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继发不孕患者行部分卵子单精子卵泡浆内显微注射(half 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half-ICSI)的适应证.方法 回顾性分析继发不孕患者行部分卵子单精子卵泡浆内显微注射共139个周期,按体外授精(IVF)受精率≤50% 和>50%分组,比较两组患者年龄、不孕年限、受精率、临床妊娠率等情况;分析IVF受精失败12周期的相关情况.结果 IVF受精率≤50%组的女方年龄较大,男方因素比例高,ICSI受精率低,获卵数及冷冻胚胎均少于受精率>50%组(P<0.05).IVF受精失败的12周期与IVF受精率>50%组比较也得出相似结果.结论 对于继发不孕患者,女方年龄大,男方精液为临界值,若为原发不育者,行half-ICSI可能帮助其减少受精失败的概率.  相似文献   

2.
熊露  林德伟  谢妍  于妍  郭新宇  张金玉 《广东医学》2012,33(14):2074-2076
目的探讨继发不孕患者行部分卵子单精子卵泡浆内显微注射(half 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half-ICSI)的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继发不孕患者行部分卵子单精子卵泡浆内显微注射共139个周期,按体外授精(IVF)受精率≤50%和>50%分组,比较两组患者年龄、不孕年限、受精率、临床妊娠率等情况;分析IVF受精失败12周期的相关情况。结果 IVF受精率≤50%组的女方年龄较大,男方因素比例高,ICSI受精率低,获卵数及冷冻胚胎均少于受精率>50%组(P<0.05)。IVF受精失败的12周期与IVF受精率>50%组比较也得出相似结果。结论对于继发不孕患者,女方年龄大,男方精液为临界值,若为原发不育者,行half-ICSI可能帮助其减少受精失败的概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各年龄段妇女行辅助生殖技术(IVF/ICSI)治疗的临床结局,探讨年龄及移植胚胎数目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进行IVF/ICSI第1周期治疗,采用长方案超排卵,第2天或第3天移植2~3个胚胎的病例共3 105个周期纳入研究。35岁以下移植胚胎数不超过2个,35岁以上移植胚胎数不超过3个。按年龄≤30岁、31~34岁、35~37岁、≥38岁进行分组。结果在不同的不孕类型、不孕原因以及不同的助孕方式对着床率、妊娠率以及早期流产率无影响的情况下,取卵取消率随年龄增加显著增加(P<0.001),着床率、妊娠率随年龄增加显著下降(P<0.001),多胎妊娠率在≤30岁组以及35~37岁组尤为显著(分别为39.03%和41.01%)(P=0.004),38岁以上妇女早期流产率显著增加(P<0.05)。35~37岁组移植3个胚胎多胎率呈明显增加趋势。结论年龄是影响IVF/ICSI妊娠结局的独立因素,35~37岁组移植2个胚胎可以降低多胎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应用体外受精 -胚胎移植 (IVF ET)技术治疗不孕症 ,探讨胚胎培养系统和不孕妇女年龄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2 0 8对不育夫妇 ,女方采用控制性超排卵 ,阴道B超引导穿刺取卵 ,丈夫精液采用梯度离心法分离精子 ,体外受精 ,胚胎移植 ;比较不同培养系统和年龄对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 :2 2 0个治疗周期共获卵 2 0 97个 ,周期获卵数为 9.5 3± 5 .61个 ,受精率 72 .2 1% ,卵裂率 94.40 % ,优良胚胎率为 67.43 % ,96周期临床妊娠 ,临床妊娠率为 43 .64 % ,双胎率为 3 6.46% ,流产率为 13 .5 4%。结论 :IVF -ET技术是治疗不孕症的有效方法。通过改进培养系统 ,能够改善胚胎质量 ,提高IVF治疗的成功率 ;妇女年龄超过 3 5岁IVF治疗的成功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男性精子DNA碎片指数(DFI)对体外受精不同助孕方式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683对不孕夫妇新鲜移植周期的临床资料,其中体外受精(IVF) 367个周期、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CSI) 316个周期。将全部研究对象、IVF周期和ICSI周期分别根据DFI值分为DFI≤15%组、DFI>15%~30%组、DFI>30%组。分析DFI与精液常规、精子形态学的相关性,DFI对IVF/ICSI新鲜移植周期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 随着禁欲天数增加,DFI升高,但精子浓度和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均显著下降(P <0.001)。IVF周期中,DFI≤15%组、DFI>15%~30%组、DFI>30%组比较,临床妊娠率(55.5%、57.6%、71.4%)和活产率(43.5%、45.8%、42.9%)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ICSI周期中,DFI>30%组的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25.0%和16.7%)均显著低于DFI≤15%组(48.5%和36.9%)、DFI>15%~30%组(51.1%和39.4%)(P <0.05)...  相似文献   

6.
精子形态与精液其他参数的关系及对体外受精结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精子形态在体外受精(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调查在本生殖中心接受常规IVF治疗者共397个周期的精子正常形态率,397个周期按精于正常形态率不同分为A组(≤5%)、B组(5%14%),按IVF 临床结局分为临床妊娠、未妊娠及未移植组,分析其与精液其他参数的关系以及对IVF结局的影响.结果 精子正常形态率与精液其他参数如精子密度、活率及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PMS)望显著的正相关(r分别为0.188、0.197、0.190,P<0.01),精子正常形态率、精子密度、活率及PMS与受精率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分别为0.237、0.171、0.155、0.187,P<0.01).A、B组及C组间受精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未移植组的精子正常形态率为(15.53±7.54)%,明显低于临床妊娠组的(20.05±9.51)%(P<0.05),但临床妊娠组与未妊娠组(19.06±9.14)%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继发不孕患者中,A组年龄[(41.4±14.1)岁]明显大于B组[(35.4±6.4)岁]和C组[(34.7±4.6)岁](P<0.05,P<0.01).结论 精子形态对IVF受精率和结局有影响,精子正常形态率可能是预测IVF结果更好的参数;随着年龄的增长,精子正常形态率下降.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IUI)周期妊娠成功率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326例行夫精IUI治疗的不孕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开展夫精IUI治疗,分析夫精IUI周期妊娠成功率的影响因素。结果:与年龄<30岁、不孕时间≤5年、继发性不孕、子宫内膜厚度<15 mm、排卵后双次授精、优势卵泡个数<4个、促排卵周期、IUI周期次数<3次的不孕症患者比较,年龄≥30岁、不孕时间>5年、原发性不孕、子宫内膜厚度≥15 mm、排卵后单次授精、优势卵泡个数≥4个、自然周期、IUI周期次数≥3次的不孕症患者的周期妊娠成功率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年龄≥30岁、不孕时间>5年、原发性不孕、排卵后单次授精及优势卵泡个数≥4个均为降低夫精IUI周期妊娠成功率的影响因素。结论:女性年龄≥30岁、不孕时间>5年、原发性不孕、排卵后单次授精及优势卵泡个数≥4个均为降低夫精IUI周期妊娠成功率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宫腔内人工授精妊娠率影响因素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工授精,宫腔内人工授精(IUI)的妊娠率及影响因素.方法用改良精子洗涤法对135对不孕夫妇行154个IUI周期.结果妊娠41例,周期妊娠率为26.6%,其中少精、弱精症妊娠率23.9%,免疫不孕妊娠率28.9%,精液液化不良妊娠率22.8%.女性年龄大于35岁的妊娠率降低;妊娠组精子活动率在处理后明显好于处理前(P<0.05);每周期定时授精1次与2次的妊娠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宫腔内人工授精是一项疗效显著的助孕技术,特别适于免疫性不孕,少、弱精不孕,精液液化不良等因素,但增加授精频率并不提高妊娠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体外受精(IVF)或卵母细胞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CSI)后进行新鲜或冻融胚胎移植(ET)妇女异位妊娠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接受胚胎移植治疗后获得临床妊娠的1564个周期的病因、年龄、移植时机、不育形式等高危因素进行回顾性调查。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2检验,相关性统计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冻融周期ET后异位妊娠发生率明显低于新鲜周期ET。年龄≤30岁的患者ET后发生异位妊娠率高于年龄〉30岁者,继发不孕者较原发不孕者发生异位妊娠的比例更高。结论年龄、移植时机和不育形式是体外受精一胚胎移植后发生异位妊娠的重要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0.
为了确定卵母细胞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对体外受精(IVF)后妊娠早期胚胎缺失率的影响,在意大利伊米莉亚A rcispedale Santa M aria N uova的生殖医学中心进行了关于IVF/ICSI的回顾性研究,受试者为行或未行ICSI的接受IVF的妇女。在妊娠早期6、7周时,行超声检查计数有心跳的胚胎数目,在妊娠中期再行超声检查以计算胚胎缺失数目。胚胎缺失率与最初的胚胎数、孕妇年龄<或≥35岁,以及IVF的操作过程相关。孕妇年龄<35岁或≥35岁的IV F与ICSI有相似的胚胎缺失率(O R1.2,95%CI0.9~1.7及OR1.3,95%CI0.9~1.8);年轻妇女在行IVF后缺…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探讨无明确原因原发不孕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周期如何选择合适的受精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无明
确原因原发不孕患者行IVF-ET 321周期,按不孕年限分为A组≥5年共165周期,B组不孕年限<5年共156周期,各组中又按受
精方式分为体外受精(IVF)、单精子卵细胞胞浆内注射(ICSI),部分ICSI组,以同时期输卵管因素行常规IVF受精周期和男性因
素ICSI受精周期作为对照。分析比较各组间受精率、受精低下发生率和临床妊娠率。结果A组IVF受精率低于ICSI与部分
ICSI受精率(分别为67.5%,82.0%和77.7%,P<0.05),且低于同期IVF对照组(76.3%);A组IVF受精低下发生率明显高于ICSI
与部分ICSI(33.3%,8.3%与15.8%,P<0.05),B组IVF受精低下发生率为12.3%,低于A组IVF受精方式,但与同组ICSI与half
ICSI间受精低下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IVF临床妊娠率21.1%,低于同期IVF对照组与同组ICSI与部分ICSI受精
方式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48%,43.3%与40.0%,P<0.05),且低于B组IVF妊娠率(50.0%,P<0.05)。结论无明确病因原发不孕
患者行ICSI可改善受精率,对于不孕年限长患者,存在受精障碍的可能性高,行half ICSI或全部ICSI可以改善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重组人黄体生成素(rhLH)的补充对于大龄生育期女性降调节后卵巢刺激和种植率的影响。设计:前瞻性随机试验。机构:大学教学医院。患者:促性腺激素分泌正常、进行第1个体外受精(IVF)或卵母细胞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周期的120例年龄<35岁的不孕妇女。干预:在使用卵泡刺激  相似文献   

13.
<正> 不孕症对年轻夫妇是极其烦恼之事,笔者对10例相对不孕妇女的排卵期进行实时超声监测,6例已妊娠,其中4例孕妇已生,婴儿均健康。资料与方法一、检查对象:10例身体健康月经欠规则的不孕妇女,共18个周期,年龄在24~30岁,不孕年限为2~5年,其中原发性不孕6例,4例为继发性不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无明确原因原发不孕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周期如何选择合适的受精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无明确原因原发不孕患者行IVF-ET 321周期,按不孕年限分为A组≥5年共165周期,B组不孕年限<5年共156周期,各组中又按受精方式分为体外受精(IVF)、单精子卵细胞胞浆内注射(ICSI),部分ICSI组,以同时期输卵管因素行常规IVF受精周期和男性因素ICSI受精周期作为对照。分析比较各组间受精率、受精低下发生率和临床妊娠率。结果 A组1VF受精率低于ICSI与部分ICSI受精率(分别为67.5%,82.0%和77.7%,P<0.05),且低于同期IVF对照组(76.3%);A组IVF受精低下发生率明显高于ICSI与部分ICSI(33.3%,8.3%与15.8%,P0.05);A组IVF临床妊娠率21.1%,低于同期1VF对照组与同组ICSI与部分ICSI受精方式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48%,43.3%与40.0%,P<0.05),且低于B组1VF妊娠率(50.0%,P<0.05)。结论无明确病因原发不孕患者行ICSI可改善受精率,对于不孕年限长患者,存在受精障碍的可能性高,行halfICSI或全部ICSI可以改善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15.
40岁以上妇女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的结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40岁以上高龄妇女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ICSI-ET)治疗的治疗结局。方法2007年1月~2015年12月在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进行非赠卵IVF/ICSI-ET的≥40岁妇女的1050个起始周期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按妇女年龄分为4组:40岁组(n=393),41岁组(n=266),42岁组(n=158),43岁组(n=107),44岁组(n=64),≥45岁(45~51岁)组 (n=62),比较分析各组的临床特征和助孕结局。比较不同促排卵方案和不同移植胚胎数目的妊娠结局。结果共1032个取卵 周期,750个移植周期,113个周期获得临床妊娠,临床妊娠率为17.7%,其中64个周期获得活产,活产率为8.5%。各组的临床妊 娠率分别为23.4%、21.0%、13.1%、9.2%、5.6%和0%,胚胎着床率为11.2%、10.2%、6.3%、5.1%、2.3%和0%,各组的早期自然流产 率分别为31.0%、35.9%、42.9%、42.9%和100%,各组的活产率分别为11.9%、11.8%、2.8%和3.9%。长方案、短方案、拮抗剂方 案、促排卵方案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23.6%、10.2%、13.3%、2.3%。750个移植周期中,移植1个胚胎,临床妊娠率为3.8%,移植2 个胚胎,为12.6%,移植3个胚胎,为23.0%。结论年龄大于40岁的患者临床妊娠率逐年显著下降,并且年龄≥44岁获活产的概 率极低。对于≥40岁妇女即使无其他明显导致不孕的病因,应在知情告知后实施辅助生殖技术治疗,对于年龄≥44岁妇女,则 寻求赠卵是更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双子宫不孕患者辅助生殖的助孕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第一周期行体外受精/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治疗的双子宫不孕患者22例(研究组),根据年龄、不孕年限、体质量指数(BMI)、不孕类型及不孕因素同时期随机匹配66例正常子宫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IVF/ICSI助孕情况。结果:研究组宫体左右径、宫体体积计算值均较对照组小(P<0.05)。两组的超促排卵情况、胚胎培养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共移植43个周期,临床妊娠16例共20个周期,胚胎着床率30.43%,临床妊娠率46.51%;对照组共移植101个周期,临床妊娠38例共49个周期,胚胎着床率29.05%,临床妊娠率48.51%。两组的胚胎着床率和临床妊娠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流产率(45.00%)高于对照组(8.16%)(P<0.05),而抱婴率(55.00%)及累计活产率/周期(25.28%)均低于对照组(91.84%和44.55%)(P<0.05)。结论:双子宫畸形不影响超促排卵治疗的卵巢反应、胚胎学...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3周期以上宫腔内人工控授精(IUI)失败的不明原因,探讨不孕夫妇采取何种卵子受精方式更为安全有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中心5年间3周期以上IUI失败的不明原因不孕共321例?根据不孕夫妇对于卵子受精方式的选择,将其分为3组:体外受精(IVF) (备Rescue-ICSI)组(213例)?一半行卵细胞胞浆内单精子注射(Half-ICSI)组(69例)?卵细胞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组(39例)?结果:3组中年龄?基础促卵泡激素(FSH)?促性腺激素(Gn)天数?Gn用量无统计学差异?IVF组妇女不孕年限与其他两组相比有差异,Half-ICSI组妇女窦卵泡计数和获卵数较其他两组多,ICSI组最少?IVF完全不受精发生率为18.8%(53/282)?3组总受精率?卵裂率无统计学差异,3组临床妊娠率?种植率和活产率相似,但3组的优质胚胎率?流产率有统计学差异?其中IVF(备Rescue-ICSI)组优质胚胎率高于ICSI组,而流产率较Half-ICSI组低(P < 0.05)?结论:对于不明原因不孕妇女卵子受精方式的选择,与Half-ICSI和ICSI相比,IVF后短时受精联合补救ICSI是一个相对更安全?经济?有效的受精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不同种族妇女体外受精(IVF)的结局。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在1994年8月至1998年5月间,调查了1039例白种妇女,43例非裔美国妇女,18例西班牙妇女和35例亚洲妇女的第1个IVF循环周期。结果:患者的年龄和月经第3天时FSH的水平无显著性差异。非裔美国妇女体重比其他种族的妇女重,且比白种妇女更易出现卵管因素不孕。除了非裔美国妇女较白种妇女应用hCG时雌二醇水平较高外,各种组IVF周期的特点无显著性差异;妊娠结局无差异;异位妊娠、自然流产和成功活产的百分比相近。结论:本资料显示,各种族间IVF妊娠结果无显著性差异。种族与体…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获卵数对40岁以上高龄不孕妇女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后的助孕结局的影响.方法对行IVF-ET治疗的40岁以上高龄妇女的229个移植周期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获卵数分为3组,A组:获卵数<5个;B组:获卵数5~9个;C组:获卵数≥10个.分析3组IVF-ET治疗的妊娠结局.结果统计229个移植周期,48个周期获临床妊娠,23个周期获活产,临床妊娠率为20.9℅,活产率为10.0℅.A、B、C组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15.7℅、23.0℅、22.1℅,活产率为5.9℅、12.1℅、10.6℅.结论40岁以上高龄不孕妇女IVF治疗活产率低,临床妊娠率以及活产率不随获卵数增多而增加.  相似文献   

20.
克罗米酚兴奋试验在预测卵巢储备功能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应用克罗米酚兴奋试验 (CCT)预测不孕妇女卵巢储备功能。方法 对 169例进行体外受精 -胚胎移植 (IVF -ET)的不孕妇女于促排周期前月经第 3天测血FSH ,LH及E2 ,月经第 5~ 9天口服克罗米酚 10 0mg/d ,月经第10天再测血FSH及E2 。接受IVF后观察临床妊娠率、周期取消率及卵巢反应性。结果 CCT异常组每促排周期临床妊娠率为 2 1 1% ,CCT正常组妊娠率为 3 0 6% ,CCT异常组周期取消率、促排反应不良发生率分别为 3 1 5 %及 5 2 6% ,均高于CCT正常组的 11 3 %及 18 8% (P值分别为 <0 0 5 ,<0 0 1)。结论 CCT能较好的预测卵巢储备功能 ,指导超促排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