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甲型血友病是先天性凝血障碍中最常见的一种出血性疾病,为性连锁隐性遗传,是血浆中因子Ⅷ(抗血友病球蛋白AHG)的活性部分Ⅷ:C减少或缺失所致,患者全身各部位一旦出血难止住。现将我院收治的5例甲型血友病患者外伤致颅内出血治疗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血浆冷沉淀(内含因子Ⅷ)是目前国内治疗甲型血友病出血的主要因子Ⅷ(FⅧ)制剂之一。测定FⅧ的生物半存期可了解其体内消耗情况,为临床治疗甲型血友病出血及输注Ⅷ的剂量和时间提供实际依据,井对因子Ⅷ制剂的质控和评价提供参考。1982年以来,我们应用冷沉淀治疗甲型血友病患者出血500余例,对其中8例测定了FⅧ生物半存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甲型血友病是一种X连锁隐性遗传性出血性疾病,其临床特征为自发性或外伤后出血不止.临床治疗主要是输血或输注凝血因子Ⅷ(FⅧ)制剂替代治疗.产生FⅧ抗体的血友病患者,临床治疗极为困难,一般应用大剂量FⅧ浓缩剂及免疫抑制剂.我们收治1例甲型血友病合并产生FⅧ抗体的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血友病是一种家族遗传性疾病。凝血因子Ⅷ缺陷是甲型血友病的主要原因,补充Ⅷ因子治疗是当前甲型血友病治疗的关键。然而临床发现有些患者对凝血因子Ⅷ治疗产生抗体,导致治疗失败,其中黑人患者耐药的概率更高。2009年4月16日《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 Engl J Med)发表的一篇题为“黑人血友病患者Ⅷ因子抗体”的论文提出黑人自身Ⅷ因子存在单核甘酸多态性(SNP),而当接受白人Ⅷ因子时,接受的是不同于自身的Ⅷ因子,因而容易产生抗体,导致耐药。本文重新审视了该文的研究方法和结果,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期望能够引起同行的争鸣。  相似文献   

5.
作者对46例无症状血友病患者的新鲜或贮存的血清进行了 HTLV—Ⅲ抗体检测,这些病人曾在1978—1984年间使用过血液制品以治疗血友病。其中22人使用过来源于一个 AIDS 患者的同一批号的Ⅷ因子(FⅧ)。患者中有36例为甲型血友病(其中30例较严重,FⅧ<1%);2例为严重的遗传性假性血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第二代rFⅧ(Kogenate FS)在中国人血友病A患者中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采用第二代rFⅧ(Kogenate FS)治疗14例血友病A志愿者患者,用药前进行FⅧ抗体、FⅧ:C活性、血清病毒学(HBV、HCV和HIV)、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以及肝肾功能检查,于第一次用药后10min和60min进行FⅧ:C测定,治疗结束后进行FⅧ抗体和肝肾功能检测。结果 ①采用KogenateFS治疗的14例血友病A志愿者患者中,KogenateFS用量12.99~25.00u/kg(平均18.74u/kg),总用量3000~11000u(平均6570u),自治疗至出血停止或出血症状改善所需的时间为1.5~5.5d(平均3.29d),除1例FⅧ抗体滴度较高者外,其余13例患者第一次用药后10min和60minFⅧ:C活性均明显升高,用药前后FⅧ:C活性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显效13例(占92.86%),好转1例(占7.14%),总有效率为100%。②14例血友病A志愿者患者中,用药前FⅧ抗体阳性2例,其中1例FⅧ抗体〉5Bu,第一次用药后10min和60minFⅧ:C活性无明显升高,治疗结束后FⅧ抗体仍然〉5Bu,但出血症状改善;另1例FⅧ抗体为4Bu,第一次用药后10min和60minFⅧ:C活性显著升高,治疗结束后FⅧ抗体转为阴性。③14例血友病A志愿者患者在应用KogenateFS治疗期间和治疗结束后均表现出良好的耐受性,无不良事件或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第二代rFⅧ(KogenateFS)治疗中国人血友病A患者耐受性好,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甲型血友病是一种最为常见的遗传性凝血疾病,是由于凝血因子Ⅷ(FⅧ)基因缺陷所致。以克隆的 FⅧ DNA片段为探针对中国人FⅧ基因内的Bcl Ⅰ多态性及其在甲型血友病基因探测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利用这一多态性为遗传标志,成功地进行了1例甲型血友病高危胎儿的产前基因诊断。  相似文献   

8.
甲型血友病是一种最常见的X连锁隐性遗传性出血性疾病,至今尚无满意的治疗方法,故进行有效的遗传控制,防止患儿出生十分必要.目前,国内外多采用FⅧ基因内及与FⅧ基因紧密连锁的限制酶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s)为遗传标志,通过连锁分析进行携带者检出和高危胎儿出生前诊断.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利用一对寡核苷酸引物在体外扩增特异DNA片段,已广泛用于β地中海贫血突变基因的检测;此外,PCR还可检测限制酶位点的改变,通过RFLPs连锁分析诊断甲型血友病基因.本实验室采用PCR对4个甲型血友病家系进行基因连锁分析,其中包括3例高危胎儿的出生前基因诊断.  相似文献   

9.
甲型血友病(hemophiliaA)是先天性凝血障碍中最常见的一种出血性疾病,由凝血因子Ⅷ(FⅧ)基因缺陷所导致的X—连锁隐性遗传病。临床上对甲型血友病的治疗,携带者检测和产前诊断尚无满意方法。现已知FⅧ基因定位于Xq28,国  相似文献   

10.
因子促凝活性血(KPTT一期法)测定应用于活体亲属供脾劈裂牌移植手术治疗血友病甲。较系统地观察了正常人、非血友病病人,血友病甲病人、血友病基因携带者及血浆冷沉淀物中Ⅷ.C活性取得了满意结果,通过理论值计算与实际测定结果对比,证明只要严格控制操作条件能够获得准确结果。为脾移植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可靠的保证。Ⅷ.C活性测定通常采用血液凝固法。常用部分凝血活酶时间(KPTT二期法)和凝血活酶生成试验(TGT二期法)。前者较为简单迅速。材料与方法(一)材料:1.基质血浆:来源于重症甲型血友病人,Ⅷ.C<1%新鲜血浆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血友病合并骨折围手术期凝血因子替代治疗方法与安全性。方法 5例合并骨折的血友病患者在血液内科的配合下,对患者实施手术治疗骨折,平均随访9个月。根据《血友病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围术期行凝血因子Ⅷ和Ⅸ活性水平监测,进行因子Ⅷ(冻干人凝血因子Ⅷ)或因子Ⅸ(凝血酶原复合物)的替代治疗。结果 本组5例血友病患者,围手术期应用凝血因子进行常规替代治疗,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术中、术后无血肿、感染。但有一例股骨干骨折钢板固定后术后4个月再次骨折,经保守治疗骨愈合。结论 凝血因子的替代治疗和凝血因子水平监测是保证血友病合并骨折手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获得性血友病A5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学军 《广西医学》2011,33(9):1224-1226
目的 探讨获得性血友病A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对5例获得性血友病A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治经过等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5例患者除有基础疾病的表现外,均有不同程度的皮肤瘀斑、肌肉肿胀疼痛、血尿、牙龈渗血等出血表现;实验室检查FⅧ促凝活性降低、FⅧ抑制物滴度升高;应用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凝血酶原复合物、糖皮质激素及细胞毒制剂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好转,但凝血因子Ⅷ活性升高不显著.结论 获得性血友病A可继发于不同的疾病,经补充凝血因子及应用免疫抑制剂后,患者出血症状明显减轻,但要完全控制病情则需较长时间治疗并结合其他疗法.  相似文献   

13.
甲型血友病是最常见的遗传性凝血系统疾病,由于凝血因子Ⅷ(FⅧ)基因缺陷所致,为X连锁隐性遗传。发病率为1/4,000~10,000新生男婴,占全部遗传性凝血系统疾病总数的3/4。临床表现为频发的关节及软组织出血,重型患者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甚至死亡。目前尚无根治办法。因此对该病进行有效的遗传控制,防止患儿出生是十分必要的。血液学和免疫生物学检查可以确定甲型血友病患者,但对携带者的确定和高危胎儿出生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在中国血友病A患者中评估用于指导使用无血浆/血清方法制备的基因重组人凝血因子Ⅷ剂量的管理工具myPKFiT对维持凝血因子Ⅷ活性水平至目标阈值和药代动力学参数的预测效果。方法 以中国既往接受过治疗的血友病A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的研究(登记号:CTR20140434)中的9例重型血友病A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myPKFiT对维持一定目标凝血因子Ⅷ活性阈值下的重组人凝血因子Ⅷ剂量进行预测,并评估myPKFiT对个体药代动力学参数的预测性能。结果 对于基于6种稀疏采样和2种给药方案的共12个方案组合,57%~88%的受试者可在至少80%的给药间隔内保持在目标凝血因子Ⅷ活性阈值1 U/dl(1%)之上。使用myPKFiT从稀疏采样获得的清除率及至凝血因子Ⅷ活性1%时间的估计值与从密集采样中获得的数据相当。结论 myPKFiT能够提供足够的剂量预测值以使中国重型血友病A患者的凝血因子Ⅷ活性水平维持在稳态下的目标阈值以上,且对清除率和至凝血因子Ⅷ活性1%的时间等关键药代动力学参数具有良好的预测性能。  相似文献   

15.
血友病是一组遗传性的因子Ⅷ、Ⅸ、Ⅺ缺乏所引起的出血性疾病。包括甲型血友病(因子Ⅷ或 AHG 缺乏症)。乙型血友病(因子Ⅺ或 PTA 缺乏症)。丙型血友病(因子Ⅺ或 PTC 缺乏症)甲型及乙型为 X 染色体伴性遗传,发病者皆为男性。丙型为常染色体不完全隐性遗传。男女皆可患病。为了提高对本类疾病的认识,进一行探讨诊断及防治有关问题,本文仅就我院1979年10月至1984年10月资料完整的37例血友病整理分析并复习有关文献讨论有关方面的进展。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了中国人FⅧ基因22内含子中限制酶XbaⅠ的多态性。在83个中国人的79条无遗传关系的X染色体中,该多态性位点出现的频率为0.56,提供的多态性信息量为0.49。利用RFLP法,分析了17个甲型血友病家系,其中14个家系可以用此RFLPs进行基因诊断。认为核RFLPs作为FⅧ基因内的多态性遗传标志,在甲型血友病基因携带者检出和胎儿出生前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宋小川  向应迪 《新疆医学》1995,25(4):260-260
甲型血友病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凝血障碍性疾病,其临床特点为自发性或轻微创伤后出血不上。对甲型血友病患者施行外科手术时,必须补充适量的血浆冷沉淀(凝血因子Ⅷ),否则会导致严重出血,甚至危及患者生命。我院于1991年12月收治1例甲型血友病合并股骨干骨折患者,施行外科手术时,在术前、术中和术后输注大量的血浆冷沉淀以及新鲜血浆、全血,获得了良好的止血效果,手术进行顺利,病人恢复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正0引言甲型血友病是由血液内凝血因子Ⅷ(FⅧ)缺乏或功能缺陷而致的隐性遗传性出血性疾病,其致病基因由X染色体携带,具有男性发病女性携带基因的特点。血友病关节炎常累及膝、踝和肘关节等,髋关节相对较少,而反复出血引起滑膜炎及软骨、骨破坏,晚期导致严重的关节疼痛、畸形和功能受限,患者生活难以自理[1]。随着关节外科的不断发展,以及人蛋白FⅧ和合成的FⅧ在血友病替代治疗的成功运用,使得人工全髋、膝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反复输注血液制品对血友病抗体及凝血因子活性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在某院反复接受血液制品(FⅧ制品或FⅨ制品)替代治疗的血友病患者45例为研究对象,记为研究组;同期选取初始输注FⅧ制品或FⅨ制品治疗的血友病患者40例为对照组,FⅧ活性(FⅧ:C)、Ⅸ活性(FⅨ:C)采取一期法检测,FⅧ抗体(FⅧ:Ab)、FⅪ抗体(FⅨ:Ab)采取Bethesda法检测.结果 研究组HA 36例,FⅧ抗体滴度(3.41±1.72) Bu/ml,阳性率16.67%,Hb 9例,FⅨ滴度(2.67±1.53) Bu/ml,阳性率11.11%,抗体高、中、低分型依次为l例、4例和40例;对照组HA 32例,FⅧ抗体滴度(1.02±0.84) Bu/ml,阳性率6.25%,Hb 8例,FⅨ滴度(0.79 ±0.69) Bu/ml,阳性率0%;两组在FⅧ抗体滴度及总抗体阳性率、FⅧ抗体滴度对比差异上均显著(P<0.05).结论 反复输注FⅧ制品或FⅨ制品行血液替代,与血友病患者凝血因子抗体产生有直接的关系,这会降低凝血因子活性,不利于血友病的出血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血友病A和B患者从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相关传染病进行分析。方法92例血友病患者,74例血友病A,18例血友病B,从发病年龄、出血部位、家族史、测其血小板数、PT、aPTT、TF、FⅧ:C、FIX:C、因子抑制物、乙肝二对半、HCV、HIV。结果血友病A和B以及关节出血,皮下血肿发生,多自家族史,aPTT明显延长,88.34±42.84和79.90.4±31.68S,血友病AFⅧ:CF17.25.4±8.24%,血友病B3.83.4±3.64%,FⅧ抑制物4.1%,血友病B未见HIV出现。结论血友病A发病率大于血友病B为4.1:1;血友病A较血友病B易产生抑制物;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相关传染病的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