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探讨肝缺血再灌注期间肝组织的损伤情况。方法制备家兔肝缺血再灌注模型,动态观察肝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的血浆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的变化。结果GPT、GOT活性在缺血、再灌注1小时内明显升高,尤以再灌注期为著,随后的5小时内无明显变化;在再灌注后的6~24小时内再次显著升高。结论肝缺血再灌注存在双相损伤,即Ⅰ相损伤和Ⅱ相损伤。  相似文献   

2.
大鼠海马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超微结构改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闭塞四条动脉,复制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动态观察了海马CA2区在缺血30分钟后再灌注2小时至3周的超微结构改变。结果显示,缺血再灌注72小时至3周,海马CA2区域始终有散在迟发性神经细胞坏死的神经细胞凋亡存在。因此,结合实验后期细胞病变特点,我们尝试提出了一个缺血灌注损伤发生机制和药物防治研究新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3.
①目的探讨雌激素对雄性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②方法随机将大鼠分为假手术组(SO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及雌激素治疗组(E组)。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MCAO),测定缺血2小时再灌注24小时大鼠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含量。③结果SO组和E组SOD活性显著高于I/R组,MDA含量显著低于I/R组。④结论雌激素可以减少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自由基的产生,从而提供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巩守平 《西部医学》2014,(6):677-679
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是一类由多种因素影响、多种机制参与、多个环节递进的复杂的病理过程,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从神经血管单元整体入手可以共同保护微血管和神经系统,这为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本文对MHP 36神经干细胞重建神经血管单元在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应用前景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5.
对于周围神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少于中枢神经,周围神经缺血/再灌注损伤可对神经的超微结构、电生理、脊髓神经元等造成一系列病理改变,其损伤机制与氧自由基、细胞因子、钙超载等密切相关。马尾压迫症可造成神经微循环、组织学及骶髓前角细胞凋亡等病理变化。现就周围神经缺血/再灌注损伤与马尾压迫症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前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区神经元Bcl -2、Bax的表达及刺五加皂甙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 (SAM)、缺血再灌注组 (IR)及刺五加皂甙治疗组 (ASS) ,并根据再灌注不同时间分为五个亚组 ,缺血时间均为 2 0分钟。分别于再灌注 3、6、12、2 4、48小时后取脑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检测大鼠脑海马的Bcl -2、Bax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Bcl-2蛋白表达 :假手术组呈阴性表达 ,缺血再灌注组再灌注后 6小时可在CA3区检测到Bcl-2阳性神经元 ,2 4小时达峰值 ,48小时逐渐下降。刺五加皂甙组表达时间及部位同缺血再灌注组 ,与缺血再灌注组对应时间点相比都有显著性增高。Bax蛋白表达 :假手术组海马区呈阴性表达 ,缺血再灌注 12小时在海马CA1区开始表达 ,48小时达峰值 ,刺五加皂甙组表达时间及部位同缺血再灌注组 ,与缺血再灌注组对应时间点相比 ,都有显著性减少。结论 :刺五加皂甙可通过增加Bcl-2表达 ,抑制Bax表达 ,从而抑制脑缺血再灌注时神经细胞凋亡 ,预防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急性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神经生长因子(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变化及相应的脑组织细胞形态,探讨神经营养因子在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采用Pulsinlli法建立大鼠急性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动态测定脑组织NGF、BDNF含量,石蜡切片行HE染色光镜下观察脑组织细胞形态.结果再灌注损伤后,脑组织BDNF、NGF表达均增高.模型组于灌注2 h上升,6 h达高峰,24 h回落;与假手术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光镜下观察,假手术组无异常神经细胞,模型组各亚组中异常神经细胞于缺血再灌注2 h时明显增加,6 h受损最轻,随缺血再灌注时间延长异常神经受损程度变重.结论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诱导BDNF、NGF表达,有利于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元损伤的保护.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蛋白激酶C在缺血预处理大鼠肾脏因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将大鼠随要分组,观察大鼠肾脏病理组织学变化,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不没灌注时间蛋白激酶C水平。结果 预处理后缺血再灌注组病理组织学肾小管评分均低于缺血再灌注,而预处理后缺血再灌注组和对照组之间无显性差异;预处理后缺血再灌注组蛋白激酶C的表达高于缺血再灌注组,并且在再灌注2小时和6小时时,预处理后缺血再灌注组中的表达高于对照组。结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周围神经缺血再灌注损伤和不同药物保护时形态学及形态计量的变化.方法:采用光镜和电镜下观察神经形态结构的改变,应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进行灰度对比分析.结果:周围神经缺血再灌注时,形态学损伤程度与缺血再灌注时间有关,缺血时间越长,组织形态学变化越明显,再灌注后改变进一步加重;甘露醇、氯丙嗪和当归可减轻缺血性损伤的改变.结论:甘露醇、氯丙嗪和当归对周围神经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及其预防方法。方法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归纳、总结,综述了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及其预防方法。结果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是钙超载、代谢性酸中毒、氧自由基生成过多、Kupffer细胞的激活、NO和ET浓度失衡等多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其预防方法包括钙通道阻滞剂、自由基清除剂、中医中药等的应用。结论目前人们公认的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多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防止和减轻HIRI方法的研究也备受重视。  相似文献   

11.
环氧酶-2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环氧酶(COX)-2基因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栓线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随机分为8组:假手术组,缺血2h组,缺血再灌注3、6、12、24、48和72h组,每组10只。评定神经功能损伤,HE染色观察脑组织形态学改变。Northern blot、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脑组织的mRNA和蛋白产物表达。结果神经功能缺损表现随缺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加重。缺血2h组可见COX-2的mRNA和蛋白产物表达明显增加,再灌注后表达逐渐增强,再灌注12~24hCOX-2的mRNA和蛋白产物表达达到高峰。结论COX-2基因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表达呈动态变化过程,COX-2可能与缺血再灌注后迟发性神经细胞死亡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低pH液复灌对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ECC)下兔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心肌的保护作用与Bcl-2、Bax表达的关系。方法成年新西兰大白兔30只,完全随机分为5组(n=6):对照组(C组)不停跳,体外循环180 min;缺血再灌注组(I/R组)全心缺血40 min,再灌注120 min;pH=7.4组与pH=6.9组于再灌注前2 min予37℃的95%O2+5%CO2饱和的pH值为7.4或6.9的K-H液灌注;缺血后处理组(P组)再灌注的前2 min给予缺血后处理。体外循环结束后,光镜观察心肌形态学变化;ELISA测定血清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 I,cTnI)浓度;RT-PCR检测Bcl-2、Bax mRNA的表达;免疫组化检测Bcl-2、Bax蛋白的表达。结果与I/R组比较,pH=6.9组和P组心肌组织损伤较轻,cTnI浓度较低(P<0.05),pH=6.9组Bcl-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高[(1.058 1±0.165 7)vs(0.648 2±0.070 8),(0.233 1±0.022 5)vs(0.156 5±0.019 2),P<0.05],Bax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1.353 3±0.138 1)vs(1.901 7±0.198 1),(0.173 5±0.015 1)vs(0.247 1±0.021 3),P<0.05];pH=6.9组和P组之间Bcl-2、Bax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循环下再灌注初短暂低pH(pH=6.9)液复灌可以模拟缺血后处理的心肌保护作用,其保护机制与调节Bcl-2、Bax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神经调节素-1β(NRG-1β)对猕猴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成年健康猕猴12只,经股动脉介入手术,将微球囊导管插入大脑中动脉阻断其血流,建立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MCAO/R)模型.治疗组动物于缺血2 h再灌注前经微球囊导管注射NRG-1β,对照组同步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然后退出微球囊导管实现再灌注22 h.应用Task-oriented评分评价动物的神经行为功能、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和磁共振成像(MRI)检测脑梗死体积的变化.结果 对照组动物脑缺血2 h即出现神经功能缺损表现,再灌注22 h(60±16)未见显著性变化;NFG-1β治疗后(61.3±16.2)未能明显改善猕猴神经功能(P>0.05).对照组动物脑缺血2 h在MRI弥散加权成像(DWI)即出现高信号区,但T1、T2相表现不明显;再灌注22 h在相应部位出现典型的T1低信号、T2高信号区,DWI高信号区扩大,TTC染色显示明显的缺血病灶.NFG-1β组T1、T2和DWI的异常信号区和TTC脑梗死体积未见明显减小(P>0.05).结论 NRG-1β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磺酸钠对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为丹参酮组、对照组、假手术组,每组16只。丹参酮组在术前3、2、1 d及术前30 min给予腹腔注射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20 mg/kg);同时对照组及假手术组给予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丹参酮组与对照组建立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各组缺血2 h及再灌注4 h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的变化,并观察大鼠后肢骨骼肌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假手术组大鼠再灌注4 h与缺血2h,与对照组比较,血清SOD活性均增多(P〈0.05),而MDA含量均降低(P〈0.05)。丹参酮组大鼠血清SOD活性均高于对照组(P〈0.05),MDA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大鼠再灌注4 h与缺血2 h比较,血清SOD活性进一步降低(P〈0.05),MDA含量进一步增多(P〈0.05);而丹参酮组大鼠再灌注4 h与缺血2 h血清SOD活性和MDA含量无明显变化(P〉0.05)。光镜下观察丹参酮组骨骼肌组织损伤比对照组明显减轻。结论丹参酮ⅡA磺酸钠对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新生动物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β1-整合素的变化特点。方法 建立新生大鼠不同时段的肾脏缺血再灌注模型,应用免疫荧光法和原位杂交法检测β1-整合素及其mRNA在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分布和表达量。结果 ①β1-整合素在正常时主要分布在肾小管上皮细胞基底侧的细胞膜上;缺血0.5h后其分布的变化不明显;再灌注0.5h后β1-整合素开始向细胞侧壁和顶部转移;再灌注2h后这种改变最明显并伴表达的减少和肾小管结构的破坏,但肾小管腔中没有表达;从再灌注24h起开始进入恢复阶段,β1-整合素逐渐重新回到基底部;再灌注120h后恢复阶段基本结束,但表达量仍低于正常。②β1-整合素mRNA主要在细胞浆中表达,缺血再灌注0.5~2h其表达量较正常时无减少反而有一定程度的增加,再灌注24~120h后仍未降至正常水平。结论 β1-整合素在缺血再灌注时分布发生“去极化“现象并伴随表达减少,而其mRNA的表达不降反升高,说明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同时存在影响β1-整合素分布和其合成的因素。  相似文献   

16.
雌激素对去卵巢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注脑组织SOD和MDA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雌激素对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注自由基损伤的影响。方法雌性沙鼠4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去卵巢组、补充雌激素组。采用夹闭双侧颈总动脉法复制沙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7min再灌注12h,取脑组织测定脑组织中SOD活力、MDA含量的变化,并观察海马CA1区神经细胞的病理改变。结果缺血再灌注组、去卵巢对照组脑组织中SOD活力明显降低,MDA含量明显增高,与假手术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补充雌激素组脑组织中SOD活力明显增高,MDA含量明显减少,与缺血再灌注组、去卵巢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缺血再灌注组脑组织海马CA1区神经细胞损伤明显,脑组织水肿明显;补充雌激素组神经细胞损伤明显减轻。结论预防性应用雌激素能明显减轻缺血再灌注所造成的神经细胞损伤,对脑缺血再灌注自由基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从细胞凋亡及其信号转导通路角度,探讨长托宁对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脑保护作用及部分机制。方法:雄性健康SD大鼠96只,随机分成3组:假手术组(S组,n=32)、缺血再灌注组(IR组,n=32)、长托宁干预组(P组,n=32),3组按再灌注时间再分为4个亚组,即缺血10 min后分别再灌注3,12,24,48 h,每个亚组动物均为8只。采用四血管闭塞法制造大鼠全脑缺血模型,应用免疫组化SP法动态观察不同时间点海马CA1区细胞色素C(CytC)和Caspase-3表达的变化;电镜和光镜观察再灌注24 h亚组海马CA1区神经细胞病理形态和线粒体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①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A1区CytC在再灌注3 h即有明显表达,于再灌注12h达高峰,以后表达逐渐降低;Caspase-3在再灌注3 h开始表达,12 h明显升高,24 h达高峰,48 h仍有较高表达。②与S组比较,IR组和P组各时间点海马CA1区的CytC、Caspase-3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P<0.01);再灌注24 h亚组海马CA1区神经细胞病理形态和线粒体形态结构受损明显;③与IR组比较,P组各时间点海马CA1区的CytC、Caspase-3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再灌注24 h亚组海马CA1区神经细胞病理形态和线粒体形态结构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长托宁对Caspase依赖的线粒体凋亡通路有干预作用,通过保护线粒体的形态功能、稳定线粒体膜、抑制CytC和Caspase-3的释放和激活,从而减少细胞凋亡的发生,发挥脑保护作用,这可能是其改善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部分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8.
大鼠全身性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建立大鼠全身性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方法:30只大鼠快速放血至平均动脉压(MAP)40 mmHg,慢速放血维持20 m in,室温放置1 h,全部失血回输。3 h后将大鼠处死,期间监测大鼠MAP、心率、肛温、心电图,并检测大鼠放血前及再灌注后3 h血浆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乳酸脱氢酶(LDH)值。取心、肾、脑、肺标本作组织病理检测。结果:放血结束时及再灌注前MAP、心率、肛温符合正态分布。再灌注后3 h血浆AST、ALT、LDH活性均显著高于放血前(P<0.01)。大鼠失血后心电图发生缺血样改变。再灌注后3 h心电图显示损伤加重。心、肾、脑、肺组织均显示明显再灌注损伤样病理学改变。结论:成功建立了重复性较好的大鼠全身性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灯盏花素磷脂复合物(Ber-PC)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损伤的影响.方法 复制大鼠大脑中动脉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缺血后大鼠神经功能障碍情况,测定再灌注后缺血侧脑梗死范围及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及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 Ber-PC剂量依赖性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神经功能障碍,减少脑梗死面积,拮抗缺血脑组织MDA含量的增加,提高脑组织SOD、GSH-PX活性.结论 Ber-PC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具有良好的新药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20.
缺血再灌注损伤对新生鼠肾小管上皮细胞细丝蛋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研究缺血再灌注不同时段细丝蛋白在肾小管上皮细胞中的分布变化,探讨细丝蛋白在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所起的作用。方法:建立新生大鼠不同时段的肾脏缺血再灌注模型,通过免疫荧光法检测细丝蛋白在肾小管上皮细胞上的分布及其表达量。结果:细丝蛋自在正常时主要分布在肾小管上皮细胞基底都附近,缺血0.5h时其分布变化不明显,再灌注O.5h后,细丝蛋白开始向胞浆转移,并出现在细胞顶部和肾小管腔内,再灌注2h这种改变最明显并伴肾小管结构的破坏;从再灌注24h起开始进入恢复阶段,细丝蛋白逐渐重新回到基底部,再灌注120h后恢复阶段基本结束,肾小管结构正常。结论:细丝蛋白在缺血再灌注时分布发生改变,这种变化出现在肌动蛋白细胞骨架和整合素的改变之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