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篇
  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22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48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15篇
药学   9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通过建立手舟骨腰部骨折三维模型来比较3种不同内固定方式的生物力学差异,为临床内固定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 方法 选取健康志愿者的腕关节CT数据,应用软件建立舟骨腰部骨折的3种内固定方式模型:克氏针固定组、Herbert螺钉固定组、钉脚固定器组。分别在中立握拳位和腕背伸桡偏位施加载荷,并分析舟骨变形量、内固定器械的应力。 结果 在3种内固定装置下舟骨的变形量,克氏针最大,钉脚固定器最小。在两种工况下,舟骨变形量和固定装置的最大应力值不等,但趋势相同,均为钉脚固定器的舟骨变形量最小、所受的最大应力最小。钉脚固定器存在偏心效应,当载荷达到临界值时,易使舟骨愈合面出现开裂或不对称偏心现象。 结论 克氏针固定效果最差,钉脚固定器的固定效果最佳,钉脚固定器术后应适当限制手部负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与液基细胞学(TCT)检测结果比较,分析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E6/E7 mRNA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该院妇科接受TCT检查的140例患者,根据检查结果分为5个组:炎性/良性组(32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组(44例),INⅡ组(38例),CINⅢ组(17例),宫颈癌组(9例)。比较各组HPV E6/E7mRNA检测阳性率和表达水平。结果 CIN异型程度增高,HPV E6/E7 mRNA阳性率和表达水平均呈增加趋势,不同CIN分级患者的阳性率和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CT病理检查结果有较高的一致性。结论高危型HPV E6/E7 mRNA可以作为惠州地区宫颈癌筛查手段之一,联合HPV E6/E7 mRNA及TCT检测可提高其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一种沉浸式虚拟现实游戏是否减少慢性非特异性腰背痛并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方法  在这项随机对照试验中,实验组(n = 40)的慢性非特异性腰背痛患者在沉浸式虚拟现实游戏中进行一段时间锻炼,对照组(n = 40)在非虚拟现实游戏的情况下进行了相同的锻炼。探讨虚拟现实分散注意力在锻炼期间和之后是否具有镇痛作用,进一步研究疼痛恐惧、灾难性疼痛和初始疼痛强度是否削弱虚拟现实的镇痛效果。  结果  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实验组组间疼痛强度为主效应,时间和疼痛强度有交互作用,在练习中思考疼痛的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实验组(32.26±12.32);对照组(51.21±17.18);t80 = 5.80,P < 0.001],在运动期间(Cohen’s d = 0.86)和运动后(Cohen’s d = 0.46)均有镇痛作用。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疼痛恐惧,灾难性疼痛和初始疼痛强度均存在主效应,但对思考时间没有交互作用(所有P < 0.05),认为不影响虚拟现实分散注意力的镇痛效果。  结论  虚拟现实分散注意力诱导痛觉减退有成效。表明沉浸式虚拟现实游戏可以用于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在锻炼过程中的疼痛缓解,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儿童四肢创面的针对性护理。方法 回顾分析医院2008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利用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四肢创面的107例患儿,年龄2~15岁,平均6.7岁。下肢创面86例,上肢创面21例。在游离皮瓣移植常规护理基础上,评估患儿整体状态和配合程度,并进行围手术期针对性护理。结果 107例患儿共移植110块股前外侧皮瓣。术前采取针对性心理护理,术后按患儿配合程度分组并进行针对性护理。术后血管危象5例,探查后部分坏死3例,完全坏死2例;余皮瓣均完全成活。术后并发症:皮瓣边缘坏死7例,局部感染6例,伤口裂开4例。结论 游离股前外侧皮瓣是修复儿童四肢创面的可靠方法,在常规游离皮瓣护理基础上,采用儿童皮瓣针对性护理能保障皮瓣安全成活,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舟月骨间韧带(SLIL)的形态和血供分布,并从解剖学角度探讨临床上SLIL损伤对其血供的影响及重建的方法。方法2018年10月至2018年12月,选取12例新鲜成人前臂标本,从尺动脉或桡动脉灌注明胶-氧化铅溶液,于Micro-CT下扫描,通过Mimics软件三维重建图像,观察SLIL在中立位的形态和韧带内滋养血管分布,测量韧带掌侧、背侧和近端的宽度、长度、厚度,测量SLIL内滋养血管入口处的解剖参数,并分析其与舟、月骨的血供关系。结果①数字化技术三维重建SLIL的大体形态并测量其解剖参数,近端长度均值最大,掌侧、背侧长度相近;韧带掌侧最宽,厚度最小,而背侧与近端在厚度与宽度上相近。②SLIL的近端无滋养血管分布,掌侧与背侧均有丰富的滋养血管分布,其血供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SLIL的掌侧与背侧内滋养血管从SLIL附着处进入舟、月骨内形成吻合。结论SLIL掌侧较宽且厚度小,从解剖学角度分析其较其它亚区更易损伤;其掌侧与背侧亚区均有丰富的血供且与舟、月骨内相吻合,而近端无血管分布,因此,掌、背侧韧带早期轻度损伤有一定的自我修复能力,而近端损伤则较难修复,韧带掌侧与背侧损伤对舟、月骨血供会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膜诱导技术分期治疗成人长骨慢性血源性骨髓炎(CHOM)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采用膜诱导技术分期手术治疗的22例四肢长骨CHOM患者资料。男18例,女4例;年龄16~56岁,平均31.8岁;病程0.6~42.0年,平均18.4年;Cierny-Mader解剖学分型:Ⅰ型4例,Ⅲ型6例,Ⅳ型12例。患者一期彻底清创后放置抗生素骨水泥填充骨缺损;感染控制后二期取出骨水泥,植骨修复骨缺损。随访观察骨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记录和比较一期手术前、二期手术前和末次随访时感染控制情况[包括局部红肿、流脓、疼痛等临床表现及血液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以评估疗效。结果一期清创后骨缺损的体积为54~176 cm^(3)(平均90.9 cm^(3))。所有患者术后获20~51个月(平均30.1个月)随访。均获骨缺损愈合,骨愈合时间4~11个月(平均6.6个月)。其中3例髂后上棘取骨处感染,1例供区疼痛,经对症处置后缓解。1例术后7个月摔倒,骨缺损部位骨折、钢板断裂,经再次手术后骨愈合。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伤口无红肿、流脓等症状,二期手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白细胞计数[(5.70±1.57)、(5.65±1.58)×10^(9)/L]、CRP[(7.56±2.57)、(7.25±3.83)mg/L]、ESR[(9.64±2.90)、(10.55±5.23)mm/h]均较一期术前[(8.24±2.18)×10^(9)/L、(49.54±19.56)mg/L、(42.68±13.77)mm/h]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期术前和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膜诱导技术分期治疗成人四肢长骨慢性血源性骨髓炎能够有效控制感染,实现骨缺损修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疼痛干预对鼻内镜术后患者疼痛控制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双侧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疼痛干预措施,主要包括疼痛教育,疼痛评估,疼痛记录,疼痛护理等。结果观察组术后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疼痛控制的满意度明显提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系统的疼痛干预可改善鼻内镜术后患者疼痛控制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回顾医疗队赴云南省德宏州盈江县抗震救灾的实施过程,探讨在亚热带丛林地区开展医学救灾的特点,为以后救灾及部队卫勤保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讨论固相吸附法和氯仿-异丙醇核酸提取方法对丙型肝炎病毒-RNA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106例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采集所有患者血液,分离血清。实验组的53例患者,采用固相吸附法提取血清中的核酸。对照组的53例患者,采用氯仿-异丙醇法提取血清中的核酸。提取后的核酸,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丙型肝炎病毒-RNA的含量,比较两种提取方法对丙型肝炎病毒-RNA检验结果的灵敏度、抗干扰能力和阳性率。结果:经研究比较发现:1对照组血清采用氯仿-异丙醇法提取核酸,稀释1×104倍后,荧光定量PCR可以检测,继续稀释则无法检测。实验组按照固相吸附法提取核酸,稀释1×105倍后,荧光定量PCR可以检测,继续稀释则低于检测限。2对照组核酸荧光定量PCR检测后,阳性35例,阳性率66.04%。实验组检测后阳性44例,阳性率83.02%。两组结果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3当血红蛋白浓度为5g/L时,两组抗干扰能力差别不大,P>0.05。当血红蛋白浓度为50g/L时,两组结果比较P<0.05。结论:与氯仿-异丙醇核酸提取方法相比,固相吸附法提取的丙型肝炎病毒-RNA灵敏度、阳性率更高,抗溶血干扰能力更好,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0.
二处截骨骨搬移治疗胫骨大段骨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二处截骨骨搬移治疗胫骨大段骨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的疗效及其加速骨和软组织愈合的可能性.方法 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共收治6例胫骨大段骨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患者,均为男性;年龄20~51岁,平均34.5岁.致伤原因:交通伤5例,机器压砸伤1例.均为Gustilo ⅢB型开放性骨折.小腿胫前软组织缺损面积为8cm ×4cm~24cm×11 cm,胫骨缺损长度为8~18cm.清创后采用半环槽外固定支架固定,胫骨上、下干骺端截骨骨搬移治疗骨缺损和软组织缺损.术后每侧截骨端骨搬移速度为1 mm/d,直至搬移骨折端对合,本组患者搬移所需时间为40~100 d,平均66.6 d. 结果 6例患者术后获10 ~ 36个月(平均16个月)随访.小腿软组织缺损愈合,骨缺损均获重建,4例患者双下肢等长,2例患肢肢体长度较健侧短缩1.5 cm.软组织愈合时间为60 ~ 180 d,平均103 d;骨愈合时间为12 ~31个月,平均19.3个月.所有患者牵拉结束后,未发现骨不连和骨痂愈合过快而无法继续牵拉成骨的现象,均不需要植骨. 结论 二处截骨骨搬移不但可有效治疗胫骨大段骨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而且可加快骨搬移和软组织愈合的速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