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观察油酸/脂多糖(OA/LPS)致伤的老年大鼠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E)主要脏器组织Toll样受体4(TLR4)mRNA表达变化,探讨TLR4在MODSE发生中的作用.方法80只SD大鼠分为老年组及青年组,予以油酸(OA,0.25ml/kg)和脂多糖(LPS,3.5 mg/kg)分次静脉注射(间隔4 h),建立二次打击MODSE和青年MODS模型.观察对照组及伤后2、6、24h,重要器官(肺、心、肝、肾)病理及功能的变化,分别检测肺、心、肝和肾组织中TLR4 mRNA表达变化.结果OA/LPS致伤后,肺脏损害出现最早,PaO2于2 h降至最低值,而心、肝、肾功能损害指标于6 h达峰值.在同一时相点,老年鼠脏器损害重于青年鼠(P<0.05,P<0.01).致伤后肺、心、肝和肾组织中TLR4mRNA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P<0.01);其中以肺组织中最高,升高幅度最大,于2 h达峰值;心、肝、肾组织中于6 h达峰值.在相同时相点老年鼠各组织中TLR4 mRNA表达高于青年鼠(P<0.05,P<0.01).结论油酸 脂多糖所致老年鼠多器官功能障碍重于青年鼠,以肺损伤出现最早,损伤最重.致伤后大鼠肺、心、肝、肾组织中TLR4 mRNA表达升高,老年组高于青年组,以肺组织中最高,升高幅度最大,在MODSE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可能是MODSE发生过程中肺脏最先且严重受损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肺组织中IL-6含量及mRNA表达在老年大鼠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syndrome,MODS)中的变化。方法80只SD大鼠分为老年组(20月龄)和青年组(3月龄)各40只,建立油酸/脂多糖(OA/LPS)二次致伤老年MODS和青年MODS模型。观察对照组及伤后2、6、24 h,重要器官(肺、心、肝、肾)病理及功能的变化,通过ELISA方法检测上述组织中IL-6含量,IL-6 mRNA表达用RT-PCR法检测。结果OA/LPS二次致伤MODS模型,肺脏是损害出现最早也是最重的器官,致伤后2 h青年组和老年组PaO2即下降至最低值,伤后6 h,心、肝、肾生化指标达峰值,在相同时相点老年鼠脏器损害重于青年鼠。致伤2h后肺、心、肝和肾组织中IL-6 mRNA表达及蛋白含量均升高,且持续高于正常对照组,以肺组织中升高幅度最大,老年组高于同时相点青年组。结论老年MODS过程中肺损伤出现最早且严重,其原因可能与OA/LPS致伤早期老年鼠肺组织中IL-6 mRNA表达及蛋白含量迅速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观察脂多糖 (LPS)、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白细胞介素 1β(IL- 1β)对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水通道蛋白 1(AQP- 1)表达的影响 ,为研究急性肺损伤时肺水异常代谢的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在体外培养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 ,分为LPS组、TNF α组、IL- 1β组和对照组 ,前三组分别给予LPS 10 0ng/mL、TNF -α 10 0 0U/mL、IL -1β10 0 0U/mL刺激 4h ,应用半定量RT- PCR法以及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AQP- 1的表达。结果 刺激组AQP -1的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 0 1)。结论 LPS、TNF -α、IL- 1β刺激下AQP- 1表达下降 ,提示AQP -1在急性肺损伤时可能与肺水代谢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4.
气管滴入及腹腔注入内毒素致大鼠急性肺损伤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肺内因素及肺外因素致急性肺损伤 (ALI)的异同。方法 :气道内滴注及腹腔内注射内毒素(LPS ,10mg kg)建立大鼠ALI模型。 5 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气道组、腹腔组 ,每组 18只 (2h、6h、2 4h各6只 )。按时相处死并采集标本 ,观察大鼠动脉血气分析、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BALF)总蛋白水平、细胞总数、细胞分类及TNF α水平、肺病理。结果 :和腹腔组比较 ,气道组大鼠动脉血氧分压 (PaO2 )明显降低 (P <0 0 0 1) ,BALF总蛋白水平、PMN明显增加 (P <0 0 0 1) ,BALF中TNF α水平明显升高 (2h、6hP <0 0 0 1,2 4hP <0 0 5 ) ,肺病理示肺内PMN大量浸润伴出血、透明膜形成。结论 :①气道内滴注LPS致大鼠PaO2 进行性降低 ,而腹腔内注射LPS对PaO2 无明显影响。②气道内滴注LPS致大鼠肺内PMN大量浸润 ,而腹腔内注射LPS肺内PMN数量明显少于前者  相似文献   

5.
内毒素诱导小鼠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凋亡不依赖TNF-α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内毒素 (脂多糖 ,LPS)诱导肺泡Ⅱ型上皮细胞 (AECⅡ )凋亡的分子机制 ,LPS介导的AECⅡ凋亡是否需要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的参与。 方法 :采用文献方法加以修改而建立小鼠 (C5 7、TNFKO)AECⅡ体外培养模型 ,采用LPS和重组小鼠TNF α刺激细胞 2 4h后观察。用ELISA法测定细胞培养上清中TNF α水平 ,而细胞凋亡检测采用TNUEL法。 结果 :①LPS诱导AECⅡ细胞凋亡在C5 7野生型小鼠呈剂量依赖关系 ,LPS 5 0 μg/ml刺激时 ,细胞凋亡率为 (2 2 .7± 2 .1 ) % ,对照组为 (6 .4± 0 .9) % ,P <0 .0 5 ;②LPS在诱导AECⅡ凋亡的同时 ,诱导TNF α水平升高 1 1倍 ;③大剂量的重组TNF α并不能明显诱导AECⅡ凋亡 ;④在TNF基因剔除 (knockout,KO)小鼠 ,LPS仍可明显诱导AECⅡ凋亡。 结论 :①在体外培养条件下 ,LPS可明显诱导AECⅡ凋亡 ;②LPS刺激的TNF α释放并不参与LPS介导的AECⅡ凋亡 ;③LPS诱导的AECⅡ凋亡是通过TNF α非依赖机制进行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感染是否对缺氧缺血造成的脑损伤有增敏作用。方法 :①用不同剂量脂多糖 (LPS)腹腔注射 7日龄Wistar大鼠 ,观察体温变化以确定引起亚临床感染LPS剂量 ;②用 7日龄Wistar大鼠分别制成缺氧缺血脑损伤 (HIBD)模型 (HI 5 5min)、感染与轻度HI联合作用脑损伤模型 (LPS +HI 2 0min)和对照组 ;③分别用微管相关蛋白 2 (MAP -2 )和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免疫组化染色测脑梗塞面积和脑TNF α阳性细胞计数。结果 :①LPS 0 3mg/kg是引起亚临床感染的剂量 ;②LPS +HI 2 0min组与HI 5 5min组脑梗塞面积和脑组织TNF α阳性细胞计数明显增加 ,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LPS +HI 2 0min组与HI 5 5min组相比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LPS对HI引起的脑损伤有增敏作用 ;其增敏作用可能是通过TNF α介导的炎症反应引起的。临床中对轻度窒息儿应警惕感染 /亚临床感染对HI脑损伤的增敏作用  相似文献   

7.
TNF-α和CINC在内毒素耐受大鼠肺部炎症中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内毒素血症时内毒素耐受大鼠肺部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和细胞因子诱导的中性粒细胞趋化物 (CINC)表达的情况。方法 SD大鼠随机分入正常对照组 (NC组 )和内毒素耐受组 (ET组 )。腹腔注射脂多糖 (LPS) ,每日 0 .6mg/kg连续 4d建立内毒素耐受模型。第 5天腹腔注射 6mg/kg。各组按注射大剂量LPS前 (0h) ,注射后 2、6、2 4、4 8、72h分为 6小组 ,n =6。用ELISA测定BALFTNF α。用RT PCR半定量检测肺组织CINCmRNA的表达。用SPSS 10 .0医学统计软件分析数据。结果 NC组注射LPS(6mg/kg)前 ,BALF中有少量TNF α ,肺组织有微量CINCmRNA表达 ;给药后两者均迅速上升 ,前者的高峰为 6h ,(10 .79±3.5 3) μg/L ,P =0 .0 0 1,后者的高峰出现于 2~ 6h(相对值为 1.6左右 ,P <0 .0 0 1) ,持续至 2 4h。而ET组两者均无上升。结论 内毒素耐受时 ,大剂量内毒素引起的肺部炎症反应和肺损伤减轻与肺部TNF α和CINC低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巯基氧化剂在急性肝损伤时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半乳糖胺 /脂多糖 (Galn/LPS)所致急性肝损伤模型 ,雄性昆明种小鼠于注射Galn/LPS(每只 4mg/μg)前 1h ,腹腔注射巯基氧化剂二乙基顺丁烯二酸盐 (DEM ) 5mmol/kg ,并分别于Galn/LPS注射 6h后 ,测定血浆ALT活性、TNF α水平和肝脏GSH含量。 结果 DEM预处理可抑制Galn/LPS导致的血浆ALT活性、TNF α水平升高。结论 巯基氧化剂DEM可通过改变肝脏GSH含量的变化 ,影响细胞氧化还原状态 ,抑制LPS导致的TNF α释放 ,从而减轻肝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王强  王松柏  窦科峰  姚永明 《医学争鸣》2004,25(16):1478-1480
目的 :研究Janus激酶 /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子(JAK/STAT)通路对盲肠结扎穿孔术 (CLP)所至严重腹腔感染大鼠肝组织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表达的调节作用 .方法 :采用CLP模型 ,78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 (6只 )、CLP脓毒症组 (2 4只 )、JAK激酶抑制剂 (AG4 90 )处理组 (2 4只 )和STAT抑制剂 (雷帕酶素 ,RPM)处理组 (2 4只 ) .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 (RT PCR)测定肝TNF αmRNA水平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检测试剂盒检测肝TNF α蛋白含量 .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CLP后各时间点TNF αmR NA升高明显 (P <0 .0 5 ) ,其蛋白含量在 6 ,2 4 ,4 8h也增高明显 (P <0 .0 5 ) .AG4 90和RPM预处理后 ,与CLP组相应时间点相比 ,大鼠CLP 6 ,2 4 ,4 8h后TNF αmRNA表达显著下降 (P <0 .0 5 ) ,蛋白水平也显著降低 (P <0 .0 5 ) .结论 :腹腔脓毒症时TNF α表达明显升高 ,抑制JAK/STAT通路的活化可进一步下调肝组织TNF α的表达 ,这可能有助于防止脓毒症所致失控性炎症反应性组织损伤和多器官功能衰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异丙酚 (Propofol)及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对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HUVECs)凋亡相关基因Bcl 2及Bax表达的影响 ,探讨异丙酚抑制凋亡的机理。方法 :将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3~ 4代于融合状态 ,随机分为 7组 :对照组 (P0 ) ,2 5 μmol/L异丙酚组 (P2 5) ,TNF α组 (P0 +TNF α) ,12 .5 μmol/L异丙酚和TNF α组 (P12 .5+TNF α) ,2 5 μmol/L异丙酚和TNF α组 (P2 5+TNF α) ,5 0 μmol/L异丙酚和TNF α组 (P50 +TNF α) ,10 0 μmol/L异丙酚和TNF α组 (P10 0 +TNF α)。各组加入相应药物培养 2 4h后收获细胞 ,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方法测定Bcl 2及Bax蛋白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 (P0 )相比 ,异丙酚 2 5 μmol/L组 (P2 5)Bcl 2及Bax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 (P >0 .0 5 ) ;TNF α(P0 +TNF α)组Bcl 2蛋白表达降低 ,Bax蛋白表达升高 (P <0 .0 0 1) ;而不同浓度的异丙酚预处理后再加入肿瘤坏死因子的各组 (P12 .5+TNF α、P2 5+TNF α、P50 +TNF α、P10 0 +TNF α)Bcl 2蛋白表达增加 ,Bax蛋白表达降低 (P <0 .0 5或P <0 .0 1)。结论 :临床相关浓度的异丙酚可通过调节Bcl 2及Bax蛋白表达抑制TNF α诱导的内皮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1.
Effect of oxymatrine on murine fulminant hepatitis and hepatocyte apoptosis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5  
目的 观察氧化苦参碱 (oxymatrine ,OM)对实验性小鼠暴发型肝炎 (fulminanthepatitis,FH)及其早期肝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 ,并研究其药理机制。方法 腹腔注射 (ip)脂多糖 (LPS) +氨基半乳糖 (GalN)造成小鼠FH模型。两次实验均设生理盐水对照组、暴发型肝炎组和OM预保护组 (5 0mg/kg ,ip ,bid× 3d)。分别于注射GalN/LPS后 5h、7 5h取血清检测肿瘤坏死因子(TNFα) ,同时在 5h点取肝组织作原位凋亡细胞检测 ,并于电镜下观察凋亡细胞超微结构 ;在 7 5h点取肝组织作HE染色及Fas及其配体 (FasL)的免疫组化检测。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 ,OM治疗组 5h、7 5h点TNFα水平明显减低 (P <0 0 5和 0 0 1) ,5h点肝细胞凋亡亦明显减少 (P <0 0 1)。OM组 7 5h点肝组织损伤及Fas、FasL表达程度均较模型组减轻 (P <0 0 1和P <0 0 5 )。结论 OM对GalN/LPS诱导的小鼠FH有保护作用 ,其机制可能为抑制TNFα释放及Fas、FasL表达 ,从而阻断肝细胞凋亡及坏死。  相似文献   

12.
类风湿性关节炎及骨性关节炎关节滑液TNF-α水平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类风湿性关节炎 (RA)及骨性关节炎 (OA)关节滑液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差异 ,探讨可否将此作为RA、OA的鉴别指标 ,提供一种早期鉴别分析方法 ,以利早期针对性治疗。方法 取 8例RA患者 ,9例OA患者 ,10例年轻急性关节内损伤 (AAT组 )及 6例老年慢性关节内损伤患者 (CAT组 )关节滑液 ,采用ELISA检测TNF α水平。结果 RA组滑液TNF α水平显著高于其他 3组 ,差异有极显著性 (P <0 .0 1)。OA组TNF α水平高于AAT组及CAT组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在RA和OA滑液中有TNF α的存在 ,TNF α水平在RA和OA患者滑液有显著性差异 ,可作为鉴别因素。  相似文献   

13.
甘氨酸对大鼠腹腔巨噬细胞TNFα和IL-10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甘氨酸对大鼠腹腔巨噬细胞产生TNFα和IL 10的影响。方法 :分离Wistar大鼠腹腔巨噬细胞后分别用RPMI 16 4 0或含 2mmol/L甘氨酸的RPMI 16 4 0培养液培养 ,测定脂多糖 (LPS) (5mg/L)刺激后 0h、3h、6h、12h、2 4h培养上清液中TNFα、IL 10水平及 12h 2者mRNA表达情况。结果 :①甘氨酸可明显降低LPS刺激后 3h、6h和 12hTNFα水平 (P分别 <0 .0 5 ,0 .0 5和 0 .0 1) ,并显著降低 12hTNFαmRNA表达量 (P <0 .0 1)。②甘氨酸明显增加 6h和 12hIL 10水平 (P分别 <0 .0 5和 0 .0 0 1)以及 12hIL 10mRNA表达量 (P <0 .0 5 )。结论 :甘氨酸可时间依赖性地在转录和翻译两个水平抑制LPS诱导的TNFα产生而增加IL 10表达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普伐他汀对体外培养的经脂多糖 (LPS)激活的狗血管平滑肌细胞 (VSMC)增殖和细胞因子合成的影响。方法 10、10 0、5 0 0 μmol/L普伐他汀 ,于作用后 2 4h和 4 8h采用MTT比色法观察VSMC增殖情况 ,ELISA法观察细胞因子IL 6和TNF α的表达。结果作用 2 4h后 ,10 0、5 0 0 μmol/L的普伐他汀可抑制VSMC的增殖 ,而各浓度均可抑制IL 6的合成 (P <0 .0 5 ) ;作用 4 8h后 ,各浓度普伐他汀均可抑制VSMC增殖和IL 6合成 ,10 0、5 0 0 μmol/L组作用大于 10 μmol/L组 (P<0 .0 5 ) ;普伐他汀对TNF α合成无显著影响 (P >0 .0 5 )。结论一定浓度的普伐他汀可抑制VSMC增殖和细胞因子IL 6的合成 ,该作用可能与时间和剂量有关。  相似文献   

15.
油酸-内毒素序贯致伤致老年鼠MODS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复制老年鼠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动物模型,为进一步探讨其发病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将210只24月龄Wistar大鼠分为油酸 脂多糖组(O LPS组)、油酸组(O组)、脂多糖组(LPS组).O LPS组注射油酸0.175 ml/kg,8 h后再注射脂多糖2.5 ml/kg.O组和LPS组分别注射油酸0.175 ml/kg和脂多糖2.5 ml/kg.注射后持续1.5 L/min给氧4 h(伤后1 h组除外).观测伤前及伤后1、6、12、24、72、120 h的肺、心、肝、肾、小肠功能变化、全身炎症反应发生率、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及死亡率.结果伤后1~24 h,O LPS组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低于9.3 kPa,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尿素氮、肌酐、谷草转氨酶、肌酸磷酸激酶、二胺氧化酶的最高值分别达(283±261.8) U/L、(1.65±0.97) μmol/L、(18.5±6.0) mmol/L、(76.7±12.9) mmol/L、(911.3±516.8) U/L、(1 886±1 876) U/L、(829.3±314.2 103) U/L,均显著高于伤前自身对照值(P<0.05, P<0.01).伤后6~24 h,MODS发生率分别为 O LPS组70%、LPS组17.4%、O组15.4%;死亡率分别为O LPS组33.3%、LPS组23.3%、O组13.3%.O LPS组的MODS发生率和死亡率显著高于LPS组和O组(P<0.01).结论本模型较好地模拟了临床急性肺损伤继发感染后发展为老年MODS的过程,是用于老年MODS肺启动机制研究较好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6.
内毒素介导Kupffer细胞脂多糖受体CD14的表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内毒素刺激下肝Kupffer细胞 (KCs)膜上脂多糖 (LPS)受体CD14的表达及其在细胞因子分泌中的作用。方法 从Wistar大鼠肝组织中分离出KCs ,培养 12h并调整细胞浓度为 1× 10 6/ml/孔 ,将细胞分为 2组。①LPS组 :每孔加入不同浓度LPS(0、10 0ng/ml ,1、10 0 μg/ml) ;②PI PLC组 :每孔先加入 1U磷脂酰肌醇特异性磷脂酶C(PI PLC)后再加入不同浓度LPS。用兔抗鼠CD14抗体和异硫氢酸荧光素 (FITC)标记的羊抗兔IgG对KCs进行免疫染色 ,流式细胞仪 (FCM)测定FITC阳性KCs数及其荧光强度(FI) ,并用酶联免疫法或放免法测定培养液中TNFα和IL 6的含量变化。结果 随着LPS浓度增加 ,LPS组FITC阳性细胞数显著增多 ,其FI逐渐增强 ,培养液中TNFα和IL 6的含量也逐渐增高 (P <0 .0 1) ;PI PLC组FITC阳性细胞数及FI较LPS组明显减少和减弱 ,培养液中TNFα和IL 6的含量在低浓度LPS刺激时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在高浓度LPS时刺激时才明显增加 (P <0 .0 5 )。结论 LPS能上调KCsCD14表达 ,同时伴有多种细胞因子分泌 ;PI PLC对内毒素介导KCs分泌细胞因子有一定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切断双侧颈部迷走神经对静注内毒素 (主要成分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引起的大鼠肺部急性炎性损伤的影响。方法 :采用静注LPS(10mg/kg)引起大鼠急性肺脏炎性损伤的模型 ,分别切断双侧颈部迷走神经干或做假手术对照 ,在 1.5h检测各组动物血乙酰胆碱 (ACh)、皮质醇水平以及肺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丙二醛 (MDA)量和髓过氧化物酶 (MPO)活性的变化。结果 :静注LPS1.5h即可引起肺部急性炎性病理改变 ,肺组织TNF -α、MDA量和MPO活性明显升高 (P <0 .0 1) ,血ACh和皮质醇也升高 (P<0 .0 5 ,P <0 .0 1)。静注LPS复合迷走神经切断组动物较单纯静注LPS动物肺组织中TNF -α、MDA量和MPO活性显著升高 (P <0 .0 5 ) ,肺组织炎性改变加重 ,而血ACh和皮质醇水平却显著下降 (P <0 .0 1)。结论 :迷走神经切断能加重肺组织的炎症反应和病理损害 ,迷走神经的完整性对于维持体内抗炎激素的水平 ,保护肺脏免受过度炎症的损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应用当归制剂对脂多糖诱导的肝组织炎症反应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将ICR小鼠分为用药组、实验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 3组 ,采用脂多糖 (LPS)配合卡介苗 (BCG)注射法建立小鼠 (用药组和实验对照组 )肝脏炎性损伤模型 ,经腹腔给用药组小鼠注射当归制剂 ,给实验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 ,连续给药 10d后 ,常规组织病理学观察 ,比较小鼠肝组织炎症反应情况。同时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检测小鼠脾脏单个核细胞TNF -α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 用药组小鼠肝脏的炎症反应明显弱于实验对照组 (P <0 .0 5 ) ;肝脏炎性损伤小鼠脾脏单个核细胞TNF -αmRNA的表达在注射LPS后 4h较正常对照组小鼠明显增加 (P <0 .0 1) ,在注射后 7h时达到峰值 ,而后有所下降 ;在注射LPS后 7h ,用药组小鼠TNF -αmRNA的表达与实验对照组相比 ,无显著差异。结论 当归制剂能显著抑制脂多糖诱导的肝组织炎症反应 ,明显减轻肝组织的炎性损伤 ,然而其主要抑制作用可能并非通过影响炎性介质TNF -αmRNA的表达来实现。  相似文献   

19.
梗阻性黄疸时TNF-α对大鼠肝、肾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梗阻性黄疸时血液中的TNF α与肝、肾损伤的关系。方法  77只大鼠随机分为 3组 :假手术组 (sham) 7只 ;胆总管结扎组 (BDL) 35只 ;抗TNF α组 (PTX) 35只。BDL组与PTX组均作胆总管双重结扎复制梗阻性黄疸模型 ,两组大鼠分别随机分为 5个小组 ,每小组 7只。PTX组于术后第一天开始注射 0 .5 %PTX ,1ml 10 0mg体重 ,每日 1次 ,直至按计划处死大鼠当日。各小组分别于术后 1、4、7、10、14天处死 ,经股动脉采血测TB、ALT、Cr、TNF α ,将两组第 14天处死大鼠的肝、肾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 BDL组血清中TNF α的水平明显高于sham组及PTX组。BDL组TNF α与ALT的变化呈正相关 (r=0 .75 8,P <0 .0 1) ,TNF α与Cr的变化呈正相关 (r=0 .5 0 2 ,P <0 .0 5 )。PTX组TNF α与ALT的变化呈正相关 (r =0 .835 ,P <0 .0 1) ,TNF α与Cr的变化无相关性 (r =0 .0 98,P =0 .5 8)。光镜下检查显示 ,BDL组及PTX组均可见肝细胞坏死及增生 ,汇管区可见胆管扩张、胆汁淤积 ,肝坏死程度以BDL组为重。在肾脏两组均可见肾小球无明显改变 ,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结论 梗阻性黄疸时TNF α明显升高 ,抗TNF α治疗可减轻肝损伤 ,TNF α可能是导致肝损伤的重要因素之一 ;TNF α也可能是导致肾损伤一个因素 ,但抗TNF α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内毒素性肺损伤大鼠肺组织及外周血炎性细胞因子的变化 ,探讨己酮可可碱 (pentoxifylline ,PTX)的干预作用。方法  72只雄性Wistar大鼠分为 :①内毒素 1h组 (n =6) ,②内毒素 2h组 (n =6) ,③内毒素 4h组 (n =6) ,④内毒素 6h组 (n =12 ) ,⑤生理盐水对照组 (n =12 ) ,⑥PTX 1h组 (n =6) ,⑦PTX 2h组 (n =6) ,⑧PTX 4h组 (n =6) ,⑨PTX 6h组(n =12 )。采用静脉注射LPS的方法复制内毒素性肺损伤模型 ,PTX组致伤后立即静脉注射PTX 2 0mg/kg ,并以 6mg·kg-1 ·h-1 维持。各组动物于设定的时相点放血活杀 ,用ELISA法或胸腺细胞增殖法测定血清TNF α、IL 6、IL 8含量及IL 1活性 ;斑点杂交检测肺组织中TNF α、IL 1β、IL 6、IL 8mRNA表达。 结果 ①内毒素致伤后各组肺组织内TNF α、IL 1β、IL 6、IL 8mRNA的表达强度 ,均非常显著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 (P <0 0 1)。PTX治疗后 ,内毒素致伤大鼠肺组织内TNF α、IL 1β、IL 6、IL 8mRNA的相对含量较未接受PTX治疗大鼠有一定程度的减少。②内毒素致伤后各组血清中TNF α、IL 1、IL 6、IL 8含量或活性均非常明显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 (P <0 0 1)。PTX 6h组血清中TNF α、IL 1、IL 6、IL 8含量或活性 ,明显低于内毒素 6h组(P <0 .0 1)。结论 内毒素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