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所产生的一系列综合病症被称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其根据髓核突出的不同程度分为四型:a)膨出型。纤维环及后纵韧带完整,髓核组织弥漫性膨出;b)突出型。髓核从破裂的纤维环处突出,后纵韧带仍完整;c)脱出型。纤维环、后纵韧带均破裂,髓核从破口处突出,但其根部仍在椎间隙内;d)游离型。髓核组织完全突入椎管内。由于重力及局部解剖因素,临床上常见的椎间盘脱出髓核移位主要向后下  相似文献   

2.
腰椎椎间盘突出的移位形式和神经根高位分叉的关系陈金益译池永龙校椎间盘突出(HNP)是纤维环的正常解剖学的形状发生退行性变。分为纤维环保持连续性的椎间盘膨隆和纤维环破裂髓核脱出的狭义的椎间盘突出。后者根据髓核脱出形式有3型,即:后纵韧带下脱出的韧带下突...  相似文献   

3.
颈椎间盘突出类型的术中显微镜下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报告并探讨颈椎椎间盘内容物突破纤维环、后纵韧带甚至硬膜囊的特征.方法 自2000年6月至2005年12月实施显微镜下经椎间隙颈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272例,共378个椎间隙.观察项目包括:纤维环、后纵韧带以及硬膜囊的完整性,后纵韧带前方和后方的突出物.结果 MRI术前判断:纤维环完整者81个椎间隙,纤维环破裂后纵韧带完整者123个椎间隙,后纵韧带破裂者70个椎间隙,髓核后纵韧带后方游离者48个椎间隙,髓核突入硬膜囊2个椎间隙以及椎闻盘形态正常54个椎间隙.手术发现纤维环破裂及后纵韧带后方游离髓核组织的椎间隙数量明显高于MRI的提示:纤维环完整者38个椎间隙,纤维环破裂后纵韧带完整者163个椎间隙,后纵韧带破裂髓核疝62个椎间隙,后纵韧带后方游离髓核63个椎间隙,硬膜囊下疝2个椎间隙以及椎间盘形态正常者50个椎间隙.结论 术前MRI基本能够准确判断髓核突出的位置、方向、大小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但术中发现大量纤维环全层破裂、后纵韧带破裂以及"较完整"后纵韧带的背侧游离髓核组织的病例,术前MRI无法进行正确判断,说明MRI对于判断纤维环和后纵韧带的完整性有一定局限性;术中有必要切开后纵韧带进行探查.以上解剖认识以及病理分型,有助于实施前路手术的彻底减压.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脱出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单纯摘除脱出髓核,不切开后纵韧带、纤维环及不摘除椎间隙内残留髓核组织手术方式的疗效。[方法]分析本院自2010年以来获得完整随访的脱出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患者94例。其中47例为保留组,即术中不另外切开纤维环、后纵韧带,不探查椎间隙,仅单纯摘除脱出游离的髓核。另外47例为常规组,即采用传统手术方式,术中摘除髓核后,常规切开纤维环及后纵韧带,摘除椎间隙内变性髓核组织。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椎间隙高度,依据改良Mac Nab疗效评定标准对手术疗效进行评价。[结果]保留组在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上均明显少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随术后时间延长,VAS,ODI均显著下降,不同时间点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任何相同时间点,两组间在VAS和ODI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间Mac Nab优良率及复发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保留组后手术节段椎间盘高度丢失显著少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脱出游离型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行手术时不需要另外扩大纤维环破口探查椎间隙,能减少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术后有利于维持椎体间高度,减缓手术节段椎间盘退变。  相似文献   

5.
腰椎间盘病变致下腰痛的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MRI在腰椎间盘病变致下腰痛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从腰椎间盘MRI检查体检人群中,挑选出无临床症状者40例,有临床症状者66例,并对每位MRI影像资料进行分析,记录腰椎间盘的表现,包括:椎间盘退变、膨出、脱出、突出游离及椎间盘与神经根的关系、T2WI上纤维环高信号区(high-intensity zone,HIZ)。结果 66例有下腰痛症状者中椎间盘膨出14例(21.2%),椎间盘突出12例(18.2%),椎间盘纤维环出现HIZ15例(22.7%),椎间盘髓核脱出24例(36.3%),有椎间盘髓核游离及神经根受压者见1例(1.5%)。40例无症状者中腰椎间盘退变30例(75%),椎间盘膨出18例(45%),椎间盘突出9例(22.5%),椎间盘纤维环出现HIZ5例(12.5%),椎间盘髓核脱出1例(2.5%),没有发现椎间盘髓核游离及神经根受压者。结论有下腰痛症状者中椎间盘膨出、突出、椎间盘纤维环出现HIZ、椎间盘髓核脱出游离及神经根受压较常见。无症状人群中MRI发现椎间盘退变、膨出、突出及纤维环撕裂较常见,而椎间盘脱出、游离及神经根受压较少见。  相似文献   

6.
陈强  丁寿勇 《颈腰痛杂志》2007,28(6):492-493
目的 分析总结脱出型椎间盘突出症的影像学特点及手术治疗的经验.方法 分析30例脱出型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影像学资料,以及治疗中的原则、经验及手术效果.结果 总结了脱出型椎间盘突出症的四种主要类型:Ⅰ型,髓核脱出后上移或下移型;Ⅱ型,髓核被后纵韧带约束成长条状,于相邻两个椎间隙作CT扫描均有阳性发现;Ⅲ型,髓核脱出后,大部分游离于椎体后,小部分粘连于纤维环破口处,呈纺锤状;Ⅳ型,突出的髓核被挤入神经根管内,CT上椎间盘髓核突出不明显,分析了手术中应注意的问题.结论 按照脱出型椎间盘突出症的影像学特点确定手术方案进行治疗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局部切断后纵韧带对人工椎间盘置换后腰椎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椎间盘置换术中需撑开椎间隙以植入人工假体,部分患者由于椎间隙过窄致后纵韧带孪缩而很难满意撑开,此时需要切断后纵韧带,纤维环破裂、髓核脱出者也须打开后纵韧带取出髓核组织。本研究旨在为探讨局部切断后纵韧带是否影响腰椎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MRI对腰椎间盘脱出髓核游离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MRI对于腰椎间盘脱出髓核游离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经手术证实的32例腰椎间盘脱出髓核游离患者资料,进行MRI回顾性分析。结果 32例椎间盘脱出髓核游离,髓核向上移位13例,向下移位17例,居中2例;位于后纵韧带13例,突破后纵韧带21例,突破硬膜囊1例。结论 MRI检查并抑脂扫描对诊断腰椎间盘脱出髓核游离有重要的临床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9.
轴位牵引下直腿抬高试验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有后路椎板切除加髓核摘除术、前路髓核摘除术、化学髓核溶解术和经皮髓核摘除术(Percutaneousdiscectomy)。它们有各自的适应证和禁忌证。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方法有许多[1~4],术前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的类型是关键。 目前,国内尚无如何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类型的报导。国外报导也不多[14~16],而且多以放射学影象诊断为主。 腰椎间盘突出症分为纤维环内型、后纵韧带下非移动型、后纵韧带下移动型,游离块型突出。纤维环内型和后纵韧带下非移动型突出适合于经皮髓核摘除术,前路髓核摘除术和化学髓核溶解术,而后纵…  相似文献   

10.
目前国内外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各种手术和非手术方法甚多,意见也不一致,但是多数学者认为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宜早期手术治疗,反复非手术治疗可延误诊治,甚至出现严重并发症。因此,能正确诊断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对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本文就近年来对该病的诊断作一综述。 一、临床表现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表现复杂,一般仅根据病史和体征往往难以对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确诊[1],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系指腰椎间盘纤维环完全破裂或破碎,并同髓核甚至软骨板脱出于纤维环外,但未完全游离椎管内[2],可分为脱出后纵韧带下…  相似文献   

11.
椎间盘突出发生机理的新认识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传统的观点认为椎间盘突出就是纤维环破坏铂的髓核突出。实际上椎间盘突出发生机理非常复杂。目前公认椎间盘退变椎间盘突出的前提。组织学研究发现椎间盘突出物绝大部分是纤维环、髓核和软骨终板的不同比例的混合物。以软骨终板为主的椎间盘突出更多见于老年人。也有研究发现椎间盘突出物不是预先存在的已退变的椎间盘组织,而是退变纤维环化生增殖的新合成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水通道蛋白1在退变腰椎间盘组织中的表达变化,研究其与椎间盘退变的关系。方法 实验组取材于经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椎间盘标本30例,突出型、脱出型、游离型各10例;对照组取材于腰椎损伤致椎体骨折患者切除椎间盘10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水通道蛋白1在椎间盘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1)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对照组椎间盘组织仍保持着致密的板层结构,实验组椎间盘组织多呈纤维化样改变。(2)各组髓核细胞中水通道蛋白1表达均明显高于同组纤维环细胞中的表达(P≤0.01)。(3)实验组突出型椎间盘标本髓核及纤维环细胞中水通道蛋白1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脱出型和游离型椎间盘标本中水通道蛋白1表达明显低于突出型 (P<0.01)。结论 水通道蛋白1随着椎间盘突出、脱出、游离不同程度退变,表达呈逐渐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3.
颈椎间盘退行性疾病是以颈椎间盘退变为主所引起的一组疾病。因颈椎间盘退变程度不同可分为 :颈椎间盘膨隆、突出、脱出症。表现为颈椎神经、脊髓、血管等受压的症状、体征。1 颈椎间盘解剖与组织成份颈椎间盘位于C2 ~T1的两个椎体间。主要由纤维环和髓核两部分组成 ,软骨终板是否属于椎间盘的构成部分 ,各作者认识有分歧。纤维环呈同心圆行层状结构 ,前侧及两侧较厚 ,后侧较薄 ,各层纤维方向不同 ,彼此呈 3 0°~ 60°交角。纤维环的外层和中层为胶原纤维 ,通过夏贝氏纤维附于椎体骺环 ,内层为纤维软骨 ,附于软骨终板上。髓核位于椎间…  相似文献   

14.
腰椎间盘突出病变部的压力测定及其病理学意义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6  
王沛  董强  雪原 《中华骨科杂志》2002,22(3):129-133
目的术中测量腰椎间盘突出病变部和髓核压力,结合临床、显微镜、免疫组化方法研究破碎型和退变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理和病理生理学差异。方法选取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57例。根据术中所见分为两组:(1)破碎型腰椎间盘突出(RDH):切开突出病变部浅层后纵韧带及纤维环后,可见破碎腰椎间盘组织与椎间盘母体分离,自行溢出或很容易被拉出;(2)退变型腰椎间盘突出(DDH):切开突出病变部浅层后纵韧带及纤维环后无破碎椎间盘组织溢出,突出病变部必须以器械切除。椎间盘突出病变部切取前,用GENERAA710多功能测压仪进行椎间盘测压,研究两种类型椎间盘突出的显微镜和免疫组织化学观察的差异。结果(1)RDH组突出病变部压力高于DDH组,其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2)两组髓核部压力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3)RDH组突出病变部压力高于髓核部,其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4)DDH组突出病变部压力与髓核部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5)35例患者的腰痛评分与突出病变部压力明显相关(r=0.539,P<0.05);(6)光镜下RDH组椎间盘组织纤维排列松散,可见炎症反应和明显的边缘血管化;(7)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RDH组Ⅰ型胶原染色阴性,而DDH组软骨细胞核内Ⅰ型胶原染色阳性。结论(1)RDH的病因为部分椎间盘损伤和  相似文献   

15.
自1985年6月~1995年6月共手术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88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88例男53例,女35例。年龄20~67岁。病程15d~15年,平均1年2月。术中证实突出部位:L_(3、4)5例,L_(4、5)58例,L_5S_122例,L_(4、5)及L_5S_1双间隙中央型突出2例,L_(4、5)中央突出伴L_(3、4)旁侧型突出1例。突出类型:纤维环尚未完全破裂者即突出型46例;纤维环完全破裂、髓核脱出于纤维环裂口之外即脱出型28例;碎裂型髓核完全脱离原椎间盘或游离于椎管内者即游离型14例。合并中央椎管狭窄14例,侧隐窝狭窄48例,椎间孔狭窄2例。 1.2 手术方法 本组88例均行后路显露。全椎板切除28例,其中经硬膜外双侧髓核摘除25例,硬膜正中髓核摘除3例;半椎板切除50例,椎间扩大开窗术10例。椎间盘突出物的处理:显露神经根,确定其与突出物的关系,如硬膜囊及椎间盘突出物易于显露,且突出物表面纤维环未完全破裂,则于突出物的“顶部”环形切开纤维环,用直髓核钳和角度髓核钳取净髓核组织;若纤维环完全破裂,变性髓核部分游  相似文献   

16.
颈椎间盘突出症是指由于椎间盘的退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或/和脊髓而产生的一系列综合症。有学者把其中间盘组织游离至后纵韧带后方者称为硬膜外型颈椎间盘突出症(epidural cervical disc extrusion,ECDE)[1]。2006年1月到2011年12月行136例颈椎前路手术,其中35例证实为硬膜外型,回顾其MRI表现对术前诊断该病有一定指导指导作用,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游离型颈椎间盘脱出症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采用颈前路后纵韧带切除、髓核摘除加融合固定术治疗游离型颈椎间盘脱出症的疗效。方法自2002年3月~2006年6月,采用颈前路经椎体后缘后纵韧带边缘处进入椎管的后纵韧带切除或切开取核加固定融合新方法治疗游离型颈椎间盘脱出症19例。随访6~51个月,对其术后疗效、X线平片及MRI检查进行分析评定。结果根据临床疗效评定标准:优12例,良7例。结论对于游离型颈椎间盘脱出症,应作后纵韧带切除、摘除游离的髓核以提高手术疗效。采用颈前路后纵韧带边缘处进入椎管的后纵韧带切除或切开取核的方法,操作较简单、安全。  相似文献   

18.
椎间盘退行性变(IDD)是引起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等相关疾病的病理基础,也是导致腰腿痛的主要原因之一[1].椎间盘髓核组织蛋白多糖减少、纤维环裂隙出现,导致髓核组织从纤维环的裂口中突出,引起相应的免疫炎性反应,且同时脊髓和神经根受到突出髓核的压迫,导致患者出现腰腿痛症状.  相似文献   

19.
从腰椎间盘突出分类认识其病理实质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腰椎间盘突出与脊柱侧凸一样,是一个形态学命名.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的形态也有不同的病理学基础.术中所见有些椎间盘突出病变有碎片,碎片与椎间盘母体分离或仅有轻度粘连,容易用止血钳或髓核钳取出,同时碎片大小不一,多少不等.有时可见被覆的纤维环和后纵韧带自行破裂,破碎的椎问盘组织游离;而另一些椎间盘突出病变完整,不能找到破碎的椎间盘组织,并没有纤维环破裂.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腿痛症状轻重小同,有些有明显阳性的直腿抬高试验反应,而另一些直腿抬高试验阴性.上述病变和临床表现的差异是由椎间盘突出病变的病理类刑及病程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20.
1216患椎间盘疾病者外科手术的经验,椎间盘的病理变化不同(突出、后纵韧带破裂的椎间盘碎片的脱出,从脱出部分的椎间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