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研究胡椒提取物缓释滴丸的制备方法及其体外释放特征。方法:通过固体分散技术,以硬脂酸为骨架材料,以聚乙二醇—6000为致孔剂,通过选择适当的药物与辅料比,制得具有良好缓释效果的胡椒提取物缓释滴丸。采用转篮法,选择合适的溶出介质,研究其体外释放特征。结果:聚乙二醇—6000与硬脂酸的联合应用可制得外观圆整,质地均匀的胡椒提取物缓释滴丸,胡椒提取物:基质(硬脂酸与PEG6000的比例为1:5)=1:4具有较好的缓释效果,溶出介质为加SDS的磷酸缓冲液其体外释药行为可由Higuchi方程拟合方程为Q=0.3297 t1/2-0.2095。结论:所制得的胡椒缓释滴丸具有良好的缓释效果,且制备工艺简单。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以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为载体的吗啡生物可降解缓释微球制剂的制备,并测定其体外释放曲线,建立体外释放模型。方法:采用溶剂挥发法制备吗啡PLGA微球,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微球中吗啡的含量。采用透析释药法测定微球体外释放曲线,并用零级动力学方程、一级动力学方程、Higuchi模型方程进行线性拟合。结果:吗啡PLGA微球的载药量为11.86%,药物包封产率为33%,体外释放曲线显示吗啡PLGA微球释放时间明显延长至10d以上。结论:吗啡PLGA微球明显地延长了吗啡释放时间,缓释性好,体外释放遵从零级释放模型。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确定盐酸尼卡地平缓释片的处方改进的可能性并进行体外释放度测定。方法:选用HPMC和泊洛沙姆作为缓释材料,采用试凑法(error and try)优选处方,并对最优处方进行释放度测定和体外释药拟合。结果:按最优处方制得的缓释片体外释放满足要求,释药行为符合1级动力学方程。结论:该缓释片处方设计合理,工艺重现性好,缓释效果好。  相似文献   

4.
利培酮生物可降解微球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制备可缓释半个月的利培酮生物可降解微球,方法:以聚乳酸羟基乙酸为骨架材料,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微球,并考察微球性质厦在体内外释放情况。结果:微球形态圆整,表面光滑。粒径主要分布在50-70μm范围内.收率为71%,包封率为78%,跨距为0.45。体外释放结果可采用双指数模型拟合(r=0.9858)。微球在家兔体内可稳定释放16d,突释现象得到有效控制。结论:该方法制备的利培酮微球能产生长时间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探讨采用生物蛋白胶携带异烟肼的方法制备异烟肼缓释制剂新剂型的可行性,对该剂型的制备及体外缓释特点等进行研究。方法将50mg异烟肼融入配制好的生物蛋白胶中,制取异烟肼-生物蛋白胶凝胶薄片。将薄片浸入生理盐水,分别在12h、24h、36h、48h、60h、72h、84h、96h、108h以及120h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其体外释放率进行检测,根据所得标准曲线计算累计释放率,色谱条件为流动相甲醇-磷酸氢二钠(75:25,pH=4.5,0.02mol/L),检测波长为254nm,流速为1ml/min,柱温为30℃。结果该异烟肼-生物蛋白胶凝胶薄片易于制备且性状稳定;高效液相色谱异性较高,保留时间约为3.8min,未检测到其他物质对生物胶内异烟肼测定的干扰;高效液相色谱重复性好,结果可靠,RSD=0.92%;吸收峰面积(A)及浓度线性关系良好,线性方程为A=3.449C-0.381,回归系数r=0.887;该制剂缓释效果好,在前24h内缓释生物蛋白胶异烟肼释放最为明显,该趋势可持续到72h以上;84h后蛋白胶薄片开始显著溶解,但到120h时仍未完全溶解。结论生物蛋白胶携带异烟肼制备简单易行,体外缓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左氧氟沙星羧甲基壳聚糖缓释微球的制备及其体外释放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目的:探讨乳化交联法制备可植入左氧氟沙星羧甲基壳聚糖缓释微球的最佳工艺,了解微球体外释药规律.方法:按正交设计,考察不同壳聚糖浓度、投药比、交联度、乳化转速条件对质量指标的影响,选出最佳方案,进一步用转篮法检测微球的体外释放特性.结果:各因素对所制微球综合指标的影响大小依次为:壳聚糖浓度>投药比>乳化转速>交联度,用优化后工艺制得微球平均粒径64.55μm,载药量21.69%,包封率58.07%,体外释放行为符合Higuchi方程,T 50为47.01 h,7 d累计释放量72.02%.结论:本法所制缓释微球工艺稳定,微球在体外具有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7.
环丙沙星聚乳酸微球体外释药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环丙沙星聚乳酸微球的体外释药性能。方法:采用体外释放度试验中的浆法测定环丙沙星微球的体外释药情况,并对聚乳酸浓度对微球体外释放度的影响进行了考察。结果:在聚胶酸浓度为10%的情况下,环丙沙星微球的体外释药情况为:53.2h的累积释药量为84.0%,T1/2为31.9h,Higuchi方程为Q=-0.0043 0.0039t^1/2,r=0.994。结论:环丙沙星聚乳酸微球具有明显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8.
氟尿嘧啶白蛋白微球的制备及体外性质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对氟尿嘧啶白蛋白微球的制备及形态与粒径分布、载药量与包封率、体外释药动力学、初步稳定性等体外性质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微球呈规则球形,粒径范围为0.15~098μm,跨距为0.65,平均粒径为0.56μm;载药量与包封率分别为6.13%和90.38%;体外释药呈双相特征,快速释放相(0.5~4h)用Higuchi方程描述:Q=0.125t1/2-0.0484(r=0.9809),t50=19.25h;缓慢释药相(6~120h)用HiguChi方程拟合;Q=0.0230t1/2+0.218(r=0.9418),t50=150.33h;所得微球于4℃密封保存三个月,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9.
格列吡嗪缓释片的制备及其体外释放度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制备格列吡嗪缓释片,并考察其体外释放度。方法用正交试验优选处方,以羟丙甲基纤维素为骨架材料,采用湿法制粒压片制备格列吡嗪缓释片。通过测定格列吡嗪体外释放度,进行释药机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结果缓释片在16h内缓慢释药,其体外释药速率符合零级动力学方程:Q=0.0563t+0.0405(r=0.9999)。结论所制备的缓释片具有良好的缓释效果。该制备工艺合理,简单易行,生产成本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制备止痛缓释片,并对其体外释药机制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正交设计优选处方,以羟丙甲基纤维素(HPMC K4M)、乙基纤维素(EC 20CPS)为骨架材料,PVP乙醇溶液为黏合剂,采用湿法制粒压片制备骨架片。以粉体学参数,包括压缩比、休止角、流速、接触角为指标,综合评分法确定最佳处方,并测定指标成分的体外释放度,进行释药方程拟合,研究其释药机制。结果 最优处方为HPMC 20%,EC20%, PVP0%,乙醇为80%,所制备的缓释片在10 h内呈现良好的缓释特征,符合缓释片的要求,释药机制符合Higuchi方程和Peppas方程,累积释放率分别为Q=0.367 5 t1/2-0.165 8(r=0.993 2),lnQ=0.72 lnt-1.608 6(r=0.991 8),表明药物以Fick扩散和溶蚀协同作用的方式释放。结论 该缓释片处方设计合理,制备方法简单,缓释效果理想,药物释放机制符合释放动力学模型,值得进一步研究开发。  相似文献   

11.
消炎痛硅橡胶缓释系统体外体内释放率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包膜和未包膜的消炎痛硅橡胶缓释条 10 mm置于 Fix- Cu3 94宫内节育器铜套内进行体外和动物体内释放实验。结果发现 :3个月内 ,体外释放包膜的为 1.113、 1.5 6 8、 2 .2 0 8m g,未包膜为 3.484、 4.0 82、 4.988m g;体内释放量包膜为 :1.2 34、 1.795、 2 .311mg,未包膜为 3.6 78、 5 .2 6 2、 6 .30 5 mg。体内释放 1年的结果表明 :未包膜缓释条 6个月内已释放含药量的 86 %以上 ,以后的消炎痛释放主要靠包膜缓释条维持。动物体内释放率高于体外释放率 (P<0 .0 5  相似文献   

12.
石杉碱甲缓释片的研制及释药性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制备石杉碱甲缓释片,并评价其释药特性。方法:以高分子材料作为阻滞剂.设计处方制备缓释片.并测定其体外释放度。结果:制备的石杉碱甲缓释片1h内释药达32%。12h内释药达86%以上,具有较好的释药性能。结论:该制剂体外释药行为符合Higuchi方程,符合水凝胶骨架释放机理.是较好释药性能的缓释片。  相似文献   

13.
雷公藤红素胶体二氧化硅缓释固体分散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制备雷公藤红素(tripterine)缓释固体分散体,使药物释放度提高,同时缓慢释放药物,以降低其毒副作用。方法 以胶体二氧化硅为载体,采用溶剂蒸发法制备雷公藤红素固体分散体,对其体外溶出和物相特征进行研究。结果 雷公藤红素和胶体二氧化硅按1∶12制备的固体分散体中,药物缓慢释放,8 h时药物的体外释放度达到90%以上。经差示扫描量热、X衍射和电镜分析,固体分散体中药物以非晶形式存在于载体中。结论 雷公藤红素胶体二氧化硅固体分散体制备工艺简单,药物缓慢释放且释放较完全,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制备巴洛沙星胃内漂浮缓释片,并对其体外释药性能进行评价。方法以体外释放度试验为手段,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设计考察并优化巴洛沙星胃内漂浮缓释片的处方及工艺,并对其释药机制进行初步研究。结果以巴洛沙星200 mg,CaCO340 mg,羟丙基甲基纤维素K4M/十八醇(1∶1)调节片质量至400 mg,硬度为10 kgf压片,所得片剂在15 min内起漂,且能维持8 h以上,药物释放曲线符合Hixson-Crowell溶蚀方程和Ritger-Peppas方程,以溶蚀机制为主。结论该制剂具有明显的漂浮和缓释性能,且工艺简单。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川芎嗪自乳化缓释固体分散体释放度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川芎嗪自乳化缓释固体分散体中TMP的含量,考察相关因素对其体外释药的影响。结果:以转篮法为溶出度测定方法,释放介质为脱气纯水,转速为50r/min。结论:建立了良好的川芎嗪自乳化缓释固体分散体释放度测定方法,为评价和控制该药的质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HPLC法测定草乌甲素贴释放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草乌甲素贴的释放度测定方法,为评价和控制药品质量提供方法。方法:采用小杯碟法以纯化水为溶出介质,温度控制在(32±0.5)℃,转桨转速为50r·min^-1,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草乌甲素,色谱柱为luna C18(250mm×4.6mm,5μm);流动相:0.2%三乙胺水溶液(用磷酸调节pH值至3.14-0.1)-乙腈(60:40);流速:1mL·min^-1;‘检测波长260nm;柱温25℃。结果:本法线性范围为4.95~59.4mL·min^-1,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8.3%,RSD%为0.50%(n=9),对不同批次草乌甲素贴释放度进行测定,释放度参数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本方法具有灵敏、准确、快速的优点,适用于草乌甲素贴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7.
药物脉冲释放体系由于其释药动力学符合生物机体的需要而备受关注,本文对各种药物脉冲释放系统,包括程序式药物脉冲释放系统及智能式药物脉冲释放系统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阿昔洛韦缓释片的制备及体外释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制凝胶骨架型阿昔洛韦缓释片,考察缓释片的体外释药特性。方法:以羟丙甲纤维素为主要凝胶材料,采用正交设计,根据体外释药速率优选处方。结果:缓释片在10h内缓慢释药,其体外释药速率符合Higuchi方程,释药速度主要受到HPMC的类型、用量的影响,但压片压力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9.
缓控释微丸制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微丸制剂为代表的多单元型给药系统以其特有的优越性,逐渐成为目前缓控释制剂的研究热点之一,在现代药品开发和应用上备受瞩目.论文对缓控释微丸制剂的常用辅料、制备方法及释药机制等方面进行了综述,旨在为研究开发口服缓控释制剂提供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