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4 毫秒
1.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下锁孔开颅显微手术切除脑深部海绵状血管瘤的技巧及疗效。方法对15例脑深部海绵状血管病人在神经导航下行锁孔开颅,运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切除病灶。结果本组脑深部海绵状血管瘤均取得了显微镜下全切除。术中出血少,均未输血。病人术后恢复良好,无手术死亡。结论采用神经导航技术可精确定位脑深部病变,锁孔手术又是处理颅内病变的微创神经外科技术。正确应用这两项技术,结合熟练的显微神经外科技巧,可明显提高脑深部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神经导航辅助显微手术治疗幕上脑深部海绵状血管瘤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辅助的显微手术在治疗幕上脑深部或重要功能区海绵状血管瘤中的应用价值和手术技巧。方法应用神经导航技术,对幕上脑深部或重要功能区的23例海绵状血管瘤行显微外科手术切除。结果在神经导航辅助下,病灶全切除率为100%,无手术死亡,病人临床症状改善,无长期神经功能受损表现。结论神经导航辅助的显微手术治疗幕上脑深部或重要功能区内海绵状血管瘤,定位精确,具有微侵袭特点,可提高海绵状血管瘤病灶切除率,降低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辅助显微手术切除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Brain LAB公司的Vector Vision神经导航系统辅助显微手术切除脑内海绵状血管瘤10例。结果术后10例近期复查CT或MRI证实病灶全切除率均为100%,患者临床症状均改善,无其它重要神经功能受损表现,无手术并发症及死亡。结论神经导航辅助显微手术切除脑内海绵状血管瘤具有定位准确、动态示踪、微侵袭、安全可靠等特点,有助于缩短手术时间、提高病灶的切除率及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显微手术切除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美国枢法模公司的Stealth Station神经导航系统辅助显微手术切除脑内海绵状血管瘤17例。结果17例术后复查CT或MRI,显示病灶全切除,患者临床症状均改善,无其它重要神经功能受损表现,无手术并发症及死亡患者。结论神经导航辅助显微手术切除脑内海绵状血管瘤具有定位准确、动态示踪、微侵袭、安全可靠等特点,有助于缩短手术时间、提高病灶的切除率及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神经导航引导下直视手术治疗脑内小病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在神经导航辅助下微创手术治疗脑内小病灶的经验。方法 在神经导航系统辅助下显微外科手术治疗24例脑内小病灶。其中脑脓肿2例,脑囊虫5例,炎性肉芽肿2例,转移癌7例,海绵状血管瘤2例,星形细胞瘤2例,胶质细胞增生2例,中枢神经细胞瘤1例,生殖细胞瘤1例。结果 导航平均注册误差(2.3±0.45)mm。病灶全切16例,次全切3例,大部分切除2例,取病检3例。术后无死亡、无神经导航误差引起的并发症。全部病例恢复良好。结论 神经导航引导直视手术治疗脑内小病灶手术准确、安全,减少了术中的盲目性和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神经导航技术在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显微切除手术中的作用和效果。方法对18例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病人术前采用神经影像导航定位,对病灶进行三维重建,制订手术治疗计划,术中根据手术计划选择手术入路与手术范围。结果17例全切除,1例脑干病灶部分残存。定位准确,平均误差(2.0±1.2)mm。术后2例出现一过性轻偏瘫。结论神经导航系统可精确定位颅内海绵状血管瘤,使手术入路的设计更为合理,有效保护病人神经功能,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应用神经导航系统手术治疗脑深部病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介绍临床应用神经导航系统手术治疗脑深部病变的体会。方法应用德国BrainLAB公司VV2型神经导航系统手术切除脑深部病变70例,对神经导系统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结果本组70例病人全部在导航指引下完成手术,注册精度为(1.3±0.4)mm。病变全切除56例,次全切除10例,大部切除4例。术后所有病人一般状况得到改善。结论神经导航系统定位准确,术中结合CT、MR扫描实现实时监测,指引手术,提高了脑深部及重要功能区病变的手术疗效,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我科在神经导航辅助下微创手术治疗颅内小病灶的经验。方法我科自2005年3月至2006年12月在神经导航系统辅助下微创手术治疗69例颅内小病灶,其中脑膜瘤26例,胶质瘤13例,转移癌10例,脑囊虫9例,海绵状血管瘤6例,脑脓肿3例,炎性肉芽肿2例。结果导航平均实际误差≤2.0mm,均一次性准确找到病灶。病灶全切除62例,次全切除7例。术前症状均得到控制和好转,术后无死亡,无神经导航误差引起的并发症。全部病例恢复良好。结论神经导航辅助微创手术治疗颅内小病灶手术准确、安全,减少了术中的盲目性和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的手术适应证和手术入路选择. 方法 回顾性分析51例显微手术治疗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资料.中脑海绵状血管瘤9例,间脑-中脑交界处1例,中脑-桥脑交界处2例,桥脑海绵状血管瘤33例,延髓海绵状血管瘤4例,桥脑-延髓交界处2例.49例亚急性手术,2例慢性期手术. 结果 术中均采用神经电生理监测引导手术,11例采用神经导航定位.根据肿瘤的部位选择手术入路.肿瘤全切49例,2例次全切,肿瘤全切除率为96.1%.术中19例伴有明显的静脉畸形,予以保护.神经功能障碍改善23例,无明显变化25例,术后症状改善和稳定率为94.1%(48/51).无手术死亡. 结论 正确选择手术适应证和个体化选择手术入路,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和神经导航辅助手术,有助于提高肿瘤全切除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辅助的锁孔显微神经外科技术治疗脑内深部肿瘤的可能性,并总结其经验.方法本组26例脑内深部肿瘤中,2例胼胝体-右额叶胶质瘤,1例顶叶海绵状血管瘤,5例基底节区星形细胞瘤,5例侧脑室室管膜瘤,5例脑桥星形细胞瘤,8例小脑肿瘤(肿瘤最大直径12.0 cm).于颅骨形成直径2~3.0 cm的骨窗,部分病例在神经导航指引下,经显微手术切除肿瘤.结果26例手术中,25例显微镜下全切除,1例次全切除;无1例死亡.结论神经导航辅助的锁孔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脑内深部肿瘤效果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术中超声实时定位在海绵状血管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6例颅内深部海绵状血管瘤患者开颅后,应用术中超声对病灶进行实时定位,选择合适的脑沟切除病变,同时用超声判断病灶切除的程度.结果 病变定位准确,26例颅内海绵状血管瘤均完整切除,无相关的神经系统并发症,术后随方均恢复良好,影像学证实均未复发.结论 术中超声可在术中对病变精确定位,有效地引导手术进程,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减少手术并发症,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神经导航下手术切除幕上脑内海绵状血管畸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在幕上脑内海绵状血管畸形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切除26例幕上脑内海绵状血管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应用StealthStation神经导航系统制定手术计划。术中导航探针指引显微镜下切除病变。结果导航显示病灶的定位误差均在2 mm以内。26例海绵状血管畸形均获全切除,术后所有患者恢复良好,均未出现新的神经功能障碍。结论应用神经导航系统辅助手术可对病变准确定位,手术侵袭性小,可减少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术中超声辅助神经导航在颅内小病灶手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总结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经术中超声辅助神经导航手术的颅内小病灶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重点分析术中纠正脑移位的意义、超声图像的价值和手术操作技巧。结果颅内小病变18例患者,12例术中发现单纯神经导航脑移位2~8mm,平均4.3mm。术中应用超声辅助神经导航技术定位病灶准确性100%。18例患者,经术后影像学证实病变全切除17例,大部分切除1例。术后偏瘫1例,术后出血1例并经原切口入路清除。术后无死亡病例。结论超声可以纠正神经导航的脑移位,术中超声显示海绵状血管瘤和钙化病变边界最好。术中超声辅助神经导航技术对于寻找定位深部或功能区小病灶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4.
神经导航下显微手术切除脑深部病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脑深部病变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在BrainLabVV2神经外科导航系统指导下显微手术切除脑深部直径为8~25 mm大小病变46例。其中脑脓肿4例,脑囊虫病2例,脑膜瘤2例,侧脑室内室管膜瘤1例,胶质瘤22例,海绵状血管瘤7例,血管畸形4例和炎性肉芽肿4例。除脑膜瘤外,其余病灶平均距脑皮质约30 mm。分别利用神经导航系统定出手术切口、骨窗大小,指示手术入路。结果 40例病变全切(87%),6例次全切(13%)。骨窗平均30 mm×40 mm大小;平均导航误差小于1.2m。术后39例患者临床症状改善,7例无变化,无手术并发症。结论在神经外科导航系统指导下手术切除脑深部直径为8~25mm大小病变定位准确可靠,切口和骨窗大小适当,术中合理采用导航与手术分离的方法 ,利用自然沟裂,加之熟练的显微手术操作,可最大限度切除病变,减少副损伤和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颅内海绵状血管瘤(ICCA)的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55例经病理证实的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常规开颅方式手术30例,神经导航手术19例,立体定向手术6例.结果 全切除52例,大部切除3例.术后无死亡,无颅内出血.术后主要并发症为感染、脑水肿和脑梗死,对症治疗后均好转.结论 神经导航手术是...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高场强术中磁共振(iMRI)和功能神经导航在脑干海绵状血管瘤手术中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6例脑干海绵状血管瘤患者,术前根据弥散张量成像重建白质纤维束,确定最佳安全手术入路及手术策略,术中常规应用基于弥散张量成像技术的纤维束镜下导航结合术中电生理监测辅助手术,术后定期临床及影像学随访。结果本组16患者中,2例患者因术中磁共振扫描发现海绵状血管瘤残留需继续手术切除残留病变。术中末次扫描证实所有患者的脑干海绵状血管瘤完全切除。3例患者术后有短期新发神经动能障碍,其中2例长期随访时恢复至正常功能水平。长期神经功能致残为1例。无iMRI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结论对于脑干海绵状血管瘤手术,iMRI可以实时评估海绵状血管瘤的切除程度。镜下功能神经导航术中显像脑干白质纤维束结合术中电生理监测和电刺激定位脑干颅神经核团,对最大限度切除病变、保护患者的神经功能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2019年手术治疗的35例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资料。21例采用神经导航辅助开颅手术治疗,10例采用立体定向手术,4例采用直接开颅手术治疗。结果 33例颅内海绵状血管瘤全切除,2例次全切;术后症状缓解17列,无变化16例,加重3例;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 针对具体情况,联合应用神经导航、立体定向、电生理技术切除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颅内微小病变的手术治疗中,神经导航联合其他辅助技术用以纠正术中导航漂移的缺陷。报告1例神经导航联合亚甲蓝染色切除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男,56岁,因阵发性意识不清5年入院。神经系统查体未见明显阳性体征,右手及手臂可见烫伤瘢痕(患者做饭时出现短暂意识丧失,不慎手掌及手臂烫伤)。颅脑MR示左侧颞叶深部异常信号,考虑为颅内海绵状血管瘤。诊断:左颞叶海绵状血管瘤;继发性癫痫。予以神经导航联合亚甲蓝下行手术实现肿瘤的完全切除。术后好转出院,随访未再出现癫痫发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脑桥海绵状血管瘤的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显微外科手术切除脑桥海绵状血管瘤病人的临床资料,术中均采用神经电生理监测,根据病变部位选择手术入路,采用颞下切开小脑幕入路3例,乙状窦后入路5例,枕下后正中经小脑延髓裂入路1例。结果病变达显微镜下全切除8例,部分切除1例。术后并发轻度脑干水肿2例,视物重影2例。随访6个月,MRI复查未见肿瘤复发及新发出血。术后3个月KPS评分90分7例,80分2例。结论对有明确手术指征的脑桥海绵状血管瘤,在出血后2~4周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在神经电生理、神经导航辅助下切除血管瘤可取得良好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脑功能区深部海绵状血管畸形(CM)的显微手术治疗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5例脑功能区深部CM病人的临床资料,均采用术中唤醒麻醉、B超、神经导航、皮质电生理监测及皮质电刺激显微手术全切除病灶。结果 术后72 h内MRI显示:CM全切除25例(100%);无术后再出血及颅内感染病例,无死亡病例。术后3个月MRI复查未见复发。术后1年m RS评分:0分21例,1分2例,2分1例,3分1例;无永久性手术相关并发症及副损伤。结论 脑功能区深部CM采用术中唤醒麻醉、B超、神经导航、皮质电生理监测、皮质电刺激,结合显微神经外科技术,能达到满意切除,并最大限度保护脑功能和改善病人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