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 精神科危重症患者谵妄发生率较高,且影响谵妄发生的因素较多。目前针对精神专科医院危重症患者谵妄的流行病学研究有限。目的 探索精神专科医院危重症患者谵妄发生的影响因素,以指导临床对谵妄的管理。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1日-2021年5月31日在深圳市康宁医院住院的427例危重症患者的谵妄发生情况、性别、年龄、入院前病程(指患者始发急性精神状态变化至登记入住精神专科医院的时间)、精神疾病史、认知功能障碍病史、精神活性物质使用史、镇静催眠药使用史、合并慢性病数、合并用药数以及病种类型等信息。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谵妄发生的可能危险因素,将可能的危险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逐步筛选出精神专科医院危重症患者谵妄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在427例危重症患者中,143例(33.49%)存在谵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使用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的精神和行为障碍(OR=8.949,P<0.01)、无精神病病史(OR=4.202,P<0.01)、合并慢性病数(OR=1.249,P<0.01)、年龄(OR=1.031,P<0.01)以及入院前病程(OR=0.942,P<0.01)与谵妄发生相关。结论 在精神专科医院中,约1/3的危重症患者存在谵妄,入院前病程较短、年龄较大、合并慢性疾病数多、无精神疾病史、使用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的精神和行为障碍是谵妄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抗抑郁药临床试验受试者脱落情况,讨论受试者脱落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2013年-2020年完成的9项抗抑郁药临床试验受试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自编调查表采集受试者人口学资料、疾病特点及试验完成情况,分析受试者的脱落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 共入组157例,完成120例,脱落37例。脱落原因分别为:疗效差13例(35.14%),发生不良反应12例(32.43%),撤回知情同意书8例(21.62%),失访4例(10.81%)。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受试者脱落与焦虑程度(r=0.224,P<0.01)和不良事件(r=0.158,P<0.05)呈正相关,与受教育程度(r=-0.209,P<0.01)和总体疗效(r=-0.545,P<0.01)呈负相关。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受教育程度(β=-0.611,OR=0.543,P<0.05)、就诊次数(β=-1.831,OR=0.160,P<0.01)和总体疗效(β=-2.286,OR=0.102,P<0.01)是受试者脱落的影响因素。结论 受教育程度低、首次就诊、疗效不佳、焦虑程度重以及发生不良事件是抗抑郁药临床试验受试者脱落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护士职业紧张、心理资本和失眠的关系,并检验心理资本在护士职业紧张与失眠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 于2021年3月-5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选取某三甲医院的810名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付出-回报失衡问卷(ERI)、心理资本量表(PCQ)和阿森斯失眠量表(AIS)分别评定护士的职业紧张、心理资本和失眠情况,采用PROCESS中介效应检验分析心理资本在护士职业紧张与失眠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 回收有效问卷658份(81.23%),护士付出-回报比与AIS评分呈正相关(r=0.379,P?0.01),与PCQ评分呈负相关(r=-0.275,P?0.01);PCQ评分与AIS评分呈负相关(r=-0.402,P?0.01)。护士职业紧张可以负向预测心理资本(β=-11.024,t=-7.324,P<0.01)以及正向预测失眠(β=4.117,t=10.478,P<0.01);心理资本可负向预测失眠(β=-0.087,t=-9.083,P<0.01)。当心理资本作为中介变量加入时,职业紧张对失眠的预测作用有统计学意义(β=3.158,t=8.185,P<0.01)。结论 心理资本在护士职业紧张和失眠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大学生分裂型人格与创造性的关系以及认知灵活性在其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分裂型人格问卷(SPQ)、认知灵活性问卷(CFI)和威廉姆斯创造性倾向量表(WCAT)对471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使用Spearman相关分析变量间的相关关系,使用Bootstrap方法分析认知灵活性的中介作用。结果 大学生SPQ总评分、阳性分裂维度、瓦解维度和CFI评分与WCAT评分均呈正相关(r=0.241~0.313,P均<0.01),SPQ总评分、阳性分裂维度、瓦解维度与CFI评分均呈正相关(r=0.111~0.128,P均<0.05);认知灵活性在阳性分裂维度与创造性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间接效应=0.052(95% CI:0.016~0.112,P<0.01),占总效应的11.93%];认知灵活性在瓦解维度与创造性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间接效应=0.075(95% CI:0.020~0.161,P<0.01),占总效应的11.50%]。结论 分裂型人格不仅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创造性,还通过认知灵活性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大学生的创造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基层行政管理人员抑郁情绪与精神卫生知识知晓度及精神疾病态度的关系,为进一步提高精神卫生服务和建设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提供参考。方法 于2020年10月选取济南市历城区690名街道办事处基层行政管理人员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精神卫生与心理保健知识问卷、精神疾病有关态度问卷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定。采用多因素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探讨基层行政管理人员精神卫生知识知晓度及精神疾病态度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检出248人(37.07%)存在抑郁情绪,不同年龄(χ2=16.110)、受教育程度(χ2=18.949)、婚姻状况(χ2=8.611)、职务(χ2=11.584)者抑郁情绪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基层行政管理人员精神卫生与心理保健知识问卷评分为(15.20±2.77)分,知晓率为75.99%,精神疾病有关态度问卷评分为36(31~38)分。抑郁情绪严重程度与精神卫生与心理保健知识问卷评分呈负相关(r=-0.379,P?0.01),与精神疾病有关态度问卷评分呈正相关(r=0.103,P=0.007)。回归分析显示,受教育程度(β=0.141,P<0.01)和抑郁情绪严重程度(β=-0.305,P<0.01)是精神卫生知识知晓度的影响因素,抑郁情绪严重程度(β=0.083,P=0.034)是精神疾病态度的影响因素。结论 基层行政管理人员抑郁情绪检出率较高,并且抑郁情绪越严重,其精神卫生知识知晓度越低,对精神疾病的态度越正面。  相似文献   

6.
背景 青少年人群对自杀的态度与其自杀行为高度相关,既往关于自杀态度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多聚焦于学校样本,对青少年抑郁发作患者相关临床样本的研究不足。目的 分析青少年抑郁发作患者对自杀行为的态度及相关因素,为这一群体的自杀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连续选取2021年5月-2022年7月芜湖市第四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部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抑郁发作诊断标准的青少年患者共100例。采用自编一般情况调查问卷收集患者人口学资料,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版(HAMD-17)、自杀态度问卷(QSA)、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以及网络成瘾量表(IAT)分别评定患者的抑郁症状、自杀态度、父母教养方式和网络成瘾情况。采用Spearman和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患者QSA中对自杀行为的态度因子评分与一般情况和HAMD-17评分、EMBU评分及IAT评分的相关性。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考查自杀行为的态度的危险因素,绘制ROC曲线评估各因素预测对自杀行为的态度的有效性。结果 青少年抑郁发作患者QSA对自杀行为的态度因子评分与对自杀者的态度因子、对安乐死的态度因子、母亲情感温暖与理解因子评分均呈正相关(r=0.210~0.485,P<0.05或0.01),与父亲受教育程度、近6个月自杀行为、HAMD-17评分、IAT评分、父亲惩罚与严厉、父亲过分干涉、父亲拒绝与否认、父亲过度保护、母亲过分干涉与保护、母亲拒绝与否认、母亲惩罚与严厉因子评分均呈负相关(r=-0.571~-0.290,P<0.05或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QSA对自杀者的态度因子(β=0.198,P<0.01)和对安乐死的态度因子(β=0.302,P<0.01)可正向预测对自杀行为的态度,父亲受教育程度(β=-0.180,P=0.043)、HAMD-17评分(β=-0.366,P<0.01)以及IAT评分(β=-0.191,P=0.030)可负向预测对自杀行为的态度。各因素之间预测效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1.289~0.092,P均>0.05)。结论 网络成瘾、抑郁严重程度、对自杀者的态度、对安乐死的态度和父亲受教育程度可能影响青少年抑郁发作患者对自杀行为的态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芦山地震后6年雅安市城市老年人抑郁症状检出率及特点,为灾难性事件后老年人群心理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采取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2019年3月-4月选取雅安市城市老年人(年龄≥60岁)885名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一般信息调查表收集老年人一般人口学资料、健康状况以及受灾情况,采用老年抑郁量表(GDS-30)评估其抑郁症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城市老年人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783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88.47%,检出存在抑郁症状者161例(20.56%);不同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家庭关系、家庭人均月收入、身体锻炼情况、健康状况、生活自理情况、睡眠状况、受灾程度的城市老年人抑郁症状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1.552,P=0.040)、家庭人均月收入2000~3000元(OR=6.982,P<0.01)、家庭人均月收入≤2000元(OR=6.857,P<0.01)、无身体锻炼情况(OR=1.693,P<0.01)、生活部分自理(OR=3.838,P<0.01)、生活不能自理(OR=8.547,P<0.01)、多病可治愈(OR=4.892,P<0.01)、久病难治(OR=5.657,P=0.031)的老年人出现抑郁症状的风险较高;相比于离异和丧偶者,已婚老年人出现抑郁症状的风险更低(OR=0.063,P<0.01)。结论 芦山地震后6年雅安市城市老年人抑郁症状检出率较高,其中女性、家庭人均月收入低、无身体锻炼情况、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健康状况差为出现抑郁症状的危险因素,已婚为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中学生自尊、社会支持与手机游戏沉迷的现状,并检验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为降低中学生手机游戏沉迷程度提供参考。方法 整群随机抽取2 307名中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尊量表(SES)、青少年社会支持量表与手机游戏沉迷量表进行调查,并运用描述统计、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结构方程模型检验进行分析。结果 中学生自尊、社会支持与手机游戏沉迷的评分分别为(29.01±5.74)分、(63.75±11.89)分、(61.01±19.84)分;其中,手机游戏重度沉迷、中度沉迷、轻度沉迷或不沉迷所占比例分别为8.50%、62.72%、28.78%。中学生自尊与手机游戏沉迷各维度及总评分均呈负相关(r=-0.33~-0.21,P均<0.01);除了参与时长、参与习惯外,社会支持各维度及总评分与手机游戏沉迷其他维度及总评分均呈负相关(r=-0.28~-0.12,P<0.05或0.01);自尊与社会支持各维度及总评分均呈正相关(r=0.11~0.26,P均<0.01)。自尊、社会支持各维度与总评分均能负向预测手机游戏沉迷(β=-1.49~-0.21,t=-10.10~-2.36,P<0.05或0.01),自尊能正向预测社会支持(β=0.19,t=3.20,P<0.01);中学生社会支持在自尊与手机游戏沉迷之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检验模型的参数如下:χ2/df=4.36,GFI=0.89,AGFI=0.90,NFI=0.91,CFI=0.93,IFI=0.86,RMSEA=0.078。结论 中学生自尊与社会支持均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手机游戏沉迷各程度分布不均匀,中度沉迷者占大多数。中学生自尊水平越高,社会支持状况越好,则手机游戏沉迷程度越轻。中学生自尊水平既可以直接影响手机游戏沉迷,也可以通过社会支持间接影响手机游戏沉迷。  相似文献   

9.
背景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临床表现的性别和年龄差异会影响临床诊疗过程。目前,青少年双相情感障碍治疗效果不理想,已成为学习阶段致残的主要原因。目的 分析青少年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药物治疗现状,为个性化诊疗提供参考。方法 于2023年1月16日回顾性纳入2014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住院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1 169例,收集并分析病历资料,分别比较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的患者临床特征的差异,比较不同发作类型中不同性别的患者用药情况的差异。结果 男生躁狂发作的比例高于女生,女生抑郁发作的比例高于男生(P均<0.05)。女生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比例高于男生(χ2=7.761,P<0.01)。低龄组混合发作、伴冲动行为、有精神疾病家族史的比例高于高龄组,高龄组躁狂发作的比例高于低龄组(P<0.05或0.01);高龄组住院时间长于低龄组(t=-2.930,P<0.01)。在躁狂发作患者中,男生服用丙戊酸盐和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的比例均高于女生(P均<0.01),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中,男生服用利培酮和奥氮平(χ2=26.957)的比例均高于女生(P<0.05或0.01),女生服用喹硫平(χ2=14.865)和阿立哌唑的比例均高于男生(P均<0.01)。在抑郁发作患者中,男生服用奥氮平的比例高于女生(P<0.01)。在混合发作患者中,女生服用碳酸锂的比例高于男生(χ2=9.253,P<0.01),男生服用丙戊酸盐的比例高于女生(P<0.05)。结论 不同性别和年龄段的青少年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在诊断分类和伴随症状方面存在差异;在不同发作类型的青少年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中,不同性别的患者在碳酸锂、丙戊酸盐、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等用药情况上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青少年睡眠质量与负性生活事件、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为改善青少年睡眠质量提供参考。方法 于2021年12月-2022年5月,选取重庆市3所中学767名初中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和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CSQ)评估青少年睡眠质量、负性生活事件以及应对方式。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睡眠质量与负性生活事件、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结果 检出存在睡眠障碍者222人(28.94%),青少年PSQI评分与ASLEC评分、SCSQ消极应对维度评分均呈正相关(r=0.612、0.590,P均<0.01),与积极应对维度评分呈负相关(r=-0.435,P<0.01)。构建负性生活事件、应对方式和睡眠质量关系的结构方程模型,结果显示,青少年负性生活事件对睡眠质量有直接和间接正向效应(β=0.448、0.322,P<0.05),积极应对对睡眠质量有直接负向效应(β=-0.368,P<0.05),消极应对对睡眠质量有直接正向效应(β=0.442,P<0.05)。结论 负性生活事件和消极应对对青少年睡眠质量产生负向影响,积极应对对青少年睡眠质量产生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伴失眠的抑郁症患者对睡眠的信念与态度,并探讨其对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纳入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就诊、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诊断标准的伴失眠的抑郁症患者(n=61)和原发性失眠患者(n=62)为研究对象,并招募健康对照组(n=64)。三组被试均接受睡眠功能失调信念和态度量表(DBAS)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定,伴失眠的抑郁症患者同时接受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版(HAMD-17)评定。采用协方差分析比较三组被试PSQI和DBAS评分。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伴失眠的抑郁症患者PSQI评分的影响因素。结果 伴失眠的抑郁症组和原发性失眠组PSQ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t=18.932、18.610,P均<0.01),两组DB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t=-5.561、-5.791,P均<0.01)。以伴失眠的抑郁症患者PSQI评分作为因变量,建立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具有统计学意义(F=14.095,R2=0.327,P<0.05),DBAS中对睡眠的预测与控制因子和年龄是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B=-0.100、-0.279,P<0.05或0.01)。结论 伴失眠的抑郁症患者比正常人存在更多的睡眠相关负性认知,且不良认知可能是其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精神障碍患者及其共同居住家属的病耻感与主观幸福感现状,分析其相关性,并探索同一家庭中患者及其家属主观幸福感受病耻感影响的差异。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11月在成都市某三甲精神专科医院门诊就诊的精神障碍患者(n=154)及其家属(n=154)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编人口学资料调查表、自编精神疾病相关资料调查表、简明版精神疾病内在病耻感量表(ISMI-10)及幸福感指数量表(IWB)进行评定。结果 共有118名(76.62%)精神障碍患者和151名(98.05%)家属存在病耻感。家属ISMI-10总评分及各因子评分均高于患者(P均<0.01),IWB总评分及各因子评分均低于患者(P均<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患者及家属ISMI-10总评分与IWB总评分均呈负相关(r=-0.600、-0.202,P<0.05或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在控制精神障碍患者人口学及疾病相关变量后,回归模型拟合较好(校正R2=0.457),模型具有统计学意义(F=26.746,P<0.01)。精神障碍患者家属回归模型拟合较差(校正R2=0.035),在控制家属人口学变量后,模型具有统计学意义(F=3.769,P<0.01)。结论 精神障碍患者的病耻感水平低于其家属,而主观幸福感高于家属。患者及家属的病耻感与主观幸福感密切相关。精神障碍患者病耻感是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焦虑、抑郁情绪对医学生网络游戏障碍的影响以及性别在其中的调节效应,为预防和干预医学生网络游戏障碍提供参考。方法 于2021年11月,选取四川省某医学院校11 771名医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星网络平台,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简式网络游戏障碍量表(IGDS9-SF)进行评定,采用多元分层回归分析性别在焦虑、抑郁情绪和网络游戏障碍关系中的调节作用。结果 ①男生SDS评分低于女生(t=-8.302,P<0.01),IGDS9-SF评分高于女生(t=33.384,P<0.01)。②医学生SAS评分与SDS评分呈正相关(r=0.735,P<0.01),SAS和SDS评分与IGDS9-SF评分均呈正相关(r=0.288、0.238,P均<0.01)。③焦虑、抑郁情绪可以正向预测网络游戏障碍(β=0.245、0.058,t=18.864、4.444,P均<0.01)。④性别在焦虑情绪与网络游戏障碍之间具有调节作用(β=-0.194,t=-4.518,P<0.01)。结论 焦虑、抑郁情绪对医学生网络游戏障碍有正向预测作用。焦虑情绪对医学生网络游戏障碍的影响受到性别的调节,相比于女生,焦虑情绪对男生网络游戏障碍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4.
背景 非自杀性自伤(NSSI)行为是危害中学生心身健康的重要因素,中学生NSSI行为相关危险因素的内在机制尚不清楚。目的 探索中学生抑郁情绪、冲动性和NSSI行为之间的关系及内在机制,为预防和干预中学生NSSI行为提供参考。方法 于2021年3月,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纳入1 161名中学生为研究对象。中学生均接受青少年NSSI行为评定问卷(ANSAQ)、流调中心抑郁量表(CES-D)和Barratt冲动量表(BIS-II)评定。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考查中学生抑郁情绪、冲动性与NSSI行为的相关性,采用Process中介效应检验分析冲动性在中学生抑郁情绪与NSSI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 检出存在NSSI行为的共122人(10.51%)。CES-D与BIS-II总评分及各维度评分均呈正相关(r=0.340~0.556,P均<0.01),与ANSAQ总评分及各维度评分均呈正相关(r=0.437~0.540,P均<0.01),BIS-II总评分及各维度评分与ANSAQ总评分及各维度评分均呈正相关(r=0.157~0.437,P均<0.01)。冲动性在抑郁情绪与NSSI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间接效应=0.035(95% CI:0.004~0.067,P<0.01),间接效应占总效应的5.81%]。结论 中学生的抑郁情绪可以直接影响其NSSI行为,也可以通过冲动性间接影响NSSI行为,冲动性在抑郁情绪和NSSI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索抑郁症患者述情障碍与D型人格的关系,为丰富抑郁症相关的心理理论提供参考。方法 于2020年5月-8月选取四川省人民医院心身医学科住院部中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抑郁症诊断标准的患者(n=100)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编一般人口学问卷、D型人格量表(DS-14)、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20)及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HQ-9)调查患者基本信息、D型人格、述情障碍及抑郁症状情况。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检验各量表评分间的相关性。结果 共82例抑郁症患者完成调查,其中75例(91.46%)具有D型人格,50例(60.98%)具有述情障碍;患者TAS-20、DS-14总评分及PHQ-9评分两两之间均呈正相关(r=0.276~0.354,P<0.05或0.01),TAS-20总评分及各维度评分与DS-14社交抑制维度评分均呈正相关(r=0.224~0.375,P<0.05或0.01),TAS-20情感描述障碍、情感识别障碍维度评分及总评分与DS-14负性情绪维度评分均呈正相关(r=0.257~0.341,P<0.05或0.01)。结论 抑郁症患者述情障碍与D型人格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中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和手机游戏沉迷之间的关系以及时间管理倾向在其中的中介效应。方法 于2020年11月-2021年2月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江西省和四川省共三所中学的667名中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手机游戏沉迷量表以及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ATMD)对其进行问卷调查。使用Bootstrap方法进行中介效应检验。结果 ①手机游戏沉迷量表总评分与GSES和ATMD总评分均呈负相关(r=-0.122、-0.333,P均<0.01),ATMD总评分与GSES总评分呈正相关(r=0.536,P<0.01)。②一般自我效能感和时间管理倾向均能负向预测手机游戏沉迷(β=-0.333、-0.122,P均<0.01),一般自我效能感能够正向预测时间管理倾向(β=0.536,P<0.01)。③时间管理倾向在一般自我效能感和手机游戏沉迷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中介效应量为-0.159(95% CI:-0.213~-0.112,P<0.01),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70.38%。结论 一般自我效能感通过时间管理倾向间接影响手机游戏沉迷。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2016年-2020年成都市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治疗情况进行分析,以期为相关部门制定决策及完善精神卫生服务体系提供参考。方法 提取2016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成都市22个区(市)县国家严重精神障碍信息系统相关数据,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报告患病率、管理率、规范管理率、服药率、规律服药率以及病情稳定率等指标进行逐年分析。结果 截至2020年底,成都市登记在册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共71 899例,报告患病率为0.34%,规范管理率为95.53%,规律服药率为72.50%。2016年-2020年,除报告患病率(χ2=269.566,P<0.01)之外,管理率(χ2=384.030,P<0.01)、规范管理率(χ2=309.742,P<0.01)、服药率(χ2=414.252,P<0.01)、规律服药率(χ2=316.172,P<0.01)和病情稳定率(χ2=288.335,P<0.01)均有随年度增加而增高的线性趋势。结论 2016年-2020年,成都市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管理率、治疗率和规律服药率等均逐年升高,在提高报告患病率的同时,应加强对患者的管理和随访,提高规律服药率以维持患者病情稳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抑郁症患者生活质量及其相关因素,为制定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对策提供参考。方法 于2018年11月19日-2019年9月7日在湛江中心人民医院、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广东三九脑科医院选取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抑郁症诊断标准的住院患者117例。通过查阅病历,收集患者血常规、尿常规、血生化检查、血气分析等临床客观指标,采用抑郁症患者生活质量测定量表QLICD-DE(V2.0)评定患者生活质量。采用简单相关分析探讨QLICD-DE(V2.0)评分与各临床客观指标的相关性,并使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进一步筛选与抑郁症患者生活质量相关的因素。结果 简单相关分析显示,抑郁症患者QLICD-DE(V2.0)总评分与血清总蛋白和血小板分布宽度均呈正相关(r=0.198、0.281,P<0.05或0.01),与红细胞压积呈负相关(r=-0.300,P<0.01)。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白/球蛋白比值和治疗依从性(B=-19.836、-3.711,P<0.05或0.01)是躯体功能的影响因素;血小板分布宽度(B=2.706,P<0.01)是心理功能的影响因素;胆红素(B=-6.375,P<0.05)是社会功能的影响因素;血小板分布宽度(B=2.101,P<0.05)是特异模块的影响因素;血清白/球蛋白比值和血小板分布宽度(B=-10.653、2.114,P<0.05或0.01)是QLICD-DE(V2.0)总评分的影响因素。结论 治疗依从性以及临床客观指标中的血小板分布宽度、胆红素、血清白/球蛋白比值可能是抑郁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对脑梗死患者脑血管狭窄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2022年10月至2023年5月在菏泽市立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脑梗死患者357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脑血管狭窄程度分为2组:正常或轻度狭窄组(195例,狭窄<50%)和中重度狭窄组(162例,狭窄≥50%)。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脑血管中重度狭窄的危险因素。根据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对脑梗死患者脑血管狭窄程度的预测价值。结果 中重度狭窄组患者的年龄、空腹血糖、甘油三酯、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于正常或轻度狭窄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空腹血糖、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是脑梗死患者脑血管中重度狭窄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预测脑梗死患者脑血管中重度狭窄的最佳截断值为8.59(P<0.01),灵敏度为0.685,特异度为0.549。结论 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与脑梗死患者的脑血管狭窄程度相关,并对中重度狭窄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掌握绵阳市居家在管精神分裂症患者药物治疗现况,寻找提高居家在管精神分裂症患者管理治疗质量的有效方法。方法 于2018年4月由经统一培训的调查员对绵阳市居家在管精神分裂症患者10 452例及其监护人进行问卷及访谈调查。采用自编绵阳市居家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药情况调查表调查患者的一般情况、近1个月抗精神病药物使用情况及抗精神病药物使用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9 831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完成调查,其中7 175例(72.98%)为规律服药,1 238例(12.59%)为间断服药,1 418例(14.43%)为未服药;间断服药及未服药的最主要原因是“患者本人拒绝服药”,共1 791人次(67.43%);不同服药状况的患者在有无精神病性症状、家庭经济情况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监护人对服药的态度(F=565.770,P<0.01)、患者服药频次(F=308.299,P<0.01)是患者服药态度主要的影响因素。结论 居家在管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其监护人对抗精神病药物的服用态度及患者用药频次是主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