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对合并肌少症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以随机数字法将216例合并肌少症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分为2组,每组10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心脏药物治疗,观察组加用曲美他嗪。检测患者心功能指标、炎性细胞因子、骨骼肌功能相关指标、并统计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左心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早期快速充盈的充盈峰/舒张晚期充盈的充盈峰(E/A)、6 min步行试验(6MWT)为(45.53±8.61)%、(1.23±0.14)、(362.4±67.9)m,明显高于治疗前[(33.74±6.65)%、(0.67±0.12)、(250.54±61.2)m](P<0.05),且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39.23±58.2)%、(0.86±0.10)、(299.47±59.6)m](P<0.05);治疗后,观察组左心室舒张末容量(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为(119.83±17.92)m L、(68.82±10.41)m L,明显低于治疗前的[(169.52±18.21)m L、(98.43±9.23)m L](P<0.05),且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152.31±17.43)m L、(80.61±8.18)m L](P<0.05)。治疗后,观察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为(387.51±18.26)ng/L、(10.28±2.39)ng/L,明显低于治疗前的[(442.32±21.52)ng/L、(15.52±3.17)ng/L](P<0.05),且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412.32±16.38)ng/L、(13.43±3.24)ng/L](P<0.05)。治疗后,观察组手握力(HS)、用步速测量仪测定速度(GS)、测定简易体能状况量表(SPPB)为(22.35±3.22)kg、(0.87±0.09)m/s、(8.18±2.34),明显高于治疗前[(17.37±3.15)kg、(0.69±0.21)m/s、(6.24±1.92)](P<0.05),且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18.12±3.02)kg、(0.69±0.24)m/s、(6.86±1.08)](P<0.05);治疗后,观察组C1q为(534.25±27.32)ng/L,明显低于治疗前的(586.50±31.22)ng/L(P<0.05),且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579.45±18.32)ng/L(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9.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4%(P<0.05)。结论曲美他嗪能改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并肌少症患者的心脏功能,增加运动耐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重组人B型钠尿肽(rhBNP)联合地尔硫卓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变异性(HRV)及住院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将182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rhBNP联合地尔硫卓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HRV指标及相关实验室指标的变化,并统计患者住院期间MACE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治疗有效率为89.01%,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LVEF均高于同组治疗前,LVEDV和LVESV均低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LVEF高于对照组,LVEDV和LVESV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对照组SDNN、SDANN、RMSSD及PNN50较治疗前均有所提高,仅SDNN和PNN50治疗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上述指标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且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NT-proBNP、hs-CRP及Cr低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上述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增肌消渴汤联合丙辰针法治疗糖尿病肌少症(diabetic sarcopenia)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糖尿病肌少症患者60例,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抗阻训练,治疗组在抗阻训练基础上,加用增肌消渴汤,并以丙辰针法(取穴阳明经并据《灵枢》阴阳系日月篇丙主左手阳明,辰主左足阳明,提插补之)行针刺治疗,原则上均不变动原有降糖方案。观察2组临床疗效的差异,分析组方药物及功效配伍。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00%,对照组总有效率6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FPG、HbA1c较治疗前改善(P<0.05);2组治疗后握力、步速较治疗前提高(P<0.05);治疗组治疗后FPG和HbA1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握力、步速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增肌消渴汤联合丙辰针法治疗糖尿病肌少症临床效果显著,患者受益良多,可有效改善肌力,提高握力与步速,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侧交替全身振动训练对高龄肌少症患者下肢肌力、平衡及步行能力的影响。 方法 选取符合标准的高龄肌少症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2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包括平衡功能训练和下肢肌力训练),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侧交替全身振动训练(振动频率9~14 Hz,振幅2~3 mm,1 min/组,5组/次,5次/周)。于训练前、训练8周后评估2组患者下肢肌力、6 m步速、起立-行走计时(TUGT)、压力中心运动椭圆面积以及运动轨迹长度等指标。 结果 经8周干预后观察组髂腰肌肌力较训练前显著改善(P<0.05),其余肌群肌力、6 m步速、TUGT计时、运动椭圆面积以及运动轨迹长度均较训练前极显著改善(P<0.01);对照组闭眼运动椭圆面积和睁眼运动轨迹长度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股四头肌、胫前肌肌力、6 m步速、TUGT计时、睁眼时运动椭圆面积和闭眼时运动轨迹长度均较治疗前极显著改善(P<0.01)。通过组间比较发现,干预后观察组双侧股四头肌[(24.35±6.20)kg和(24.38±6.12)kg]、左侧腘绳肌和胫前肌肌力[(24.99±3.78)kg和(24.32±5.42)kg]以及闭眼时运动轨迹长度[(655.85±94.56)mm]均极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1);右侧腘绳肌和胫前肌肌力[(25.15±5.05)kg和(24.67±5.10)kg]、6 m步速[(0.84±0.17)m/s]、TUGT计时[(15.22±5.69)s]、睁眼及闭眼时运动椭圆面积[(456.30±94.32)mm2和(803.10±79.19)mm2]、睁眼时运动轨迹长度[(404.70±66.18)mm]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 结论 低频侧交替全身振动训练对高龄肌少症患者下肢肌力、平衡及步行功能均具有显著改善作用,可作为防治高龄肌少症患者的有效干预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躯干核心肌群肌内效贴联合常规康复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干预,观察组患者于常规康复训练前先进行躯干核心肌群肌内效贴治疗。于治疗前、治疗2周、8周后分别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10 m步行测试(10 MWT)、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量表(FMA-L)以及生理耗能指数(PCI)对2组患者平衡功能、步行功能、下肢运动能力及运动效能情况进行评定。 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BBS、10 MWT、FMA-L以及PCI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经治疗2周、8周后,发现2组患者BBS、10 MWT、FMA-L以及PCI均显著优于治疗前水平(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BBS[(48.23±8.97)分]以及PCI[(0.234±0.176)beats/m]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8周后观察组BBS[(54.38±6.17)分]、10 MWT[(0.83±0.51)m/s]、FMA-L[(25.6±6.04)分]以及PCI[(0.221±0.135)beats/m]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 在常规康复干预基础上辅以躯干核心肌群肌内效贴治疗能显著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能力及下肢运动功能,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联合等速肌力训练治疗膝骨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6例KOA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等速肌力训练,2组患者均连续治疗5周。于治疗前、治疗5周后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Lysholm膝关节量表对2组患者膝关节疼痛及功能进行评分,同时检测2组患者等速肌力训练过程中膝关节屈肌及伸肌峰力矩(PT)。 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膝关节疼痛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Lysholm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并且观察组疼痛VAS评分、Lysholm评分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治疗后2组患者在等速肌力训练过程中其膝关节屈肌、伸肌PT值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且观察组屈肌、伸肌PT值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8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42%,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联合等速肌力训练治疗KOA患者具有协同作用,能进一步缓解患者疼痛,增强膝关节屈肌、伸肌肌力,促使关节功能尽快恢复,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12周运动康复训练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0例冠心病CHF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2组患者均给予基础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运动康复训练。于治疗前、治疗12周后分别采用6分钟步行试验(6MWT)检查患者运动耐力情况;采用心脏彩超检查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心室短轴缩短率(FS);采用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问卷(MLHFQ)评定患者生活质量情况;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患者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血浆白介素-10(IL-10)、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含量等。 结果 经12周运动干预后,发现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6MWT、左心LVEF、FS均明显提高(P<0.05);左心LVEDD、MLHFQ评分、血浆NT-pro-BNP、IL-10及TGF-β1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 结论 运动康复干预能显著改善冠心病CHF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等速训练对不完全脊髓损伤(SCI)患者下肢肌耐力和社区步行的影响。 方法选取符合入选标准的腰段不完全性SCI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等速运动训练(包括肌力训练和肌耐力训练)。于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治疗后)测试2组患者股四头肌和腘绳肌等速耐力比(RO)、股直肌(RF-MPF)和股二头肌表面肌电平均功率频率(BF-MPF),并进行6分钟步行测试(6MWT),同时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可完成社区性步行的例数。 结果治疗后, 2组患者以上各项指标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的腘绳肌和股四头肌RO、RF-MPF、BF-MPF和6MWT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27例患者中有25例可以完成社区性步行,对照组28例患者中有20例可以完成社区性步行,组间比较,χ2=4.1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等速运动训练结合常规康复治疗可显著改善不完全性SCI患者的下肢肌耐力和社区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9.
黄硕  赵小峰 《中国康复》2024,39(3):160-162
目的:探讨全身振动训练对老年肌少症患者下肢肌力和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老年肌少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全身振动训练,每周干预5次,2组均干预12周。比较2组干预前后5次起坐试验时间、Berg平衡量表评分及6m步速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Berg平衡量表评分及6m步速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5次起坐试验时间减少(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Berg平衡量表评分及6m步速明显提高(P<0.05),5次起坐试验时间明显减少(P<0.05)。结论:全身振动训练对老年肌少症患者下肢肌力、平衡及活动能力均有明显改善作用,可作为防治老年肌少症患者有效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0.
黄海  周晶  魏蒙 《中国康复》2021,36(8):486-490
目的:观察八段锦联合物理疗法治疗慢性腰痛的临床疗效及对竖脊肌表面肌电信号的影响。方法:将84例慢性腰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物理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八段锦训练,共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和随访6个月时记录2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表面肌电仪分别采集腰部前屈、后伸及最大屈曲状态下竖脊肌平均肌电值信号并计算屈曲-放松比(FRR)。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者VAS评分及ODI值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均P<0.01),屈曲与后伸过程中平均肌电值(FLEXAEMG、EXEAEMG)及相应FRR值均显著升高(均P<0.01),最大屈曲状态肌电值(MVFAEMG)显著降低(P<0.01),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6个月时,对照组VAS评分及ODI值较治疗后均升高(均P<0.05),FLEXAEMG、EXEAEMG、FRR降低(P<0.05),MVFAEMG升高(P<0.05);观察组VAS评分及ODI值与治疗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FLEXAEMG、EXEAEMG、FRR降低(均P<0.05),MVFAEMG升高(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八段锦训练能够有效缓解慢性腰痛的临床症状且远期疗效更佳,这可能与八段锦训练提高竖脊肌收缩和放松能力并增强腰椎稳定性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在2型糖尿病合并肌少症患者中实施抗阻运动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12月我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合并肌少症患者104例,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给予糖尿病常规治疗,对照组保持日常生活状态,观察组实施弹力带抗阻运动训练,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血糖指标、肌少症指标及生活质量。结果:两组干预前血糖指标、肌少症指标、SF-36量表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血糖指标和肌少症指标明显较干预前改善,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SF-36量表评分比干预前明显提高,且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2型糖尿病合并肌少症患者中实施弹力带抗阻运动训练,能够改善血糖控制效果及肌少症指标,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负重呼吸操联合百令胶囊以及负重呼吸操联合噻托溴铵、舒利迭治疗中重度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疗效,并对2种治疗方案疗效进行对比。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3例中重度稳定期COPD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2组患者均采用负重呼吸操作为肺康复训练手段,观察组同时辅以百令胶囊口服,对照组则辅以噻托溴铵、舒利迭吸入。于治疗1 d(T1)、治疗4 W±2 d(T2)、治疗8 W±2 d(T3)时测试并记录2组患者6 min步行试验(6MWT)距离、COPD评分表问卷(CAT)评分,同时于上述时间点检测、对比2组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 结果 T1时期2组患者6MWT、CAT评分、IL-6、IL-8及TNF-α浓度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2时期2组患者CAT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6MWT结果均较治疗前有改善趋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时2组患者CAT评分及6MWT结果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IL-6、IL-8及TNF-α含量均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IL-8、TNF-α含量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并且该时段对照组IL-8含量亦显著低于同期观察组水平(P<0.05)。T3时期2组患者CAT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6MWT结果较治疗前及同期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对照组则提高不显著(P>0.05)。该时段对照组IL-6、IL-8及TNF-α含量均较治疗前及观察组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IL-6、IL-8及TNF-α水平与同组治疗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与指南推荐的负重呼吸操联合噻托溴铵、舒利迭治疗比较,负重呼吸操联合百令胶囊训练能更有效改善COPD患者呼吸困难症状,提高运动耐力,但在控制气道炎症及气道高反应性方面不及三联吸入制剂联合负重呼吸操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基于数字健康管理的家庭康复干预对老年2型糖尿病(T2DM)伴肌少症患者的疗效。 方法 选取在我院治疗后出院的老年T2DM伴肌少症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延续住院期间饮食控制及训练方案,并定期随访,观察组患者在饮食控制基础上辅以基于数字健康管理的家庭康复干预。于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评估2组患者的糖脂代谢及肌少症相关症状指标变化情况,并对治疗后2组患者的糖尿病自我管理水平进行比较。 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的糖、脂代谢指标、肌少症相关症状指标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改善,并且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糖、脂代谢指标、肌少症相关症状指标及糖尿病自我管理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基于数字健康管理的家庭康复干预可显著改善老年T2DM伴肌少症患者的糖脂代谢及肌肉质量,该训练模式值得在老年T2DM伴肌少症患者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渐进性有氧-抗阻训练在预防脑卒中后肌少症发生中的应用及对肌力水平、运动耐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5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以日常康复治疗和常规护理为主,观察组采用循序式的有氧-阻力锻炼,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肌少症发生率、肌力、运动耐力及生存品质的差异。结果观察组肌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肱二头肌厚度、骨骼肌胫前屈肌厚度均减少,握力均增加,且观察组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最大摄氧量(VO_(2)max)、最大功率、体力耗竭时间等指标均明显增高,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生理、心理、社会关系领域和整体卫生状况方面得分均提高,且观察组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渐进性有氧-抗阻训练在预防脑卒中后肌少症发生中的应用效果好,能够改善患者的肌力水平和运动耐力。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探究穿戴式外骨骼助行器对脑卒中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 方法:将3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5例)和对照组(15例)。两组均接受临床药物治疗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使用Kickstart穿戴式外骨骼助行器进行步行训练;对照组进行常规步行训练;每组步行累计时长≥1h/d,5d/周,共4周。两组干预前后测试内容包括计时“起立-行走”测试(TUG)、10m步行测试(10MWT)、6min步行测试(6MWT)和三维步态测试。 结果:干预前后的组内比较,观察组的TUG、10MWT、6MWT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步速、步幅和健侧步长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步态周期、步频和患侧步长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的TUG、6MWT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10MWT有显著性差异(P<0.05),步态参数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干预前后差值组间比较,TUG和6MWT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10MWT和所有步态参数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4周Kickstart穿戴式外骨骼助行器的步行训练对脑卒中患者的步行能力有一定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渐进式阶梯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脑卒中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干预,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辅以常规阶梯训练,观察组则辅以渐进式阶梯训练。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简式Fugl-Meyer下肢功能量表(FMA-L)、10 m最大步行速度测试(10MWT)及功能性步行量表(FAC)对2组患者下肢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定。 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BBS、FMA-L评分、10MWT及FAC评级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经组间比较发现,治疗后观察组患者BBS评分[(41.03±3.02)分]、FMA-L评分[(29.10±1.32)分]、10MWT [(70.27±2.99)m/min ]及FAC评级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 结论 渐进式阶梯训练可进一步改善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平衡能力,提高步行速度,对患者下肢功能恢复具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吸气肌耐力训练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肺功能、呼吸肌力量以及运动能力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给予8周吸气肌耐力训练(采用德国产POWERbreathe呼吸训练器),训练时吸气阻力强度设定为55%最大吸气压(MIP)水平,连续训练30次为1组,每天训练2组,每周训练4 d,持续训练8周;对照组患者同期也进行吸气肌训练,但吸气阻力强度设定为10%MIP水平,其他训练参数同观察组。于干预前、干预8周后检测2组患者血压、肺功能及呼吸肌力量,同时采用6 min步行试验(6MWT)检测2组患者运动能力改善情况。 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MIP[(123.6±13.9)cmH2O vs (83.5±9.8)cmH2O)]及6MWT距离[(597.1±52.7)m vs (541.3±49.6)m)]均较干预前明显增加(P<0.05),但血压水平、肺功能以及最大呼气压(MEP)均较干预前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上述各参数均较干预前无明显变化(P>0.05)。 结论 8周吸气肌耐力训练能显著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吸气肌力量及运动能力,但对患者血压水平及肺功能并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8.
龚晨  顾昭华  郭川  王盛  王彤 《中国康复》2015,30(4):280-281
目的:观察上肢负重振动训练对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疗效。方法:脑卒中患者30例随机分为2组各15例,对照组采用患侧上肢负重压手和神经肌肉促进技术;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偏瘫上肢负重振动训练。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伸肘肌肌张力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屈肘肌肌张力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肩半脱位程度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上肢Brunnstrom分期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负重振动训练作为一种神经肌肉训练方法,可有效降低患者的肩关节半脱位程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在社区老年肌少症患者中进行弹力带训练,观察短期抗阻运动对老年肌少症患者肌力的影响。方法选取60名老年肌少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干预组(n=30)和对照组(n=30),干预组患者进行12周弹力带抗阻运动训练,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和肌少症三维指标的变化。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12周弹力带训练干预后干预组握力、步速、肌少症生活质量量表(SarQoL)总分均显著提升(P<0.05)。(2)与干预前相比,干预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在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这3个维度得分较干预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期弹力带抗阻运动训练可以改善老年肌少症患者的握力、步速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赵春红  杨冬冬  王华 《妇幼护理》2023,3(4):993-995
目的 探讨强化营养联合抗阻运动对老年肌少症患者躯体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 2020 年 8 月至 2022 年 12 月我院收治老年肌少症患者 63 例,按照数表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30 例)给予常规营养支持,研究组(33 例)给予强化营养联合抗阻运动训练。比较两组骨骼肌指数、握力、6 分钟步行距离、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 结果 两组干预前老年患者的骨骼肌指数、握力与 6 分钟步行距离对比无统计差异意义(P>0.05)。研究组老年患者干预后骨 骼肌指数较对照组更高、握力较对照组更大、6 分钟步行距离较对照更远(P<0.05)。干预前两组老年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与生 活质量评分对比无统计差异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老年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与生活质量评分较对照组更高(P<0.05)。 研究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老年肌少症患者联合开展强化营养与抗阻运动训练,能够显著的改善肌力水平 与躯体活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