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血管紧张素原(AGT)基因多态性与非家族性心房颤动的关系.方法 选出非家族性心房颤动患者20例,无心房颤动同期住院患者30例为对照组.应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病例组与对照组ACE、AGT基因多态性.结果 非家族性房颤组ACE-DD基因型频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非家族性房颤组AGT-TT基因型频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本研究提示ACE基因多态性与非家族性心房颤动无相关性;AGT-TY基因型与非家族性房颤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和血管紧张素原(AGT)基因多态性与早发冠心病的关系。[方法]用PCR法检测46例早发冠心病和65例迟发冠心病患者体细胞ACE基因插入/缺失多态性、用PCR-RFLP法检测AGT基因多态性,并与50例健康者对照。[结果]早发冠心病组ACE的DD基因频率分布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迟发CAD组与对照组比较,DD基因频率分布无显著差异(P>0.05);总CAD组(包括早发和迟发CAD)与对照组比较,DD基因频率分布无显著差异(P>0.05)。早发冠心病组和迟发冠心病组AGT多态性中M235T频率与对照组相比有差异(P=0.039和P=0.047),联合基因多态分析,早发冠心病组合并ACE-DD和AGT-TT基因型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6);迟发冠心病组合并ACE-DD AGT-TT基因型频率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31)。[结论]早发冠心病组与ACE的DD基因频率和AGT的M235T基因频率分布相关,ACE-DD基因型频率与AGT-TT基因型频率在冠心病发病中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原(AGT)M235T基因、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G894T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EH)的关系。方法采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224例(EH组和对照组)AGT和eNOS基因的多态性,并比较两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结果EH组AGT TT基因型携带者频率(74.19%)显著高于对照组(55.00%),χ2=9.04,P<0.01。EH组eNOS-GT+TT基因型频率(12.90%)与对照组(15.00%)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AGT-TT基因多态性可能是中国人高血压病的独立危险因素,eNOS基因G894T多态性可能不是高血压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基因芯片技术为研究多种易感基因与高血压病的相关性提供了一项高效、敏感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中国苏皖地区人群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和血管紧张素原(AGT)基因型的分布及其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106例冠心病患者、56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以及30名健康献血员ACE插入/缺失(I/D)多态性及AGTM235T多态性进行检测。结果:ACE基因型分布及等位基因频率在病例组及对照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病例组和对照组AGT基因型总体分布差异亦无显著性,而病例组T等位基因频率(0.778)显著高于对照组(0.698,P<0.05)。联合分析ACEDD型及AGT TT型罹患冠心病的相对风险,其比数比(OR)为3.61,高于单基因ACEDD型(1.23)及AGT TT型(1.77)。结论:AGTM235T基因多态性中T等位基因是中国苏皖地区人群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同时具有ACE DD型及AGT TT型发生冠心病的相对风险显著高于单基因ACE DD型及单基因AGT TT型。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血管紧张素原基因(AGT)及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eNOS)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关系,并分析ACE、AGT和eNOS基因多态性在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中是否存在协同作用。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133人及对照者154人,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ACE、AGT和eNOS基因多态性,并对比其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结果:冠心病组ACE DD,AGT TT和eNOS TT基因型频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分别为OR=2.17,P<0.01,OR=2.63,P<0.001,OR=8.50,P<0.05。ACE、AGT和eNOS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明显相关。同时携带ACE DD和AGTTT基因型或AGT TT和eNOS TT基因型者与冠心病明显相关(OR=3.47,P<0.01,OR=1.05,P<0.01)。结论:ACE、AGT和eNOS基因多态性可能是中国人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基因芯片技术为研究多种易感基因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提供了一项高效、敏感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抑郁症患者ACE和AGT基因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佳  谢健  陈岳明 《浙江医学》2010,32(12):1750-1753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插入或缺失(I/D)多态性与血管紧张素原(AGT)基因M235T多态性和抑郁症之间的关联.方法 运用聚合酶链反应结合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检测技术(RFLP-PCR)检测150例抑郁症患者(研究组)和18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ACE I/D、AGT M235T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同时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浆ACE含量.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的ACE I/D位点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D基因型的抑郁症患病风险升高(OR=2.06,95%CI:1.29~3.85).对照组血浆ACE含量明显低于研究组,II、ID、DD基因型的血浆ACE含量不同,以DD基因型的ACE含量最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间AGT M235T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E基因I/D多态性和抑郁症有关,DD基因型个体的抑郁症患病风险增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CE)基因及血管紧张素原 (AGT)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病的关系。方法 :应用PCR -RFLP技术检测 31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与正常对照组 189名健康受试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第 16内含子I/D多态性及血管紧张素原基因第二外显子M2 35T多态。结果 :原发性高血压病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和血管紧张素原基因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而ACE DD +AGT TT基因型频率高于对照组。结论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和血管紧张素对抗基因在部分原发性高血压发生中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8.
陈旭娇  凌锋  沈法荣 《浙江医学》2007,29(9):908-910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I/D多态性与房颤的相关性及伊贝沙坦干预房颤电复律患者电复律疗效的维持与该基因多态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对40例房颤电复律患者、36例对照者进行ACE基因I/D多态性检测以及观察伊贝沙坦干预和不干预房颤电复律患者窦性节律维持情况与ACE基因I/D多态性的关系。结果房颤患者I/D基因型频率为20/40,对照组I/D基因型频率为17/36,两组患者I/D多态基因型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伊贝沙坦干预者DD基因型频率(6/20)与无伊贝沙坦干预者(4/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房颤发病与ACE基因多态性无相关性(r=1.134,P>0.05)。结论房颤发病与ACE基因多态性无关。ACE基因DD型频率低者房颤电复律后易复发。揭示伊贝沙坦对房颤电复律患者作用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过敏性紫癜性肾炎(HSPN)与血管紧张素原(AGT)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进行研究,以期了解AGT基因多态性与HSPN的关系.文中探讨AGT基因多态性与儿童HSPN易感性和临床、病理类型的关系. 方法:选择临床确诊的HSPN患儿62例(HSPN组)以及正常成人61例(对照组),用PCR-RFLP法检测AGT基因M235T多态性. 结果:HSPN组患儿TT型基因频率为30.6%,与对照组(3.3%)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AGT基因多态性与HSPN的临床分型、病理分级无相关性. 结论:AGT-TT型与小儿HSPN的发生有关.HSPN患儿中临床表现、病理分级与AGT基因多态性之间无明显关联.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ngiotensin Ⅰ converting enzyme,ACE)、血管紧张素原(angioteminogen,AGT)及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eNOS)基因多态性对佛山地区汉族人冠心病经皮冠脉介入术(percum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 研究选取138例冠心病PCI术后患者,使用基因芯片技术测定其ACE、AGT和eNOS基因多态性,根据随访结果分为心血管事件组与无心血管事件组,比较两组基因型频率.结果 随访36~48个月,联合终点: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或再血管化有39例,AGT基因TT基因型心血管事件组比无心血管事件组显著增加(P<0.05),ACE和eNOS基因多态性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短-中期随访,AGT基因多态性可能是影响佛山地区汉族人冠心病PCI术后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I/D多态性与青海省贵德地区汉族冠心病(CHD)患者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冠心病患者89例和健康汉族75例,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两组人群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插入/缺失(I/D)多态性,观察II、ID、DD基因型频率。结果:通过冠心病组和正常对照组的ACE基因I/D多态性的比较发现,冠心病组DD、ID和II基因型频率分别为33.7%、46.1%、20.2%,D、I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56.7%、43.3%;健康对照组分别为20.0%、44.0%、36.0%和42.0%、58.0%。冠心病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ACE的DD基因型频率和D等位基因频率在冠心病组中显著增加(P<0.05)。结论:贵德地区冠心病与ACE基因多态性有一定相关性,ACE、DD基因型可能是冠心病的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12.
ACE基因和AT1R基因多态性与糖尿病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基因I/D多态性和血管紧张素Ⅱ 1型受体(AT1R)A1166C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结合限制性酶切技术,检测正常对照组(40例)、2型糖尿病组(33例,未合并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肾病组(27例)ACE、AT1R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结果 三组之间ACE基因型构成、等位基因频率以及DD型与非DD型构成均无显著性差异.AT1R基因型构成、A和C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糖尿病组和糖尿病肾病组之间基因型构成、等位基因频率无显著性差异.糖尿病肾病患者每分钟尿白蛋白排泄率与ACE和AT1R基因多态性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ACE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无明显相关性.AT1R A1166C多态性参与了2型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的发生.D和C等位基因可能不是患者出现蛋白尿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血管紧张素原(AGT)及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基因多态性、传统危险因素以及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药物治疗对佛山地区汉族人冠心病冠脉介人术(PCI)术后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 研究选取138例冠心病PCI术后患者,使用基因芯片技术测定其ACE、AGT和eNOS基因多态性,比较其随访期间发生心血管事件组与无心血管事件组的基因型频率.综合患者冠心病传统危险因素以及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药物治疗等情况.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AGT基因TT基因型心血管事件组比无心血管事件组显著增加(P<0.05),ACE和eNOS基因多态性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GT TT基因型、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及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药物治疗与冠心病PCI术后心血管事件独立相关(P<0.05).结论 AGT TT基因型、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及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药物治疗可能是影响佛山地区汉族人冠心病PCI术后心血管事件的有效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4.
    
张淑清  陈蔚瑜  李光仪 《安徽医学》2013,34(8):1081-1084
目的探讨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eNOS)、血管紧张素Ⅰ转换酶(ACE)和血管紧张素原(AGT)基因多态性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IH)的关系。方法采用基因芯片联合检测以上基因的基因型分布并计算基因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其多态性与PIH的相关性。结果除AGT外,MTHFR、eNOS、ACE的基因型、基因频率、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因芯片联合检测MTHFR、eNOS、ACE基因多态性可用于PIH预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国南方汉族人群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及血管紧张素原(AGT)双基因多态性与慢性心力衰竭发病的关系.[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及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111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和110例健康者的ACE基因I/D及AGT基因M235T的多态性.[结果]①慢性心力衰竭组DD基因型与D等位基因的频率均高于对照组.DD基因型0.468比0.227,P<0.01;D等位基因0.667比0.436,P<0.01.②AGT基因M235T多态性在慢性心力衰竭组及对照组的分布无统计学差异.③ACE及AGT双位点多态性联合分析显示慢性心力衰竭组DD+TT基因型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0.351比0.117,P<0.01),与Ⅱ+MM型者相比,具有该联合基因型者发生慢性心力衰竭的风险优势比(OR)为6.799,高于单基因分析的ACE-DD型者(OR=3.948).[结论]ACE基因I/D多态性与中国南方汉族人群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生有关,ACE基因DD型可能是该地区慢性心力衰竭发病的遗传危险因素;单独AGT基因M235T多态性与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生似无明显关系,但AGT及ACE基因在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生中具有交互作用,DD型者若同时携带TT基因型,发生慢性心力衰竭的危险性增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国南方汉族人群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及血管紧张素原(AGT)双基因多态性与慢性心力衰竭发病的关系.[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及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111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和110例健康者的ACE基因I/D及AGT基因M235T的多态性.[结果]①慢性心力衰竭组DD基因型与D等位基因的频率均高于对照组.DD基因型0.468比0.227,P<0.01;D等位基因0.667比0.436,P<0.01.②AGT基因M235T多态性在慢性心力衰竭组及对照组的分布无统计学差异.③ACE及AGT双位点多态性联合分析显示慢性心力衰竭组DD+TT基因型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0.351比0.117,P<0.01),与Ⅱ+MM型者相比,具有该联合基因型者发生慢性心力衰竭的风险优势比(OR)为6.799,高于单基因分析的ACE-DD型者(OR=3.948).[结论]ACE基因I/D多态性与中国南方汉族人群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生有关,ACE基因DD型可能是该地区慢性心力衰竭发病的遗传危险因素;单独AGT基因M235T多态性与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生似无明显关系,但AGT及ACE基因在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生中具有交互作用,DD型者若同时携带TT基因型,发生慢性心力衰竭的危险性增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分析海南地区高血压患者家族相关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方法采用SNP基因芯片技术,检测高血压患者及其直系亲属血管紧张素原(AGT)、血管紧张素转移酶(ACE)、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eNOS)、内皮素2(ET-2)、心钠素(ANP)、心钠素受体(NPRC)6个相关基因18种多态性分布情况。结果其中AGT(M235T)、ACE(I/D)多态性基因型分布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而6个高血压相关基因等位基因频率分布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海南人群中所检测的6个相关基因的基因住点的基因频率与其他地区和国家相比具有自己的特点,AGT(M235T)基因TT型和ACE(I/D)基因DD型可能与原发性高血压有关,是海南岛居民原发性高血压家系人群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国南方部分汉族人群的冠心病患者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中的关键成分即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及血管紧张素原(AGT)双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CHF)发病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及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对215例冠心病患者的ACE基因插入/缺失(I/D)及AGT M235T多态性进行检测。将其中105例合并CHF者作为病例组,其余110例心功能正常者作为对照组。【结果】①冠心病合并CHF组DD基因型及D等位基因的频率均高于对照组(前者为45.7%vs23.6%,后者为64.8%vs43.6%,P <0.01);②AGT基因M235T多态性在两组中的分布无统计学差异;③联合分析ACE与AGT基因多态性显示,两组中同时具有DD型ACE基因及TT型AGT基因的频率分别为27.6%及14.5%,前者明显高于后者。与II+MM组合相比,具有该联合基因型的冠心病患者发生CHF的OR为5.039,较单基因ACE DD型发生CHF的OR增高。【结论】ACE基因I/D多态性与中国南方部分汉族人群冠心病患者发生CHF有关,DD型ACE基因可能是该地区CHF发病的遗传危险因素。单独的AGT基因M235T多态性似与该地区冠心病患者发生CHF无关,但联合ACE基因分析则发现,ACE和AGT基因在CHF的发生中具有协同作用,DD型基因的冠心病患者若同时携带有TT基因,发生CHF的几率增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国南方部分汉族人群的冠心病患者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中的关键成分即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及血管紧张素原(AGT)双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CHF)发病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及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对215例冠心病患者的ACE基因插入,缺失(I/D)及AGTM235T多态性进行检测。将其中105例合并CHF者作为病例组,其余110例心功能正常者作为对照组。【结果】冠心病合并CHF组DD基因型及D等位基因的频率均高于对照组(前者为45.7%vs23.6%,后者为64.8% vs 43.6%,P〈0.01);AGT基因M235T多态性在两组中的分布无统计学差异;联合分析ACE与AGT基因多态性显示.两组中同时具有DD型ACE基因及TT型AGT基因的频率分别为27.6%及14.5%,前者明显高于后者。与Ⅱ+MM组合相比,具有该联合基因型的冠心病患者发生CHF的OR为5.039,较单基因ACEDD型发生CHF的OR增高。【结论】ACE基因I/D多态性与中国南方部分汉族人群冠心病患者发生CHF有关.DD型ACE基因可能是该地区CHF发病的遗传危险因素。单独的AGT基因M235T多态性似与该地区冠心病患者发生CHF无关.但联合ACE基因分析则发现,ACE和AGT基因在CHF的发生中具有协同作用,DD型基因的冠心病患者若同时携带有TT基因,发生CHF的机率增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Ⅰ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与朝鲜族和汉族居民原发性高血压(EH)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106例高血压患者(病例组)和105名健康人(对照组)的 ACE基因型。应用拟合优度χ2检验分析基因型频数分布是否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利用SPSS 13.0统计软件分析等位基因和基因型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 结果: 病例组与对照组ACE基因各基因型频数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P>0.05);病例组和对照组ACE基因3种基因型(II、DD和ID)和等位基因(I、D)频数分布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朝鲜族人群高血压组和非高血压组ACE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数分布差异无显著性(P>0.05),汉族人群高血压组和非高血压组ACE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数分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朝鲜族高血压组和汉族高血压组比较ACE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数分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朝鲜族非高血压组和汉族非高血压组比较ACE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数分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ACE基因多态性可能与朝鲜族和汉族原发性高血压发病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