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研究茶多酚在肠道中的吸收部位和吸收机制.方法 分别通过对大鼠的十二指肠、空肠、回肠进行在体肠吸收实验,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茶多酚的含量,计算出茶多酚的表观吸收系数Papp和吸收速率常数Ka,反映茶多酚的吸收部位和吸收机制.结果 灌流速度不同,Ka和Papp有显著差异(P<0.05);药物浓度不同,Ka和Papp无显著差异(P>0.05);在相同的灌流速度及质量浓度下,茶多酚在大鼠不同肠段的吸收速率常数Ka和表观吸收系数Papp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茶多酚的吸收不受其质量浓度的影响,茶多酚在全肠段吸收情况较差,制剂时应考虑增加茶多酚的脂溶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积雪草苷的在体肠吸收机制.方法 采用大鼠在体肠灌流试验,利用HPLC法测定积雪草苷的量,分别研究药物浓度和吸收部位对积雪草苷吸收的影响.结果 在25~100μg/mL,小肠吸收速率常数(Ka)和表观吸收系数(Papp)无显著性差异.各肠段的Ka和Papp有显著性差异,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的Ka分别为(0.0298±0.0043)、(0.0365±0.0076)、(0.0335±0.0081)、(0.0070±0.0015)min-1,Papp分别为(3.42±0.63)×10-3、(4.02±1.07)×10-3、(3.79±0.77)×10-3、(1.72±0.43)×10-3cm·min-1.结论 一定范围的药物浓度对积雪草苷的Ka和Papp无影响,其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  相似文献   

3.
摘 要:目的 研究牛蒡子苷在大鼠小肠内的吸收动力学特征。方法 采用大鼠在体肠灌流方法建立牛蒡子苷大鼠肠吸收模型,考察牛蒡子苷在大鼠小肠的吸收情况,计算牛蒡子苷的吸收速率常数(Ka)、吸收半衰期(t1/2)、单位时间吸收率(P)、表观渗透系数(Papp)。结果 牛蒡子苷10~50 μg/mL在肠道吸收的Ka、t1/2、P、Papp值不随质量浓度的变化而变化,基本保持恒定。结论 牛蒡子苷在大鼠体内的小肠吸收符合一级动力学过程,吸收机制为被动转运。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胡黄连苦苷Ⅱ在大鼠肠道各区段的吸收动力学特征、吸收部位。方法 采用大鼠在体肠循环灌流实验,采用HPLC法对循环液中的胡黄连苦苷Ⅱ进行分析,研究其吸收部位和吸收动力学特征。结果 胡黄连苦苷Ⅱ在肠道各部位的吸收速率常数(Ka)和表观渗透系数(Papp)按照空肠、回肠、十二指肠的顺序依次下降。结论 胡黄连苦苷Ⅱ在肠道内无明显的特异吸收部位,吸收呈现一级吸收动力学特征。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千金子甾醇在大鼠肠道内的吸收情况以及P-糖蛋白( P-gp)和多药耐药相关蛋白( MRP2)对千金子甾醇肠吸收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灌流液中千金子甾醇的含量,计算吸收速率常数( Ka )和表观渗透系数(Papp)。结果千金子甾醇在大鼠结肠的Ka 及Papp最高(P<0.05)。加入P-gp抑制剂盐酸维拉帕米后,千金子甾醇在结肠段的Ka 及Papp显著增加;而加入MRP2抑制剂吲哚美辛后,千金子甾醇在大鼠结肠段的Ka及Papp普遍降低。结论千金子甾醇在肠道中的主要吸收部位为结肠,推测千金子甾醇可能为P-gp的底物,而非MRP2的底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瓜蒌薤白(GX)提取物中3,29-二苯甲酰基栝楼仁三醇(DK)的大鼠在体肠吸收机制。方法采用单向灌流模型,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HPLC-PDAD)测定大鼠在体肠灌流GX提取物中DK的浓度变化,研究其吸收部位和吸收动力学特征。结果 GX提取物中DK的主要吸收部位为空肠、回肠和结肠,且三部分肠段间的吸收无显著性差异,均显著大于十二指肠的吸收(P<0.05);不同浓度的GX提取物中的DK的Ka值和Papp值无显著差异。结论 GX提取物中DK在全肠道有不同程度的吸收,其中空肠、回肠和结肠吸收最好,药物浓度对GX提取物中DK的Ka值和Papp值无影响,其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  相似文献   

7.
目的:考察杠柳苷元大鼠在体肠吸收动力学,探讨杠柳苷元可能的吸收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Hypersil ODS2(4.6 mm×250 mm,5μm)色谱柱为固定相,乙腈-水(29∶71)为流动相,流速1 mL·min~(-1),于220 nm波长测定灌流液中杠柳苷元的含量。结果:杠柳苷元不同浓度下的吸收速率常数(Ka)和表观吸收系数(Papp)在考察浓度范围内(1.25、5、20μg·mL~(-1))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存在浓度依赖性。结论:杠柳苷元的肠吸收机制除被动扩散外,可能还涉及主动转运。  相似文献   

8.
目的 考察秋水仙碱在大鼠肠道的吸收情况,为新型给药系统设计和处方研究提供生物学依据.方法 以一定质量浓度的秋水仙碱溶液作为灌流液,恒速(0.25 mL/min)对Wistar大鼠不同肠段进行单向灌流,分段收集灌流液并用HPLC法测定其中的药物浓度,以重量法校正水分吸收的影响.结果 20 μg/mL.秋水仙碱灌流液在各肠段的吸收速率常数(Ka)和表观吸收系数(Papp)依次为回肠>十二指肠>空肠>结肠.不同质量浓度(4、20、40μg/mL)灌流液在全肠道的吸收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灌流液中含1%乳糖与不含乳糖时秋水仙碱的吸收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秋水仙碱在大鼠各肠段均有不同程度吸收,且乳糖能够促进其吸收.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肉桂酸在大鼠肠道的吸收部位和吸收机制,以及转运蛋白对肉桂酸肠道吸收的影响.方法 建立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采用HPLC法测定肉桂酸在肠道中的浓度变化,通过吸收速度常数(Ka)和表观吸收系数(Peff)来研究肉桂酸的吸收动力学特征.结果 肉桂酸在各个肠段的Ka和Peff结果为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十二指肠和空肠的Ka和Peff值显著性高于回肠(P<0.05),不同浓度肉桂酸在同一肠段的Ka和Peff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加入MRP2抑制剂(吲哚美辛)后Ka和Peff值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但加入Pgp抑制剂(盐酸维拉帕米)后其值则显著性增加.结论 十二指肠、空肠是肉桂酸吸收的主要部位,吸收机制为被动转运,肠道转运受Pgp转运蛋白的影响,但不受MRP2转运蛋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汉防己甲素在大鼠在体肠吸收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在体肠段灌流实验,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HPLC法分别测定酚红和汉防己甲素的量,分别研究药物质量浓度和吸收部位对汉防己甲素吸收的影响。结果在5.4~21.8μg/mL药物质量浓度对小肠吸收速率常数(Ka)无影响;各肠段的Ka回肠〉空肠〉结肠〉十二指肠,分别为0.1686、0.1260、0.1254、0.1109h^-1。结论汉防己甲素的吸收符合一级动力学特征,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汉防己甲素在各肠段均有较好的吸收。  相似文献   

11.
通过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SPIP),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鼠肠液中缬沙坦的浓度,研究缬沙坦的肠吸收动力学与P-糖蛋白(P-gp)和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OATP)对缬沙坦肠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缬沙坦为全肠段吸收,吸收速率与灌流液的pH和肠段部位有关,吸收速率按十二指肠、空肠、结肠和回肠顺序下降。缬沙坦在十二指肠的非线性吸收动力学参数为Ka=0.328 h-1;Vm=72.652μmol/(L.h);Km=10.968μmol/L;Vms=69.115μmol/(L.h);Kms=0μmol/L。空肠、结肠和回肠的吸收速率常数分别为(0.595±0.091),(0.586±0.153)和(0.551±0.030)h-1。与原药组相比,含P-gp抑制剂药物组Papp显著增加,含OATP抑制剂药物组Papp显著减少(P<0.05)。缬沙坦的肠吸收机制为主动转运-被动扩散混合吸收,符合非线性动力学过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基于马丁达比犬的肾近曲小管上皮( MDCK)细胞模型研究茵陈中6,7-二甲氧基香豆素的吸收机制。方法考察时间、药物浓度(12.5、25、50、100、200μmol/L)、温度(4、37℃)和抑制剂(碘乙酰胺、维拉帕米、MK571)对6,7-二甲氧基香豆素吸收和转运的影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6,7-二甲氧基香豆素的浓度,计算出表观渗透系数(Papp),并分析其吸收机制。结果根据Papp得出6,7-二甲氧基香豆素在MDCK细胞模型上的转运量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且不同浓度下的Papp(B-A)/Papp (A-B)≈1,4、37℃和加入抑制剂碘乙酰胺后,6,7-二甲氧基香豆素的吸收Papp (A-B)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7℃和加入外排蛋白抑制剂维拉帕米、MK571后,6,7-二甲氧基香豆素的外排Papp(B-A)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6,7-二甲氧基香豆素在MDCK细胞模型上表现为浓度依赖的单纯扩散。  相似文献   

13.
茯苓酸在人源肠Caco-2细胞单层模型的吸收和转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中药茯苓中茯苓酸(pachymic acid,PA)在人肠的吸收和转运。 方法:人源肠Caco-2细胞单层作为药物的肠吸收转运模型,测定PA从绒毛面(AP)到基底面(BL)的渗透性;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PA在AP和BL的浓度,紫外检测波长为210nm;计算转运参数和表观渗透系数(Papp),并与在Caco-2细胞单层模型呈良好吸收转运的阳性对照药普萘洛尔和不良吸收转运的阳性对照药阿替洛尔进行比较。 结果:PA由AP到BL方向的Papp值为(9.50±2.20)×10^-7cm/s,由BL到AP方向的Papp值为(11.30±5.90)×10^-7cm/s。在本项研究条件下,普萘洛尔和阿替洛尔的Papp值分别为1.45×10^-5cm/s和4.22×10^-7cm/s。 结论:PA在Caco-2细胞单层馍型的吸收转运呈浓度依赖性,与转运时间呈线性关系;由AP到BL和BL到AP两个方向的转运不良,其Papp值与阿替洛尔的接近;除被动扩散机制外,ATP部分地参与了PA的转运。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精眯对脾虚大鼠肠黏膜损伤的修复及葡萄糖吸收的影响.方法 将利血平造模成功的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精眯低、中、高剂量组,阳性药表皮生长因子(EGF)组及健康SD大鼠作为正常组,每组6只,通过在体单向肠灌流检测对葡萄糖吸收的影响及制作病理切片观察肠黏膜损伤修复情况,利用实时定量PCR(RT-PCR)及免疫组化检测相关钠依赖性葡萄糖转运载体(SGLT-1)mRNA、易化性葡萄糖转运载体(GLUT-2)mRNA及SGLT-1、GLUT-2表达差异.结果 根据吸收速率常数Ka和有效渗透系数Papp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对葡萄糖的吸收显著减少;与模型组相比,精眯各给药组随剂量增加吸收增大;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肠黏膜明显变薄受损,腺体数目减少,SGLT-1,SGLT-1 mRNA,GLUT-2,GLUT-2 mRNA明显下调;与模型组相比,给药组肠黏膜得到修复,SGLT-1、SGLT-1 mRNA、GLUT-2、GLUT-2 mRNA上调,其中以精眯高剂量组与EGF组最为显著.结论 精眯通过肠黏膜的修复促进葡萄糖的吸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考察5,7,3',4',5'-五甲氧基黄酮在水和缓冲溶液中的平衡溶解度及表观油水分配系数.方法 采用HPLC法测定5,7,3',4',5'-五甲氧基黄酮在不同介质中的平衡溶解度,摇瓶法测定表观油水分配系数.结果 在37 ℃下,5,7,3',4',5'-五甲氧基黄酮及龙须藤总黄酮中的5,7,3',4',5'-五甲氧基黄酮在水中的平衡溶解度分别为0.603、77.702 μg/mL,相应的表观油水分配系数为246.24(lg Papp=2.39)、257.51(lg Papp=2.41).结论 5,7,3',4',5'-五甲氧基黄酮水溶性极差,脂溶性适中.与单体相比,龙须藤总黄酮中的5,7,3',4',5'-五甲氧基黄酮水溶性增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槲皮素肠溶PLGA纳米粒各肠段的吸收特性.方法 采用高压均质法结合复乳-溶剂挥发法等方法制备槲皮素PLGA纳米粒,进行纳米粒形态学分析与粒径考察及包封率的测定,并优化制备工艺;考察药物在人工胃液、人工肠液不同介质中的槲皮素PLGA纳米粒的释放度;分别以Eudragit L100、Eudragit L100-55、Eudragit S10、HP55、HP50等肠溶包衣材料与PLGA以一定比例量制备槲皮素纳米粒,比较粒径、包封率,筛选肠溶材料及制备方法;分别于人工胃液及人工肠液中测定不同槲皮素肠溶PLGA纳米粒释放度,与槲皮素PLGA纳米粒比较;从吸收部位、药物质量浓度、灌流速度三个方面对槲皮素肠溶PLGA纳米粒的各肠段吸收特性进行考察.结果 5种不同肠溶包衣材料与PLGA以一定比例量制备槲皮素纳米粒的包封率、粒径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PLGA浓度为100 mg/mL和50 mg/mL时析出大颗粒沉淀;在人工肠液中的槲皮素PLGA纳米粒释放度明显高于人工胃液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人工肠液中的槲皮素PLGA纳米粒释放度为(84.6±9.8)%,明显高于人工胃液中的(64.7±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1,P<0.05);质量浓度为1μg/mL时,药物吸收速率常数为(6.6±1.6)Ka/h,质量浓度为10μg/ml时,药物吸收速率常数为(3.5±1.5)Ka/h,质量浓度为20.0μg/mL时,药物吸收速率常数为(2.0±0.4)Ka/h,十二指肠、空肠中的药物吸收速率常数为(7.5±2.5)Ka/h,回肠、结肠中的药物吸收速率常数为(2.7±1.4)Ka/h;灌流速度为0.2 mL/min时,药物吸收速率常数为(15.5±3.5)Ka/h;灌流速度为0.8 mL/min时,药物吸收速率常数为(26.5±1.7)Ka/h;药物吸收速率在质量浓度10~20μg/mL范围内出现了自身浓度抑制;在十二指肠、空肠的药物吸收速率常数明显高于回肠、结肠段,且药物吸收速度常数随着灌流速度的增高而逐渐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制备槲皮素-聚乳酸-羟基乙酸(QC-PLGA)纳米粒可显著提高抗肿瘤的缓释作用,在质量肿瘤切除术后残留癌灶方面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利用人结肠癌Caco-2细胞模型研究新型Pim-1激酶抑制剂KY-C002的表观渗透系数,为药物制剂设计提供生物药剂学依据.方法 建立Caco-2细胞单层模型,通过细胞形态观察,跨上皮细胞电阻测定和酚红通透性实验验证Caco-2细胞单层完整性.考察不同浓度Pim-1激酶抑制剂KY-C002从绒毛面(AP侧)到基底面(BL侧),BL侧到 AP侧两个方向的转运情况.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该化合物进行定量分析,计算其表观渗透系数(Papp).结果 建立的Caco-2细胞单层完整,适用于转运实验.Pim-1激酶抑制剂KY-C002浓度为5、10、20 μg/ml时,Pim-1激酶抑制剂 KY-C002 从 AP 侧到 BL 侧的 Papp分别为(4. 72 ± 0.05) × 10-5、(5.29 ± 0.20) × 10-5、(2. 10 ± 0.41) × 10-5 cm/s(P<0.05);从BL侧到AP侧的Papp分别为(7.59±0.78)×10-6、(1.08 ± 0.04) × 10_5、(6.23 ± 0.63) × 10-6 cm/(P<0.05).结论 成功构建Caco-2细胞单层模型并用于考察Pim-1激酶抑制剂KY-C002的透过细胞单层的性能.在考察的浓度范围内,无论从AP侧到BL侧,还是从BL侧到AP侧,Pim-1激酶抑制剂KY-C002的Papp均与其浓度有关,浓度为10 μg/ml时的Papp大于5 μg/ml和20 μg/ml时的 Papp .  相似文献   

18.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