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8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脑卒中是一种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的疾病,卒中后的偏瘫患者容易出现一侧下肢肌力不足及异常的运动模式,使得站立平衡和步行能力下降,也使患者步态异常,步行时不仅步行速度减慢,而且体力消耗增加,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和生活质量[1]。因此,改善患者姿势控制和平衡能力,提高患者步行功能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也是当前康复治疗的关键[2]。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穿戴膝控制矫形器进行康复治疗对中老年重度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符合入组标准的28例下肢本体感觉受累和(或)合并单侧空间忽略的偏瘫患者,分为矫形器组(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佩戴膝矫形器进行直立体位治疗,14例)和对照组(包括直立位训练的常规康复治疗,14例)2组。分别于训练前和训练后1月采用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Brunel平衡量表、Holden步行功能分级、划线试验和改良Barthel指数等对患者的运动、平衡、行走和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价。结果 1月后2组间比较,除划线试验、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评分无显著性差异外,Brunel平衡量表、Holden步行功能量表、改良Barthel指数得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矫形器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膝控制矫形器对重度老年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性活动能力恢复有较好的疗效,可积极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弹性绳带训练联合Frenkel体操对伴有共济失调的脑卒中患者平衡及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例伴共济失调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绳带组和对照组各20例。2组患者均进行常规的康复训练和站立平衡步行训练。绳带组采用弹性绳带加压下进行站立位平衡和步行训练方案。治疗前后对2组患者进行Berg平衡量表(BBS)、10m步行测试(10MWT)、3米起立-走测试(TUGT)及共济失调等级评定量表(SARA)的评估。结果:治疗6周后,2组BBS和10MWT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1),TUGT和SARA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绳带组的BBS评分和10MWT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TUGT和SAR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弹性绳带训练联合Frenkel体操能显著提高伴共济失调的脑卒中患者的平衡及步行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手法整复结合等长抗阻训练治疗寰枢关节半脱位的效果。方法:64例寰枢关节半脱位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2例。试验组以手法整复结合等长抗阻训练,对照组采用手法整复治疗。以临床症状、体征改善程度及X线张口位片评定疗效。结果:经过5~10次治疗后,总有效率2组相近(96.9%与93.8%),治愈率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62.5%与43.8%,P〈0.05)。X线片示寰枢关节齿突与侧块间距差值2组比治疗前减小(P〈0.01),且试验组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法整复结合等长抗阻训练能有效纠正寰枢关节半脱位,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应用功能性电刺激辅助步行设备(FES-AWD)对脑卒中足下垂患者步态时空参数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9例脑卒中足下垂患者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增加步态训练矫正仪辅助下的步行训练,每天2次,每次20min,每周5d,共4周;分别于治疗开始前、治疗1周后和治疗4周后利用三维步态分析系统分析患者佩戴步态训练矫正仪前后的步态时-空参数.结果:①与自由步行相比,佩戴步态训练矫正仪(关闭开关)对患者的步态时空参数无显著影响;②3次访视中,与自由步行相比,佩戴步态训练矫正仪(开启开关)均能显著提升足下垂患者的步态时空参数.结论:FES-AWD可以即刻改善脑卒中足下垂患者的步态,且可以排除心理影响,以及佩戴设备所产生的各种不利生理影响.  相似文献   
6.
7.
龚晨  顾昭华  郭川  王盛  王彤 《中国康复》2015,30(4):280-281
目的:观察上肢负重振动训练对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疗效。方法:脑卒中患者30例随机分为2组各15例,对照组采用患侧上肢负重压手和神经肌肉促进技术;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偏瘫上肢负重振动训练。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伸肘肌肌张力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屈肘肌肌张力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肩半脱位程度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上肢Brunnstrom分期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负重振动训练作为一种神经肌肉训练方法,可有效降低患者的肩关节半脱位程度。  相似文献   
8.
杨焱  王盛  顾昭华 《中国康复》2018,33(6):502-504
目的:探讨利用功能性肌力训练带后拉法对老年帕金森病(PD)患者平衡功能训练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PD患者36例,随机分为2组各18例,对照组采用坐站训练、关节牵伸等常规的康复训练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对患者使用一种功能性肌力训练带的单根后拉绑法进行训练,训练前后分别评估Berg量表(BBS)评分、"站起-走"(TUG)计时测试及单腿站立测试。结果:训练8周后,2组患者BBS评分及单腿平衡时间均较训练前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2组TUG计时时间较训练前明显缩短(P0.05),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功能性肌力训练带后拉绑法能提高帕金森病患者的平衡功能训练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国际生物力学学院(ICB)矫形足垫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和步行运动功能的影响。 方法选取脑卒中后偏瘫患者3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15例和对照组15例,对照组采用以运动再学习技术为主的训练,并结合核心肌群控制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训练计划的基础上加用ICB矫形足垫进行患腿负重控制训练,并要求患者日常生活中穿戴矫形足垫步行。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治疗后)分别测量2组患者的下肢立姿跟骨休息位角度(RCSP)、胫骨扭转角度(MP)和前足角度(FP),同时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运动功能评估量表(MAS)以及10m最大步行速度(MWS)分别评估2组患者的平衡功能、步行功能和步行速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 结果治疗后,除对照组FP外,2组患者其余各项指标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RCSP和MP分别为(1.78±0.32)°和(13.33±2.51)°,与对照组治疗后的(2.58±0.59)°和(12.45±3.3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BBS 和MAS评分以及MWS分别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ICB矫形足垫结合康复训练可显著改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患侧下肢负重时的控制能力,促进其平衡和步行运动能力恢复。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