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4篇
耳鼻咽喉   1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7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8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51篇
综合类   44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9篇
  2篇
中国医学   15篇
肿瘤学   27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究十味温胆汤治疗痰热型男性性功能障碍疗效及对血清性激素的影响。方法选择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2017年8月—2018年7月收治的158例痰热型男性性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79例,对照组予以西医综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十味温胆汤治疗,2组均治疗1个月,对比2组治疗效果、性功能恢复情况、血清性激素变化及治疗安全性。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3.5%(66/78),高于对照组的60.8%(48/79)(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IIEF-5评分、EHGS分级及性生活持续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的睾酮(T)、黄体生成素(LH)水平高于对照组(P均<0.05),雌二醇(E 2)、促卵泡生成素(FSH)水平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均未发生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对痰热型男性性功能障碍者辅以十味温胆汤治疗临床疗效确切,有助于进一步改善阴茎勃起功能及硬度,并可延长性生活持续时间,同时可调节血清性激素水平,且治疗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
人组织激肽释放酶(KLKs)属于丝氨酸蛋白酶家族,广泛存在于不同组织和生物液体中,共编码15 个分泌型蛋白KLK1-KLK15。近年来相关研究表明,人组织激肽释放酶与消化系统肿瘤的发生、发展、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可以作为消化系统肿瘤标志物应用于疾病的早期疾病筛查、诊断、个性化治疗以及预后判断等临床实践中。本文通过回顾目前临床上常见的五种消化系统肿瘤: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原发性肝癌及胰腺癌,分析KLKs在消化系统肿瘤中的基因表达及预后评估情况,以期探索更加特异、灵敏的肿瘤生物学标志物来提高消化系统肿瘤的早期诊治和预后判断,为后续临床研究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混旋聚乳酸—纳米羟基磷灰石(poly DL lactide—nano—hydroxyapatite,PDLLA—nano HA)复合板(简称复合板)作颌骨骨折内固定的可行性。方法 在兔两侧下颁骨体部造成实验骨折,分别采用复合板和纯PDLLA板固定。在不同时期行大体观察、组织学检查,测量骨痂横截面积。结果 各时期骨折固定良好;术后第2、3周,各有1只动物的PDLLA板侧出现炎性包块,形成瘘道;复合板侧均正常愈合。术后2、3、4周时复合板侧骨痂形成量与对侧差异有显著性。组织学检查发现,骨折愈合早期复合板侧成骨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及其分泌的细胞基质更为丰富。结论 复合板在体内降解速度适中,对骨折愈合过程无不良影响,比纯PDLIA板更适用于颌骨骨折。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性,66岁.因左侧腰部不适半年伴疼痛1周入院.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腰部不适,未重视而未行治疗.入院前1周感左侧腰部胀痛,深呼吸及体位变化时加重.无发热,无恶心呕吐,大小便常规正常.查体:心肺无异常,左侧腹部压之不适,无明显压痛、反跳痛,肝、脾未触及.化验检查:血红蛋白97 g/L,红细胞3.41×109/L,白细胞7.98×109/L,血小板104×109/L,凝血、血生化无异常.癌胚抗原、甲胎蛋白、CA125正常.腹部B超提示:胆囊壁欠光滑,脾下极增大.PET-CT检查提示:脾大,可见多发等密度及低密度病变,不同程度代谢增高伴囊性变(图1),考虑为恶性病变.于2012年5月9日行腹腔镜下脾脏切除术.  相似文献   
5.
肝门部胆管癌,又称Klatskin瘤,是指发生于左右肝管、肝总管及其汇合部的恶性肿瘤.由于其独特的解剖位置,加之具有侵犯胆管周围血管,并向肝内侵犯的特点,故肝门部胆管癌是最多见又最难处理的胆管与肝脏结合部的肿瘤[1].近年来随着外科技术的成熟,联合肝叶切除术逐渐应用于肝门部胆管癌的治疗,使得肝门部胆管癌的切除率以及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有了很大的改观.如何在提高根治切除率和手术治疗远期疗效的前提下降低术后并发症成为改善预后的关键,现将解放军总医院肝胆外科2008年1月-2011年11月手术治疗81例肝门部胆管癌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抽查我院门诊处方,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价,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抽查2011年7月至2012年6月的门诊处方共10 090张,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等方面进行统计和分析,采用WHO制定的限定日剂量(DDD)值、药物利用指数(DUI)等判断用药合理性。结果抽查的10 090张处方中,使用抗菌药物处方有209张,抗菌药物使用率为2.07%。每张抗菌药物处方平均金额为94.28元;单一用药占89.1%,二联用药占10.9%,无三联用药现象。结论我院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但仍存在个别不合理现象,有待医疗机构继续对处方用药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7.
针对冠状动脉造影图像中的血管狭窄位置进行自动识别,并且定量评估其狭窄程度,为临床医生提供一种计算机辅助诊断方法,从而提高对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准确率,同时减轻医生的劳动强度。所提出的基于冠脉造影图像的血管狭窄自动识别方法包括血管树分割以及血管狭窄识别两部分。在血管树分割部分,首先通过基于Frangi Hessian的改进模型进行图像增强,随后利用基于统计学区域融合方法对血管区域进行分割。在血管狭窄识别部分,首先利用水平集算法对分割结果进行细化获得血管骨架,随后提取血管边缘进行血管直径测量,最后采用局部最小点法计算整幅图像血管段狭窄的百分比,对狭窄段进行定位并分级。实验在153例患者的血管造影图像中检测出狭窄共计208段,其中轻度84段,中度42段,重度82段。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血管狭窄识别平均准确率为93.59%,敏感性为88.76%,特异性为95.58%,阳性预测值为90.51%,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检测和定量评价动脉血管的狭窄程度,有助于心血管疾病的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半乳糖基壳聚糖纳米材料与5-氟尿嘧啶(5-FU)合成5-FU纳米粒,并观察其在体内抑制小鼠结肠癌的疗效.方法:将体外培养的C26细胞接种小鼠肝左叶,成瘤后,分别用0.9%氯化钠液、空纳米粒、5-FU和5-FU纳米粒行尾静脉注射,观察5-FU纳米粒的抗肿瘤效果.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血清γ干扰素(IFN-γ)和白细胞介素-2(IL-2)含量,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测定小鼠脾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CTL细胞)活性.结果:与0.9%氯化钠液组及纳米粒组相比,5-FU组和5-FU纳米粒组的瘤质量显著降低(P<0.01),尤其5-FU纳米粒组降低更显著(P<0.01).与其他各组比较,5-FU组小鼠,外周血IFN-γ和IL-2含量均显著降低(P<0.01),5-FU纳米粒组与0.9%氯化钠液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FU组的脾NK细胞和CTL细胞杀伤活性较其他各组显著降低(P<0.01),5-FU纳米粒组与0.9%氯化钠液组比较未见降低(P>0.05),纳米粒组NK和CTL杀伤活性0.9%氯化钠液组增高(P<0.05).结论:5-FU纳米粒治疗结肠癌模型,具有明显抗肿瘤效应,纳米粒材料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减低5-FU对机体免疫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构建具有嘌呤霉素抗性基因捕获载体,扩大基因捕获载体的应用范围.方法 用经改造的捕获载体(gene trapping vector)稳定转染HepG2.2.15肝癌细胞系,经嘌呤霉素筛选,制作单克隆细胞株.用PCR方法验证该载体的在细胞染色体中的整合,ELISA方法证明捕获载体捕获基因后的细胞的功能改变.结果 嘌呤霉素抗性基因捕获载体整合在HepG2.2.15肝癌细胞的染色体上,并能影响细胞HBsAg和HBeAg的分泌.结论 新构建的嘌呤霉素抗性基因捕获载体能在具有G418抗性的细胞中捕获有意义的目的 基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对解放军总医院2000年2月至2006年9月经术后病理证实的23例SPT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手术方式包括肿瘤扩大切除术12例、胰腺节段切除术3例、局部肿瘤切除术6例、肿瘤部分切除术2例。结果首谢临床表现以腹部肿物、腹痛、腹泻、恶心腹胀多见。影像学检查均提示胰腺或腹腔内边界清楚的实性或囊实性占位,肿瘤位于胰头部13例,胰体部3例,胰尾7例。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手术组血管侵犯、术中分期、肿瘤位置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病程、临床症状、肿瘤大小、包膜完整性、淋巴及远处转移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局部肿瘤切除组术后胰漏发生率显著升高(P〈0.05)。Log-Rank检验显示不同手术组术后生存期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PT是一种低度恶性肿瘤,其正确诊断依赖于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尤其是病理学检查的综合分析。外科治疗时应完整切除肿瘤,以防术后复发。肿瘤部分切除对晚期病例仍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