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比较剖宫产术后应用舒芬太尼与芬太尼静脉自控泵镇痛(PCIA)的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随机分组,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用药效果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在镇痛、镇静效果、各时间点两组患者生命体征、静止活动状态下VAS评分、镇静程度(OAAS评分),相互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舒芬太尼组用量低于芬太尼组,皮肤瘙痒、恶心、呕吐、尿潴留等不良反应发生率较芬太尼组者低。结论:舒芬太尼、芬太尼用于剖宫产术后静脉自控泵镇痛均可取得满意的效果,但舒芬太尼较芬太尼的用量少,不良反应少,更适合用于剖宫产术后静脉自控泵镇痛。  相似文献   

2.
舒芬太尼用于妇科术后硬膜外与静脉自控镇痛的对比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比较妇科术后静脉和硬膜外应用舒芬太尼自控镇痛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100例经腹子宫切除患者,术毕随机分为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组与静脉自控镇痛(PCIA)组.每组50例.镇痛药物为舒芬太尼2μg/mL,术毕给负荷量3mL.背景剂量1mL/h,单次PCA剂量2mL,锁定时间30min.观察记录术后6、18、24、48h患者生命体征、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Ramsay镇静评分以及不良反应、药物总用量等.结果两组患者均取得良好的镇痛效果.各时相点生命体征、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CEA组患者镇痛泵有效平均按压次数及药物总量显著高于PCIA组(P<0.01).结论 舒芬太尼用于妇科术后硬膜外或静脉镇痛安全有效,硬膜外组用药量显著多于静脉组.  相似文献   

3.
静脉与硬膜外泵注舒芬太尼自控镇痛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志强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18):187-188
目的 比较术后静脉和经硬膜外应用舒芬太尼自控镇痛(PCA)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96例妇科手术病人随机分为静脉注射舒芬太尼自控镇痛(PCLA)组和经硬膜外舒芬太尼自控镇痛组(PCEA),每组48例.两组(PCA)配方均为舒芬太尼150μg+0.9%氯化钠至100mL,持续给药速度2mL/h,单次PCA剂量1.0mL.锁定时间15min,术后定时进行镇痛镇静评分.24h舒芬太尼用量,患者满意度不良反应的观察比较.结果 PCIA组24h用药量低于PCEA组(P<0.05),两组镇静评分低且无显著性差异.患者对术后镇痛总体满意度,良好至优秀均在84.6%以上,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舒芬太尼用于术后镇痛安全有效,但舒芬太尼PCIA镇痛效果明显优于舒芬太尼PCEA,且用药量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舒芬太尼与吗啡在硬膜外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80例ASAI~Ⅱ级硬膜外麻醉下行妇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40例和吗啡组40例,分别于术后4,8,24,48h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镇静评分及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舒芬太尼组术后4,8,24,48h静止状态和活动状态VAS评分分别与吗啡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舒芬太尼组术后各时间段镇痛药消耗量多于吗啡组。结论舒芬太尼与吗啡应用于术后患者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中均有较好镇痛效果,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术中舒芬太尼硬膜外给药超前镇痛+术后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对下肢骨折患者的镇痛效果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5月至2021年4月收治的86例下肢骨折行手术患者列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术后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术前15分钟采用舒芬太尼硬膜外超前镇痛。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 Score, VA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Ramsay评分及生命体征变化。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0h、4h、8h、12h各时间点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生率9.30%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7.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间点观察组Ramsay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间点两组患者SpO2、R、PETCO2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中舒芬太尼硬膜外给药超前镇痛+术后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  相似文献   

6.
刘梦虓  熊章荣  牟林  魏闯  唐延先 《重庆医学》2015,(15):2048-2050
目的:探讨硬膜外复合皮下多模式镇痛对开胸食管癌手术切除术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将40例择期行开胸食管癌手术切除术的患者分为硬膜外复合皮下镇痛组(A组)和皮下镇痛组(B组)。A组采用术前、术中持续泵注0.15%罗哌卡因、0.00002%舒芬太尼硬膜外持续镇痛,关胸前静脉注射曲马多负荷剂量,术毕采用曲马多、舒芬太尼皮下自控镇痛。B组关胸前静脉注射曲马多负荷剂量,术毕曲马多、舒芬太尼皮下自控镇痛。分别在术后各时段评估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舒适状态、镇静评分,镇痛药的使用剂量,患者自控镇痛(PCA)按压次数,PCA按压次数比及生命体征、不良反应。结果(1) A组较B组安静及活动状态时的VAS评分、PCA按压次数显著降低,舒适状态评分、PCA按压次数比显著上升(P<0.05);(2)两组患者术后基本生命体征,镇静评分,恶心、呕吐、皮肤瘙痒、胸闷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复合皮下多模式镇痛用于开胸食管癌手术是一种较佳的多模式镇痛方案。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妇科手术患者静脉自控镇痛中应用舒芬太尼联合氟比洛芬酯的镇痛效果与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妇科手术术后行静脉自控镇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舒芬太尼氟比洛芬酯组(S-F组)手术结束前30min给予氟比洛芬酯50mg.术后镇痛给予(舒芬太尼2ug/kg+氟比洛芬酯100mg+托烷司琼5mg加盐水至100ml);舒芬太尼组(S组)给予(舒芬太2ug/kg+托烷司琼5mg加盐水至100ml).两组静脉镇痛泵的设置,维持量2ml/h.单次负荷剂量0.5ml.锁定时间12min.观察两组术后2h、6h、12h、24h的镇痛、镇静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S-F组术后镇痛及镇静评分好于S组.S-F组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S组.结论 舒芬太尼联合氟比洛芬酯用于妇科手术静脉镇痛效果优于单纯用舒芬太尼,而且不良反应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不同给药途径用于胃癌根治术后患者自控镇痛的效果。方法择期行胃癌根治术患者45例,随机分为3组:A组为罗哌卡因混合舒芬太尼硬膜外镇痛jB组为舒芬太尼静脉镇痛,C组为舒芬太尼复合氟比洛芬酯静脉镇痛组,每组15例。记录VAS评分、Ramsay评分、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与总按压次数之比,及不良反应。结果3组术后VAS评分、Ramsay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与总按压次数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舒芬太尼硬膜外混合罗哌卡因以及单纯静脉患者自控镇痛比较,舒芬太尼联合应用氟比洛芬酯用于胃癌根治术术后患者自控镇痛更为有效、安全,较少发生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多模式镇痛应用于开胸手术围术期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寻求一种安全有效的开胸术后镇痛方法.方法:将40例行择期开胸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A组关胸前由术者行罗哌卡因肋间神经阻滞,手术结束前30min静注帕瑞昔布钠,术毕给予舒芬太尼自控镇痛;B组手术结束时给予舒芬太尼自控镇痛.在经静脉患者自控镇痛( PCIA)开始后2、4、6、8、12、24、48、72h观察记录镇痛(VAS评分)和镇静(Ramsay评分)效果,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B组比较,A组静止及活动状态时的VAS评分、舒适状态评分、舒芬太尼用量、PCA有效按压次数明显下降,B组PCA按压次数比A组上升(P<0.05);两组病人术后生命体征,镇静评分,排气时间,恶心、呕吐、皮肤瘙痒、胸闷等副作用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模式镇痛对胸科手术患者是一种理想的围术期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布托啡诺、舒芬太尼、布托啡诺联合舒芬太尼用于妇科术后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临床效果。方法90例ASAI或Ⅱ级的妇科行子宫全切的硬膜外患者,随机均分为布托啡诺组、舒芬太尼组及布托啡诺联合舒芬太尼组,术后按三种方案实施自控硬膜外镇痛。在自控硬膜外镇痛开始后4、8、12、24、48h观察并记录镇痛、镇静效果、患者自控镇痛给药次数、监9n,4数据、不良反应。镇痛结束后分析患者的总体满意度。结果3组自控硬膜外镇痛方案均能达到良好的镇痛、镇静效果,但12h内布托啡诺组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高于舒芬太尼组和布托啡诺联合舒芬太尼组(P〈0.01),4h内舒芬太尼组、4~12h之间布托啡诺组需要更多的自控镇痛次数。布托啡诺联合舒芬太尼组不仅镇痛、镇静效果满意,而且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头晕发生率低,患者总体满意度高。结论舒芬太尼联合布托啡诺用于经腹子宫切除术后自控硬膜外镇痛效果满意,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保护化疗患者的外周静脉,减少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预防化疗所致静脉炎及渗漏带来的不良后果。方法:在导管室将导管经锁骨下静脉送入上腔静脉,再将导管经皮下隧道与皮袋内的注射袋连接后将整个装置植入皮下。结果:留置输液港15例,均在使用中,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可终身留置,维护间隔时间长,不需使用抗凝剂封管,护理方便,感染率低,不影响日常生活工作,提高了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应用精密过滤输液器减少抗肿瘤辅助用药所致的输液反应和静脉炎的效果。方法:将306例静脉输注抗肿瘤辅助用药的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50例和对照组156例。观察组使用一次性精密过滤输液器输液,对照组使用一次性普通输液器输液。比较2组患者输液过程中输液反应和静脉炎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输液反应的总发生率分别为6.7%和21.1%,静脉炎的总发生率分别为7.3%和26.9%。观察组输液反应和静脉炎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静脉炎的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减轻(P〈0.01)。结论:使用精密过滤输液器能有效减少抗肿瘤辅助用药所致输液反应和静脉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数字化自动输液管理系统在ICU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ICU收治的212例采用深静脉置管进行输液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101例以输液泵管理系统为输液治疗方式,实验组111例以数字化自动输液管理系统+药物库功能+链接HIS为输液治疗方式。结果实验组平均护理记录时间、巡视时间均比对照组减少(P<0.05),平均动脉压比对照组稳定(P<0.05)。结论在ICU应用数字化自动输液管理系统,减少了护理记录时间,巡视时间、稳定了血液动力,减少了药物差错率,保障了患者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2种方式输注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完成妇科腹腔镜手术时的药物效应和药物用量.方法 100例患者随机分为靶控输注组(Ⅰ组)和持续输注组(Ⅱ组).Ⅰ组丙泊酚的诱导靶浓度为4 μg/mL,Ⅱ组静脉注射丙泊酚2 mg/kg,患者意识消失后两组均静脉注射芬太尼4 μg/kg、维库溴铵0.1 mg/kg,行气管插管,诱导完成后根据中潜伏期指数(AAI)值调整丙泊酚的泵速,维持AAI值在20左右(15~25).观察两组患者意识消失时间、AAI值下降到30的时间、诱导开始15 min内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下降百分比、丙泊酚用量以及停药至AAI值恢复到40的时间.结果 与Ⅰ组比较,Ⅱ组意识消失时间和AAI值下降到30的时间缩短(P<0.01),诱导开始15 min内的MAP和HR平均下降百分比增大(P<0.05),而两组患者丙泊酚用量和停药至AAI值恢复到40的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靶控输注丙泊酚不会明显增加药物用量和苏醒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瑞芬太尼持续静脉输注对丙泊酚靶控输注诱导剂量及时间的影响。方法:40例全麻患者随机分为4组,丙泊酚初始靶控输注剂量设为1.5 mg/L,每4 min增加0.5 mg/L,待改良警觉镇静评分(MOAA/S)为1分时,Ⅰ组输注生理盐水,为对照组;Ⅱ、Ⅲ、Ⅳ组持续静脉输注瑞芬太尼,剂量分别为0.1、0.2和0.4μg·kg-1·min-1;在MOAA/S为0分时给予阿曲库铵0.6 mg/kg,3 min后行气管插管。记录瑞芬太尼输注时间及插管时丙泊酚的总量。同时观察诱导期间低血压、心动过缓及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结果:Ⅰ组丙泊酚用量均高于Ⅱ组、Ⅲ组和Ⅳ组(P0.05~P0.01),Ⅱ组用量高于Ⅲ组和Ⅳ组(P0.01和P0.05),Ⅲ组和Ⅳ组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瑞芬太尼输注时间与Ⅱ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与Ⅲ组和Ⅳ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Ⅱ组与Ⅲ组、Ⅳ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Ⅲ组与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不同剂量瑞芬太尼可以缩短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诱导的时间,减少丙泊酚用量;丙泊酚靶控输注复合瑞芬太尼0.2μg·kg-1·min-1持续静脉输注即可满足临床需求。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异丙酚靶控输注(TCI)和人工持续输注(CI)用于宫腔镜手术的麻醉效果、用药剂量以及对患者呼吸和循环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行宫腔镜手术的患者,美国麻醉学会(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均分为TCI组和CI组。TCI组设定初始靶浓度为2.0μg/ml,随后根据手术进程调节靶浓度,扩宫口时将靶浓度升至6.0μg/ml,以后降至4.5μg/ml,术毕前调至2.0~3.0μg/ml;CI组设定初始剂量为2.0~2.5mg/ml,而后微泵维持(7.0ml·kg-1·h-1),术中根据患者体动反应追加药量;两组均在手术结束时停止给药。记录两组患者睫毛反射消失时间、苏醒时间、用药量以及麻醉前、后的血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结果TCI组睫毛反射消失时间明显长于CI组(P<0.05),但苏醒时间明显短于CI组(P<0.05)。两组用药量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CI组血压、心率下降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TCI组(P<0.05)。两组均有SPO2<90%的患者,CI组往往发生在诱导和追加药量时,而TCI组则发生在扩宫颈口后。结论对于宫腔镜手术而言,TCI法较CI法具有更好的可控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微量注射泵阻塞报警的延迟时间,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同时探讨其临床对策。方法采取体外模拟试验的方法,使用医用三通人为制造输液管路阻塞。研究第一部分,以注射速度、报警压力界限、注射器规格、注射器品牌为变量,分别记录不同条件下微量注射泵的报警延迟时间,使用SPSS11.5软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近似F检验进行数据比较。研究第二部分,以注射速度、注射器内剩余液体量为变量,在不同报警压力界限下行阻塞试验,记录阻塞报警时间,使用SPSS11.5软件,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曲线估计、拟合曲线方程。结果①微量注射泵存在报警延迟,延迟时间从2.8±0.4min到31.3±6.4min不等;②注射速度慢、大规格注射器、报警界限高都会延长报警延迟时间,注射器品牌对报警延迟也有影响;③注射器内剩余液体量对阻塞报警延迟时间无影响,注射速度与阻塞报警延迟时间呈负相关,曲线估计提示注射速度与阻塞报警延迟时间存在逆函数曲线关系。结论应当认识到微量注射泵存在阻塞报警延迟;提高注射速度、使用较小的注射器和顺应性差的输液管路、设定较低的报警压力界限可缩短阻塞报警延迟时间。  相似文献   

18.
探讨加温输液法在妇科患者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0例妇科需静脉输液的患者按自身对照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试验组患者在静脉输液中采用加温输液法,对照组患者在静脉输液中采用传统的常温输液法。观察2组流出液温度及手感输液肢体皮温(温、冷)、患者全身舒适(舒适、不适)的情况。结果试验组流出液温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手感输液肢体皮温温、患者全身舒适所占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对妇科需静脉输液的患者采用加温输液法安全、有效,避免了低温输液带来的不适。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患者静脉输液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月~12月在我校门诊进行静脉输液的老年患者200例为实验组,与2012年1月~12月在我校门诊进行静脉输液的老年患者200例作为对照组进行对照分析,对照组按常规静脉输液护理,实验组在常规静脉输液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措施有:制定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指引、重视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完善输液前准备、温水泡手或热敷法、提高静脉穿剌成功率、输液中定期进行老年患者输液风险评估、建立巡视岗位制度、开通老年患者输液绿色通道。结果实验组输液故障发生率显著少于对照组,一次静脉穿剌完成全天输液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大大提高老年患者一次穿剌完成全天输液的成功率,减少了输液故障的发生,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20.
临床进行密闭式静脉输液时,因不洁的空气经输液瓶进气管进入输液瓶可引起液体污染,试验表明,其污染率达55.6%,使用研制的微型空气过滤器后,液体污染率降至8.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