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观察新生Wistar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A1区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的表达和意义. 方法:通过阻断7日龄新生Wistar大鼠右侧颈总动脉45 min制备脑缺血模型,设置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和预缺血-缺血再灌注组.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和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检测三组新生鼠不同时点海马CA1区脑组织GAP-43的动态变化及三组光镜下脑组织病理改变. 结果: ①脑组织病理改变:假手术组大鼠无异常病理改变,缺血再灌注组神经细胞变性、坏死,预缺血组-病理损伤较缺血再灌注组轻. ②GAP-43表达:缺血再灌注组海马GAP-43表达在再灌注后24 h时开始增高,7 d达高峰,至14 d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缺血-缺血再灌注组GAP-43表达较缺血再灌注组增加更明显,与假手术组和缺血再灌注组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新生鼠脑缺血预处理可减轻再次严重脑缺血对神经细胞的损伤,脑缺血预处理后海马CA1区GAP-43表达和合成增加,GAP-43表达增加可能与神经元再生和轴突重塑有关,是脑缺血后神经细胞内源性代偿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L-乳酸对创伤性颅脑损伤后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突触可塑性相关蛋白——突触后密度蛋白95(PSD-95)和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表达的影响。方法 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27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创伤性颅脑损伤组(颅脑损伤组)和创伤性颅脑损伤+L-乳酸组(颅脑损伤+Lac组),每组9只。神经细胞株PC12细胞系分为对照组、细胞模型组(MSC组)和细胞模型+L-乳酸组(MSC+Lac组)。采用改良的Fenney’s自由落体打击模型复制中度创伤性脑损伤模型和机械划痕细胞模型。于颅脑损伤后7 d时检测改良神经功能评分(mNSS),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大鼠损伤侧皮层、海马和PC12细胞HIF-1α、PSD-95和GAP-43蛋白的相对表达量,qRT-PCR检测大鼠损伤侧皮层HIF-1α mRNA相对表达量,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大鼠损伤侧皮质和海马PSD-95的表达。结果 3组大鼠mN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Sham组比较,颅脑损伤组mNSS评分升高(P <0.01),与颅脑损伤组比较,颅脑损伤+Lac组mNSS评分降低(P <0.01)。与Sham组比较,颅脑损伤组的HIF-1α蛋白、mRNA相对表达量和PSD-95、GAP-43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P <0.05);与颅脑损伤组比较,颅脑损伤+Lac组HIF-1α蛋白、mRNA相对表达量和PSD-95、GAP-43蛋白相对表达量增加(P <0.05)。与Sham组比较,颅脑损伤组大鼠损伤侧皮层和海马PSD-95蛋白免疫荧光强度降低(P <0.05),与颅脑损伤组比较,颅脑损伤+Lac组大鼠损伤侧皮层和海马PSD-95蛋白免疫荧光强度增强(P <0.05)。与对照组比较,MSC组细胞的HIF-1α、PSD-95、GAP-43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P <0.05);与MSC组比较,MSC+Lac组细胞的HIF-1α、PSD-95、GAP-43蛋白相对表达量增加(P <0.05)。结论 L-乳酸可以减轻颅脑损伤大鼠的脑损伤程度,其机制可能与上调HIF-1α表达进而促进PSD-95和GAP-43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静脉用低剂量米诺环素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潜在的机制。方法 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7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和米诺环素组。缺血再灌注2天,采用TTC染色法测定脑梗死体积,伊文思蓝(EB)法评估血脑屏障的通透性,Western blot法检测缺血侧脑组织内高迁移率族蛋白(HMGB1)及Ibca1的表达。术后第2、7和14 天,采用改良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odified neurological severity score,mNSS)评估大鼠神经功能。结果 缺血再灌注第2天,模型组大鼠脑梗死体积明显增大,缺血侧脑组织内EB的渗出量[(4.40±0.73) μg/g], HMGB1(0.862±0.058)和Iba1(0.325±0.041)蛋白表达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加(P<0.05)。同缺血再灌注组相比,米诺环素组大鼠脑梗死体积明显减小(P<0.05),EB的渗出量明显降低[(2.71±0.68) μg/g,P<0.05],HMGB1(0.353±0.036)和Iba1(0.137±0.030)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米诺环素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显著下降(P<0.05)。 结论 米诺环素可以通过降低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梗死体积,血脑屏障的通透性及小胶质细胞的激活等方面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七氟醚对神经发育期大鼠远期认知功能影响及机制.方法: 选择清洁级SD雄性大鼠96只,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七氟醚1组及七氟醚2组,空白组吸入空气,七氟醚1组吸入2. 8%七氟醚2 h,2组吸入2. 8%七氟醚4 h,30 d后3组均行水迷宫实验,对比3组大鼠的认知功能.实验结束后,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的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突触后致密物质95(PSD-95)及突触蛋白-1水平.结果: 七氟醚1组第2、3、4、5天的逃避潜伏期均明显高于空白组,穿越原平台位置次数、平台所在象限滞留时间均明显低于空白组,而七氟醚2组第2、3、4、5天的逃避潜伏期均明显高于空白组及七氟醚1组,穿越原平台位置次数、平台所在象限滞留时间均明显低于空白组及七氟醚1组(P<0. 05).七氟醚1组的BDNF、PSD-95、突触蛋白-1明显低于空白组;七氟醚2 组的BDNF、PSD-95、突触蛋白-1 明显低于空白组及七氟醚1 组(P<0. 05).结论: 七氟醚可能通过降低BDNF、PSD-95、突触蛋白-1水平,抑制海马神经元突触可塑性来影响大鼠的远期认知功能,影响程度随麻醉时间延长而增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气态甲醛蓄积对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前额皮层、海马区神经颗粒素(neurogranin,Ng)表达的影响,研究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对气态甲醛蓄积所致脑损伤的防治效果。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84只,每组12只完全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N组)、气态甲醛蓄积低浓度组(FL组)、气态甲醛蓄积中浓度组(FM组)、气态甲醛蓄积高浓度组(FH组)、气态甲醛蓄积低浓度+白藜芦醇组(FLR组)、气态甲醛蓄积中浓度+白藜芦醇组(FMR组)、气态甲醛蓄积高浓度+白藜芦醇组(FHR组),每组12只。采用气态甲醛暴露法建立甲醛染毒动物模型,运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学习记忆功能,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前额皮层、海马Ng表达与分布。结果(1)与N组大鼠逃避潜伏期、原平台滞留时间[(19.75±4.08)s,(43.47±2.43)s]相比,FM、FH组大鼠逃避潜伏期均延长[(25.52±2.98)s、(27.45±2.39)s,t=-4.97,-5.82;均P<0.01],原平台滞留时间均缩短[(30.99±4.21)s、(18.70±2.58)s,t=10.24,25.71;均P<0.01]。与FM、FH组等对应甲醛蓄积组相比,FMR、FHR组大鼠逃避潜伏期均明显延长[(21.37±3.80)s、(24.26±3.56)s,t=1.86,3.93;均P<0.05],原平台滞留时间明显延长[(40.33±3.63)s、(23.46±4.73)s,t=-7.50,-3.95;均P<0.01]。(2)与N组大鼠皮层、海马Ng表达[(0.99±0.03),(1.07±0.03)]相比,FM、FH组大鼠皮层、海马Ng蛋白表达显著降低[(0.62±0.06),(0.39±0.03),(0.77±0.09),(0.46±0.10),t=11.55,14.08,11.51,13.17;均P<0.01]。与FM、FH组等对应甲醛蓄积组相比,FMR、FHR组大鼠皮层、海马Ng表达均有明显升高[(0.94±0.11),(0.48±0.04),(0.95±0.05),(0.60±0.09),t=-5.26,-2.09,-5.32,-2.21;均P<0.05]。结论白藜芦醇能改善气态甲醛蓄积所致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减退,其机制可能是与Ng表达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6.
米诺环素对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米诺环素对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 SAH)后早期脑损伤(early brain injury, EBI)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健康4月龄雄性SD大鼠48只,体质量250~300 g,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SAH组、安慰剂组(vehicle 组)和米诺环素组(minocycline组),每组各12只.采用经视交叉前池注血法建立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各组于处理后24 h经HE染色观察海马CA1区神经元形态;运用Western blot和明胶酶谱方法 检测大鼠海马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的表达;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海马神经元凋亡.结果 HE染色显示:SAH组大鼠海马CA1正常神经元数量(67.42±20.35)个较sham组(145.5±21.23)个明显下降(P<0.01),米诺环素组正常神经元数量(125.73±24.67)个较SAH组明显增加(P<0.01).Western blot检测结果 显示:sham组大鼠海马MMP-9蛋白表达水平较低(1.94±0.39)%,SAH后24 h MMP-9表达明显增高[(103.60±7 72)%,与sham组相比明显升高,P<0.01];米诺环素组MMP-9蛋白表达明显降低[(74.52±6.47)%,较SAH组明显降低(P<0.01)].明胶酶谱检测显示:sham组大鼠海马未检测到活性[(0.39±0.23)%]、SAH组MMP-9活性(201.81±6 31)%较Sham组明显增高(P<0.01);米诺环素组MMP-9活性(148.96±6.02)%较SAH组明显降低(P<0.01).TUNEL检测显示:sham组海马神经元未检测到TUNEL阳性细胞,SAH后24 h 海马TUNEL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加[(192.17±6 31)个],与sham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米诺环素组凋亡阳性细胞数(91.17±7.78)个较SAH组明显下降(P<0.01).结论 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米诺环素能够改善大鼠海马神经元形态,对早期脑损伤发挥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米诺环素抑制MMP-9活性及其蛋白表达,减轻海马神经元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早期丰富环境干预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ischemic brain injury, HIBI)新生大鼠海马生长相关蛋白(Growth-associated protein-43, GAP-43)表达的影响.方法 按Rice法制备SD大鼠HIBI模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非干预组,假手术大鼠作为对照组.干预组大鼠于HIBI后第2天开始丰富环境干预,分别于术后第3、7、14、21、28天取各组大鼠脑组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RT-PCR检测,观察不同时间点各组大鼠海马GAP-43及其mRNA表达的差异.结果 非干预组大鼠海马GAP-43及其mRNA表达强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海马GAP-43表达于术后第14、21、28天强于非干预组,差异显著(P<0.05),GAP-43mRNA表达于术后第7、14、21、28天强于非干预组,差异显著(P<0.05). 结论 早期丰富环境干预可以增强HIBI新生大鼠海马GAP-43及其mRNA的表达,提示GAP-43表达的增多可能参与了丰富环境影响HIBI新生大鼠损伤修复的机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 检测母源性BDE-209暴露对子鼠海马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表达的影响,探讨母源性BDE-209神经发育毒性的可能机制.方法 3月龄Wistar大鼠自妊娠0天起随机分为实验组A、B、C、D和对照组E,各实验组母鼠在妊娠期及哺乳期给予不同剂量BDE-209(100、300、600、1200mg/kg)胃灌,对照组胃灌等量花生油.21 d子鼠断乳后各组随机选取10只雄性子鼠,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GAP-43、BDNF在子鼠海马的表达情况.结果 实验组子鼠海马GAP-43表达下降,C、D组与E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P=0.000),A、B组与E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7,P=0.093).实验组子鼠海马BDNF表达下降,B、C、D组与E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P=0.005,p=0.001),A组和E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6).结论 高剂量母源性BDE-209暴露可以降低子鼠海马GAP-43、BDNF的表达,导致神经元的生长、发育及信号传导障碍,影响神经系统发育,对神经系统功能的发挥造成损伤.  相似文献   

9.
陈志斌  杨天德  陶军 《重庆医学》2006,35(7):579-581
目的观察氯胺酮对7d龄SD幼鼠海马神经元细胞GAP-43表达的影响。方法对7d龄SD幼鼠注射氯胺酮25mg/kg(k1组)、50mg/kg(k2组),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50 ml/kg(k0组),24h后取材,采用免疫组化染色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SD幼鼠海马GAP-43蛋白的表达,进行图像分析。结果注射氯胺酮后24h,免疫组化染色GAP-43蛋白阳性细胞计数:k0组为(85.4±15.2)个/mm2,k1组为(67.6±11.5)个/mm2,k2组为(36.6±9.7)个/mm2。Western blot GAP-43蛋白电泳条带灰度值k0组为186.375±7.45,k1组为165.754±7.012,k2组为158.852±8.721。k1组和k2组GAP-43蛋白的表达明显减少。结论注射氯胺酮后24h,SD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GAP-43蛋白的表达下调,可能和氯胺酮神经毒性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意向运动疗法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缺血区脑组织NT-3及GAP-43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意向运动疗法对神经再生和修复的作用。方法运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组(MCAO组)、饲养环境改变组(EM组)、意向运动疗法组(WM组),再灌注后3、7、15 d 3个时间点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免疫组化法检测脑缺血区脑组织NT-3、GAP-43蛋白的表达。结果再灌注15 d时WM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MCAO组及EM组(P<0.05);再灌注7、15 d时WM组的NT-3及GAP-43蛋白表达均显著高于MCAO组和EM组(P<0.05);EM组与MCAO组比较:NT-3及GAP-43蛋白的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NT-3与GAP-43蛋白的表达变化呈正相关。结论意向运动疗法可促进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缺血区脑组织NT-3、GAP-43蛋白的表达,可能与缺血损伤神经元的再生和修复有关。  相似文献   

11.
从<脉书·十一脉><黄帝内经>等文献人手,梳理了血气、经络、腧穴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简要介绍了四肢部的基本腧穴、躯体部要穴,以及腧穴配伍的基本要义.  相似文献   

12.
考试是检验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多年来,人们对考试改革不断进行探索,总结出不同的考试模式,例如教考合一与教考分离就是2种完全不同的考试模式。通过对比2种考试模式的优势与劣势,提出适合医学基础课的综合性考试模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神经病学与神经解剖学优化整合教学法的教学效果,寻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为今后的神经病学教学改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的方式,分析神经病学教改后的教学效果、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影响、教学中存在的不足。结果教改班的教学效果、对学生学习态度的改善优于非教改班(P<0.01)。结论神经病学与神经解剖学优化整合的教学改革效果显著,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载脂蛋白(apo)是脂蛋白的重要组成成分,其主要功能是调节酶活性,介导细胞受体与脂蛋白结合,保持脂蛋白结构的稳定性。目前已发现数十种载脂蛋白,其结构的显著特点是分子中具有多个双性alpha螺旋及Beta-折叠结构。载脂蛋白的这种双性alpha螺旋结构是其结合及转运脂质的结构基础。在HIV外壳结构中的一种糖蛋白(gP)也具有这种alpha螺旋结构。近年研究表明,载脂蛋白和由载脂蛋白组成的脂质体还具有抗肝炎病毒、抗HIV病毒、抗单纯疱疹和中和细菌内毒素的功能。以脂蛋白和载脂蛋白为主要成分构成的脂质体已成为运载抗病毒和抗肿瘤药物受体的靶向性载体。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痰瘀相关,意在梳理痰瘀知识、并强调痰瘀相关的重要性。方法:通过多角度地分析、刍议"痰瘀同源"、"痰瘀互结"、"痰瘀同治"等痰瘀经典理论的方式论述痰瘀相关。结果:痰与瘀是中医界里重要的元素,痰与瘀互结是许多疾患共同的病机,痰瘀同治是常用治法。结论:痰瘀同源、互结、同治,不但在临床上有着实用的指导意义,又能与时俱进、在探究中创新。  相似文献   

16.
从必要性、要求及实质3个角度梳理了“医信融创”教育的内涵,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医信融创”教育的模式。“医信融创”需要遵循由“融”到“创”的逻辑主线,通过“融行-融智-融心”的过程最后走向“创新”的目的。最后以山西医科大学的实践案例证明了“医信融创”教育的必然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邬俏璇  魏倩杰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2):2873-2874
目的:探讨新生儿游泳的护理以及对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按照知情同意制度,选取125例实施游泳的新生儿为观察组,随机选取同期未游泳的新生儿为对照组(125例)。观察两组新生儿出生后42d头围、生长和体重的变化,比较两组生后7d、15d和28d的24h摄乳量。结果:42d后游泳组的婴儿头围、生长、体重增长明显,特别是体重增幅较大,两组统计学有明显差异;游泳组摄乳量从第7天开始均高于对照组,出生后28d更是明显增多,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游泳有利于新生儿增加摄乳量,促进新生儿体格发育。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卵巢子宫内膜样癌(OEC)的CT、MRI表现及病理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OEC的CT、MRI表现,并与手术和组织病理学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8例OEC位于左侧5例,右侧3例。肿瘤最大径4.5~17.5cm,平均9.2cm。全部肿瘤均呈囊实性,6例形态不规则呈分叶状,2例呈圆形或卵圆形。肿瘤边界部分模糊7例,清楚1例。CT平扫:肿瘤实性成分cT值37~46Hu,平均4lHu,囊性成分cT值14~40Hu,平均25Hu;增强后肿瘤实性成分呈中等程度强化,动脉期cT值6l~77HIJ,平均66Hu,实质期cT值65~78HU,平均71HU。MR平扫:T2wI实性成分呈等信号,囊性成分呈低信号,T2wI实性成分呈稍高信号,囊性成分呈高信号,增强后肿瘤实性成分中等程度强化。8例OEC中合并子宫体内膜癌2例,其中l例经MRI检查,表现为子宫体部内膜不规则增厚,T2wI呈等信号,TnwI呈稍高信号,增强后呈中等程度强化,1例合并同侧卵巢巧克力囊肿。结论:CT、MRI能较好地反映OEC的病理特征,清晰显示肿瘤的形态、内部结构及邻近结构侵犯等情况,具有重要的定性价值,并为临床选择合理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提高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收治1例十二指肠降部间质瘤并皮肤软组织转移,结合文献对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进行探讨.结果手术切除后病理诊断为间质瘤,随访3个月未再排黑便.结论胃肠间质瘤内科保守治疗效果差,宜行手术切除,根据良恶性程度选择手术方式.确诊胃肠道间质瘤必需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