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47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58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4篇
肿瘤学   1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肺原发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肺原发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PLMFH)的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经针吸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PLMFH的CT表现,分析其影像学特点。结果36例病灶均为单发,多为周围型(34例)。病灶<5cm8例,≥5cm28例,其中≥10cm5例,肿块形态规则呈类圆形25例,不规则伴分叶11例;密度均匀呈实性密度9例,密度不均匀26例。增强扫描12例,其中10例均有中~高度强化,2例有轻度强化。病灶侵及胸壁13例,侵及心包及肺静脉各1例,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6例,远处转移4例。7例行免疫组化检查均为Vim( ),CD68( ),CKpan(-),EMA(-),S-100(-)。结论肺原发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针吸活检后辅以免疫组化技术可提高术前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实验性大鼠Walker-256肝微小转移癌模型并探讨其病理学和影像学特点。方法SD大鼠30只经脾脏注入Walker-256瘤细胞建立大鼠微小肝转移癌模型。在接种瘤细胞第9天行CT检查观察肿瘤生长情况。病理学用HE染色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微血管密度(MVD)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观察肿瘤的大小、形态及血管化程度。结果SD大鼠30只中有2只麻醉意外死亡,剩余大鼠中随机选取22只处死,有19只肝脏内找到转移灶。转移灶的直径在0.5~6.6mm。转移的成功率为86.4%。CT常规扫描方法对直径小于5mm的转移灶检出率不足10%。病理学病灶符合癌肉瘤的特点。肿瘤内均有VEGF的表达,但程度不同;MVD的数量与VEGF表达程度呈正相关。结论经脾脏注入Walker-256癌肉瘤细胞建立大鼠肝转移癌模型的方法简便易行,成瘤率高。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显示微小转移癌灶内有新血管生成,适合影像学功能成像技术与肿瘤血管化程度的对照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通过Matrigel与肿瘤细胞混合接种的方法构建裸鼠人食管癌Matrigel移植瘤模型的可能性,进一步研究抗肿瘤制剂PI-88对于人食管癌Matrigel移植瘤生长及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将食管鳞癌细胞株TE-13悬液与Matrigel胶混合,接种8只裸鼠,构建人食管癌TE-13细胞Matrigel裸鼠移植瘤模型,将其随机分为PI-88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按照20 mg/kg剂量皮下注射PI-88,1次/d(PI-88配成1 mg/ml溶液);对照组按照20 ml/kg注射生理盐水,1次/d,均连续给药2周。第2、6、10、14天记录裸鼠肿瘤体积,第15天进行增强CT扫描观察肿瘤区域显影情况。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肿瘤组织中乙酰肝素酶(heparanase,HPSE)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结果:8只裸鼠均在接种当天形成移植瘤,成功构建TE-13细胞Matrigel裸鼠移植瘤模型。PI-88治疗第14天时,治疗组肿瘤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70.25±6.85)vs(143.13±17.18)mm3,P<0.05]。治疗第15天时,治疗组肿瘤区域CT值明显低于对照组(15.18±0.91vs 19.23±2.03,P<0.05)。治疗组肿瘤组织内HPSE与VEGF表达阳性细胞数显著低于对照组[HPSE:(28.70±6.39)vs(87.55±22.03)个,t=11.472,P<0.01;VEGF:(47.10±8.18)vs(94.40±14.47)个,t=12.727,P<0.01]。结论:Matrigel胶混合食管癌细胞接种裸鼠制备移植瘤方法可行,PI-88能够抑制人食管癌TE-13细胞Matrigel裸鼠移植瘤生长及血管新生,其作用机制可能与PI-88抑制移植瘤组织中HPSE和VEGF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47岁.体检时发现肝脏占位,无腹痛、腹胀、恶心、呕吐,无发热病史.既往高血压病史10余年.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肝炎病毒(-).化验:AFP 4.03(0~7 ng/mL),铁蛋白294.30(30~400 ng/mL),CEA 3.33(0~5 ng/mL),CA19-9 14.50(0~37 ng/mL).CT示:肝左外叶可见一类圆形软组织肿块影,最大层面约5cm×7cm,向下突出于肝脏轮廓之外,边界清晰,似可见包膜,病变密度不均,内可见脂肪密度,CT值约-41 HU,增强扫描动脉期病变实性成分明显强化,静脉期强化程度减低,呈相对低密度(图1~3).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分析肝脏占位性病灶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及其弥散加权成像的图像特点,对肝脏局灶性病灶进行定性诊断。方法应用1.5T全身磁共振扫描仪对临床发现局灶性病灶的患者110例(其中包括肝脏囊肿29例、51个病灶,肝脏海绵状血管瘤43例、56个病灶,肝脏转移瘤38例、93个病灶)分别行弥散加权成像扫描,测量并计算ADC值。结果不同性质病灶的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弥散图像及ADC图各不相同。ADC值分别为:肝脏囊肿(2.91±0.35)×10^-3mm2/s,肝脏海绵状血管瘤(1.84±0.16)×10^-3mm2/s,肝脏转移瘤(1.01-I-0.16)×10^-3mm2/s。结论用ADC值量化分析肝脏局灶性病灶并配合弥散及ADC图可以准确地判定病灶的性质,为临床提供一种新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王琦  时高峰  王士杰 《临床荟萃》2011,26(6):512-515,F0003
肺部磨玻璃结节(nodular ground-glass opacities,GGOs)在CT的肺窗上表现为淡薄的云雾状密度增高影,其内部可见肺血管影而得名。因为病灶的CT值为负值所以纵隔窗常无法显示。如果病灶内部无实性成分称为纯磨玻璃样结节(PureGGO,PGGO),内部如果含有部分实性成分呈软组织密度,结节称为混杂磨玻璃样结节(mixed GGO,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教学模式(problem-based learning,PBL)与传统教学模式下医学影像学教学中学生基础理论知识和影像读片实践能力的应用效果。方法:在医学影像学教学中,河北医科大学2015级临床医学系本科学生医学影像学教学采用PBL教学模式教学,对照采用“以主题为基础的学习”传统教学模式(lecture based learning,LBL)河北医科大学2014级临床医学系本科学生的期末考试影像基础理论知识和影像读片能力的考试成绩,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015级临床医学系本科学生影像理论成绩和影像分析能力的考试成绩明显高于2014级临床医学系本科学生。结论:P B L教学法激发了医学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升了自主学习能力,自我约束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医学教学实用型及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单克隆抗体造影剂在大鼠乳腺癌模型中的靶向性。方法①利用单克隆抗体LM609与钆双胺(Gd-DTPA)制备抗体造影剂(Gd-DTPA-抗体);⑦制备15只大鼠乳腺癌模型.分为实验组(A、B组)和对照组(C组);(3)MRI扫描,分别于注射造影剂前、注射造影剂即刻,10min,6、12、24、36、48h不同时刻测量注射不同浓度Gd-DTPA-抗体(A组质量浓度为0.4690μg/mL,B组质量浓度为0.0469μg/mL)瘤体的信号强度,对照组注射普通造影剂Gd-DTPA(质量浓度0.0469μg/mL)。结果实验A、B2组大鼠注射Gd-DTPA-抗体造影剂6h后.瘤体强化信号值逐渐提高,在约24h后肿瘤的强化值达到了最高。C组内.瘤体则表现为造影剂快进快出的方式。结论单克隆抗体造影剂在大鼠乳腺癌模型中具有靶向性。  相似文献   
9.
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 (MSCTPI)在急性脑梗死中的应用。方法 对 31例发病 2~ 2 4h(其中 2 1例发病 <6h为超急性期脑梗死 ,10例发病 6~ 2 4h为急性期脑梗死 )的临床诊断为脑梗死的患者行常规CT平扫及MSCTPI检查。结果  31例患者中 2 1例临床诊断为超急性期脑梗死的患者CT平扫未见异常 ,10例急性期脑梗死的患者 8例CT平扫未见异常。而 31例灌注成像中 2 8例发现与临床症状相对应的灌注异常区 ,后经随访CT证实均为缺血性脑梗死。 3例未发现灌注异常的患者后经MRI证实 ,1例为上矢状窦静脉血栓 ,1例为脑干 (延髓 )梗死 ,1例为尾状核头部腔隙脑梗死。结论 MSCTPI可以超早期诊断急性脑梗死 ,为其早期溶栓及个体化治疗提供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DCE-MRI)在兔肝VX2肿瘤射频消融(RFA)后残癌与炎症反应带早期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成功建立兔肝VX2肿瘤模型28只,并对其进行RAF治疗。RFA治疗后第1、3、7、14天行DCE-MRI检查,划定63个兴趣区,绘制所有兴趣区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ST-T曲线)。然后处死兔,取兴趣区肝组织行病理检查,结果 63个兴趣区中残癌27个,炎症反应带36个。分别取8个残癌区域(观察组)和8个炎症反应带(对照组),比较ST-T曲线类型及峰值时间(Tmax)、信号强化程度(SIm%)和强化率(R)。结果观察组ST-T曲线为Ⅰ、Ⅱ、Ⅲ型者分别为1、2、5例,对照组分别为4、3、1例,观察组ST-T曲线以Ⅲ型为主,对照组Ⅲ型少见。观察组Tmax为32.8±8.81、SIm%为1.15%±0.12%、R为5.31±1.93,对照组分别为135.0±30.99、1.29%±0.14%、1.43±0.69,两组Tmax、R相比P<0.05,SIm%相比P>0.05。结论 DCE-MRI有助于兔肝VX2肿瘤RFA后残癌及炎症反应带的早期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