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补片修补切口疝术后可能发生感染,采用载药补片预防感染是解决方法之一。通过制备大鼠切口疝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模型,观察固载去甲万古霉素缓释微球聚丙烯补片修补切口疝术后对感染的预防作用。方法采用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去甲万古霉素缓释微球,并将其固载至聚丙烯补片(50 mg/片)。扫描电镜观察去甲万古霉素缓释微球形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微球中去甲万古霉素含量以及补片中去甲万古霉素释放率。取健康10~11周龄雄性SD大鼠40只,体重200~250 g;制备切口疝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模型,分别植入固载去甲万古霉素缓释微球聚丙烯补片(实验组,n=20)和聚丙烯补片(对照组,n=20)。术后观察两组大鼠切口愈合情况,3周时处死大鼠取补片及周围组织进行组织学观察,并进行炎症程度分级。结果扫描电镜观察示去甲万古霉素缓释微球形态完整,表面平滑;微球粒径较均一,64%微球粒径位于60~100μm;去甲万古霉素载药量为19.79%。固载去甲万古霉素缓释微球聚丙烯补片表面均匀,载药量为(7.90±0.85)mg/cm2,去甲万古霉素体外释放达28 d以上,累计释放率达72.6%。两组大鼠术后均存活至实验完成。22只大鼠切口发生感染,其中实验组2只(10%),对照组20只(100%);两组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727 3,P=0.000 0)。实验组镜下见局部炎性反应不明显,炎症程度分级Ⅰ级16只,Ⅱ级4只;对照组补片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炎症程度分级Ⅱ级3只,Ⅲ级17只。两组炎症程度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2.314,P=0.000)。结论固载去甲万古霉素缓释微球聚丙烯补片对大鼠切口疝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具有抗感染作用。  相似文献   

2.
兔胫骨开窗骨髓炎模型较为常用,但在实际操作中常出现菌液大量流失,软组织感染严重而骨髓炎不明显等情况,我们采用明胶海绵吸附金黄色葡萄球菌填充兔胫骨骨髓腔,以改进兔慢性骨髓炎模型制作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注射剂量对新西兰大白兔胫骨慢性感染性骨缺损放射学和细菌学改变的影响.[方法]常规培养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29213),倍比稀释至每5 μl中含6×101~6×106菌落总数(colony-forming units,CFU).通过直接在兔胫骨近端制备骨窗后分别注射上述细菌5 μl制备兔胫骨慢性感染性骨缺损模型.对照组注射5 μl生理盐水.于术后3周行X线检查和细菌学检查.[结果]为了达到100%感染率,且出现明显的慢性骨髓炎模型的放射学和细菌学表现,至少需要注射6×105 CFU/5 μl.[结论]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可诱导明显的胫骨感染性骨缺损形成,6×105 CFU/5 μl的剂量不仅可使慢性骨髓炎模型制备成功率达100%,而且能够出现较明显的放射学和细菌学改变.此外,模型制备中的各种参数可以应用于创伤后感染性骨缺损的评估.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采用胫骨近段髓腔注射不同浓度的ATCC25923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液诱导的骨髓炎模型与菌液浓度的关系.方法 36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4组,其中实验组A、B、C各10只,对照组6只.采用胫骨近段髓腔注射0.1 ml 5%鱼肝油酸钠和不同浓度的ATCC25923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液的方法诱导骨髓炎,其中A组注入0.1 ml菌液浓度为3×108 CFU/ml的ATCC25923金黄色葡萄球菌,B组注入0.1 ml菌液浓度为3×109 CFU/ml的ATCC25923金黄色葡萄球菌,C组注入0.3 ml菌液浓度为3×109 CFU/ml的ATCC25923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照组注入0.1 ml生理盐水.不用抗生素来预防菌血症,4周后采用大体观察,放射影像和组织病理学等方法对诱导的骨髓炎模型进行评价分级.结果 所有大白兔都可以看到早期局部组织肿胀、病腿跛行,不同程度食欲减退,同时伴有体质量增长缓慢.造模后4周后,实验组动物出现不同程度的骨密度降低,骨小梁纤细,数目减少,骨小梁间隙加宽,骨皮质变薄,骨溶解,死骨形成,新骨形成;病理切片显示实验组动物出现不同程度的中性嗜酸性粒细胞浸润,骨髓腔内髓细胞不同程度坏死,间质出血;采用兔金黄色葡萄球菌骨髓炎模型严重程度分级大体标本观察和放射学检测标准对所诱导模型进行严重程度分级:A组属1~2级(其中属1级2只,属2级7只),B组属2~3级(其中属2级3只,属3级6只),C组属3~4级(其中属3级2只,属4级5只).结论 采用胫骨近段髓腔注射细菌菌液的方法能够较好的诱导骨髓炎模型,模型的严重程度随注入的细菌量的增多而加重,兔金黄色葡萄球菌骨髓炎模型严重程度分级大体标本观察和放射学检测标准能够较好的反映骨髓炎的严重程度分级.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利用金黄色葡萄球菌制备新西兰大白兔胫骨慢性骨髓炎动物模型的方法及经验。方法30例健康新西兰大白兔,戊巴比妥钠全麻后利用5mm骨钻在胫骨近段钻孔,制造骨缺损,向骨髓腔内注射5μL鱼肝油酸钠(作为硬化剂)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注射总量为2×106cfu),骨蜡封闭后不做任何治疗。4周后采用大体观察、放射学、细菌学及组织病理学等方法评价动物模型的制备情况。结果所有大白兔都可以看到早期伤口流脓、局部组织肿胀、病腿跛行,不同程度食欲减退伴有体重减轻。术后早期有3例因菌血症死亡,27例放射学表现为典型的骨髓炎,具体表现为中度到广泛的皮质反应,皮质骨破坏,轻度到广泛新骨形成,在胫骨髓腔的近端多有死骨形成,均培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病理学显示为慢性活动性炎症、骨溶解、并有新生编织骨,造模成功率为90.O%(27/30)。结论使用本方法可较为稳定可靠地制备出兔胫骨慢性骨髓炎动物模型,值得在骨髓炎的动物研究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盐酸去甲万古霉素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抗生素缓释链珠治疗慢性骨髓炎临床应用的近期疗效进行观察分析。方法: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共用盐酸去甲万古霉素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抗生素缓释链珠治疗慢性骨髓炎25例,用于包括外伤性骨髓炎(包括术后感染)、硬化性骨髓炎、血源性慢性骨髓炎。根据所致感染的致病菌,选择盐酸去甲万古霉素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做成抗生素缓释链珠髋进行治疗。结果:随访6—29月,平均13.5月,1例复发,余均未复发。结论:盐酸去甲万古霉素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抗生素缓释链珠治疗慢性骨髓炎临床短期效果满意,长期效果需继续随访。  相似文献   

7.
抗感染重组合异种骨对兔胫骨近端骨髓炎的预防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Yuan Z  Hu Y  Lei W  Zhao L  Sun L  Liu J  Lu R  Wang Z 《中华外科杂志》2002,40(8):596-599
目的:探索一种能效预防术后感染,降低骨髓炎发生率,同时能促进骨损伤快速修复的方法。方法:在重组合异种骨(RBX)基础上,结合抗生素缓释技术,研制抗感染重组合异种骨(ARBX),并进一步采用兔胫骨近端骨髓炎模型,于胫骨近端骨窗内注入金葡菌后即刻,分别植入ARB(ARBX组),植入RBX并肌注庆大霉素(RBX加全身用药组),单纯植入RBX(RBX组),术后8周无菌取材,通过解剖学,放射学,组织学,细菌学检查,比较上述各组方法对骨髓炎的预防作用。结果:术后8周,RBX加全身用药组的细菌计数及改良的Norden分值较RBX组明显减少(P<0.01),但ARB组明显增多(P<0.01),其解剖学及组织学观察的骨髓炎程度也介于RB组和ARBX组这间,ARB组的细菌计数及改良的X线Norden骨髓炎分值均极低,明显小于其它2组(P<0.01),其解剖学和组织学观察均无骨髓炎表现。结论:传统的全身抗生素应用,有一定的抗感染能力,但当I期植骨时,不能有交地发挥预防骨髓炎的作用。ARBX除有良好的骨传导和骨诱导作用外,还有很好的抗生素缓释作用。具有非常强的抗感染能力,能I期植骨修复细菌污染的骨缺损,并能有效预防骨髓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构建一种基于钛合金置人物的兔胫骨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模型,并探讨不同菌液浓度在模型制备中的作用.[方法]48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5组,4个实验组每组10只,对照组8只.在胫骨结节内侧钻孔后,向各实验组动物胫骨髓腔内注入浓度分别为1.0 ×105、1.0×106、1.0×107、1.0×108 CFU/ml的ATCC25923金黄色葡萄球菌悬液.然后在髓腔内置入长4.0 cm,直径0.25 cm钛合金棒.对照组注入等量生理盐水后置入相同规格的钛合金棒.术后4周通过肢体外观、体温测量、影像检查、微生物学检测和组织学分析,评价感染模型建立情况,筛选最佳细菌浓度.[结果]术后动物患肢早期局部软组织肿胀,出现跛行,体温呈现2周内明显升高、之后逐渐下降的趋势.术后4周实验组动物放射学显示不同程度骨膜反应,皮质溶解,死骨形成及软组织肿胀等表现.细菌培养结果显示注入的细菌浓度越高,感染越严重,其中C、D组感染率均为100%,高于A、B组;D组死亡率最高.4周组织切片出现骨髓纤维化、坏死骨片等感染表现.[结论]适当浓度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液髓腔注射联合钛合金棒置入可以构建稳定的兔长骨感染模型,此为骨科金属置人物并发感染的防治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硼酸盐生物玻璃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及生物相容性,在体内可以完全降解。通过将硼酸盐生物玻璃载万古霉素后植入清创后的兔胫骨骨髓炎病灶,探讨硼酸盐生物玻璃作为抗生素缓释载体的可行性。方法将万古霉素溶于固化液,再分别与硫酸钙粉末、硼酸盐生物玻璃粉末混合,制备抗生素缓释系统,万古霉素含量均为80 mg/g。健康成年雄性新西兰大白兔65只,体重2.12~3.91 kg,平均2.65 kg;于右膝骨髓腔注入0.1 mL浓度为1×109 cfu/mL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悬液,制备骨髓炎模型。注射后3周,将54只模型制备成功的大白兔随机分成4组:A组(n=11)进行单纯清创处理;B组(n=11)、C组(n=16)、D组(n=16)彻底清创后,分别于缺损处植入硼酸盐生物玻璃、载万古霉素的硫酸钙、载万古霉素的硼酸盐生物玻璃。清创术中取坏死组织行细菌学检查。术后1、2、4、10、24、48 h时测量C、D组血清万古霉素浓度,10、24、48、72、120 h测量B、D组血清硼浓度;8周时处死全部实验动物摄X线片观察并评分;取胫骨进行细菌学检查及组织学观察。结果术后共10只实验动物死亡。C组术后各时间点均未检测到血清万古霉素;D组血清万古霉素浓度逐渐上升,术后4 h时达峰值,之后浓度迅速下降。B组术后各时间点均未检测到血清硼;D组术后10 h血清硼浓度即达峰值,之后呈逐渐下降趋势。X线片观察显示术后8周C组载万古霉素的硫酸钙均降解;D组载万古霉素的硼酸盐生物玻璃部分降解,但骨修复优于C组;B组硼酸盐玻璃无明显降解。术前各组X线片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8周D组评分与A、B、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术中坏死组织细菌培养均提示为MRSA阳性。术后8周D组胫骨组织细菌培养阴性率81.25%,与A组36.36%及B组18.1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73.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观察显示,D组载万古霉素的硼酸盐生物玻璃周围有大量新骨形成,未见任何异物反应。A、B、C、D组组织学评分分别为(6.45±3.62)、(7.55±3.36)、(4.27±2.91)、(3.81±3.04)分;D组与A、B组比较,C组与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载万古霉素的硼酸盐生物玻璃在治愈兔慢性骨髓炎的同时可促进骨缺损修复。  相似文献   

10.
兔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慢性骨髓炎模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建立一种基于新西兰白兔的骨髓炎模型以供毒性评估和治疗性研究。方法 40例健康新西兰大白兔,采用胫骨近段髓腔注射0.1ml 5%鱼肝油酸钠和0.1ml 1×10^8 CFU/ml耐甲氧西林药金黄色葡葡球菌(MRSA)悬浮液的方法诱导骨髓炎,不用抗生素来预防菌血症。采用大体观察,放射影像,细菌学和组织病理学等方法来评价。结果 所有大白兔都可以看到早期局部组织肿胀、病腿跛行,不同程度食欲减退,同时伴有体重增长缓慢。37例有典型骨髓炎的放射学表现,表现为中度到广泛的皮质反应,皮质骨破坏,轻度到广泛新骨形成,在胫骨髓腔的近端多有死骨形成。38例培养出MRSA,病理学显示为慢性活动性炎症,骨溶解,并有新生编织骨。结论 本方法简便易行,效果较满意,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和死亡,可以用作骨髓炎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1.
胫腓骨多段骨折不同手术方法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胫腓骨多段骨折不同手术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8例胫腓骨多段骨折者分别采用闭合复位三维外固定架(32例)、带锁髓内钉(17例)、加压钢板(19例)治疗,比较3种方法的疗效。结果 68例均获得随访,时间6-24(14±3)个月。加压钢板组2例出现感染及骨不连。三维外固定架组治疗胫腓骨多段骨折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切口、出血量、输液天数、住院费用、骨折愈合时间等方面均优于带锁髓内钉组和加压钢板组(P〈0.05)。参照Johner-Wruh评定标准,优良率:三维外固定架组93.75%,带锁髓内钉组88.24%,加压钢板组89.48%。结论闭合复位三维外固定架治疗胫腓骨多段骨折疗效优于带锁髓内钉和加压钢板。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33例Rüedi-Allgower Ⅲ型Pilon骨折的不同治疗方法进行疗效分析,探讨最佳治疗方案。方法:对2009年10月至2012年1月对采用3种治疗方法(单纯石膏外固定术10例,胫骨远端解剖钢板内固定术11例及有限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12例)治疗的Ⅲ型Pilon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治疗效果进行综合评定和分析。单纯石膏外固定组男5例,女5例;年龄24~61岁;受伤至治疗时间4 h~15 d;高处坠落伤3例,车祸伤4例,2例摔伤,其他伤1例。胫骨远端解剖钢板内固定组男7例,女4例;年龄21~64岁;受伤至治疗时间为3 h~12 d;高处坠落伤4例,车祸伤5例,摔伤1例,其他伤1例。有限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组男7例,女5例;年龄23~67岁;受伤至治疗时间5 h~11 d;高处坠落伤4例,车祸伤6例,摔伤1例,其他伤1例。主要观察和分析指标包括:①骨折复位的影像学表现,观察骨折对位对线情况及关节面是否平整等;②根据Bourne踝关节功能评定标准对最近一次随访的病例进行踝关节功能评分;③患者早期并发症(皮肤坏死、感染、骨折再移位及行走痛)和晚期并发症(骨折延迟愈合、畸形愈合、创伤性关节炎、关节僵硬及肌肉萎缩)的发生率。结果:所有患者获随访,时间8个月~3年,有限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组及胫骨远端解剖钢板内固定组解剖复位分别为7例和8例,多于单纯石膏外固定组(2例).术后随访踝关节功能评分:有限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组优8例,良3例,差1例;单纯石膏外固定组优3例,良4例,差3例;胫骨远端解剖钢板内固定组优5例,良4例,差2例;有限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组疗效最佳。有限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组骨折早期并发症和晚期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其他两组。结论:有限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Ⅲ型Pilon骨折能较好地恢复踝关节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可作为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A calcium hydroxyapatite antibiotic implant was evaluated to determine its efficacy as an antibiotic delivery system in a localized osteomyelitis rabbit model. Localized rabbit tibial osteomyelitis was developed with an intramedullary injection of methicillin 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Infected rabbits were randomized and divided into eight groups depending on treatment with or without debridement, systemic antibiotics, antibiotic-impregnated polymethylmethacrylate beads, or calcium hydroxyapatite implants with and without antibiotic impregnation. All treatments began 2 weeks after infection. After 4 weeks of therapy, the involved bones were cultured for concentrations of Staphylococcus aureus per gram of bone. Rabbits (n = 11) that had calcium hydroxyapatite (impregnated with vancomycin) implanted into the dead space after the debridement surgery had an 81.8% infection clearance after treatment. Rabbits (n = 10) that had polymethylmethacrylate beads (impregnated with vancomycin) implanted into the dead space after debridement surgery had a 70% clearance rate. All other treatment modalities resulted in less than 50% clearance rates. Calcium hydroxyapatite may be an effective alternative to polymethylmethacrylate for providing local antibiotic therapy in cases of methicillin 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osteomyelitis.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合并腹腔感染患者的主要病原菌分布、耐药性特点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386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术后发生胰瘘患者84例,胰瘘发病率为21.8%,胰瘘合并有腹腔感染患者32例.对于临床上怀疑胰瘘合并腹腔感染的患者血液及引流液行需氧菌、厌氧菌和真菌培养及药敏实验,并进一步行腹部B超或CT平扫等检查,一经确诊,即给予充分引流、抗生素等综合治疗措施,对送检标本中分离出的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32例胰瘘合并腹腔感染的患者中,共培养出阳性菌53例次,分离出的53株病原菌包括41株细菌和12株真菌,包括革兰阳性球菌23株(43.4%)、革兰阴性杆菌18株(40.0%)、真菌12株(16.6%),其中常见的细菌主要有屎肠球菌(24.5%)、鲍曼不动杆菌(13.2%)、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1.3%),最常见的真菌主要是白假丝酵母菌(7.5%).病原菌耐药性较高,其中,头孢哌酮/舒巴坦是治疗革兰阴性杆菌最有效的抗生素,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对于革兰阳性球菌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氟康唑是治疗真菌感染最有效的抗生素.32例患者经充分引流和调整抗生素治疗后好转,无患者死亡.结论 胰瘘合并腹腔感染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主要并发症之一,其病原菌呈多重耐药性,有效预防与早期治疗是控制感染的关键,对于胰瘘合并腹腔感染的患者,影像学检查及病原学检查尤为重要,保持充分引流和应用敏感抗生素是治疗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天津市肿瘤医院医院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状况和葡萄球菌盒式染色体mec(SCCmec)基因型特点。方法检测89株医院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及其mecA携带率,用多重PCR法对mecA阳性菌株进行SCCmec基因分型。结果89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表型甲氧西林耐药率为23.6%(21/89),mecA基因检出率为43.8%(39/89),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146.P=0.004)。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表现出多药耐药特点,未发现万古霉素耐药株。SCCmec基因型以Ⅲ型最为常见,占66.7%(26/39)。结论天津市肿瘤医院分离的MRSA具有多重耐药特点,SCCmec基因型以Ⅲ型为主。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胃癌患者行根治性切除术后腹腔感染的病原学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479例胃癌患者根治术后腹腔感染的病原学种类及药敏结果。结果479例患者中32例术后出现腹腔感染(6.68%),病原学阳性者27例,阳性率为84.38%。检出病原菌32株,其中革兰阴性菌24株(75.00%),包括大肠埃希菌15株(46.86%),肺炎克雷伯菌3株(9.38%),普通变形杆菌、奇异变形杆菌、阴沟肠杆菌、普城沙雷菌、不动杆菌及铜绿假单胞菌各1株(各占3.13%);革兰阳性菌7株(21.88%),包括粪肠球菌4株(12.50%),耐久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溶血性葡萄球菌各1株(3.13%);真菌1株(3.13%)。药敏结果显示32株病原菌中,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其中革兰阴性菌对美洛培南敏感性最高(91.67%),而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最为敏感(85.71%)。结论大肠埃希菌、粪肠球菌、肺炎克雷伯菌是胃癌患者根治术后腹腔感染最主要的致病菌,临床上应注意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的耐药状况及耐药基因,了解目前葡萄球菌耐药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对临床分离的138株葡萄球菌进行耐药性检测,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mecA耐药基因,并结合两种多重PCR方法对mecA阳性菌株进行葡萄球菌染色体mec盒基因(SCCmec)分型.结果 138株葡萄球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65株,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7株,阳性率为10.8%;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73株,其中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coagulase negative Staphylococcus,MRCNS)44株,阳性率为60.3%,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37.05,P<0.01).所有菌株对万古霉素和呋哺妥因均敏感.经PCR检测52株葡萄球菌mecA基因阳性,阳性率为37.7%(52/138),SCCmec分型发现Ⅰ型16株,Ⅱ型1株,Ⅲ型13株,Ⅳ型9株,Ⅴ型4株.结论 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的耐药情况日益严重,临床上MRCNS比MRSA更常见,SCCmec Ⅰ型和Ⅲ型菌株为主要流行菌株.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关节内注射富含血小板血浆(PRP)对胶原酶诱导的兔膝骨关节炎(OA)动物模型的影响。方法 20只新西兰大白兔在超声引导下行右侧膝关节内胶原酶注射,建立兔OA动物模型。实验的第4周随机分为PRP组和生理盐水组,每组10只,每周给药1次,共4次。实验第9周取关节软骨观察软骨总体形态及软骨微形态的变化。结果 PRP组软骨总体形态评分为(1.7±0.3)分,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的(3.5±0.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PRP组软骨总体形态损伤较小;PRP组软骨微形态评分为(3.2±1.0)分,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的(7.4±1.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PRP组软骨微形态损伤较小。结论关节内注射PRP有保护软骨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利福平加左氧氟沙星治疗乳腺脓肿社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其机理研究。方法 收集2010年1月~2018年12月乳腺脓肿MRSA感染病例共86例,分为左氧氟沙星+利福平(左利组)、万古霉素(万古组)抗感染治疗组, 观察各组的治愈率、MRSA清除率、治疗时间、抗菌药物治疗费用及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分别制作浓度梯度变化的左氧氟沙星、利福平及上述两药联合的琼脂M-H平皿,接种MRSA细菌后分别测定其最低抑菌浓度(MIC)、防耐药突变浓度(MPC)以及耐药突变选择窗(MSW)。结果 左利组和万古组治愈率分别93%、97%,无统计学差异(P>0.05);MRSA清除率均为100%;治疗时间分别8.8、9.1天,无统计学差异(P>0.05);抗菌素费用分别700元、2000元,有统计学差异(P<0.05);左利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11.4%,万古组12.2%,无统计学差异(P>0.05)。体外细菌实验表明左氧氟沙星和利福平联合应用,可以缩小各自对MRSA的MIC及MPV,缩窄MSW,其中利福平较为明显。结论 对于社区感染的乳腺脓肿MRSA感染患者,利福平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治愈率高、费用低、副作用少,可作为是临床医师重要选择之一;同时联合用药后降低其对MRSA的MPV,缩窄MSW是其抗菌的重要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AO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治疗胫腓骨骨折疗效。方法手术治疗92例胫腓骨骨折患者,LISS钢板组47例,解剖钢板组45例,观察两组骨折复位、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时间6~24个月。两组骨折愈合时间、内翻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ISS钢板组后倾角、膝关节自由活动度分别为10.7°±2.9°、128.3°±18.5°,均大于解剖钢板组的8.3°±1.7°、102.4°±17.6°(P0.01);LISS钢板组膝关节功能评分为(98.4±20.3)分,高于解剖钢板组的(80.3±18.9)分(P0.01);LISS钢板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26%,低于解剖钢板组的20.00%(P0.05)。结论 LISS钢板治疗胫腓骨骨折安全可靠,膝关节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