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MRI)在食管癌大体肿瘤体积(GTV)勾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9例行根治性食管癌切除术的食管鳞癌患者术前行常规CT、T2WI下MRI及DWMRI (弥散敏感梯度b=400、600、800 s/mm2),分别在上述3种图像上勾画GTV。测量3种方法GTV长度并与术后标本上测量的病变长度比较,以确定最佳方法和条件,并计算该条件下外扩范围满足GTV照射要求的患者比例。利用放疗计划系统的图像融合功能将不同b值下DWMRI图像与CT图像融合,验证融合图像上勾画GTV的可行性。结果 CT和T2WI下MRI图像上测量的GTV长度和标本上测量的病变长度差值分别为3.368 mm和2.84 mm;b=400、600、800 s/mm2时DWMRI图像上测量的GTV长度和标本上测量的病变长度差值分别为0.47、-0.47、-1.53 mm,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928、0.927、0.938。DWMRI与CT图像在放疗计划系统中能很好融合,融合图像上食管癌病变两端分界清晰。结论 DWMRI能比较准确显示食管癌GTV长度和位置,利用放疗计划系统的图像融合功能可将DWMRI与CT图像进行融合并用于食管癌GTV勾画。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基于4DCT呼气末时相、18F-FDG PET-CT及T2加权(T2W) MRI所勾画胸段食管癌大体肿瘤体积(GTV)、位置及长度差异,探讨食管癌原发肿瘤GTV勾画时PET-CT与MRI图像结合的必要性。方法 26例拟行同步放化疗的胸段食管癌患者序贯完成增强3DCT、增强4DCT、PET-CT、增强MRI胸部定位扫描,基于3DCT图像形变配准。分别基于3DCT、4DCT的呼气末时相、PET-CT SUV 2.5、T2W-MRI和DWI图像勾画GTV获得GTVCT、GTV50%、GTVPET2.5、GTVMRI和GTVDWI。结果 GTVPET2.5大于GTV50%(P<0.001)和GTVMRI (P=0.008),而GTVMRI与GTV50%接近(P=0.439)。GTVMRI与GTV50%、GTVCT的适形指数(CI)大于GTVPET2.5与GTV50%、GTVCT的(P=0.004、P=0.039),GTVMRI与GTVPET2.5的CI明显小于GTVMRI、GTVPET2.5与GTV50%、GTVCT的(P=0.000~0.021)。镜检长度与GTVPET、GTVDWI长度相近(P>0.05),且GTVPET2.5与GTVDWI长度接近(P=0.072)。结论 基于PET-CT SUV2.5与呼吸门控状态下T2W-MRI所勾画食管癌GTV和空间位置差异明显,PET-CT与MRI结合进行食管癌靶区勾画的必要性尚需探讨,但MRI-DWI可以代替PET-CT帮助基于CT图像勾画GTV时上下界的确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局部晚期NSCLC靶区勾画中的专家共识与争议。方法 调查国内12家单位对NSCLC靶区勾画相关15个问题意见。由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选择1份局部晚期NSCLC病例,将定位CT图像和病史资料发送至12家单位,各单位自行组织讨论并委派1位医师在第六届肿瘤精准放化疗暨肺癌多学科高峰论坛上主讲对该病例靶区勾画情况及理论认识,参会专家共同讨论。结果 12家单位全部填写问卷并按时发回。肺癌靶区勾画标准肺窗的窗宽/窗位为800~1600/-600~-750 HU,纵隔窗为350~400/20~40 HU。呼吸动度的测量:经验外扩2~5 mm、模拟定位机测定、四维CT测定、模拟定位机+四维CT测定。GTV外扩CTV距离:原发灶鳞癌5~6 mm、腺癌5~8 mm;纵隔淋巴结转移灶6家单位采用5 mm,6家单位采用同原发病灶一致距离。摆位误差:10家单位5 mm、1家单位3 mm、1家单位4~6 mm。双肺V20限定:10家单位<30%、1家单位<35%、1家单位<28%。局部晚期NSCLC同步放化疗放疗剂量:9家单位60 Gy分30次、1家单位62.7 Gy分33次、1家单位50~60 Gy分25~30次、1家单位60~70 Gy分25~30次。肺内原发病灶靶区勾画:3家GTV→IGTV→PTV、8家GTV→CTV→ITV→PTV、1家GTV→CTV→PTV或GTV→IGTV→CTV→PTV;纵隔淋巴结转移灶靶区勾画:3家GTV→IGTV→PTV、8家GTV→CTV→ITV→PTV、1家GTV→CTV→PTV。放疗过程中10%~100%患者需要改野,38~50 Gy时改野合适。关于PET-CT定位及靶区勾画SUV值尚无统一标准,7家单位已开展MRI定位,10家单位已开展了SBRT治疗早期NSCLC。早期NSCLC (T1-2N0M0)的SBRT靶区勾画:5家单位GTV→IGTV→PTV、3家单位IGTV→PTV、2家单位GTV→CTV→ITV→PTV。周围型早期NSCLC分割6.0~12.5 Gy/次,3~12次;中央型早期NSCLC分割4.6~10.0 Gy/次,5~10次。靶区勾画讨论结果:肺癌靶区勾画目前应采用4DCT或模拟机测定呼吸动度;勾画肺癌靶区时CT肺窗的窗宽/窗位为1600/-600 HU,纵隔窗为400/20 HU;争议主要是纵隔转移淋巴结CTVnd为累及野照射还是选择性淋巴结预防照射。结论 对局部晚期NSCLC靶区勾画的CT的窗宽、窗位,呼吸运动和摆位误差测量、原发灶靶区勾画方法、同步放化疗放疗剂量及改野时机均已基本达成共识。主要争议和尚未达成共识的是PET-CT定位勾画靶区时显示病灶的最佳SUV值、SBRT治疗早期NSCLC最佳剂量分割模式、CTVnd的勾画。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MRI的T2WI-TSE-BLADE序列上测得食管癌肿瘤长度与手术病理标本长度相关性与一致性,探讨BLADE序列在确定食管癌放疗靶区范围的价值。方法 收集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6—2019年间经病理学证实为食管鳞癌并行术前食管MRI检查的 36例初治患者资料。将CT、DWI序列、BLADE序列图像导入Monaco系统,比较3种影像学基础上测量的肿瘤长度与病理长度间的相关性及一致性。采用ANOVA分析不同医师在不同影像学图像上勾画的大体肿瘤体积(GTV)的差异性。结果 基于CT、DWI、BLADE序列测量肿瘤长度与病理标本长度的R值分别为0.467、0.723、0.896。一致性分析显示BLADE序列与病理标本长度所有差值全部落在95%界限内。BLADE序列与实际肿瘤长度的一致性及相关性均优于DWI序列及CT (P<0.05)。4位医师使用DWI、BLADE图像得出的体积均小于CT图像(P<0.05)。不同医师在3种影像学图像上勾画的GTV相近(P>0.05),但4位医师在BLADE序列上勾画的GTV更接近(P>0.05)。结论 BLADE序列有助于临床医师更加准确地判断食管癌上下界以及减少不同医师之间勾画GTV差异,有效地提高个体对靶区勾画范围认识的统一性。BLADE序列可能作为放疗精准靶区勾画的重要影像工具。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估分别依据CT及DWMRI确定胸部肿瘤区域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寻找更为合理准确的淋巴结勾画方法及界值。方法 2012—2013年共入组43例胸部肿瘤患者(食管癌35例、NSCLC 8例),术前1周完善胸腹强化CT及DWMRI检查,分别依据CT及DWIMR图像确定转移的区域淋巴结,以术后病理为金标准统计并比较两种方法的诊断效能。两种图像结果行χ2检验。结果 CT图像与DWI诊断区域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约登指数分别为57.1%、96.3%、93.8%、50.0%、97.2%、53.4%和60.0%、98.9%、96.5%、77.8%、97.4%、58.9%,DWMRI诊断的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优于CT (P=0.005、0.038、0.022)。依据CT诊断的40个淋巴结中20个为假阳性,其中15个(75%)可经DWMRI信息纠正。CT诊断假阴性淋巴结15个,其中3个(20%)可经DWMRI得以分辩。全组35个癌性淋巴结中5个影像学未见明确肿大,余30个中有13个短径<1.0 cm (43.3%)。结论 依据CT判断区域淋巴结转移局限性明显,单以短径≥1.0 cm作为靶区勾画标准可能会漏照较多癌性淋巴结。DWMRI诊断区域淋巴结转移的特异性、准确性及阳性预测值优于CT,可有效排除非癌性肿大淋巴结并分辨部分小的转移性淋巴结。  相似文献   

6.
背景与目的脑转移瘤靶区勾画的准确性一直是放射治疗的关键,CT/MRI融合技术提供了可行的方法 ,本研究旨在探讨CT/MRI图像融合技术在肺癌脑转移靶区勾画中的作用。方法将31例肺癌脑转移患者的增强CT和MRI图像传送至图像处理工作站,分别在CT和CT/MRI融合图像上勾画GTV,比较勾画后的GTV体积,分析最大平均误差及瘤周水肿对靶区勾画的影响。结果 CT/MRI融合图像上勾画的GTV明显小于CT图像上勾画的GTV;瘤周水肿对靶区勾画存在明显影响。结论 CT/MRI图像融合技术可以提高肺癌脑转移靶区勾画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使用自制定位装置对喉癌患者进行CT-MRI图像融合的探索,分析图像融合的精度和融合后靶区勾画的变化。方法 选择10例喉癌患者使用自制定位装置固定体位进行CT、MRI图像采集,应用互信息+手动融合法将图像融合,通过测量两幅图像内、外标记点位置偏差和GTV交叠度(PCT-MRI)来评价图像融合精度。依据CT、MRI、CT-MRI图像勾画GTV的VCT、VMRI、VCT-MRI,计算VCT和VMRI重叠部分的体积VCT-MRI,单因素方差分析差异性。结果 3个外标记点x、y、z轴向上平均位置偏差分别为(0.996±0.222)、(1.146±0.291)、(1.368±0.298) mm (P=0.000);内部解剖标志点平均位置偏差分别为(0.476±0.151)、(0.561±0.083)、(0.724±0.125) mm (P=0.000);VCT、VMRI、VCT-MRI分别为(26.355±7.876)、(33.556±7.407) cm3、(19.875±8.588) cm3(P=0.000);PCT-MRI为(73.7±9.8)%。结论 应用自制定位装置可提高CT、MRI图像采集时的体位一致性;CT-MRI图像可提供更多的信息增加靶区定义精确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介绍内镜下钛夹标记病变上、下界位置在早期食管癌精确放疗中的应用。方法 17例早期食管癌患者,通过内镜下钛夹标记病变上、下界,再行CT模拟定位勾画大体肿瘤体积(GTV),评估该项技术在精确放疗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所有患者(包括13例初治、4例经内镜下切除后需放疗者)在CT和常规钡餐造影片上肿瘤显示不明显,无法准确确定GTV范围,内镜下在病变上下界均成功置入至少一个钛夹,标记肿瘤位置,在模拟定位CT上都能成功显示,并以此为依据准确勾画靶区,且未发生出血穿孔等3-4级不良反应。结论 早期食管癌在内镜下置入钛夹定位简便易行,对放疗靶区的确定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多模态MR图像测量鼻咽癌GTV的一致性。方法 回顾分析 45例经病理证实的鼻咽癌初诊病例,均行MRI平扫、增强和扩散加权成像检查。在轴位增强T1WI、轴位T2WI、ADC图像上手动勾画原发肿瘤轮廓,通过面积求和法计算GTV,将不同图像测量的GTV分成T1+C、T2WI组和ADC组。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3个组平均值,Bland-Altman法通过两组差值平均值和95%分布范围评价不同模态图像测量GTV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T1+C、T2WI、ADC组GTV分别为(20.8±18.1)、(21.5±17.2)、(24.4±20.8) cm3(P=0.617)。T2WI和T1+C组、ADC和T2WI组、ADC和T1+C组差值的平均值和95%一致性界限分别为0.74(-5.97~7.44)、2.94(-8.25~13.69)、3.68(-3.34~10.70) cm3。结论 多模态MR图像测量鼻咽癌GTV一致性不佳,尚不能相互替代,增强T1WI联合T2WI、DWMRI可更准确地判断鼻咽癌靶区范围。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IMRT同期化疗食管癌病例采用不同分期标准进行验证比较,探讨更准确、更适用的非手术治疗临床分期标准。方法 选取2008—2014年间就诊于本院242例IMRT化疗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用2009年中国分期、第6版分期和建议分期进行预后判断比较。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Logrank检验,Cox模型预后分析。结果 3年样本数168例。全组患者3年生存率为47.4%,食管肿瘤体积和淋巴结转移最大径是影响预后的因素(P=0.000、0.000)。中国分期和第6版分期T3、T4期生存曲线有交叉(P=0.696、0.594),中国分期的N1、N2期生存曲线有交叉(P=0.068);建议分期采用食管肿瘤体积的T分期、淋巴结转移最大径的N分期以及结合的临床分期,各期的生存曲线分离度较好(P=0.000、0.000、0.000)。结论 采用食管肿瘤体积的T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最大径的N分期结合进行IMRT化疗食管鳞癌的非手术临床分期能较好预测患者预后,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MRI)技术在食管癌精确放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0—2011年经病理证实食管癌患者 37例,放疗前均在CT机及MRI机下定位并靶区勾画。比较DWMRI与食管钡餐造影、食管镜、CT所示食管病变长度差异及CT与DWMRI所示病变最大横径、体积差异。正态分布且方差齐性资料用方差分析和配对t检验。结果 食管钡餐造影、食管镜、CT、DWMRI所示病变长度分别为5.70、6.06、7.97、5.79 cm,CT与其他3种方法所示病变长度均不同(F=4.88,P=0.003);DWMRI、CT所示病变最大横径分别为3.79、3.81 cm (t=-0.32,P=0.751),所示大体肿瘤体积分别为45.75、38.05 cm3(t=5.30,P=0.001)。CT与DWMRI共同诊断53个淋巴结转移,DWMRI排除25个CT诊断阳性的淋巴结,15个淋巴结DWMRI显示高信号而CT诊断阴性,其中6个为食管旁淋巴结。DWMRI使 6例患者的临床分期发生改变。结论 DWMRI所示病变长度与食管钡餐造影结果最为接近;DWMRI易发现与食管粘连的食管旁沟肿大淋巴结,DWMRI可使部分患者靶区范围和临床分期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2.
非小细胞肺癌靶区勾画的共识与争议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分析非小细胞肺癌(NSCLC)靶区勾画过程中的专家共识与争议.方法 ①发放调杏表调查国内外12家放疗单位对NSCLC靶区勾画相关6个问题的意见.调查内容涉及摆位误差、局部晚期NSCLC 同步放化疗时原发灶和纵隔淋巴结靶区勾画、放疗中需改野的患者比例和时机、早期肺癌放疗的单次剂最、早期肺癌大剂量放疗时靶区勾画;②把1例局部晚期NSCLC患者的PET.CT资料寄给在京7个单位放疗科,各放疗科自行组织讨论并委1托位医师在北京地区2007放疗年会上主讲埘该例靶区勾画的理论认识和实际勾画情况,京、津、冀、辽、蒙参会专家共同讨论.结果 参与调查的12个单位全部寄回调查表.摆位误差:12个单位是5~7 mm;对于局部晚期NSCLC同步合并近标准化疗剂量的放疗:11个单位认为肺内原发灶靶区勾画PTV=GTV+6~8 mm(CTV)+摆位误差和呼吸动度,1个单位认为PTV=GTV+摆位误差和呼吸动度;对于局部晚期NSCLC同步合并近标准剂量化疗的放疗纵隔淋巴结靶区勾画,9个单位认为PTV=GTV+6~8 mm(CTV)+摆位误差和呼吸动度,3个单位认为PTV=kGTV+摆位误差和呼吸动度;对于局部晚期NSCLC同步合并近标准剂量化疗的放疗过程中约有30%的患者需要改野;11个单位开展早期肺癌大剂量放疗工作.单次剂量为5~20 Gy不等;6个单位认为早期NSCLC原发灶靶区勾画PTV=GTV+6~8 mm(CTV)+摆位误差和呼吸动度,5个单位认为PTV=GTV+呼吸动度+摆位误差.靶区勾画病例讨论中得了出的结果是:肺痛靶区勾画前应采用四维CT或模拟机测定呼吸动度;勾画肺癌靶区时CT肺窗窗宽窗位分别为1600、-600 HU,纵隔窗窗宽窗位分别为400、20 HU;争议主要是纵隔转移淋巴结CTV为GTV+6~8 mm患者还是包括所在区乃至气管食管沟?结论 NSCLC靶区/厶J画的基本共识是:①勾画前廊明确肿块的呼吸动度;②肺癌原发灶的PTV为GTV+6~8 mm+呼吸动度+摆位误差,纵隔淋巴结的PTV为GTV+6 mm+呼吸动度+摆位误差,医生可根据靶区周围正常结构情况适当修改;③肺癌摆位误差在3~9 mm,各单位应建立自己的摆位误差数据席,确定由ITV到PTV的外放距离;④无转移淋巴结区无需预放照射.主要争议是:①同步放化疗时纵隔淋巴结靶区,甚至原发灶靶区PTV是否可以为GTV+呼吸动度+摆位误差?②纵隔转移淋巴结CTV足GTV+6 mm还是需要包括所在区?③早期肺癌大剂量放疗的最佳单次剂量是多少?早期肺癌大剂最放疗PIV靶区为GTV+6~8mm+呼吸动度+摆位误差还是GTV+呼吸动度+摆位误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估食管癌不同部位淋巴结大小与转移的相关性。方法 对行三野根治术的156例食管癌患者所清扫的淋巴结,按部位及大小分组,并与病理组织学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56例患者共清扫淋巴结3838枚,颈部、上纵隔、中纵隔、下纵隔及胃周分别占25.0 %、16.7 %、21.0 %、12.2 %和25.1 %。组织学检查证实转移583枚,颈部、上纵隔、中纵隔、下纵隔及胃周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25.2 %、23.4 %、8.6 %、12.0 %和6.9 %。除下纵隔外,其余部位淋巴结大小>15 mm、10 ~ 15 mm、<10 mm的三组之间的转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以淋巴结大小作为判定转移的标准,在不同部位中,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相近,但颈部及上纵隔的阳性预示值明显高于其他部位。结论 食管癌淋巴结大小与转移呈一定相关性,但诊断率较低。临床应用中,应根据部位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18FDG PET-CT双时相显像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肺门纵隔淋巴结累及野放疗靶区勾画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行手术治疗的NSCLC患者54例,术前3~5 d内行18FDG PET.CT常规全身显像和胸部延迟显像,以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为标准,比较根据常规显像和双时相显像结果勾画的淋巴结累及野放疗靶区的不同.结果 肺门淋巴结靶区39%患者GTV常规与GTV病理一致,57%患者GTV双时相与GTV病理一致;AGTV1(GTV常规-GTV病理)=32.64 cm3,AGTV2(GTV双时相-GTV病理)=22.57 cm3,后者比前者变化少(u=519.00,P=0.023).纵隔淋巴结靶区56%患者GTV常规与GTV病理一致,67%患者GTV双时相与GTV病理一致;ΔGTV1=22.85 cm3,ΔGTV2=20.95 cm3,后者与前者变化相似(u=397.50,P=0.616).结论 根据18FDG PET-CT双时相显像结果勾画的NSCLC肺门纵隔转移性淋巴结靶区更接近于根据病理结果勾画的靶区,双时相显像较常规显像能更好地指导淋巴结累及野靶区的勾画.  相似文献   

15.
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晚期肿瘤转移淋巴结的近期疗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Jiang Y  Huang ZL  Wu PH  Zhang FJ  Zhao M  Huang JH  Fan WJ  Li CX  Gu YK  Zhang L  Gao F  Li W 《癌症》2008,27(10):1082-1087
背景与目的:淋巴结转移是影响恶性肿瘤分期、治疗和预后的重要因素,恶性肿瘤经过综合治疗后残留淋巴结或新出现的转移淋巴结,往往治疗比较困难.本研究旨在评价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晚期肿瘤转移淋巴结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1月至2007年4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收治的47例经病理确诊为恶性肿瘤并接受经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转移淋巴结共计57枚,直径1.0~5.5 cm;其中直径<2 cm 20枚(35.1%),≥2 cm、<3 cm 21枚(36.8%).≥3 cm、<4 cm 10枚(17.5%),≥4 cm 6枚(10.5%).采用计算机立体定位计划系统(treatment plan system,TPS)计算布源,在CT导向下将(2.2~3.3)×107 Mq活度的125I粒子相隔1.0×1.5 cm平面播植.手术结束后1~3个月复查CT或PET-CT.结果:治疗前17例有疼痛症状的患者中13例于术后5~14 d内疼痛缓解.有效率76.5%.47例患者中淋巴结完全缓解38例(80.9%),部分缓解4例(8.5%),无变化3例(6.4%),进展2例(4.3%),总有效率89.4%.主要的并发症为少量出血7例(14.9%).结论: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转移淋巴结近期效果好,安全性高,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肺腺癌术前胸部CT影像与术后病理诊断纵隔淋巴结转移的一致性,为放疗靶区勾画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09年1月至2011年11月107例肺腺癌患者的病历资料,将CT检出淋巴结与手术病理阳性淋巴结的大小和数量进行分析,计算淋巴结阳性转移率。结果 CT检出长径<15mm的淋巴结,其阳性转移率为26.8%;CT检出长径≥15mm的淋巴结,其转移率为72.6%。随着CT检出淋巴结数量增加,淋巴结长径增大,淋巴结阳性转移率升高。结论 随着淋巴结长径的增大,淋巴结转移率逐渐升高;CT检出淋巴结>2个较≤2个转移率高,且长径较小时转移率就较高。  相似文献   

17.
鼻咽癌弥散加权成像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WI)对鼻咽癌原发灶及其转移性淋巴结的诊断价值,建立ADC值对鼻咽癌原发灶和颈部转移性淋巴结的诊断阈值.方法 连续对56例鼻咽癌初诊患者和55例健康志愿者行MRI常规扫描和DWI扫描.鼻咽癌患者均行鼻咽部活检和图像引导下颈部淋巴结穿刺.检测56例鼻咽癌原发灶及其颈部转移性淋巴结和55例志愿者的鼻咽壁及其颈部淋巴结的ADC值、eADC值并行比较.结果 56例患者原发灶均经病理诊断为非角化型癌,其中51个颈部淋巴结阳性.健康志愿者检出75个颈部淋巴结.鼻咽癌患者原发灶及其转移性颈部淋巴结的ADC值均低于健康志愿者,eADC值均高于健康志愿者.ADC值≤0.809×10-3 mm2/s作为诊断鼻咽非角化型癌原发灶的阈值,其敏感性为80.4%,特异性为74.5%,阴性预测值为79.2%,阳性预测值为77.6%,准确性为78.4%.ADC值≤0.708×10-3 mm2/s作为诊断淋巴结转移的阈值,其敏感性为43.1%,特异性为93.3%,阴性预测值为70.7%,阳性预测值为81.5%,准确性为73.0%.结论 弥散加权成像对鼻咽癌原发灶及其转移性淋巴结有一定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8.
Hu F  Wu W  Hua Y 《中华肿瘤杂志》1998,37(1):51-53
目的探讨在胸部CT图像上应用ATS淋巴结分组方法。方法10例患者(淋巴瘤5例,结节病2例,转移性淋巴肿3例)均有胸部CT扫描。所见的胸内淋巴结用ATS方法进行分组。结果应用ATS淋巴结分组法在胸部CT上划分6个区域。(1)第6颈椎上缘至肺尖区域包括1R/L组;(2)肺尖至主动脉弓上缘区域包括2R/L和6组;(3)主动脉弓上缘至隆突区域包括4R/L、5、6和10R组;(4)隆突下方3cm以内区域包括7和10R/L组;(5)隆突下3cm至横膈上区域包括8R/L和14R/L组;(6)两肺上叶支气管以远的肺内淋巴结为11R/L组。结论6个标志区域的划分,使ATS淋巴结分组方法在胸部CT中的应用更简便、实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