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目的 了解丽江市鼠疫疫源地内家犬中携带致病性耶尔森菌的流行情况及其病原学特征。方法 选择丽江市古城区和玉龙县各2个乡镇,逐户采集犬肛拭子及血液标本。肛拭子经4 ℃冷增菌后,采用耶尔森选择培养基对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鼠疫耶尔森菌和假结核耶尔森菌三种致病性耶尔森菌进行分离;对所分菌株再进行生化鉴定、生物分型、血清分型和毒力基因型检测;对血液标本进行鼠疫F1抗体的检测。结果 共采集467份肛拭子,分离到4株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未分离到鼠疫耶尔森菌及假结核耶尔森菌;4株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中,2株为O∶3血清型和非1A生物型,毒力基因齐全为致病株;另2株为1A生物型血清型未定,毒力基因阴性为非致病株;467份血液标本中26份为F1抗体阳性,其中1份阳性标本与1份分离到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肛拭子来自同一只家犬。结论 丽江市家犬中携带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且有致病性菌株;此外,在一只家犬中,发现存在着鼠疫耶尔森菌与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共感染的现象。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野生型鼠疫噬菌体在不同实验培养环境中的生长表型特征,为后续噬菌体的生物学特性鉴定及其与宿主菌相互作用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液体培养法、固体培养法和基于OmniLogTM微生物鉴定系统的微量液体培养法检测3株野生型鼠疫噬菌体的生长情况。结果 基于LB液体培养基的生长结果显示,鼠疫噬菌体476号经28℃和37℃作用20~24 h后生长状况优于37℃培养的鼠疫噬菌体087号和072204号,37℃培养的鼠疫噬菌体087号优于072204号。以鼠疫疫苗株EV76为宿主菌,鼠疫噬菌体476号在双层琼脂培养基上经28℃和37℃培养20~24 h后产生较为清晰的噬菌斑;鼠疫噬菌体087号和072204号经37℃培养20~24 h后在双层琼脂培养基上产生不透明的噬菌斑。基于OmniLog TM系统微量液体培养法的生长结果显示,3株鼠疫噬菌体经33℃裂解鼠疫疫苗株EV76时,通过96孔微量板曲线图显示第1列出现横线,且峰值不超过100,随着噬菌体数量的降低,稀释试验孔依次均出现与鼠疫疫苗株EV76相似的生长曲线,实验孔中四唑类染料颜色随着噬菌体数量的减少和宿主菌数量的增多而逐渐加深。由此...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Biolog微生物鉴定系统鉴定比较鼠疫菌弱毒株(614F株)及其耐受菌株(R-2-12、R-2-51和R-2-56)生化、营养等表型特征。方法参照Biolog微生物鉴定系统标准规程A,使用Retro Spect’ s分析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利用Biolog微生物鉴定系统Gen III鉴定板检测显示,鼠疫菌614F株及其耐受菌株(R-2-56)不能发酵麦芽糖、密二糖、鼠李糖; 614F株L-脯氨酸反应阳性,而614F株耐受中间代R-2-12、R-2-51株和耐受株R-2-56 L-脯氨酸反应阴性; 614F株氨曲南反应阴性,而614F株耐受中间代R-2-12、R-2-51株和耐受株R-2-56氨曲南反应阳性。结论 614F株与其耐受菌株(R-2-12、R-2-51、R-2-56)比较生化表型无改变,但营养特征(脯氨酸)反应和抗生素(氨曲南)反应有差别。提示鼠疫菌弱毒菌614F株耐受株在耐受过程中营养需求和抗生素的抗性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广东省鼠疫静息期小肠结肠炎、假结核耶尔森氏菌的致病和交叉免疫性。方法致病性试验:菌株分皮下注射、饮水感染昆明小鼠,观察其发病和死亡情况,然后剖检。交叉免疫性试验:提取假结核鼠株冻溶抗原加佐剂研磨免疫家兔,然后分别用小肠结肠炎0∶3猪株和鼠疫菌EV76株攻毒。试验均设对照组。结果0∶3猪株皮下注射小鼠5只全部死亡,饮水感染死亡3只,2只发病;0∶9鼠株皮下注射死亡2只,饮水感染仅发病;假结核鼠株两种途径感染仅发病。假结核鼠株免疫的家兔能抵抗0∶3猪株攻毒,用EV76株攻毒未能产生鼠疫F1抗体。结论0∶3猪株毒力强,0∶9鼠株弱,耶尔森氏菌对动物有交叉免疫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青藏高原野生型鼠疫噬菌体对鼠疫诊断噬菌体耐受株的特异性。方法 18株野生型鼠疫噬菌体通过富集、分纯后,利用双层琼脂平板法检测其对实验室诱导的3株鼠疫诊断噬菌体耐受株的特异性裂解能力。结果分离自青藏高原鼠疫疫源地的18株野生型鼠疫噬菌体对典型鼠疫弱毒菌EV 76和0614F均能完全裂解,对R-0614F-10代菌株不完全裂解,对R-0614F-38代、R-0614F-43代不裂解,这与鼠疫诊断噬菌体Yep-phi对R-0614F-10代、R-0614F-38代、R-0614F-43代的裂解能力一致。选取3株野生型鼠疫噬菌体作用于鼠疫诊断噬菌体耐受株R-0614F-12代,形成的噬菌斑大小不一致,直径为2~10 mm,边缘不整齐,中心有再生菌生长。结论 18株野生型鼠疫噬菌体对3株鼠疫诊断噬菌体耐受株裂解作用的特异性可能与鼠疫菌细胞壁受体结构和菌株基因组序列发生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广东省鼠疫疫源地和非鼠疫疫源地鼠类耶尔森氏菌的分布和相互抑制的情况。方法 分别采用间接血球凝集试验(IHA)、放射免疫沉淀试验(RIP)进行鼠疫耶尔森氏菌特异性F1抗体检测,并分别对鼠类回盲部内容物和肝、脾、舌进行冷增菌后,以选择培养基分离。结果 广东省鼠疫疫源地未检出任何一种耶尔森氏菌,而非鼠疫疫源地区检出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2株,中间型耶尔森氏菌1株。结论 广东省鼠疫疫源地处于静息期,在鼠疫疫源地区和非疫疫源地区耶尔森氏菌存在互相抑制现象。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梁河县家鼠鼠疫疫源地鼠疫、假结核及小肠结肠炎3种致病性耶尔森菌分布情况调查分析并研究其病原学特征。方法选择梁河县5个鼠疫常规监测的乡镇,采集鼠盲肠标本,4℃冷增菌后采用耶尔森菌选择培养基进行致病性耶尔森菌的分离;对所分菌株进行生化鉴定、生物分型、血清分型和毒力基因(ail、yst A、yst B、yad A、vir F及rbfc)检测。结果共捕鼠533只,主要是黄胸鼠、臭鼩鼱、斯氏家鼠等;自鼠肠道中分离到2株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分离率为0.4%(2/533),皆分离自黄胸鼠;2株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均为生物1A型,且毒力基因检测均为阴性;未检测到鼠疫耶尔森菌和假结核耶尔森菌。结论梁河县家鼠中少量携带非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未发现鼠疫耶尔森菌与假结核耶尔森菌的相关线索。  相似文献   

8.
目的将基因芯片技术用于鼠疫的快速诊断。方法分别采用RD标记技术对鼠疫耶尔森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和假结核耶尔森菌的DNA样品进行标记,与芯片上的探针进行杂交。结果芯片能将鼠疫耶尔森菌与同属的2种致病性细菌鉴别开。结论基因芯片是一种有效的诊断工具,可用于鼠疫的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宁夏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人群及动物感染现状,生物型别的分布及毒力基因携带情况。方法采用细菌分离培养和生化的方法分离鉴定菌株,对确认的阳性分离株进行血清学鉴定、生物分型和毒力基因检测,并应用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PFGE)进行分子分型。结果猪为宁夏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主要宿主,带菌率较高,检出率为7.02%(34/484);2011年分离的38株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主要以0∶3血清型为主,占分离菌株的71.05%(27/38),其中该型菌株均为生物3型;毒力基因分布特征为ail+、ystA+、ystB-、virF+、yadA+基因型占分离菌株的65.79%(25/38);26株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共分为4个带型,K6GN11C30021为主要型别,占所有分型菌株的36.00%(9/25)。结论 2011年分离到的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以0∶3血清型为主,为生物3型;所有致病菌株具有较高的同源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调查宁夏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人群及动物感染现状,生物型别的分布及毒力基因携带情况.方法 采用细菌分离培养和生化的方法分离鉴定菌株,对确认的阳性分离株进行血清学鉴定、生物分型和毒力基因检测,并应用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PFGE)进行分子分型.结果 猪为宁夏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主要宿主,带菌率较高,检出率为7.02%(34/484);2011年分离的38株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主要以0∶3血清型为主,占分离菌株的71.05%(27/38),其中该型菌株均为生物3型;毒力基因分布特征为ail+ 、ystA+ 、ystB- 、virF+、yadA+基因型占分离菌株的65.79%(25/38);26株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共分为4个带型,K6GN11C30021 为主要型别,占所有分型菌株的36.00%(9/25).结论 2011年分离到的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以0∶3血清型为主,为生物3型;所有致病菌株具有较高的同源性.  相似文献   

11.
曾敏  杨华源  梁秋光  潘珠  杨柳 《中国热带医学》2006,6(3):426-426,459
目的 查明广东省鼠疫疫源地静息期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在啮齿动物感染和自然环境中分布情况。方法 采集鼠回盲部内容物378份、菜市摊位污水200份和猪场猪粪200份各分别放入改良PBS缓冲液中,置4℃增菌3周,经KOH溶液处理后,涂布IN培养基;蚤类直接拉胃接种IN培养基。置28℃24h,挑取可疑菌落鉴定。结果 从鼠、猪粪、蚤分别检出小肠结肠炎菌9、50和1株。结论 广东省鼠疫疫源地内静息期啮齿动物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携带率偏低,而在局部地区猪携带率很高,已造成流行。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云南省部分鼠疫疫源地鼠疫偶然宿主树鼩肠道中携带能裂解鼠疫菌的噬菌体的状况,并探讨其流行病学意义。方法在云南省8个市/县(弥勒市、弥渡县、宜良县、梁河县、元江县、玉龙县、文山市及临沧市)捕获树鼩,采集其盲肠标本,以鼠疫菌疫苗株EV76为饲养菌,采用双层平板法分离噬菌体,电镜观察形态,并通过宿主谱检测其宿主特异性。结果本次调查在8个疫点捕获到29只树鼩,其中在2个捕获点分别捕获的2只树鼩中分离到2株鼠疫噬菌体,分离率为6.90%;初次分离到这些鼠疫噬菌体时,其噬斑在双层平板上表现为大噬斑(直径2.5~3.5 mm)及中等噬斑(直径约1.0 mm)两种,噬菌斑透亮,边缘清晰;从形态上看,此次分离出的2株噬菌体均为肌尾病毒科噬菌体。通过宿主谱测定结果可知,2株噬菌体均具有一定的宿主谱宽度。噬菌体WSS44对1株鼠疫菌疫苗株EV76、5株云南鼠疫耶尔森菌、1株福氏志贺菌2a型及1株福氏志贺菌X变种裂解结果均较好,而噬菌体MLS302对鼠疫菌疫苗株EV76及5株云南鼠疫耶尔森菌有较好的裂解结果。结论云南省鼠疫疫源地的偶然宿主树鼩中存在鼠疫噬菌体,树鼩作为鼠疫的偶然宿主,在鼠疫微生态中的作用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大肠埃希氏菌、鼠伤寒沙门氏菌、鼠疫耶尔森菌等实验菌株在不同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方法将9种实验菌株分别接种营养琼脂培养基、赫氏培养基、耶尔森菌选择培养基进行分离培养。结果 9种实验菌株在营养琼脂培养基、赫氏培养基上生长良好,而在耶尔森菌选择培养基上只有鼠疫耶尔森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假结核耶尔森菌生长,其它实验菌株受到抑制未生长。结论耶尔森菌选择培养基在鼠疫耶尔森菌的分离培养中优于营养琼脂培养基和赫氏培养基。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多种鼠疫耶尔森菌选择培养基进行比对验证,筛选出一种可以有效抑制部分常见致病菌以提高分离鼠疫菌效率的选择培养基。方法将5种实验菌株分别接种在改良胆碲铜紫选择溶血培养基、5%大蒜汁选择培养基、0.1%水合氯醛选择培养基、青霉素选择培养基和庆大霉素选择培养基进行鼠疫菌分离培养。结果 5种实验菌株在5%大蒜汁选择培养基、青霉素选择培养基和庆大霉素选择培养基生长良好,改良胆碲铜紫选择溶血培养基上鼠疫耶尔森菌、假结核耶尔森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生长良好,其中鼠疫耶尔森菌菌落形态典型,其它试验菌株未生长,变形杆菌在0.1%水合氯醛选择培养基上受抑制未生长。结论改良胆碲铜紫选择溶血培养基是较为理想的选择培养基,0.1%水合氯醛选择培养基可作为抑制变形杆菌的选择培养基。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利用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method,LAMP)检测鼠肠中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为基层现场检验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利用PCR法检测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ail毒力基因;根据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ail毒力基因设计4条环状引物,并应用LAMP技术对样本进行检测;利用生化鉴定验证实验的准确性。结果 PCR法共检出10株菌具有ail毒力基因; LAMP技术检测出10株菌结果阳性;生化鉴定有114株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其中10株为O∶3或O∶9血清(为致病株)。结论 LAMP技术可以应用于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检测,与PCR等传统方法检测结果高度吻合;此法可用于接受过培训的基层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长期低温保藏野生型鼠疫耶尔森菌噬菌体的活性。方法采用液体法、点滴法和双层琼脂平皿法检测不同保藏时间野生型鼠疫耶尔森菌噬菌体的效价。结果分离自四川省石渠县的3株野生型鼠疫耶尔森菌噬菌体,于1998年采用液体法检测其效价分别为10~(-4)、10~(-4)、10~(-9),4℃保藏10年后采用点滴法测定3株鼠疫噬菌体,发现川4和川157不完全裂解,川212完全裂解,经过20年采用双层琼脂平板法测定其效价分别为10、10、10~4PFU/ml。分离自青海、西藏的9株鼠疫耶尔森菌噬菌体4℃保藏了10年,尽管效价降低了1~3个梯度,但仍以10~4~10~6PFU/ml的低效价状态存活。结论野生型鼠疫耶尔森菌噬菌体以赫氏肉汤作为保护介质,密封于普通安瓿内,4℃保藏10~20年仍然具有较低的活性。该悬液保藏方法操作简便、有效且成本低廉,适合于实验室和野外鼠疫检测工作时培养和保藏鼠疫耶尔森菌噬菌体。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告1983年从粪便标本中分出一例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Yersinia enterocolitica)该菌在SS 琼脂平板上,以普通培养法发现生长出无色透明,大小一致,直径约0.5mm 的菌落。与沙门氏菌属因子血清及志贺氏菌属诊断血清等均无凝集,而与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0:3因子血清发生较强的凝集,经形态学、培养特性、生化试验、噬菌体裂解试验等鉴定,结果属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生物3型。表明在本地区成人中有耶氏菌存在。该菌的分离在感染腹泻的粪便常规病学检查中应予重视。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调查云南省普洱市家鼠鼠疫疫源地宿主动物中携带鼠疫噬菌体的情况,并进行鉴定。 方法 2015年11月—2016年6月在普洱市的澜沧县、墨江县及思茅区选取9个疫点,采用鼠铗法捕获老鼠,取其肠道标本;以鼠疫疫苗株EV76为饲养菌,采用双层平板法分离鼠疫噬菌体,并对噬菌体进行电镜扫描等鉴定。同时对肠道标本进行鼠疫菌特异基因caf1检测。 结果 共采集286份样本,从中分离到4株鼠疫噬菌体,总分离率1.40%;4株鼠疫噬菌体分离自3个疫点,其中澜沧县勐朗镇勐宾村自226份标本中分离到2株,墨江县龙潭乡大沙坝村自4份标本中分离到1株,思茅区云仙乡大石头村自7份标本中分离到1株;4株鼠疫噬菌体中,有3株分离自黄胸鼠,1株分离自斯氏家鼠;4株鼠疫噬菌体初次分离时其噬斑表现出多态性,选择其中2株噬菌体进行电镜扫描,皆为肌尾病毒科噬菌体;所有肠道标本caf1检测阴性。 结论 首次在普洱市家鼠鼠疫疫源地中分离到鼠疫噬菌体,所分鼠疫噬菌体为肌尾病毒科噬菌体且具有多态性,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张丽 《中国热带医学》2023,(6):575-578+589
目的了解青海省都兰县鼠疫的流行特点及鼠疫耶尔森菌(Yersinia pestis,以下简称“鼠疫菌”)菌株的表型特征,为及时调整该地鼠疫监测方案,预防鼠疫的再次发生提供理论参考,同时为临床治疗和预防提供有效的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常规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对1964—1994年青海省都兰县分离的23株鼠疫菌进行生化特征研究,毒力因子鉴定和质粒分析。同时按照鼠疫基因组的23个差异区段和质粒验证引物(PMT1)设计引物,采用差异区段法(different region,DFR)对青海省都兰县分离的23株鼠疫菌进行基因分型研究。结果自都兰县分离的23株鼠疫菌中,22株鼠疫菌生物型为古典型,生化型为青藏高原型,还有1株生物型、生化型均与该地区不符。86.96%(20/23)的鼠疫菌具备4种毒力因子(F1+、Pst I+、VW+、Pgm+),所有被试菌株均能产生F1和Pst I,95.65%(22/23)被试菌株VW为阳性,Pgm阳性的菌株占86.96%。23株鼠疫菌均携带相对分子质量(Mr)为6×106...  相似文献   

20.
张丽 《中国热带医学》2023,(6):575-578+589
目的了解青海省都兰县鼠疫的流行特点及鼠疫耶尔森菌(Yersinia pestis,以下简称“鼠疫菌”)菌株的表型特征,为及时调整该地鼠疫监测方案,预防鼠疫的再次发生提供理论参考,同时为临床治疗和预防提供有效的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常规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对1964—1994年青海省都兰县分离的23株鼠疫菌进行生化特征研究,毒力因子鉴定和质粒分析。同时按照鼠疫基因组的23个差异区段和质粒验证引物(PMT1)设计引物,采用差异区段法(different region,DFR)对青海省都兰县分离的23株鼠疫菌进行基因分型研究。结果自都兰县分离的23株鼠疫菌中,22株鼠疫菌生物型为古典型,生化型为青藏高原型,还有1株生物型、生化型均与该地区不符。86.96%(20/23)的鼠疫菌具备4种毒力因子(F1+、Pst I+、VW+、Pgm+),所有被试菌株均能产生F1和Pst I,95.65%(22/23)被试菌株VW为阳性,Pgm阳性的菌株占86.96%。23株鼠疫菌均携带相对分子质量(Mr)为6×10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