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多巴胺2(D2)受体基因Taq1A多态性与利培酮、帕利哌酮所致高泌乳素血症(HPRL)的关联性。方法:92例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给予利培酮或帕利哌酮治疗4周,于治疗前后测定血清PRL水平及治疗后的9-羟利培酮血药浓度;并检测所有受试者的D2受体基因Taq1A多态性。结果:HPRL组(治疗后PRL水平≥3 500 m IU/L者,n=30例)与LPRL组(治疗后PRL水平3 500m IU/L者,n=37例)Taq1A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3,P=0.42);Taq1A 3种基因型(A1/A1,A1/A2及A2/A2)患者血清PRL水平治疗后均明显增高,但治疗前后差值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40,P=0.26)。结论:未发现D2受体基因Taq1A多态性与利培酮、帕利哌酮所致HPRL存在关联。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利培酮合并丁螺环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及副反应。方法将7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利培酮合并丁螺环酮治疗)36例和对照组(利培酮单用治疗)36例,疗程均为8周,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采用副反应量表(TESS)及实验室检查评定各种副反应。结果研究组第1周末PANSS平均减分率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其他各周末PANSS平均减分率降低相当。两组的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研究组11.11%,对照组22.22%,严重程度大多数为轻度,少数为中度。利培酮总用量研究组较对照组少。结论利培酮合并丁螺环酮治疗精神分裂症起效快,可减少利培酮药物反应,降低其治疗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帕利哌酮缓释片与利培酮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的效果和安全性,为老年精神分裂症的药物治疗提供参考。方法于2014年3月-2015年12月在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就诊者中筛选126例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诊断标准的、年龄≥60岁的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按计算机随机法分为帕利哌酮组和利培酮组各63例,分别给予帕利哌酮缓释片和利培酮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80天。于基线期及治疗第1、2、4、8、12周末、180天时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并进行心电图和肝功监测。结果共107例完成研究,帕利哌酮组54例,利培酮组53例。分别从治疗第1、2周末开始,帕利哌酮组和利培酮组各治疗时点PANSS总评分与基线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各治疗时点PANSS总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治疗第180天,帕利哌酮组痊愈率高于利培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9.63%vs.62.27%,P0.05)。整个治疗期间,帕利哌酮组锥体外系副反应(EPS)发生率低于利培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26%vs.24.53%,P0.05)。结论帕利哌酮与利培酮均能改善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但帕利哌酮起效更快,疗效更佳,安全性更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利培酮联合坦度螺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将患者分为3组(每组40例),A组为利培酮2mg/d联合坦度螺酮,B组为单纯利培酮2mg/d治疗,C组空白对照组,在治疗前后行PANSS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副反应量表(TESS)测评,观察三组临床疗效、焦虑情绪发生率及不良用药反应。结果 A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显著高于B组(70.0%)、C组(0.0%),差异显著(P0.05);A组治疗后阳性症状评分显著高于B组、C组,差异显著(P0.05);A组、B组治疗后阴性量表分、一般精神病理量表分无显著差异(P0.05),但均高于C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焦虑发生率为5.0%显著低于B组(22.5%)、C组(27.5%),差异显著(P0.05)。结论小剂量利培酮联合坦度螺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肯定,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5.
帕利哌酮是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利培酮的活性代谢产物9-羟利培酮,为苯并异噁唑的衍生物,主要通过阻断5-羟色胺2A(5-HT 2A)受体和多巴胺D2(DA2)受体发挥抗精神病的作用.笔者对帕利哌酮缓释片的疗效、安全性及社会功能进行了研究,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帕利哌酮与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首次发病患者血清催乳素水平( PRL)及体质量的影响。方法:13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帕利哌酮组66例(实际完成31例)和利培酮组64例(实际完成42例),分别给予帕利哌酮和利培酮治疗,观察12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 PAN-SS)在治疗前后进行测评;同时检测血清PRL及体质量,比较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两组PANSS总分治疗后各周期均显著下降(P均<0.01),而血清PRL和体质量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帕利哌酮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首次发病患者疗效相当,但两药均可致血清PRL及体质量增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讨论帕利哌酮缓释片对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效果及对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将8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帕利哌酮缓释剂组和利培酮组,各42例,分别使用帕利哌酮缓释剂和利培酮片治疗,疗程均为8周。两组均在治疗前及治疗第2、4、8周末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在治疗前和8周末采用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评定社会功能恢复状况。结果PANSS评定:两组在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同时两组在8周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ESS评定:两组药物的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SP量表评定:两组治疗前后及两组之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帕利哌酮缓释片优于利培酮。结论帕利哌酮缓释片和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阳性及阴性症状均有效。但帕利哌酮缓释片起效相对迅速,不良反应少且轻微,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整体社会功能改善具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利培酮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及对睾酮的影响。方法将120例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阿立哌唑组60例,利醅酮组60例,分别以阿立哌唑、利培酮治疗6个月。用药前及用药后1、3、6个月2组分别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及检测睾酮水平。结果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疗效相当,利醅酮组睾酮比治疗前更高(P0.05),对睾酮影响较大;阿立哌唑组睾酮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对睾酮影响小。结论应用利培酮患者易出现睾酮增高的现象,而阿立哌唑则几乎无这种现象及明显的不良反应,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9.
利培酮(商品名:维思通)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的研究文献较多。为验证利培酮口腔崩解片(商品名:可同)的疗效和安全性,以利培酮普通片为对照,进行临床研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帕利哌酮缓释片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研究组口服帕利哌酮缓释片,对照组口服利培酮,观察8周。于治疗前及治疗2、4、6、8周末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和个人与社会功能量表(PSP)评定临床疗效,第8周采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8周末,研究组有效率90%,对照组为8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2组治疗第2周末起,BPRS量表评定总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同期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PSP量表评定,2组治疗前后及组间对比均有显著差异,研究组明显要好于对照组。2组TESS量表评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帕利哌酮缓释片不良反应主要有泌乳素水平升高、心动过速、静坐不能、体质量增加、直立型低血压、锥体外系反应等。结论帕利哌酮缓释片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效果要优于利培酮。帕利哌酮缓释片对社会功能效果要明显好于利培酮。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利培酮治疗儿童精神分裂症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47例年龄≤14岁精神分裂症患儿以利培酮治疗8周,利培酮平均治疗剂量为2mg-2.5mg/d,分别以PANSS量表和TESS量表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总有效率为95.74%,不良反应主要为锥体外系反应。结论利培酮对儿童精神分裂症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少,依从性较好,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估利培酮合并氯硝西泮治疗急性期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将符合精神分裂症CCMD-3诊断标准的6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以利培酮合并氯硝西泮治疗或氟哌啶醇单独治疗,疗程28 d.以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疗效,以副反应量表(TESS)评估不良反应.结果 利培酮合并氯硝西泮组治疗急性期精神分裂症与氟哌啶醇组相比总体疗效相当,利培酮合并氯硝西泮组PANSS兴奋激越因子减分在第1周末(P<0.05)优于氟哌啶醇组.利培酮合并氯硝西泮组不良反应小.结论 利培酮合并氯硝西泮治疗急性期精神分裂症疗效肯定,起效较快,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13.
利培酮对儿童期首发精神分裂症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了解利培酮治疗儿童期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对40例年龄<14岁患儿以利培酮治疗8周,以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定疗效,以副反应量表(TESS)及实验室监测评价安全性。 结果:利培酮平均治疗剂量为(2.84±O.71)mg/d,总有效率为87.5%,不良反应主要为锥体外系反应。 结论:对儿童期首发精神分裂症,利培酮疗效较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4.
小剂量利培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索小剂量利培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副反应。方法:33例患者给予小剂量利培酮(A组),并以中等剂量的利培酮(B组,34例)和氨氮平(C组,30例)治疗进行对照。结果:A组第8周末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部分和各项目积分比疗前均显著下降(P均<0.001);生效时间在第2-4周,和C组相似,但比B组晚。疗程中3组间PANSS总分的减分率以及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均无显著差异。A组的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总分显著低于其它两组。结论:小剂量利醅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有效、安全、经济、实惠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5.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6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8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阿立哌唑组显效率为78.1%,利培酮组为75.0%。利培酮组锥体外系反应稍高于阿立哌唑组。结论:阿立哌唑与利培酮疗效相似,锥体外系反应比利培酮少,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抗精神病药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利培酮对老年脑卒中合并精神疾病患者精神状态和炎性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5年12月期间我院确诊治疗的老年脑卒中合并精神疾病患者100例,依据治疗方法分为培酮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培酮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利培酮治疗。采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估智能情况,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估焦虑状态,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抑郁状态;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随访6个月,统计分析所有患者干预前后精神状态、CRP水平和干预前、干预后1、3、6个月的焦虑和抑郁状态。结果利培酮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培酮组患者干预后血清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培酮组患者干预后1、3、6个月的HAMA和HAMD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利培酮可有效改善老年脑卒中合并精神疾病患者的精神状态和炎性状态,提高临床有效率疗效,有利于减少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的产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利培酮联合丁螺环酮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女性患者60例,采用"不平衡指数最小分配原则"分为利培酮联合丁螺环酮组(研究组)和单用利培酮组(对照组)各30例,疗程12周。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4、8、12周末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3.30%和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91,P0.05)。从4周起,研究组PANSS总评分、阴性症状评分及一般精神病理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1)。对照组4例月经失调,研究组无1例发生。结论利培酮联合丁螺环酮可能更有利于改善以阴性症状为主的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同时可减少或消除单用利培酮所致的性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8.
齐拉西酮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齐拉西酮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比较,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对细胞色素氧化酶CYP1A2基因多态性与利培酮治疗汉族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的相关性。方法:给予93例汉族精神分裂症患者单一利培酮治疗12周;治疗前后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及认知功能评估;采用微测序分型技术(SNa Pshot SNP)检测患者及100名汉族正常对照者(对照组)CYP1A2基因5个位点(rs2069514,rs2472304,rs35694136,rs4646427,rs762551)多态性,分析CYP1A2基因多态性与利培酮疗效的关系。结果:两组间5个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及SNPs单倍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个多态性位点不同基因型患者间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发现部分多态性位点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后阴性症状、一般病理学症状、PANSS总分、注意转移力、注意集中力的疗效有关。结论:未发现细胞色素氧化酶CYP1A2多态性是汉族精神分裂症的易感基因相关证据;CYP1A2基因多态性与利培酮治疗的疗效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利培酮与丁螺环酮分别合并帕罗西汀治疗难治性抑郁症(TRD)的疗效及社会功能的比较.方法 将91例TRD患者随机分配至帕罗西汀+利培酮组或帕罗西汀+丁螺环酮组进行双盲对照治疗8周,分别于基线、4周末、8周末评定17项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 -17),于基线、8周末评定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 SDSS).结果 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治疗方案HAMD -174周末、8周末评分与基线比较以及4周末减分与8周末减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SDSS 8周末评分与基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组间比较:两组间HAMD -17评分基线、4周末、8周末、4周末减分及8周末减分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SDSS基线、8周末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SDSS 8周末减分帕罗西汀+利培酮组优于帕罗西汀+丁螺环酮组(P<0.05).结论 帕罗西汀+利培酮与帕罗西汀+丁螺环酮均能明显改善TRD的临床症状、提高社会功能,但利培酮+帕罗西汀在提高社会功能方面明显优于丁螺环酮+帕罗西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