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南省百岁老年人睡眠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调查海南省百岁老年人的睡眠质量,探讨影响其睡眠质量的相关因素。方法 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采用全样本横断面调查法,对海南省16市(县)百岁老年人进行入户调查,收集一般人口学、主要现患疾病和生活方式等资料,根据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评定睡眠质量,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睡眠质量障碍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 纳入研究的730名百岁老年人中225例存在睡眠障碍(30.8%);PSQI得分(6.44±3.05)分,主要睡眠问题为睡眠效率低(48.5%)、入睡时间长(35.5%)和日间功能障碍(20.6%)。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大小便失禁、心脏病、慢性疼痛是百岁老年人发生睡眠障碍的危险因素;而有午睡习惯和规律饮食是睡眠障碍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 海南百岁老年人睡眠质量不佳,对影响睡眠质量的相关因素进行干预可能改善该人群睡眠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医学生睡眠质量现状及其相关因素,重点探索宿舍环境与睡眠的关联及途径,为提高医学生睡眠质量提供参考。方法 使用中文版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和自行编制的问卷,通过分层整群随机抽样对北京市某大学医学院555名本科生的睡眠情况及其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与多水平线性回归分析睡眠的影响因素。结果 512名学生中,149名(29.1%)学生存在睡眠障碍,200名(39.1%)学生认为宿舍睡眠环境对自己睡眠质量干扰较大或一般,对宿舍环境评价越差的学生睡眠质量也越差(γs=-0.310,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级、睡眠规律性等个体因素,学习、就业压力等社会心理因素,以及宿舍睡眠环境因素均为医学生睡眠障碍的相关因素(P<0.05)。多水平线性回归分析也显示,控制了宿舍层面随机项后,个体对宿舍睡眠环境的主观感知与其睡眠质量存在关联(b=-0.619,P<0.001)。结论 医学生睡眠质量与生理、社会心理及宿舍环境等因素有关,宿舍环境越好,睡眠质量也越高,故应重视宿舍睡眠环境的营造与改善。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睡眠质量和睡眠时间与上海市中老年人群2型糖尿病患病之间的关系。方法 利用2017年上海市社区≥35岁居民2型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数据,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曲线绘制PSQI得分和睡眠时间与2型糖尿病关系的剂量-反应曲线,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睡眠质量、睡眠时间对2型糖尿病患病的影响,并对睡眠质量和睡眠时间与2型糖尿病患病风险的交互作用进行分析。结果 上海市中老年人PSQI分数为(4.09±0.10)分,睡眠质量差的比例为12.55%(95% CI:10.77~14.58),睡眠时间为(7.19±0.03)h。PSQI得分与糖尿病患病呈线性关系,睡眠时间与糖尿病患病呈近似“U”形关系。多因素调整后,睡眠质量差(PSQI得分>7分)和睡眠时间过短(睡眠时间<6 h)能显著增加2型糖尿病的患病风险,OR值分别为1.17(95% CI:1.06~1.30)和1.20(95% CI:1.01~1.41)。进一步分层分析结果显示,仅睡眠时间<6 h且睡眠质量差和睡眠时间≥8 h且睡眠质量差者糖尿病患病风险增加,OR值分别为1.30(95% CI:1.12~1.52)和1.79(95% CI:1.04~3.07)。结论 睡眠质量差和睡眠时间过短与糖尿病患病风险密切相关,而睡眠过长只有在伴随睡眠质量差的情况下与糖尿病患病风险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中学生睡眠问题和自杀行为的发生情况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在沈阳、新乡、重庆、广州市抽取中学生13 817人为研究对象,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统计学指标、睡眠问题(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心理病理状态(青少年亚健康多维问卷,MSQA)和自杀行为等。比较不同特征的中学生睡眠问题、自杀行为检出率的差异,建立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睡眠问题对自杀行为的影响。结果 中学生睡眠问题检出率为26.5%,女生(28.2%)高于男生(24.8%),初中生(17.9%)低于高中生(3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自杀意念、自杀计划、自杀未遂的检出率分别为16。6%、9.6%、4.7%,女生自杀意念的检出率高于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自杀计划和自杀未遂检出率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检验显示,有睡眠问题的学生其自杀行为检出率显著高于无睡眠问题者;PSQI高得分组、睡眠时间≤5 h/d的学生自杀行为检出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存在睡眠问题是自杀行为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且随PSQI得分的增加,发生自杀行为的风险呈上升趋势;而睡眠时间≤5 h/d组自杀行为的发生风险高于其他睡眠时间组。结论 中学生睡眠问题是影响自杀行为发生的重要因素,改善其睡眠质量、合理安排睡眠时间对自杀行为的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在校大学生男男性行为者(MSM)生存质量现状,探讨其生存质量与社会支持的相关关系。方法 分别采用“滚雪球”抽样和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使用WHO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中文版、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分别对符合纳入标准的 重庆市大学生MSM和普通男大学生进行匿名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 共调查253名大学生MSM,其生理、心理、社会关系、环境领域和生存质量总分分别为13.82±2.25、13.14±2.51、13.24±2.96、12.44±2.49、13.12±2.16。大学生MSM生存质量各领域和生存质量总分均低于普通男大学生得分(P<0.05)。典型相关分析表明,反映社会支持的第一典型变量(V1)主要由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决定,反映生存质量的第一典型变量(W1)主要由心理领域和社会关系领域决定。结论 改善大学生MSM的主观感受,提高其对社会支持的利用率,根据不同人口学特征特别是无固定性伴、性角色为“0”、圈内朋友个数极少的大学生MSM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有利于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广州地区2213名大学生手机依赖综合征的 现况调查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大学生手机依赖综合征(MPDs)的发生情况、分布特征及其危 险因素。方法采用统一调查问卷,以整群抽样方法对广州市6所高校2311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 查,分别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群体MPDS的分布和大学生MPDS的危险因 素。结果收回有效问卷2213人(份),其中男生1149人(51.9%),女生1064人(48.1%),平均年龄 (21.33±1.72)岁。广州地区大学生MPDS发生率为23.3%(515/2213)。MPDS发生率在不同年 级、专业、独生子女、月生活费、性格和学习成绩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不同母 亲文化程度、母亲教养方式、父亲教养方式和自觉母亲关爱情况间的MPDS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专业为文学类和法学、月均生活费高、父亲专 制型和民主型教养方式、母亲专制型和溺爱型教养方式、自觉母亲一般关心和不关心/不清楚关心 自己是大学生发生MPDS的危险因素,性格不确定者较性格外向者少发生MPDS。结论广州地 区大学生MPDS发生率高,且无性别差异。应依据其危险因素采取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成年人血清钙离子水平与肝硬化发病风险间的关系。方法在河南省林县食管癌营养干预试验队列中开展巢式病例对照研究。利用全自动生物化学分析仪和酶联免疫法检测281名肝硬化病例和562名对照个体的基线血清钙浓度以及HBsAg、抗一HBc、抗一HCV,采用调查问卷收集研究对象相关基线特征信息。研究对象血钙水平以三分位分组并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计算各组肝硬化发病OR值及其95%C/。结果病例组血清钙离子水平为(1.81±0.84)mmol/L,高于对照组(1.65±0.79)mmol/L,f=一2.640,P=0.008。血清钙的不同取值水平与肝硬化发病率有关(X2=6.888,P=0.0319)。血钙浓度最高组患肝硬化的风险约为最低组的2倍(OR=2.261,95%CI:1.497~3.416,P=0.002),且血钙水平与肝硬化风险呈正相关(X2=6.842,P=0.0089)。结论 中国人群中高血清钙水平可能作为肝硬化发生一项独立的危险因素,其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某医科大学学生睡眠质量与心理状况的关系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5  
目的 了解广州地区医学生睡眠质量与心理状况的关系。方法 运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 (PSQI)和症状自评量表 (SCL -90 ) ,对广州地区 40 9名医学生的睡眠质量及心理状况进行调查。结果 医学生PSQI总分为 5 .89± 2 .32 ,有 1 9.1 %的学生存在睡眠质量问题。SCL - 90各因子与PSQI总分及大多数成分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广州地区医学生睡眠质量较其他地区大学生略差 ,睡眠习惯和心理健康状况是影响大学生睡眠质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睡眠时间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1037例脑梗死住院患者作为病例组,以同期健康体检的1205名非脑血管病者作为对照组,采用统一的调查问卷。数据分析采用χ2、u检验和多 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 以睡眠时间6~8 h者为基准相比,调整年龄、性别、BMI、腰臀围比值、吸烟、饮酒、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以及血脂指标后,睡眠时间<6 h者患脑梗死的风险增加(OR=2.81,95%CI:1.68~4.70);睡眠时间>8 h者与脑梗死无关联(OR=O.76,95%CI:0.48~1.20)。按照性别分层后,睡眠时间<6 h与脑梗死的相关性仍然存在,且女性睡眠时间<6 h者脑梗死发生风险高于男性,OR值分别为5.58(95%CI:1.78~17.52)、2.00(95%CI:1.10~3.64)。结论 睡眠不足可能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广州大学生睡眠质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5,自引:5,他引:25  
目的了解大学生睡眠质量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学校健康教育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以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SleepQualityIndex,PSQI)为测量工具评定大学生的睡眠情况。结果大学生PSQI得分为(6.23±2.62)分,女生得分(6.49±2.60)高于男生(5.94±2.62);28.6%的大学生有睡眠质量问题,女生睡眠质量问题现患率(32.3%)高于男生(24.8%);睡眠环境嘈杂、情绪不稳定、焦虑不安等是影响大学生睡眠质量的因素。结论大学生睡眠质量问题并不少见,常与社会、心理因素有关。应采取综合措施改善大学生的睡眠质量,保护他们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调查中医药高校大学生的睡眠状况,分析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从国内四个区域8所中医药高校,获取7 142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和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共收回有效问卷6 534份,男生有1 778(27.21%)人,女生有4 756(72.79%)人;平均年龄为(20.32±1.23)岁。PSQI平均得分为(4.58±2.30)分,睡眠差(PSQI ≥ 8)的检出率为10.33%。城市生源学生的PSQI得分(4.36±2.32)优于乡镇(4.64±2.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09,P<0.001),外向型(4.50±2.38)和中间型(4.54±2.25)性格的学生PSQI得分优于内向型(4.78±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481,P=0.002),体质指数正常者的PSQI得分(4.52±2.22)优于低体重者(4.64±2.38)、超重者(4.89±2.60)和肥胖者(5.03±2.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892,P=0.001);性别间PSQI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05,P=0.996)。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日常压力数、生活满意度、规律饮食等12个因素可能影响了大学生的睡眠状况。结论 我国中医药高校大学生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多,睡眠质量存在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相似文献   

12.
成年人睡眠时间与脑卒中患病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成年人睡眠时间与脑卒中患病的关系。方法 使用“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CKB)浙江省桐乡市项目点57 704名30~79岁常住居民有效基线调查数据,使用多重logistic回归分析通过调整可能的混杂因素研究睡眠时间和脑卒中患病的关系。结果 调查对象中男性和女性的平均年龄分别为(53.15±10.20)岁和(51.72±9.69)岁,14.43%的男性和15.30%的女性报告睡眠时间≤6 h/d,5.39%的男性和5.95%的女性报告睡眠时间≥10 h/d。男性脑卒中患病率为0.92%,女性为0.44%,均随睡眠时间呈“U”形的分布。在调整年龄、社会经济状况、行为习惯和健康状态的因素后,与7 h/d睡眠时间相比,睡眠时间≥10 h/d与男女性脑卒中患病均存在关联,OR值分别为2.11(95%CI:1.32~3.37)和2.13(95%CI:1.24~3.65),睡眠时间不足与脑卒中之间未见统计学关联。此外,女性睡眠时经常打鼾也与脑卒中的患病相关(OR=1.63,95%CI:1.11~2.40)。结论 睡眠时间过长与脑卒中患病存在关联,女性睡眠时经常打鼾能够增加脑卒中的患病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公共场所环境因素与从业人员睡眠质量间的相关关系 ,为改善环境质量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 1999年从淄博市 4类 11个公共场所中抽取 5 2 8名从业人员为研究对象 ,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作为睡眠质量的评价工具 ,用环境指数和环境优度对环境质量作综合评价。 [结果 ]客房、餐厅、商场、舞厅从业人员的PSQI得分分别为 5 43± 2 90、4 63± 2 76、4 2 7± 2 44、3 83± 2 40 ,4类场所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 =6 2 6,P <0 0 1) ;风速、环境优度分别与PSQI及其成分评分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P <0 0 5或P <0 0 1) ,CO2 与PSQI及其成分评分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P <0 0 5 ) ;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环境优度与睡眠质量间有线性回归关系 (偏回归系数r =-0 43 0、-3 786,P <0 0 1)。 [结论 ]环境因素是影响睡眠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公共场所的环境质量评价越优 ,从业人员的睡眠质量越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广州地区成年人睡眠质量情况并探讨睡眠质量与高尿酸血症的关系。方法 于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在广州市某三甲医院健康管理中心方便抽样选取10000名体检人群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调查问卷采集研究对象人口学特征及生活方式,使用PSQI睡眠量表评定睡眠质量,从医院检验系统调取生化检测结果,使用SPSS 26.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其中一般情况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血清尿酸与睡眠质量的关系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本次共调查8941名成年人,男性4987名(55.77%),PSQI评分为(4.03±2.26)分,女性为(4.52±2.69)分,女性高于男性(t=9.775,P<0.001);与对照组相比,高尿酸血症组PSQI评分降低,分别为4.56±2.60、3.76±1.85(t=15.832,P<0.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校正生活方式、生化指标等因素前后,PSQI评分与高尿酸血症均呈现负相关关系(OR=0.873,95%CI : 0.853~0.893),即睡眠质量越高,血清尿酸水平越高。结论 成年人睡眠质量与高尿酸血症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北京市某社区老年人多次跌倒的发生情况,并探讨跌倒相关因素。方法 以北京市某社区为调查现场,2009年抽取472名老年人采用面对面询问方式进行人户调查,通过 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多次跌倒的影响因素。结果472名老年人中,跌倒>---2次共29 名,多次跌倒发生率为6.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家庭月收入高(OR----1.39,95%CI: 0.67~2.16)、担心跌倒(OR=2.23,95%CI:1.47。3.85)、静态平衡异常(OR=2.48,95%CI:1.84~ 4.05)是老年人多次跌倒的危险因素,楼梯台阶宽度合适(OR=0.49,95%CI:0.21.1.12)、日常用品 易于取放(OR=0.41,95%CI:0.14—1.16)是多次跌倒的保护因素。结论北京市某社区老年人多 次跌倒发生率高,跌倒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应采取综合性措施预防老年人跌倒。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大学生睡眠现状,研究焦虑状况及其他因素对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2016年12月,通过整群随机抽样抽取广东医科大学624名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及自制影响睡眠因素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 624名在校大学生的PSQI平均得分为6.30±2.69,有28.4%的大学生有睡眠质量问题。男女睡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女生PSQI得分、主观睡眠质量及睡眠障碍得分均高于男生。不同年级PSQI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专业PSQI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焦虑组与无焦虑组的PSQI得分及7个因子各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焦虑程度、学习压力、健康状况、锻炼频次、人际关系为大学生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大学生睡眠质量较差,欲提高大学生睡眠质量学校应重视心理健康教育,适当减轻课业压力,完善宿舍管理制度,学生自身应加强锻炼提高身体素质,积极创建良好的宿舍睡眠环境。  相似文献   

17.
我国八省份6~12岁儿童上学日睡眠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6~12岁儿童上学日睡眠的影响因素。方法 2010年9-11月,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 根据地理特征、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 以中国内地8省(直辖市、自治区)为抽样框, 抽取20 603名6~12岁儿童作为研究对象, 调查其睡眠时间及相关生活习惯。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逐步法分析儿童睡眠时间的影响因素。结果 调查6~12岁儿童上学日平均每天的睡眠时间为9.11 h, 睡眠严重不足、睡眠不足和睡眠适中的比例分别为32.82%(7 672/20 603)、39.70%(8 179/20 603)和27.48%(5 662/20 603), 随年龄的增加, 儿童睡眠时间减少, 睡眠严重不足的比例增加。不同性别、城乡及经济水平之间儿童的睡眠时间及不同性别的小学生的睡眠构成并没有差异, 但不同地域(城市和农村)与不同经济地区儿童睡眠构成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农村儿童睡眠严重不足、睡眠适中的比例高于城市(χ2=59.96, χ2=45.47, P<0.05);而睡眠不足的比例低于城市的比例;经济水平高的地区儿童睡眠不足的比例最低, 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调整性别、体重、饮食习惯及运动时间后, 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 对促进儿童睡眠时间满足10 h有积极保护作用的是饮食习惯中习惯吃肉、每日运动, 经济水平高和居住于城市地区。结论 我国儿童存在不良的睡眠卫生习惯;睡眠时间不足呈现低龄化, 农村儿童睡眠严重不足的现象较为常见。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接受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I汀)艾滋病患者脂肪营养不良(LD)情况,探 讨影响LD发生的主要因素。方法2012年5月对261名正在接受ART的艾滋病患者进行问卷调 查,收集人口学、体格测量以及ART相关I临床资料,并评估身体外周部位和中心部位的脂肪变 化。结果261名艾滋病患者中147名出现LD,检出率为56.3%。LD组与非脂肪营养不I曼(NLD) 组在年龄、性别、睡眠质量、体重以及治疗时间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女性患LD的风险是男性的1.894倍(95%CI:1.075—3.338);治疗时间每增加1年, 患LD风险增加1.448倍(95%CI:1.267~1.654);睡眠质量越差的患者越容易发生LD,睡眠质量很 差者患LD的风险是很好者的11.901倍(95%c,:2.701~52.441)。结论LD在接受ART的艾滋病 患者中较常见,性别、治疗时间以及睡眠质量是其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苏州市居民睡眠质量与生活质量的相关关系,为提高苏州市居民生活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苏州市抽取18~55岁城乡居民3225名,运用中文版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和生命质量评价量表(SF一36)进行面访调查,调查数据用SAS9.2统计软件进行偏变量典型相关分析。结果变量典型相关分析表明,调整年龄、性别、职业、婚姻状况、文化程度等因素后,睡眠质量各个因子评分与生活质量各个维度的评分均呈负相关;第1对典型变量的偏变量典型相关系数有统计学意义(P结论苏州市居民睡眠质量对生活质量的活力、总体健康、精神健康有影响,其中日间功能障碍、睡眠障碍、主观睡眠质量是主要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自然人群血尿酸对冠状动脉钙化的影响.方法2012年4-7月对903名(男37 ~ 76岁,女42~76岁)北京市西山社区人群进行心血管危险因素调查、血生化检查及CT冠状动脉钙化扫描.结果尿酸水平位于第1四分位数(1 Q)、2~3Q、4Q人群的冠状动脉钙化率分别为37.2%、45.5%、60.6%(P<0.001),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分别为(109.7±333.1)AU、(133.9±356.9)AU、(200.8±459.4)AU(P<0.001).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随尿酸水平升高冠状动脉钙化风险增加(2~3 Q:OR=1.41,95%CI:1.02~1.95,P=0.040;4 Q:OR=2.60,95%CI:1.78~3.80,P<0.001),但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尿酸与冠状动脉钙化的关系消失(2~3 Q:OR=0.92,95%CI:0.60~ 1.43,P=0.713;4 Q:OR=1.38,95%CI:0.80~ 2.39,P=0.247).结论北京市社区人群冠状动脉钙化率及钙化程度随尿酸水平升高而增加,但血尿酸水平并非冠状动脉钙化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