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报告5例先天性冠状动脉瘘。4 例术前进行了主动脉造影配合X线电影检查。2 例有二维超声检查结果。4例手术证实,1 例升主动脉造影证实。本文着重分析有关X线诊断问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先天性冠状动脉瘘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15例有完整病史资料并经手术治疗的先天性冠状动脉瘘。结果:15例中右冠状动脉瘘10例(占77.7%),左冠状动脉瘘4例(占26.7%),14例引流到右心系统(占93.3%),1例引流到左心系统(占6.7%),合并其他畸形3例(占20%)。结论:先天性冠状动脉瘘最重要的体征是胸前区有浅表而连续性的杂音,症状轻重与分流量及年龄有关,胸片和心电图有助于诊断,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和升主动脉或冠状动脉造影能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先天性细小结肠症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以便诊断原发疾病。方法:搜集我院资料完整的先天性细小结肠症患者9例,就其临床及X线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病例经X线检查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小肠梗阻,其中高位小肠梗阻3例,低位梗阻6例;8例下消化道造影均表现结肠细小,直径≤1.0 cm。9例均行手术治疗,证实结肠直径在4 mm~1 cm之间。X线诊断小肠闭锁4例;全结肠型无神经节细胞症3例;胎粪性肠梗阻l例;低位小肠梗阻1例;诊断符合率为66.7%。结论:细小结肠症是肠梗阻后的继发征象,X线检查对其原发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先天性冠状动脉瘘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先天性冠状动脉瘘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2001年9月至2006年7月我院收治通过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20例先天性冠状动脉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冠状动脉瘘来自左冠状动脉12例(60%),包括左主干至肺动脉瘘2例和左前降支至肺动脉瘘10例;来自右冠状动脉7例(35%),包括4例至肺动脉瘘和3例至右心室瘘;1例(5%)来自双侧冠状动脉,也均瘘入肺动脉.主要表现有胸闷、胸痛的9例(45%),劳累性气促7例(35%),心悸4例(20%).心电图表现正常8例,左心室肥大3例,右心室肥大4例,有心肌缺血表现5例.8例行介入封堵治疗,6例行外科手术治疗,其余6例未做治疗 .20例患者随访1个月~5年,预后良好.结论 先天性冠状动脉瘘可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确诊,手术治疗或介入治疗均安全、有效,远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先天性冠状动脉瘘是一种先天性心血管畸形,是指冠状动脉与任一心腔或大血管之间形成异常通道,临床上少见报道[1].我们对通过冠状动脉造影(CAG)及手术证实的16例先天性冠状动脉瘘病人进行分析,以探讨冠状动脉瘘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及治疗手段,提高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瘘的诊断与外科治疗方法,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9~2001年收治的冠状动脉痿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及随访结果。所有患者均经心血管造影或手术探查确诊。结果 16例冠状动脉瘘患者的症状、体征、心电图、X线胸片无特异性,多数患者有心脏杂音(15/16)。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10例(10/16),心血管造影检查诊断15例。手术治疗5例,无术后死亡。11例随访4个月至4年。术后5例患者症状均获明显改善;6例未术者2例死亡,1例症状加重。结论 冠状动脉瘘临床少见,症状体征无特殊。心血管造影是其确诊的可靠手段,彩色多普勒超声亦有较大的诊断价值。手术治疗的关键在于准确封闭冠状动脉痿道并防止心肌缺血。手术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双源CT血管成像(DSCTA)在先天性冠状动脉变异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使用双源CT机对3 550例临床怀疑冠状动脉病变患者进行增强扫描,将获得的数据进行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建(CPR),分析冠状动脉走行及心内外结构,判断各种冠状动脉变异.结果 3550例患者中,共检出先天性冠状动脉变异98例,检出率为2.76%,包括:(1)冠状动脉起源异常89例,检出率2.51%;(2)冠状动脉瘘9例,检出率为0.25%.结论 DSCTA冠状动脉造影方便、快捷、无创,是诊断先天性冠状动脉变异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8.
王红  冯成堂等 《新疆医学》2001,31(4):281-282
目的:探讨先天性髂静脉受压综合征(CIVCS)的X线诊断价值。方法:通过对138例下肢静脉曲张病人进行顺行性血管造影,发现先天性髂静脉受压综合征8例,均经股静脉插管造影及手术证实。结果:CIVCS为髂静脉受髂动脉的骑跨压迫,导致髂静脉和下肢静脉回流障碍,造影表现主要为血管受压改变及侧支循环形成,结论:CIVCS的X线表现较典型,改变传统造影方法是发现并诊断CIVCS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彩色多普勒诊断5例冠状动脉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黎燕飞  刘华敢 《重庆医学》2004,33(6):F003-F003
冠状动脉瘘是指先天性冠状动脉与心腔或大血管之间有异常通道,临床上不易与其它心前区双期杂音的心脏疾病相鉴别,但超声有一定的特征性.本文介绍5例,均经上级医院手术或X线造影证实,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AOLCAPA)为一罕见先天性畸形,合并冠状动脉瘘者尤为少见。我院成功治疗1例报告如下。 住院号 227193,女,17岁。因发现心脏杂音3年,劳累或紧张时心前区刺痛1年,门诊初步诊断冠状动脉瘘于1987年7月9日入院。体查:血压 13.33/8kPa(100/60mmHg)。胸骨左缘2~4肋间可闻2/6级双期杂音,无震颤。EKG正常。B型超声心动图示左房、左室及右室增大;右冠状动脉增粗,直径9mm,H_2O_2造影示右冠窦有负影。脉冲多普勒见肺动脉内双期湍流,室间隔右侧收缩期湍流。右心导管检查:肺动脉主干内压力3.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告了先天性肺动静脉瘘两例,一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另一例经血管造影证实。本病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疾病,本文概述了该病的发病机理、临床和X线特征及其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2.
许爱华  李元红  及新 《重庆医学》2012,41(27):2867-2869
目的探讨恩施地区土家族冠状动脉先天性畸形患者的类型及发生率。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11年1月共875例成人患者行冠脉造影检查,对检出有冠状动脉先天性畸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解剖学特征进行分类。结果 875例患者中共检出先天性异常58例,总检出率6.63%;冠状动脉起源和分布异常18例(31.03%);冠状动脉异常细小11例(18.97%);冠状动脉瘘、畸形引流4例(6.90%);冠状动脉心肌桥25例(43.10%)。结论恩施地区土家族冠状动脉先天性畸形患者的类型及发生率和相关文献报道大致相同。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先天性冠状动脉瘘的诊断及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全组20例术前均经心电图、X线、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B超检查诊断的20例中17例在全麻体外循环下施行手术,3例未用体外循环。结果 死于术后低心排综合征1例。19例术后恢复顺利,出院时心前区杂音消失,术后随访10mo-25a(16/19),心功能Ⅰ级。结论 冠状动脉瘘的诊断并不困难,但确诊仍依赖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或核磁共振心脏扫描。手术难度不大,应注意修补瘘口确实,避免残余分流,如冠誊 娄远端仍有血管分支时,应注意保护冠动脉远端的供血。  相似文献   

14.
Surgical treatment of 52 patients with congenital coronary artery fistulas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总结 5 2例先天性冠状动脉瘘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  5 2例患者 ,年龄 9个月 - 5 8岁 ,平均 15 7± 16 4岁。其中 16例合并有其他心脏外科疾病。在 36例单纯的先天性冠状动脉瘘患者中 ,2 0岁以上者有 9例 ,其术前均有临床症状。 5 2例中右冠状动脉瘘占 71 2 % ,左冠状动脉瘘占 2 8 8%。瘘口终止于右室 ,右房 ,左室 ,左房及肺动脉分别为 4 2 3% ,30 8% ,11 5 % ,5 8%和 9 6 %。结果 手术全部在体外循环下进行 ,10例切开冠状动脉闭合瘘口 ,2 6例经心腔闭合瘘口 ,16例分别闭合瘘管在冠脉内的开口和在心腔内的开口。心腔内发现有两个瘘口者 6例 ,三个瘘口者 3例。余 4 3例病人为单一瘘口 ,瘘口平均直径为 7 34± 4 12mm (2 - 15mm)。全组无一例死亡及残余漏发生。 4 0例随防 1月到 8年 ,平均 3 14±1 84年 ,均无明显临床症状。一例有ST T改变。结论 早期手术是治疗先天性冠状动脉瘘安全和有效的方法。如合并有其他心脏外科疾病应同时矫治。准确判断瘘口的位置和确切可靠的缝合技术是防止残余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冠状动脉-肺动脉瘘系指冠状动脉与肺动脉间的异常瘘道,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血管畸形.我院于2002年至2005年6月间共行冠状动脉造影196例,其中于冠造中检出冠状动脉-肺动脉瘘3例,因有其特殊性,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改良结肠造影诊断小儿先天性巨结肠33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覃文华  潘正航 《华夏医学》2007,20(3):469-470
目的:探讨改良结肠造影对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病的诊断价值,提高术前X线检查诊断的准确率。方法:收集我院诊断明确的先天性巨结肠33例的临床资料,进行改良后结肠造影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病例在X线腹平片上都有肠胀气扩张等不全性低位肠梗阻表现。X线钡灌肠均可见明确的结肠痉挛狭窄段、移行段及扩张段,其中常见型19例,占57.6%;短段型7例,占21.2%;长段型5例,占15%;超短段型合并肛门狭窄1例,占3%;不典型巨结肠1例,占3%。结论:X线结肠造影安全、简便、有效,是目前公认的诊断先天性巨结肠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7.
冠状动脉肺动脉瘘是一种先天性心脏病,由于产生冠状动脉血液的分流,会引起心肌缺血。通常是单侧瘘,我科收治1例罕见的先天性双侧冠状动脉肺动脉瘘患者,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女,65岁。因活动后胸闷、气急30年,近2月出现明显心绞痛症状而服用硝酸甘油后症状无改善。查体示:胸骨左缘第2肋间闻及柔和的连续性杂音,其余体检无异常。胸片示:双肺纹理增多,心电图正常。冠脉造影示:左前降支根部发出一支异常的粗大分支,在心脏的前方迂曲盘旋成蜂窝状,然后汇入到主肺动脉;右侧冠状动脉根部也发出类似的分支在心脏的前方绕行,并汇入到主肺动脉内…  相似文献   

18.
冠状动脉瘘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状动脉瘘是指冠状动脉主干或其分支与某一心腔或血管之间存在的异常通道 ,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心脏疾病。其发病率低 ,约占先天性疾病的0 .2 7%~ 0 .4 0 % ,临床表现不典型 ,常规心脏超声及胸片检查难以发现 ,常易漏诊。随着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广泛应用 ,其检出率逐渐提高。本院心内科开展冠状动脉造影以来检出 3例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3例患者 ,均为男性 ,行冠状动脉造影前均常规行心脏彩超及胸片检查 ,均未发现冠状动脉瘘 ,听诊也未闻及心脏杂音。例 1,男 ,5 5岁 ,有胸痛史 ,临床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心电图提示…  相似文献   

19.
超声对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怀民 《当代医学》2009,15(3):110-111
目的探讨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声像图特点。方法对疑响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患儿进行常规超声检查。结果本组超声诊断的6例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均经X线胃肠造影及手术证实。结论及早正确诊断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先天性冠状动脉瘘的超声心动图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利用二雏超声(2DE)、脉冲多普勒(PW)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检测冠状动脉以发现其开口、口径及瘘口位置。结果:本组7例患者,检出右冠状动脉瘘5例、左冠状动脉瘘2例,尚未发现左右冠状动脉瘘者。结论:超声心动图对先天性冠状动脉瘘具有较高诊断价值,可作为首选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