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7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This study was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stress induced by high-intensity exercises on the cardiovascular system. In the epidemiological investigation, 200 subjects(test group) engaged in special high-intensity exercises, and 97 who lived and worked in the same environment and conditions as those in the test group, but did not participate in the exercises served as controls. In the second part of the study, 50 mic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exhaustive swimming group, white noise group, exhaustive swimming plus white noise group, and pioglitazone intervention group.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lasma concentrations of the myocardial injury markers heart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H-FABP), C-reactive protein(CRP), β-endorphin(β-EP) and levels of psychological stress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test group as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special high-intensity exercises resulted in a significant elevation of the incidence of cardiac arrhythmias. Animal experiments showed that the plasma levels of corticosterone(CORT) and troponin I(Tn I) were raised while the level of SOD was reduced in exhaustive swimming group, white noise group, and exhaustive swimming plus white noise group. 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PPARγ m RNA and protein were decreased in myocardial tissues in these groups as well. HE staining showed no remarkable change in myocardial tissues in all the groups. Treatment with pioglitazon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the plasma levels of Tn I and CORT, while increased the level of SOD and 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PPARγ m RNA and protein. It was concluded that the high-intensity exercises may induce a heavy physical and psychological stress and predispose the subjects to accumulated fatigue and sleep deprivation; high-intensity exercises also increases the incidence of arrhythmias and myocardial injury. PPARγ may be involved in the physical and psychological changes induced by high-intensity exercises.  相似文献   
2.
目的回顾性地分析老年心力衰竭住院病例的病因变迁,探讨老年心力衰竭的防治对策。方法从住院病历数据库中检索出1993年1月至2010年12月首次因心力衰竭住院的老年患者6288例,以6年为时间段分成A,B和C组,分析比较3组不同性别、年龄患者病因学和住院30d病死率的变迁。结果(1)18年间住院患者数逐年增多,性别构成方面男性下降,女性上升;年龄构成方面60~69岁下降,≥80岁上升。(2)高血压病和糖尿病比例增多;冠心病、陈旧性心肌梗死和肺心病比例下降;急性心肌梗死、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贫血和甲亢性心脏病无显著性变化。(3)诱因中肺炎、房颤的比例上升,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的比例下降。(4)两种病因、3种及3种以上病因的比例随年龄增高而上升,但3个时间段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18年间住院30d病死率逐渐降低,男性中下降更明显。结论18年间,老年心力衰竭首次住院患者的病因、诱因或伴随疾病构成比中,高血压病和糖尿病增多,冠心病、肺心病比例下降;肺炎、房颤比例上升;住院期病死率下降,其原因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具有介入操作指导意义的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分型方法。方法根据冠状动脉分支参考直径和病变对称性对分叉病变进行分型,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介入治疗原则。(1)首先根据分支参考直径将分叉病变分为分支对等型和分支优势型。(2)然后根据分叉处病变是否对称分为对称型和非对称型两个亚类。(3)对于分支优势型非对称分叉病变再根据病变部位分为A、B两个亚型。(4)对等对称型分叉病变原则上采用双支架术,全部对吻扩张;其他类型原则上采用单支架术,非支架分支开口70%残余狭窄者对吻扩张。结果按照新分型法的使用时间将连续300例老年冠心病分叉病变分为传统分型组(Lefevre组)和新分型组(ERDALS组)各150例,两组手术成功率都是100%,与Lefevre组相比,分叉病变支架使用率(1.2%比1.5%)、双支架率(23.3%比52%)、操作时间(15.3min比21.6min)和随访心脏事件率(1.3%比3.3%)明显优于Lefevre组(P0.05)。结论按照分支参考直径和病变对称性设计分叉病变分型法具有简便、直观、系统和操作性强的优点,对临床介入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围手术期不同补液速度对冠心病患者支架置入后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方法应用统计软件随机入选2009年1月至2009年6月连续在本研究所住院并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的冠心病患者37例,根据补液速度分为常规补液组和快速补液组。常规补液组和快速补液组的围手术期补液速度分别为1.5~2.0ml.kg-1.h-1和6~9ml.kg-1.h-1。记录患者的临床特征、围手术期病情变化、血压及心室率,检测血小板聚集率和血浆渗透压的变化。结果快速补液组共有20例患者顺利完成试验,有5例患者在围手术期发生轻微出血并发症,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常规补液组共有17例患者完成试验,有4例患者在围手术期发生轻微出血并发症;另有3例患者因术后4h内出现胸闷、胸痛等临床症状伴低血压状态被排除本试验。所有患者在围手术期内的心室率、收缩压及血浆渗透压的变化均与补液速度关系不大。常规补液组术前的血小板聚集率与术后4h相比无明显改变(16.90%±5.15%比14.20%±5.05%,P0.05)。快速补液组术后4h、术后次日的血小板聚集率与术前相比均有明显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6.45%±5.85%比20.55%±4.97%,7.00%±6.78%比20.55%±4.97%,P均0.05)。结论冠心病患者支架置入的围手术期予快速补液是安全可行的,且较常规补液相比明显降低血小板聚集率。  相似文献   
5.
6.
目前,我国每年接受经皮冠心病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heart disease intervent ion PCI)术的人数已经超过30万[1],相比日益增长的冠心病发病人群,将来这一数字有可能会以几何级数迅速增长。对于心血管内科临床研究生而言,认真学习冠心病介入诊疗的基础理论和操作实践已经成为临床必修课的主要课程之一,为此,规范心血管内科临床研究生冠心病介入诊疗操作,提高他们的冠心病介入诊疗的认识,是培养高层次心血管内科人才的关键环节。我们把在教学实践中的经验与体会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7.
心肌功能障碍是多器官功能不全预后不良的标志之一。在多器官功能不全中,心肌功能障碍是由多因素参与、在多个环节上造成的。缺血缺氧,从多细胞因子和介质的参与,神经内分泌环境改变等是造成心肌功能受损的重要原因,这包括心肌的能量代谢,离子转运、受体及受体后功能等方面的改变。甚至有心肌结构损伤和凋亡等。然而其具体体制都还有许多不明之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代谢综合征(MS)患者血脂特点及MS对冠脉病变程度的影响。方法: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258例,分为MS以及非MS组,计算其gensini评分并测定血清脂质谱以及其他相关危险因素,评价冠心病合并MS患者血脂特点及其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冠心病合并MS组与不合并MS组患者比较,冠脉病变的程度和范围均明显加重(P〈0.01).MS组血浆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载脂蛋白B(ApoB)以及ApoB/A1比值较未合并MS组的明显增高(P〈0.05~〈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而ApoA1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并无显著差异,操作特征曲线(ROC)的曲线下面积(AUC)最大者为TG(0.732),其次为ApoB、LDL-C/HDL-C、HDL-C以及ApoB/ApoA1。结论:冠心病合并MS患者存在多种脂质参数异常,与冠状动脉损伤范围以及狭窄密切相关.TG、TC、HDL-C以及ApoB是评价MS较好的脂质参数。  相似文献   
9.
利用外源性磁场指引心导管操作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1951年,Tillander等在体外磁场引导下,将磁性导管送人了实验兔的主动脉系统。5年后,他们开始在磁场引导下进行实验动物的大血管选择性造影。这些实践活动几乎与心导管的初始发展阶段是同步的。1966年,Alksne等开始利用磁场指引进行心血管介入治疗方面的尝试,  相似文献   
10.
SARS合并多器官功能不全患者的治疗建议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 ,SARS)具有急性起病、传染性强、易感人群普遍、传播快、病死率高的临床特点。SARS发病人群以青壮年为主 ,但死亡者以老年人为主。通过对SARS死亡病例的分析发现 ,70 %~ 10 0 %伴有肺外器官功能改变 ,70 .9%伴发其它基础疾病 ,30 %为≥ 6 5岁的老年人。因此 ,患有多种基础疾病的老年SARS患者可能因肺部感染启动老年多器官功能不全(multipleorgansdysfunctionsyndromeintheelderly ,MODSE)或老年多器官衰竭 (multipleorgansfailureintheelderly ,MOFE)而引起死亡。但是 ,目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