸润与淋巴结转移,可作为判断食管鳞状细胞癌生物学行为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