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2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56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29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806年法兰克福医生Philipp Bezzini研制了神经内窥镜。1922年神经外科医生Dandy对2例脑积水患者进行了脉络丛切除和烧灼,之后Mixter,Scarff,Guiot等相继进行了内窥镜手术,但由于并发症多,疗效差该项技术进展缓慢。近10a来随着超声技术、立体定向技术及摄像技术的进步,微侵袭内窥镜技术有了长足的发展。Hopf[1]根据内窥镜设备的应用情况与手术操作途径,将内窥镜神经外科技术分为四类:(1)内窥镜神经外科(EN)即单纯应用神经内窥镜,经过内窥镜工作通道完成各种手术操作;(2)内窥镜辅助显微神经外科(EAM)即在传统显微神经外科手术的基础上同…  相似文献   
2.
开颅术后严重颅内感染并发脑积水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开颅术后严重颅内感染并发脑积水的手术治疗时机、方式和疗效。方法:对1996年1月至2006年12月47例严重颅内感染并发脑积水病例的手术治疗时机、方式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例行手术区感染伤口或脑脊液漏口处理。5例行脓腔-同侧侧脑室连续灌洗术;28例行双侧脑室置管连续灌洗术;14例行单侧侧脑室-腰蛛网膜下腔置管连续灌洗术。平均灌洗引流时间(11.6±3.1)d。11例脑室引流管出现堵塞,经挤压、冲洗引流管后再通。根据经验或药敏试验结果使用抗茵药;补充血液类制品和免疫调节剂;加强营养支持治疗。39例(83.0%)严重颅内感染控制,8例(17.0%)死亡,其中5例死于颅内感染,3例死于多系统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13例(27.7%)良性脑积水自愈,26例(55.3%)恶性脑积水病例白细胞数〈100×10^6/L,脑脊液蛋白含量〈1000mg/L,行脑室-腹腔(V-P)分流术,其中2例分流不足,1例分流过度,更换与颅内压相适应的分流阀,所有行分流术病例脑积水消失,临床症状好转。结论:开颅术后严重颅内感染并发脑积水病例行感染伤口或脑脊液漏口处理,依病情采取不同部位置管连续灌洗术,根据经验或药敏试验结果使用抗茵药,补充血液类制品和免疫调节剂,加强营养支持,颅内感染治愈率高;颅内感染控制后良性脑积水自愈,恶性脑积水早期行V-P分流术,可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微创手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连续收集同一术者手术病例120例,分成开颅手术组和神经内镜手术组,每组60例。通过手术时间、血肿清除率、术后GCS、NICU滞留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出现和术后3个月GOS,比较两组手术疗效。结果 所有120名患者接受持续随访,随访时间大于3个月。内镜手术组和开颅组2组病例术前临床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手术时间内镜组为(1.5±0.4)h,开颅组为(3.9±0.6)h(P0.01);血肿清除率内镜组为95.84%±2.72%,开颅组为87.48%±7.84%(P0.01);术后第1、3、7天GCS评分内镜组分别为:10(6,12),12(8,13),13(10,13),开颅组分别为6(5,9),7(5,11),8(5,12()P均0.01);NICU滞留时间内镜组为(3.55±4.21)d,开颅组为(9.10±4.72)d(P0.01);术后并发症内镜组无颅内感染病例,坠积性肺炎5例;开颅组颅内感染6例,坠积性肺炎41例,内镜组优于开颅组(P均0.05);术后3个月GOS评分,内镜组3(3,4),开颅组2(2,3)(P0.01)。结论 神经内镜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具有微创高效的特点,是治疗脑出血的有效方式,多个方面优于开颅血肿清除术,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准分子激光近视矫正的社会因素和心理状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PRK)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excimerlaser in situ keratomilusis,Lasik)矫正不同程度的近视取得良好效果,因其具有较好的可预测性和安全性而被广大医生和患者所接受。随着生物医学模式的转变,社会心理因素对疾病疗法的影响越来越受到重视。屈光性角膜手术是在“健眼”上施行,因而其社会问题和心理因素的影响显得更为明显。本文对383例患者手术前后心理状态及社会因素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基于智能手机简易增强现实技术定位幕上高血压性脑内血肿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微创手术治疗的42例幕上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资料。术前将急诊头颅CT扫描数据以DICOM形式通过医学影像存档与通信系统导入工作电脑,应用3D Slicer软件行脑内血肿及头面部皮肤三维重建,设置参考点后将图像导入智能手机,通过手机相机功能实现简易增强现实技术,描画脑内血肿体表投影后,在血肿边缘粘贴标记物后复查头颅CT,分析各标记点与血肿实际边界的距离偏差。结果 42例共粘贴标记物168个。标记物与血肿距离偏差在0.04~7.20 mm,平均(3.10±1.10)mm;上缘、下缘、前缘、后缘的距离分别为(2.90±1.19)mm、(3.02±1.31)mm、(2.66±1.27)mm、(2.43±1.41)mm。头皮标记物与脑内深部血肿实际上缘、下缘、前缘、后缘的距离偏差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简易增强现实技术可为幕上高血压性脑内血肿微创手术提供可靠及较准确的体表定位指导,可作为脑内血肿定位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口腭咽入路相应的解剖学结构和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 在15具动脉灌注乳胶的成人尸头上模拟口腭咽入路,在显微镜下观察腭大孔、切牙孔的位置,骨嵴的比例,腭大动脉的走行,硬腭部软组织的结构特点并测量颅底重要解剖结构间的距离;对2006年3月至2010年6月经口腭咽入路行显微手术治疗的18例颅底中线区肿瘤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切牙孔距牙槽嵴前端的距离为(5.18±2.44)mm,骨嵴的比例为93.3%,54支腭大动脉走行于硬腭半宽的中内2/3侧,术式的暴露范围主要受限于双侧的视神经、颈内动脉、舌下神经管内口等结构;本组18例中12例全切除,6例次全切除,并发症包括1例脑脊液鼻漏,1例构音不良,无死亡、偏瘫等严重并发症。 结论 口腭咽入路切除颅底中线区肿瘤具有暴露充分、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的优点。该入路是切除颅底中线区肿瘤的较佳入路。  相似文献   
8.
我科1990~1998年10月采用单孔双管双向闭式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36例,效果良好。现与同期单管引流术48例行对照分析。1 资料  本组84例经术前CT或MR诊断为幕上半球慢性硬膜下血肿,并经手术证实,按术式分为2组:单管引流术组48例。男29例,女19例。年龄12~82岁,平均43岁。血肿部位:左额颞顶枕6例,左额颞顶14例,右额颞顶枕7例,右额颞顶7例,左颞顶枕1例,右颞顶枕4例,左颞顶3例,右颞顶2例,双侧额颞顶2例,左额颞顶并右颞顶枕1例,双侧颞顶枕1例。血肿体积为25~270m…  相似文献   
9.
目的 报道颈椎管哑铃形神经鞘瘤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9例颈椎管哑铃形神经鞘瘤临床和随访资料.对其手术入路和显微外科手术技巧进行探讨. 结果 颈椎管哑铃形神经鞘瘤显微手术29例,其中经颈后入路手术23例,经颈前和颈后联合入路手术6例.手术全切除肿瘤28例,次全切除肿瘤1例.手术后神经功能改善21例,神经功能与术前相同8例.术后随访36.5个月,肿瘤全切除病例无肿瘤复发,全部病例颈椎稳定性良好. 结论 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技术,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在全切除颈椎管哑铃形神经鞘瘤的同时尽可能保留神经功能和颈椎自身的稳定性,能够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功能神经导航系统下高枕部经皮质入路切除侧脑室三角区及周围病变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35例侧脑室三角区及周围病变病人的临床资料.均在BrainLAB神经导航系统下经高枕部入路切除病变,切口位于枕外粗隆上5~8cm,中线旁2~4 cm.统计分析手术前、后失语指数(aphasia quotient,AQ)评分.结果 病变全切除31例,次全切除4例.术后病理:脑膜瘤14例,胶质瘤11例,海绵状血管瘤4例,转移瘤2例,室管膜瘤1例,中枢神经细胞瘤1例,脉络丛乳头状癌1例,生殖细胞瘤1例.术后偏瘫加重3例,偏盲2例.随访35例,时间3~12个月,3例偏瘫及1例偏盲病人均好转,另1例偏盲无改变.5例术前语言功能障碍病人较术后早期改善明显(AQ = 95.2±2.58,P<0.05);30例术前语言功能正常病人,除2例语言功能恶化外,其余均正常(AQ = 94.9±6.37).结论 神经导航下高枕部入路便于操作、容易显露病变,能成功避开重要神经功能传导束,降低术后功能障碍发生率,是治疗侧脑室三角区及周围病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