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调肝理脾补肾固肠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2例肝郁脾虚证IBS-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并分别用调肝理脾补肾固肠法和曲美布汀治疗,疗程4周,随访4周。观察主要临床症状,包括腹泻次数、大便性状、腹痛、腹胀等积分、中医证候积分、BSS评分系统积分及总体疗效。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IBS-D患者的腹泻次数、大便性状、腹痛、腹胀等主要临床症状计分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4周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4周后观察组腹痛日数、腹痛程度、排便满意度、生活干扰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1%和76.5%,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调肝理脾补肾固肠法治疗IBS-D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养血柔肝埋线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肝郁脾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IBS-D肝郁脾虚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治疗组脱落3例,对照组脱落2例.最终治疗组37例,对照组38例.治疗组采用养血柔肝埋线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法治疗.比较2组综合疗效、中医证候(腹痛不适、大便次数、大便性状、排便急迫感、腹胀、黏液便等)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9.19%(33/37),对照组为71.05%(27/3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各项中医证候评分(除外大便次数)、HAMA评分、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组内、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养血柔肝埋线法治疗IBS-D肝郁脾虚证疗效显著,优于常规针刺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升清健脾固肠方结合针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研究纳入131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均由我院2018年6月~2020年1月收治,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65例)曲美布汀治疗,观察组患者(66例)升清健脾固肠方结合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腹痛腹泻、肠鸣矢气、急躁易怒、纳呆腹胀、舌苔薄白、脉弦或弦细等)积分变化、IBS-D大便性状问卷情况变化、肠易激综合征症状尺度表(IBS-BSS)评分变化、IBS-QOL生活质量评分变化、血清炎症因子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变化、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0.91%)高于对照组(76.92%)(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腹痛腹泻、肠鸣矢气、急躁易怒、纳呆腹胀、舌苔薄白、脉弦或弦细等中医症状积分、大便性状、BS-BSS评分、IBS-QOL评分、IL-8及TNF-α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各组患者腹痛腹泻、肠鸣矢气、急躁易怒、纳呆腹胀、舌苔薄白、脉弦或弦细等中医症状积分、大便性状、BS-BSS评分、IBS-QOL评分、IL-8及TNF-α水平均改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腹痛腹泻、肠鸣矢气、急躁易怒、纳呆腹胀、舌苔薄白、脉弦或弦细等中医症状积分、大便性状、BS-BSS评分、IBS-QOL评分、IL-8及TNF-α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未见不良反应(0.00%),对照组出现1例头晕(1.54%)(P0.05)。结论:升清健脾固肠方结合针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佳,患者症状改善,恢复好,未见不良反应,安全可靠,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4.
苏强  王业清  杨文  郭彦层  陈雪莲 《新中医》2019,51(7):209-212
目的:观察督灸疗法联合穴位埋线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IBS-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隔姜督灸联合穴位埋线法治疗,对照组口服匹维溴铵片治疗,2组均治疗1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肠易激综合征生活质量量表(IBS-QOL)评分,并统计临床疗效。结果:痊愈率、总有效率治疗组分别为20.0%、87.5%,对照组分别为7.5%、72.5%,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腹痛、腹胀、排便不尽感、大便次数、大便性状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 0.05),且患者腹痛、腹胀、排便次数、大便次数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对照组仅腹痛、大便次数、大便性状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IBS-QOL评分中的焦虑不安、健康忧虑、饮食限制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 0.05),且上述三项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5);对照组患者仅健康忧虑、饮食限制积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 0.05);2组其他各维度评分治疗前后差异不大(P 0.05)。2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督灸联合穴位埋线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可有效改善患者腹痛、腹胀、排便不尽感及大便次数等主要临床症状,提高患者临床疗效及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观察基于随证加减的疏肝健脾法和健脾化湿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疗效。方法:156例IBS-D患者随机分为疏肝健脾、健脾化湿和匹维溴胺组,疗程4周,随访3个月。结果:疾病疗效评价,疏肝健脾组总有效率为90.6%,健脾化湿组为81.6%,匹维溴胺组为70.4%;症状积分变化:治疗结束和治疗结束后第3个月随访时,疏肝健脾组疗效最佳,与健脾化湿组和匹维溴胺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中医证候治疗后及3个月随访时,疏肝健脾组总有效率为81.1%,健脾化湿组为71.4%,匹维溴胺组为70.4%;疏肝健脾组优于健脾化湿组和匹维溴胺西药组。各组均能有效改善腹胀腹痛、大便次数、大便性状等主要单项症状,但在改善大便次数和大便性状上疏肝健脾组明显优于健脾化湿组及匹维溴胺组(P<0.05)。结论:基于随证加减疏肝健脾法治疗IBS-D具有较好临床疗效,优于健脾化湿中药和匹维溴胺西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参苓白术颗粒联合痛泻要方治疗肝郁脾虚证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佛山市顺德区均安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收治的105例肝郁脾虚证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用药方式分为A组(52例)与B组(53例)。A组患儿采用马来酸曲美布汀片进行治疗,B组患儿采用参苓白术颗粒联合痛泻要方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有效率、中医证候积分与复发率。结果:B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6.23%,高于A组的82.6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大便泄泻、腹胀腹痛、胸胁胀满积分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且治疗后B组患儿的大便泄泻、腹胀腹痛、胸胁胀满积分低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随访1个月后B组患儿的复发率为1.89%,低于A组的15.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参苓白术颗粒联合痛泻要方治疗肝郁脾虚证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儿的疗效较好且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肠宁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肝郁脾虚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74例IBS-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7例,治疗组予自拟肠宁方煎服治疗,每日1剂。对照组予匹维溴铵片每次50 mg,每日3次口服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于治疗2周、4周后对腹痛及腹泻应答率进行评估;比较治疗前后肠易激综合征严重程度量表(IBS-SSS)积分及中医证候积分,并判定IBS-SSS疗效及中医证候疗效;观察治疗前后安全性指标,记录不良事件。结果治疗4周治疗组患者腹泻应答率(77. 14%)及腹痛应答率(82. 86%)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54. 55%及60. 61%)(P 0. 05)。治疗组治疗4周后IBS-SSS总有效率(82. 86%)高于对照组(60. 61%)(P 0. 05)。中医证候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88. 57%)高于对照组(60. 61%)(P 0. 01)。两组患者治疗后腹泻、腹痛、急躁易怒、两胁胀满、纳呆食少、腹胀、肠鸣的单项积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 0. 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腹痛、腹泻及急躁易怒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两组患者安全指标治疗后均未见明显改变。结论肠宁方治疗IBS-D肝郁脾虚证疗效优于匹维溴铵片,可有效缓解腹痛、腹泻症状,改善患者整体病情及肝郁脾虚证候,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采用疏肝健脾法中药汤剂治疗的效果及对中医证候积分的影响。方法:我院在2020年6月—2023年6月选取58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患者,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29例。对照组采取匹维溴铵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疏肝健脾、养心安神汤治疗,比较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评分以及IBS-SSS评分。结果:与对照组比,观察组临床疗效较高(P<0.05);两组中医证候评分在治疗前比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观察组中医证候评分较低(P<0.05);两组IBS-SSS评分在治疗前比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观察组IBS-SSS评分较低(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对于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给予疏肝健脾、养心安神汤治疗,可使腹部症状予以改善,实现疏肝健脾、情志调畅的功效,且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9.
徐蔚飞  张建强 《新中医》2020,52(24):84-87
目的:观察痛泻四神汤联合西药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IBS-D) 肝郁脾虚证的临床疗效及对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和血管活性肠肽(VIP)水平的影响。方法:将 136 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68 例。2 组均服用马来酸曲美布汀分散片与复方嗜乳酸杆菌肠溶胶囊,观察组加予痛泻四神汤辨证内服。2 组均连续治疗 6 周。治疗前后评定肝郁脾虚证评分、腹痛程度评分、IBS 症状严重程度量表(IBS-SSS)积分,检测 CGRP、VIP 水平,比较 2 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 组肝郁脾虚证积分、腹痛程度评分及 IBS-SSS 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观察组 3 项分值均低于对照组(P<0.01)。2 组血清 CGRP、VIP 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观察组血清 CGRP、VIP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曲美布汀和复方嗜乳酸杆菌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痛泻四神汤内服治疗 IBS-D 肝郁脾虚证患者,可进一步减轻 IBS-D 临床症状,并能抑制 CGRP、VIP 表达,调节胃肠激素水平,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基于中医证候疗效评价安肠汤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肝郁脾虚证的临床疗效,探索疏肝在IBS-D肝郁脾虚证治疗中的重要地位,为IBS-D中医治疗提供一定的循证医学依据。方法:将120例辨证为肝郁脾虚证的IBS-D患者随机分为4组:A组(安肠汤组)、B组(痛泻要方组)、C组(柴胡疏肝散组)、D组(匹维溴铵组),分别予相应药物治疗,疗程均为4周。于治疗前后记录患者的症状、体征,并进行中医证候评分。结果:A、B、D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且A组优于B、C组(P0.01),但A组与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疗效A组明显优于B、C组(P0.01),但A组与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安肠汤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表明疏肝在IBS-D的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火凤清肠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湿热蕴肠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1例IBS-D (湿热蕴肠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火凤清肠方治疗,对照组给予马来酸曲美布汀分散片治疗,2组疗程均为2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的变化,对比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高于对照组的6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腹痛、腹胀、排便次数、大便性状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治疗组上述4项症状积分均比对照组降低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火凤清肠方治疗IBS-D湿热蕴肠型疗效优于马来酸曲美布汀分散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健脾止泻汤联合匹维溴铵片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 肝郁脾虚证的临床疗 效。方法:选取IBS-D肝郁脾虚证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 组给予匹维溴铵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健脾止泻汤治疗。2组均治疗4周。评价2组临床疗效, 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IBS症状严重程度积分(IBS-SSS)、血清细胞因子指标、肠屏障功能指标。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75%,高于对照组79.17% (P<0.05)。治疗后,2组腹痛、腹胀、腹泻、急躁易 怒、纳呆、两胁胀满及身倦乏力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各项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 疗后,2组生活困扰度、腹痛天数、腹痛程度、腹胀程度、排便满意度评分及总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 且观察组各项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干扰素-γ(IFN-γ)、二 胺氧化酶(DAO)、D-乳酸(D-LA)、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 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 低于对照组(P<0.05);2组血清白细胞介素-4 (IL-4)、白细胞介素-10 (IL-10) 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 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止泻汤治疗IBS-D患者,通过抑制胃肠道炎性反应,修复 肠屏障功能,有效缓解腹痛、腹泻等临床症状,进而改善患者日常生活。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腹针与西药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疗效差异。方法:将61例IBS-D患者随机分为腹针组(31例,脱落1例)及西药组(30例,脱落2例),腹针组穴取引气归元穴(中脘、下脘、气海、关元)、腹四关穴(双侧滑肉门、外陵)、调脾气穴(双侧大横),隔日治疗1次,每周治疗3次。西药组采用匹维溴铵片口服,每次50 mg,每日3次。两组均治疗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及治疗结束后3个月肠易激综合征症状严重程度积分(IBS-SSS),对比治疗前后主要症状(包括腹痛腹胀、腹泻、大便不尽感、排便急迫感、大便性状异常)评分,记录不良反应,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1)治疗后及随访时,两组IBS-SSS均低于治疗前(均P0.01),且腹针组积分均低于西药组(均P0.05),腹针组较治疗前改善程度均优于西药组(均P0.01)。(2)治疗后两组腹痛腹胀、腹泻、大便不尽感、排便急迫感、大便性状异常症状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P0.01),且腹针组腹痛腹胀、腹泻、大便不尽感以及大便性状异常症状积分均低于西药组(P0.05,P0.01)。(3)腹针组的总有效率和愈显率均高于西药组[(86.7%(26/30)vs 64.3%(18/28),P0.05;70.0%(21/30)vs 35.7%(10/28),P0.01)],总体临床疗效优于西药组(P0.05)。两组均无不良反应。结论:腹针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可改善患者腹痛、腹胀、腹泻、大便不尽感、大便性状异常的症状,并有一定的远期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14.
针刺配合隔姜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隔姜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针灸组(针刺加隔姜灸)、针刺组及西药组(匹维溴胺),每组30例。观察3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及生活质量积分变化。结果针灸组总体临床疗效显著优于针刺组及西药组(P0.05),但针刺组总有效率与针灸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西药组腹痛、腹胀或不适、大便性状、大便次数积分显著降低(P0.01);针刺组腹痛、腹胀或不适、黏液便、胃纳减少积分均显著降低(P0.05,P0.01);而针灸组腹痛、腹胀或不适、大便性状、大便次数、黏液便、胃纳减少积分均显著降低(P0.01)。各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针刺组及针灸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差值均显著高于西药组(P0.01);而针灸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差值显著高于针刺组(P0.01)。结论针刺加隔姜灸及单纯针刺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均优于西药匹维溴胺;而针刺加隔姜灸法又优于单纯针刺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健脾法为主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食物不耐受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IBS-D食物不耐受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口服健脾为主辨证治疗中药,每日1剂,对照组口服匹维溴铵片,50mg,每日3次,治疗4周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的总有效率(P<0.01);各组治疗后主要症状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治疗组治疗后大便次数、腹痛或腹部不适、大便性状及排便急迫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其中腹痛或腹部不适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健脾法为主治疗IBS-D食物不耐受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能显著改善患者大便次数、大便性状、排便急迫感及腹痛或腹部不适症状。  相似文献   

16.
黄伟 《湖南中医杂志》2023,(3):60-62+66
目的:观察中频穴位透热联合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脾肾阳虚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清5-羟色胺(5-HT)、血管活性肠肽(VIP)水平的影响。方法:将76例脾肾阳虚型IBS-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口服马来酸曲美布汀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频穴位透热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腹胀、腹痛、腹泻、大便频次)、5-HT、VIP水平,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74%(36/38),高于对照组的78.95%(30/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各项中医证候评分及血清5-HT、VIP水平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临床安全性较好。结论:中频穴位透热联合马来酸曲美布汀片治疗脾肾阳虚型IBS-D的疗效较好,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升阳益胃汤加减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疗效,总结施奠邦教授临证经验。方法:将IBS-D患者240例辨证分为肝郁脾虚型、肝郁气滞型、脾胃虚弱型、脾胃湿热型、脾肾阳虚型5组,应用升阳益胃汤加减进行治疗,疗程8周,随访6个月。结果:中医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0.41%,其中肝郁脾虚型为91.76%,肝郁气滞型88.64%,脾胃虚弱型90.70%,脾胃湿热型92.11%,脾肾阳虚型86.67%;证候积分比较:各组积分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各组间无差异;各组均能有效改善患者腹痛、腹胀、腹泻主要单项症状,但各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升阳益胃汤加减治疗IBS-D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自拟健脾熄风汤加减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BS)(肝郁脾虚证)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2020年1月~2021年1月我院诊治的86例IBS(肝郁脾虚证)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3)与对照组(n=43),对照组接受西药治疗,观察组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予自拟健脾熄风汤加减治疗,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中医疗效、证候积分、肠屏障功能、肠易激综合征生活质量测试表(IBS-QOL)评分及安全性指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0.70%vs 74.42%,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腹泻、便溏不爽、腹胀腹痛、胸胁胀闷、嗳气、食欲低下、烦躁易怒]、内毒素、D-乳酸、血浆二胺氧化酶(DAO)、尿液中乳果糖排泄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而各维度IBS-QOL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各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照组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健脾熄风汤加减治疗IBS(肝郁脾虚证)疗效佳,患者症状及肠屏障功能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提升,且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调理肝脾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IBS-D患者52例,采用随机对照观察,治疗组(30例)口服调理肝脾汤药,对照组(22例)口服匹维溴铵,同时服中药安慰剂,疗程4周,患者治疗前后填写IBS病情尺度调查表(IBS-SSS)及IBS患者生活质量表(IBS-QOL)。疗后比较2组患者的中医症状积分、病情尺度积分、生活质量评分变化情况,分析主要症状中腹泻的程度、频度,腹痛、腹胀的程度、频度及指数积分的变化,比较2组疗效。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IBS-SSS积分、IBS-QOL评分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而治疗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中药在改善IBS-D患者的腹泻程度及频度上均优于对照组(P0.01);在减轻腹痛或腹胀程度方面亦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前后IBS-QOL评分的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调理肝脾法治疗IBS-D有良好的效果,可以改善IBS-D患者的腹泻、腹痛或腹胀等主要症状,还可以改善IBS-D患者的精神、情绪、社会角色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明确痛泻安肠方对肝郁脾虚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临床疗效和治疗优势。方法 采用单中心、随机、阳性药物对照的临床设计开展探索性研究。共纳入36例肝郁脾虚型IBS-D患者,分为2组,每组18例;治疗组予痛泻安肠方,对照组予阳性对照药匹维溴铵片,2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2组疗效指标和安全性指标。结果 治疗组肠易激综合征严重程度评测(IBS-SSS)总评分和中医证候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改善IBS-SSS总有效率、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88.89%(16/18)、83.33%(15/18),略高于对照组的83.33%(15/18)、77.78%(14/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2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安全性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结论 痛泻安肠方治疗肝郁脾虚型IBS-D安全有效,在改善患者症状方面具有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